2007年9月21日星期五

【旧文】凌锋:亚运会台北受骗记

为了进行“体育统战”,北京这几年来无所不用其极。海峡两岸最终以奥运模式的“中华台北”,使两岸的健儿可以在同一个场子里进行竞技。为了积极争取台湾参加今年在北京举行的亚运会,以表明中共“三通”的成功,北京当局不惜在去年利用逮捕“自立晚报”记者黄德北事件,卖人情给台湾奥运会副主委﹑当时行政院院长李焕的公子李庆华,将黄德北放了。而李庆华也因此得意非凡,以为北京真的看得起他,因此更加卖力,不顾六四屠 杀的恶劣形象.拼命巴结北京。

 也许李庆华和台北的一些领导人认为,只要积极支持北京的亚运,北京也会支持台北在1998年主办亚运会的要求.于是,一时间双方打得非常火热。

 台湾奥委会主任,台北参加亚运会的体育代表团团长张丰绪到达北京以后对新华社记者说“参加第十一届亚运会就像在自己的家里一样,心情倍感轻松。”同一天的报纸上,还刊登路透社发出的中国亚运会代表团团长袁伟民和台北亚运会代表团团长张丰绪在联欢会上热烈碰杯的照片。

 香港“文汇报”记者在9月24日还访问了来自台北的国际奥委会荣誉委员徐亨。徐亨表示,他作为台湾总统李登辉的高级决策顾问,已经向当局提出了解决中国大陆运动员入境比赛的建议。因为要争取主办1998年亚运会,所以这个入境问题可望在今年或明年解决。徐亨还说,从两岸体育会员接触之中,他感觉到北京不会反对台北提出申请主办。

 北京利用这段蜜月期,搞了小动作,将“中华台北”改为“中国台北”,以表示台北还是北京属下的地方政府。台北那些人,说“顾全大局”也可以,说“投降主义”也可以,竟然也就接受了。他们大概以为,只要对北京保持善意﹝犹如科威特政府在两伊战争期间善意地支持伊拉克一样﹞,北京就会投桃报李﹝李登辉和李庆华﹞,支持台北申请亚运会的主办权。但是结果是台北越是这样软弱和不争气,北京越是瞧不起台北,觉得它可欺。于是在亚奥委会讨论主办权问题时,北京不但不支持台北,甚至提议不许台北代表上台发言。由于这个提议太过离谱,因此以12对4票被否决。

 北京已在宣传台湾同胞的“骨肉情”﹑“血浓于水”等等,而且事先制造了种种许诺的假象,结果却是支持“异族”主办下一届亚运会,这种做法无疑是慈禧太后式的“宁赠友邦,勿与家奴”了。而台湾奥委会中的一些人自甘做“家奴”,夫复何言?

 事后虽然北京的奥委会主席何振梁一再解释,又哪里说得通?何振梁解释北京之所以不支持,是因为大陆运动员的入境问题,但是张丰绪和徐亨事先都进行过解释。可见北京这一招另有所图,实际是要达到孤立台湾的政治目的,避免台湾因为举办亚运而提高它在国际上的地位,而亚洲国
家也因此而可以比较北京和台北的优劣。

 当众多亚洲国家因为伊拉克侵略科威特而要求取消伊拉克的参赛权时,北京极力以政治和体育分开来维护伊拉克。而台北要求举办奥运会,北京却以政治心态来反对。无论从民族感情,或者是是非公义,北京的做法都是站不住脚的,这是统战工作中的大败笔,太早暴露出自己的真面目。

 台北奥委会主席张丰绪因为这件事大感不满,决定提前回台北。他说了那么一句:“莫名其妙,我们也不知道这么好的关系﹐为甚么一百八十度的改变态度来打击我们。”

 这就是台湾一些人的幼稚心态,对中共缺乏认识。和中共打过交道的人,都知道中共统战工作中的“过河拆桥”特性。中共现在要统战以前的“阶级敌人”,或者是“资产阶级分子”,必然是有它的政治﹑经济目的﹐到没有了利用价值,自然不会再去统战了。例如中共将海外华侨分为几等,就是视这些地区华侨的价值而定,这几年中共将“台湾同胞”捧到美日华侨之上,是因为要台湾“三通”来促进它的“统一大业”。实际上是“革命事业”。等着台湾人纷纷涌回大陆﹐并且带着大批资金去投资。而这次亚运会,台湾又包机去北京,中共浸淫在胜利之中,张百发就陶醉地说:现在不就三通了吗?因此他们在胜利冲昏头脑情况下,过早地露出了马脚。

 现在由于张丰绪拂袖而去,北京又要赶紧进行补救工作,声称这是一场误会。而且大概他们也摸透了这些人的脾性,所以相信过了一阵以后,这些事会淡忘,“海峡两岸交流又会好起来,分久必合嘛”!

 如果台湾方面不吸取教训,相信受骗的机会还会很多。问题是在体育方面受骗了以后,在政治上﹑经济上,以及文化交流的其它方面会聪明一点吗?

 北京不支持台北举办1998年的亚运会,可能还有更深沉的动机。这正如北京不肯答应放弃对台湾的动武一样。因为如果台北在1998年举办亚运会,那么北京在1998年以前就不可能对台用武,否则会破坏整个亚运会。因此北京为了保持自己的主动权,就不能支持台北举办亚运会。如果北京真有这个想法,那么台北真是要防止北京随时武装入侵。可是台湾居然这个时候要裁军,也同样使人莫名其妙。

 总之,这次亚运会台湾受骗固然是坏事,但也会变成好事,早些“莫名其妙”,比以后才“莫名其妙”更好,因为可以早日从“莫名其妙”变为“有名其妙”,这对台北当局调整大陆政策有好处。现在关键在于台湾朝野如何对待这件事了。﹝香港星岛日报 1990-10-3﹞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