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30日星期六

专访严歌苓:中国知识分子的觉醒与幻灭

20230930


美国之音 樊东宁 华盛顿 - "1969年春天,由于一种新药的发明,使一群患了睡眠症的病人醒了过来,但不久之后他们当中的多数人又睡回去了。这种觉醒仅仅是为了最终的幻灭。中国的知识分子在经历了1989年那场大觉醒的最后痉挛之后,又都睡回去了。"

这是美籍华人作家、电影编剧严歌苓在她第一本完全不受中共审查的禁书《米拉蒂》当中所提到的一段情节。

曾与张艺谋、冯小刚、李安等知名导演合作、着有《陆犯焉识》、《芳华》、《少女小渔》等畅销书,在全球获奖无数的严歌苓,因撰文批评中共当局隐瞒疫情、声援铁链女,直言向当权者表达愤怒,遭到中共审查机制的全面封杀,甚至连她的名字在中国的互联网上都一度变成敏感词。

资料照:美籍华人作家、电影编剧严歌苓
资料照:美籍华人作家、电影编剧严歌苓

《米拉蒂》--献给80年代的輓歌

旅居德国的严歌苓决定成立一家自己的出版社,而她第一本在完全自由的环境下创作的长篇小说《米拉蒂》,从文革、武斗、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返城、劳教、严打一直贯穿到1989年的六四天安门大屠杀,以中国80年代知识分子的"觉醒"与"幻灭"为主题。严歌苓在接受美国之音《纵深视角》专访时表示,《米拉蒂》这本书是她献给80年代的一首輓歌。她说:"长辈们过去在文革中所经受的,是我们这一代知识分子现在正在经历的,中国知识分子的命运不断重複,背后的原因值得我们深思。"

严歌苓将她父执辈在80年代的亲身经历予以重组和虚构,再加上她自己在80年代的所见所闻,作为《米拉蒂》这个故事的原型,讲述了文革浩劫之后,两代知识分子的爱情、对自由的渴望、以及对文艺创作的思考与挣扎。严歌苓说主人翁米拉蒂和她当年一样是从一名文工团的舞者转型为年轻作家,她在书中用米拉蒂作为一双眼睛、一条线索,链接了80年代所有可能发生的故事。这些曾经的中国往事虽然看似荒诞,却真实地如同超现实主义的油画,令人惊心动魄。诗人杨炼给《米拉蒂》这本书的评语是:"读懂了严歌苓的这本书,就读懂了当代中国。"

用文学书写历史

被问到创作《米拉蒂》这部小说最大的意义是什麽?严歌苓表示,她希望用文学艺术来为中华民族书写历史。她说:有些人出于一些不可告人的目的,来让我们这个民族去忘记掉像文革、六四这些历史事件,但是如果我们忘记了这些,我们这个中华民族就不成其为中华民族。我一直在想,为什么我们中国人的忘性会这么好?记性会这么差?我们所经历的所有的苦难,如果不被记忆、不被反思的话,我们会重复的经历这样的苦难,事实上也证明是这样的。从杜牧写的《阿房宫赋》就已经说了:"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就是说你永远是不暇自哀,忙的顾不上来记忆这些东西,那么每一代人都是"不暇自哀",让下一辈的人去"哀其不幸",这种悲剧的重复,我觉得就是太可悲了。

严歌苓认为,身为一名创作者,应该要用作品去促使人民反思、反省历史。她说:"如果连我们作家也没有这样的一种一种主动性、一种自觉性,来替我们的民族书写一些历史。那我们所经历的困境和苦难就不能获得反省。相反的,正因为文学的艺术形象可以是非常生动的,每个人都可能能通过这个艺术形象,来认识到一点点他自己、他自己的经历,他自己的悲剧的所在。一本历史教科书可能会太生硬、也太直奔主题,但是作为一本小说,作为一本文学作品,就非常容易用它的生动性来使人们反思、使人们思考,就是所有的这些人物他们的经历之所以发生,究竟是为什么发生?我们不能永远不去追其所以然。"

用荒诞书写苦难

严歌苓自己在《米拉蒂》这本书中写道:"一个缺乏对荒诞的认识、缺乏讽刺意识的民族,是思辨能力孱弱和自信力不够的民族。" 严歌苓告诉美国之音,中国人在过去三年疫情下所经历的种种苦难与荒诞,实在是太超现实、太魔幻了!"我觉得我都已经没办法再用愤怒和悲哀来表现,因为当今中国的这些事情已经超过了常人、常理和常识能够理解的范围。你看今天失踪一个领导、明天又谁谁谁不见了,这怎么可能是一个正常的社会、正常的国家所经历的事情呢?"

严歌苓说:"我现在年纪越大,越不喜欢一本正经去控诉、或者是写的太沉重,因为我已经看穿的太多了,我认为一个最有力量的民族是能够经得起自嘲的,我作为民族的一员来自嘲我自己、自嘲我自己的这个民族,我觉得这是一种自信和有力量的表现,如果我永远都是哭哭啼啼的在诉说中国人的苦难的话,我觉得这已经是不够的了,因为现在已经不是爱恨、愤怒就能解决的问题 ,现在已经远远超过了爱恨、愤怒这种原色调的感情,已经变成了就是一种荒诞,特别是这三年的种种种种......中国人所遭受的所有的苦难,让我都感觉到有一种荒诞的意味在里面。我如果经过了这三年还是用原来的那个写法来写我们的这个民族,我觉得就可能是没有成长,我认为我是已经成长了,这样的一种成长,是全世界和中国人一起经历了三年来这场疫情的灾难,是一种倾城、倾国、倾球、倾翻了地球才让我认识到的一种荒诞。"

美丑颠倒的"罗刹海市"

严歌苓认为当今中国社会的这种荒诞,也是最近刀郎的歌曲《罗刹海市》之所以能够引发巨大共鸣的主要原因。因为刀郎也是运用讽刺的歌词,把中国社会"以丑为美"的荒诞现实给唱了出来、吼了出来。严歌苓还举了两个例子来说明当今中国社会的这种"美丑颠倒"。她说有次在签书会上,一个年轻的女子走到她面前请她签书,还希望严歌苓多加上四个字"步步高升",严歌苓问她为什麽?这位女士理所当然地说,我当了公务员就是要"步步高升"。严歌苓把书还给了这位女士,对她说:"妳好好为人民服务吧!"

严歌苓还举了另外一个例子,是一个女孩因为没有钱出国留学,哭喊着问她父亲为什麽不去当贪官。严歌苓对中国社会这种赤裸裸地"以丑为美"感到心痛,他说从一个这么幼小的心灵、十七八岁,她就觉得宁可做贪官,也不要做一个贫穷的、一个有道德的、一个有浑身具有美德的一个人。

严歌苓在镜头前对所有的中国人提出一个灵魂拷问:"你说美德能吃吗?能花吗?如果不能达到这两个目的,既不能吃、也不能拿来消费,也不能变现成任何一种实际的好处,那么这个美德就等于是一尘不值,就是垃圾。但如果每个中国人都把美德当成垃圾,我们成了这样的一个民族,那你想我们还有好吗?"

资料照:美籍华人作家、电影编剧严歌苓
资料照:美籍华人作家、电影编剧严歌苓

哪里能讲真话 哪里就是中国

严歌苓在专访中坦承她曾经一度罹患抑鬱症,医生跟她说,如果服药可能失去她的创作能力,但她说她首先是要做一个正常的人。就像她当年1989年六四事件后离开中国,首先是要能自由,能说真话。

严歌苓也藉由《米拉蒂》女主角的父亲米潇在离开中国之后说的一句话来表达她的心声:"哪里有真艺术、哪里就是中国",呼应了已故历史学者余英时先生曾经说过的:"我在哪里、哪里就是中国"。

严歌苓说:"这是一种血液的关系,我认为China是一个祖国的概念,你不可能说因为你不在这个国土上,你就这个祖国就不属于我了,所以我非常自信就是 我只要能写中文,能够跟全世界的读者讲我的中国的故事,这个祖国是随着我的走动、可以跟我一块漂流的,因为这个祖国是文化的祖国,我说的更具体点,是曹雪芹的、是汤显祖的、是关汉卿的,是他们给我传承下来的祖国。" "You can take me out of China, but you can't take China out of me."(你可以把我逐出中国,但你无法将中国从我心中拿走。)严歌苓在我们和她的专访中,用英文和中文重複强调了这个句子。

知识分子的脊梁

虽然身处异乡,短时间也可能无法再回到国内,严歌苓对哪些仍在中国,跟她一样敢言的知识分子,像是许章润、耿潇男、记者高瑜、还有作家章诒和、方方等人表达敬意。"我觉得他们比我更勇敢,因为我毕竟在人身方面没有这种被边控,被传讯、被羁押的危险,但他们是切身在这种威胁就很临近的地方生活。我觉得他们是真正的勇士,我觉得我是在向他们学习。" 严歌苓说。

被问到在习近平当局变本加厉的言论箝制与思想管控下,在中国的作家们是否还有创作空间?知识分子们是否还有脊梁与担当?还是只能像《米拉蒂》书中所写的那样被迫成为"睡人"?严歌苓说:"我想他们也是非常苦的,要怎么写才能够把自己不那么曲扭、不那么阉割的去把作品发表出来。他们不能够把自己最好的才智、最大的聪明,发挥在怎么写好这些作品,而是要消磨在怎样去写的隐晦、写得圆滑、可以过关,这是很令人难过的。不过另一方面,我觉得装睡也是一种生存方式吧?是一种存活下去、幸存下去的一种方式,我觉得我们没有任何权利去苛责一个想活下去的人,但是我只是希望,如果每一个中国作家都能够有像耿潇男、像高瑜、像方方这样的勇气,说出一句你真心想说的话来,我想这会对我们的中华民族、对我们这个民族的文学有多大的补救。"

挑战舞台剧和电影

严歌苓说现在的收入虽然减少,但生活可以简化,而且在完全不受中共审查、完全自由的环境下,也激发了她更多的创作潜力。她未来除了继续以中、英文写作之外,她和先生成立的"新歌媒体有限公司"(New Song Media)也将为其他的中国作家出版作品,她还打算尝试写舞台剧,并计划拍摄自己的电影,严歌苓说她可以无偿提供
剧本,目前也已经有一些导演有意愿合作,请大家期待。

以上是美国之音与严歌苓的专访文字摘要,完整访谈视频请看《纵深视角》专访严歌苓:中国知识分子的觉醒与幻灭。

  • 16x9 Image

    樊冬宁

    美国之音《 海峡论谈 》主持人

【米塞斯诞辰142周年】取消市场经济,实际上取消了一切自由

人文经济学堂 2023-09-29 

冯·米塞斯(1881年9月29日——1973年10月10日),奥地利经济学家,被誉为"奥地利学派的院长",自由意志主义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亚当·斯密以降对市场经济理论贡献最大的人。
米塞斯生于一个犹太家庭。一战后,米塞斯力挽狂澜,单枪匹马地阻止了奥地利的饥荒和动乱。但是,由于阻挡了"公有制的脚步",他遭到好友的报复,并且成为全民公敌,自此一生颠沛流离。凭着犀利独到的眼光,米塞斯准确预言了大萧条。他还准确预言了法西斯的上台,被迫在花甲之年流亡。米塞斯活到了92岁,门下弟子大师云集。其中最著名的,是诺贝尔奖得主哈耶克。

"面对不可避免的巨大灾难,人们将怎样生活?"米塞斯在其回忆录中发出如此"天问"。 

而他以一生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我还在上中学的时候,按照惯例,选择了维吉尔的一句诗作为我的座右铭:不要向邪恶低头,鼓起更大的勇气,继续与之对抗……我愿意去做一个经济学家所能做的任何事情。我不会倦于诉说我认为正确的事情。"



生产与消费,每一次购买都是一次投票


01.使人的生活过得更有人味的社会方法,最主要的是克服贫穷。

02.市场经济是一种人人都有机会获得财富的制度,它给予每个人不受限制的机会。

03.在市场经济中,要获得并保持财富,除了成功地为消费者提供服务外,别无他法。

04.一个人为消费者提供服务越是成功,他挣钱就越多。

05.工厂制度开创了一种崭新的生产和销售方式。它的特征是:产品的设计不再针对少数富人,而针对的是一向在市场上无足轻重的普通消费者。

06.资本家、企业家和农场主,都不能决定必须生产什么,这是由消费者决定的。生产者从事生产不是为了自己消费,而是为了市场,他们希望卖出自己的产品。

07.消费者最终决定的不仅仅是消费品的价格,而是所有生产要素的价格。他们还决定市场经济中每一个成员的收入。是消费者而非企业家支付每一个工人和男女明星的薪水。正是消费者花费的每一分钱,决定了一切生产程序的方向和所有商业活动组织的每一个细节。这种状况曾经被称为市场民主,即每一分钱都代表一次投票权。

08.想获得利润的人,必须不停的探索新的机会。他在追求利润时,要根据消费大众的需求调整生产。

09.利润体系的优点是,它为改进提供了极高的奖赏,使人愿意冒很大的风险。假如取消或大大缩减这种奖赏,也就不会存在任何进步了。

10.工资的最后决定因素,是作为工资收入者的国民对其服务和绩效的自身评价。劳动之所以和物品一样地就市论价,不是因为企业家和资本家的冷酷无情,而是因为他们无条件地受到铁面无私的消费者主权的支配。消费者不打算满足任何人的骄傲自得和自我陶醉,他们需要的是最便宜的服务。

11.价值判断是人类随意性的产物。他们反映着判断者的一切缺点和弱点。然而,由全体消费者的选择所决定的市场价格的唯一替代品,就是由一小撮人的判断所决定的价值,而他们在易犯错误和易于失败这一点上,并不亚于多数人,即使他们确实被称为"权威"。无论怎样决定消费品的价值,不管它是出自统治者的决定,还是全体消费者——即全体人民的选择,价值永远是相对的、主观的和人为的,根本不可能是绝对的、客观的和神授的。

▌资本与利润,利润来自对未来的洞见

12.能够保证每个社会成员的需要得到满足的,正是以下这个事实:那些比别人能更好预测未来的人们更能赚钱。

13.利润的最终来源,总归是对未来的洞见。

14.市场经济独一无二的效率要归功于它激励每个人竭尽全力服务于其同胞。

15.使"劳动生产率"提高的,不是体力劳动者的某种程度的努力,而是储蓄者的资本积累以及企业家对资本的合理使用。如果技术发明的使用所必须的资本没有通过储蓄而积累起来,技术发明将成为毫无用处的雕虫小技。

16.没有什么东西可以代替资本投资。如果还需要进一步的证据来证明这一基本原理的话,那就看看所有落后国家是多么渴望为他们的工业搞到外国资本。

17.西方大众之所以有目前的平均生活水平(都高于其前资本主义时代或苏联),是资本储蓄积累以及富有远见的企业家明智投资的结果。如果新发明的采用缺乏源于储蓄的资本品的增加,技术的进步就无法实现。

18.对企业家和资本家颇有微词的人随处可见。人们总喜欢嘲笑比自己富有的人。他们认为,有人之所以更富有,仅仅是因为比自己更不循规蹈矩。言下之意是,如果他们也放松道德约束,同样也能取得成功。因此,他们只在自以为是的陶醉中感受着荣耀。

市场与管制,没有市场就没有自由

19. 假如私营企业以创造利润为唯一目的,它就不可能成为官僚管理方式的牺牲品。追求利润的企业之外的唯一选择,就是官僚管理。

20.官僚机构掌握着能够对企业造成严重损害的权力。为了避免这种伤害,经理只好同掌权者搞好关系。

21.不保护私有产权的国家从来没有发展到某个文明的略高阶段,这是个无可否认的事实。

22. 没有市场经济的地方,哪怕是立意最佳的法律,也不过是僵化的文字而已。

23.取消市场经济,实际上取消了一切自由,只给个人留下了服从的权利。

24.的确,在市场工资制度下,个人没有选择永久失业的自由。但是,也不存在其他可以想像的社会制度,能够容忍一个人享有无限休闲的权利。

25.特权给某一集团带来的短期利益,是以其他人的利益为代价的。

26.使已婚妇女和儿童免于打工的,不是什么劳工立法和工会的压力,而正是市场经济。

个人与社会,社会是手段而非目的

27.社会从本质上说,就是互相交换服务。

28.形成合作、社会、文明,使人脱离动物蒙昧的基本事实是:"分工下完成的工作比独立操持更具生产力",而且"人之理性都有能力认识到这一真理"。如果不是这样,人们将永远停留在相互敌对的状态,为争夺自然界稀少的生活资源而成为不解之仇敌。每个人都不得不把所有同类视为敌人,为求一己欲望的满足必然与所有邻人发生不可化解的冲突。在这种状况下,不可能生出同情。

29.人们并不因为互爱或应当互爱而分工合作,他们之所以合作,因为合作对于他们自己最有利。使人不得不调整他自己的行为以适应社会要求的、不得不尊重别人的权利和自由的、不得不以和平的协作来代替敌对与冲突的,不是爱,不是仁慈,也不是任何其他的同情心,而是正确的懂得自私。

30.就人而言,改善生活最适当的方法是社会合作和分工,他们是人在生存竞争中最重要的工具。

31.和平合作与劳动分工的优势是普遍的。这些优势立刻惠及每一代人,而不只是未来的子孙后代。

32.分工与合作的较高生产力,使社会成为每个人达成他自己目的的主要手段,不管他们的目的是些什么。社会合作的维持和加强,成为每个人所关切的事。

33.说社会有生命,说社会有灵魂,说社会有行动,这都是容易引起彻底错误的比喻。思想的,总归是个人。社会不思想,正如它不食,不饮。人的理智作用,从原始人的天真想法,演进到现代科学的精密思想,是发生于社会里面。可是,思想本身则是个人的成就。我们有联合的行为,没有联合的思想。我们只有"保存思想,并把思想传递给别人,以刺激他们思想"的传统。

35.一个社会,如果弥漫着对劳动的厌恶,就会堕落成由心怀仇恨、互相谩骂和疾世愤俗之徒组成的大杂烩。36.社会利益与得到正确理解的个人利益之间,并非存在不可调和的冲突。社会不是需要个人牺牲个性的摩洛神。正好相反,社会是使每一个人获得福祉与快乐的最为重要的工具,是个人得到生存与进步的最合适的武器。社会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满足人的所有欲望的最佳手段。

▌生活与命运,鼓起更大的勇气继续与之对抗

37.面对不可避免的巨大灾难,人们将会怎样生活?这是一个关乎性情的问题。我还在读中学的时候,按照惯例,选择维吉尔的一句诗作为我的座右铭:不要向邪恶低头,鼓起更大的勇气,继续与之对抗。

38.生活正是对于逆境的积极抗争,生命就体现在这一抗争中。心智正常的人不能想象完全无拘无束的生活。理性是人在为生存而进行的生物学意义上的斗争中最为重要的装备。

39.在数百万人之中,几乎没有一个人在他的生活中实现了他所追求的目标。即便是那些最幸运的人,他们的成就也与其年轻时梦想获得的虚荣仍然相去甚远。数以千计的困难和阻碍撞碎了计划的梦想,而他本身的力量却显得很弱小,以至于无法实现主观想象既定要达到的目标。失望和失败的计划,自身的不足和他提出的既定任务相互矛盾是每个人最大的、最为痛心的经历,这是最典型的人类命运。

人们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对这种命运做出反应。生活的智者歌德指出了其中一条道路。他在《普罗米修斯》中呼唤道:"你也许说,我应该憎恶生活,逃向沙漠,因为不是所有的美梦都能成真。"浮士德认识到"智慧是最后的结果"。"只有那些每天不得不拥有自由的人,才能像获得生命那样获得自由。"任何尘世间的不幸都能损害人们的意志和精神。谁想面对真正的生活,而不被生活所奴役,谁就不应当躲避到生活的谎言中去寻找安慰。当企求的成就没有到来,当命运的打击将长期的辛劳所得瞬间化为乌有时,他应当将努力再增加四倍,他应当毫不畏惧地面对不幸。

40.人的最珍贵的特权,就是不断做出改进的努力。

▌经济学与我们,它关系着文明的存亡

41.我们这个时代的多数人都不了解经济学,这是一个令人痛心的事实。今天政治争论的重大问题都是经济问题。……我们也必须认识到,政治舞台上每天讨论的话题只能通过经济学的推理而得到理解。但是人们,甚至民权领袖、政治家、编辑,都不愿意进行任何严肃的经济学研究。他们以其无知为荣。他们担心,了解经济学可能有损于他们天真的自信及其因重复随手捡来的口号而产生的自满。

42.对于每个有理解力的人而言,没有比经济学更重要的,他本人的命运即他子孙的命运都与它密切相关。……所有懂道理的人,都应该熟悉经济学。在我们这个时代,这是公民的基本责任。

43.生产技术手段的巨大进步以及由此而来的财富与福利的增加,只有通过实施那些体现经济学原理的自由政策才有可能。正是古典经济学家的思想,瓦解了阻碍技术进步的古老法律、习俗和偏见,并把那些天才的改革家、发明家从行会陈规、政府管制以及各种社会压力的束缚中解救出来。

44.经济学不可局限于学校教室和统计官署,更不可停留于秘密传授的圈子里。它是人的生活和行动的哲学,它关系到每个人和每件事。它是文明的精髓,也是我们人类"人道地存在"所不可或缺的东西。

45.经济知识是人类文明结构的基本要素,是现代的工业化和过去几个世纪建立起来的所有道德、知识、技术和医疗成就的基础。它留给我们一个丰富的宝藏,至于我们今后能否善加利用,或者弃之不顾,则取决于我们自己。但是,如果人们未能充分利用这些知识,而置其中的教训和警告于不顾,那么,被消灭的将不是经济学,而是人类社会和种族。

陈志武:重回“战备驱动型经济”,未来十年,降低预期

中制智库 2023-09-27 
"

【中制导读】


如果过去20年没有获得高收益率,那么不要寄希望于未来的20年可以获得高收益率。因为现在投资理财的夏普比率在下降,所以不要把追逐高收益率作为重点目标,应该把降低风险、资产保值作为投资理财的重点目标。


"





01

中国重回"战备驱动型经济"


陈志武教授表示,中国的经济发展经过改革开放40年来的斯密式增长后,现在重回「战备驱动型经济」,并指出在中华文明几千年来,「战备驱动型经济」从来都是主流。他引用史前的战争统计数据,指出北方的地势较南方平坦、爆发战争机会率较南方多,故此战备成为了北方发展模式的主要驱动力;也因为战争频发,北方需要兴建城墙保障百姓安全,而提供了城镇化发展的机会。


他认为,现在投资和发展主流为军工、粮食安全、供销社、大食堂、低端消费等,就是「战备驱动型经济」的呈现。


《再爆跌14.5%!危情复苏,"三驾马车"今安在?》中提到,


外贸数据连续暴跌、消费塌缩、投资消失。


当前各项经济数据及现象均表明,"战备驱动型经济"已经到来。


亚洲金融风险智库在《衰败启示录:从发达到国穷最快五年,末日堡垒经济永绝复兴》中提到,


五大"致败法宝":民粹主义泛滥,逆全球化倒行逆施,计划经济国有化,假共同富裕真共同贫穷福利政策,穷兵黩武末日堡垒经济等。


而战备驱动型经济跟俄罗斯的末日堡垒经济类似,既做不到市场竞争下的资源最优配置,也做不到市场经济下的效率最大化。在这种情况下,跟世界的差距一定会越拉越大。


《启示录三:警惕Chinese-style Deflation》中警告,


当前最大的风险是"Chinese-style Deflation"历史性回归。


而"战备驱动型经济"的回归将进一步导致中国经济陷入deflation。不仅彻底摧毁经济正常化的根基,也彻底杜绝了国家正常化与复兴的可能性。


面对"战备驱动型经济"的回归,正如《启示录七:2023上上策,撤回所有政策!尊重市场,回归常识》中提到


要回归市场逻辑原点,最终退出全部政策非市场化性影响。


只有采取政策对冲前期政策不利影响,严格制定动态评估和退出机制,减持市场化核心不动摇,中国经济就一定有再次腾飞的希望。



02

北方模式与南方模式:从考古数据看中国发展史


早在春秋时期,孔子就说,"宽柔以教,不报无道,南方之强也,君子居之。衽金革,死而不厌,北方之强也,而强者居之",表明北方文化和南方文化已经相距甚远。历史学家施坚雅、傅衣凌谈到,至唐宋,北方发展模式与南方发展模式更是不同。


那么,这种南北差异最早形成于何时?背后的驱动力又是什么?最早的中国大概出现于何时?大量考古数据和历史资料证明:大约九千多年前开始定居农耕后,北方居民因为地貌平坦而很早就面对常年战争挑战,被迫进行社会组织化创新,包括建城墙城濠,以实现"抱团取暖"、防御外敌,从此开启建构与治理复杂社会的发展历程;战备驱动、权力驱动是北方发展模式的特点,其文化特征也由此而来。


相比之下,南方更以地貌崎岖、山脉连绵为特征,非常不利于外敌入侵,故早期进入定居农耕的南方人不需要建城墙城濠,甚至到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组织化程度还很低,商业驱动、市场驱动是南方发展模式的特点,南方文化也因此与北方不同。


探讨和回答"如何借助考古和历史大数据检验这类推断","基于南北发展模式差异的分析框架如何帮助我们理解中国历史","几千年前的发展格局是否至今如故"等问题。



03

未来十年,降低预期


陈志武教授认为,获得高收益率是过去做金融投资的重要目标,但是现在更优先的任务是保住已经到手的财富。


如果过去20年没有获得高收益率,那么不要寄希望于未来的20年可以获得高收益率。因为现在投资理财的夏普比率在下降,所以不要把追逐高收益率作为重点目标,应该把降低风险、资产保值作为投资理财的重点目标。


以前,投资者选择买房来获取高收益率。但是正如亚洲金融风险智库在

《启示录九:复盘全球五大房地产崩盘史,第六次中国进入倒计时?(下)》中提到的,


各项数据表明,中国房地产金融危机正在进入倒计时。


房地产作为民众最重要的财富根基和被高层重申的国民经济支柱,财富的货币传导效应被人为斩断,老百姓财富湮灭、信仰坍塌。


现在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尤其是年轻人,不再选择买房来实现财富增值,而是选择购买黄金来作为资产保值的手段。


《启示录十一:八月救市整月失血,印钞机下一步撒哪儿?》中提到,


投资者对于黄金的配置达到2012年以来的新高。


同时,亚洲金融风险智库在《美元加息全球货币竞赛驶入强弩之末?"沃尔克时刻"高达20%—全解析史上六轮加息进击之路》中,回顾美联储历史上6轮的加息周期。


随着美联储强势加息并保持"更高、更久"的姿态,投资者的另一选择就是购买美元、美债来避免人民币汇率下跌带来的资产损失。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在这个时代更应该追求精神财富而不是物质财富,因为当下的机会成本要比20年前低得多,可以在学习工作方面放松一点,努力去丰富、去拓展自己的内心世界,让自己的一生过得丰富多彩。


THE END

林保華:恆大無法永恆 房地產業難救

Newtalk新聞 中國

林保華

發布 2023.09.30 | 12:50


恒大集團28日於香港聯交所發布公告:董事會主席許家印先生因涉嫌違法犯罪,已被依法採取強制措施。   圖:翻攝自微博(資料照)
恒大集團28日於香港聯交所發布公告:董事會主席許家印先生因涉嫌違法犯罪,已被依法採取強制措施。   圖:翻攝自微博(資料照)


2023年9月28日,今年中秋佳節的前一日,恒大集團於香港聯交所發布公告:董事會主席許家印先生因涉嫌違法犯罪,已被依法採取強制措施。恒大集團及旗下公司股票全面暫停交易,當中包括恒大集團、恒大物業集團有限公司和恒大新能源汽車集團有限公司。

有關許家印被軟禁或被捕的消息已經流傳多日,由公司自己發布,就得到了印證。所謂「採取強制措施」,即使不是被捕,也是被軟禁,例如監視居住。中國一個民營企業發展到富可敵國的程度,不犯法是無法想像的事,問題只在當局是否要收拾他,什麼時候收拾他,即使他是在當局庇護下犯法。許家印的次子也遭同樣命運,在香港幫助他料理債務的前妻則已經離港。

恆大是中國房地產業的翹楚,與碧桂園相互伯仲,不久前碧桂園的債務得以暫延,因為已經到了大家不想它倒閉的地步,因此死馬當活馬醫;可是為何恆大卻沒有這樣幸運?

恆大創建於1996年,迅速膨脹,然而2016年開始出現財政問題,2021年已經深陷債務危機,欠供應商、債權人和投資者總計近兩萬億元人民幣(合3000多億美元),大致相當於2020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的2%,何謂「富可敵國」由此可知。但就在2021年3月,疫情期間,恆大為了挽救財務在香港宴請特區政府高官,主人之一的常務副總經理陳奮還在飯後涉嫌在另一地點企圖強姦一位與會的女事主(有他的西裝纖維與女方胸圍的比對)而被控,但是到了次年11月,法庭以女事主痛苦到無法作供(已經事隔一年半有餘)而撤銷控罪。可見這些人面對企業出事,還是那樣荒唐過日子。

今年7月恆大在美國宣布破產,期望美國保護其資產,可能被視為針對中國。且除了其龐大資產主要在中國之外,根據2019的數據,中國有大大小小房地產公司9萬多家,前10家,造了整个中國房子的30%;前100家,造了開發量的70%,前1000家基本上造了90%。如今幾乎都負上多多少少債務。挽救碧桂園一家可以,但是已經要犧牲銀行的巨大利益,再多幾家就吃不消了,到時是整個金融體系的崩潰。

中國國家統計局前副局長賀鏗9月23日在東莞一場論壇上,陳述中國房地產泡沫破裂、住房嚴重供給過剩的狀況;他引述最極端的數字指出:「目前的空置房屋數量足以容納30億人,也就是14億人口住不完。」因此即使中國當局大肆鼓勵民眾買房,給予各種優惠,在相當時期內都無法消化空置樓,中國的銀行又如何能夠挽救這些房地產公司?即使美國的銀行可以為恆大美國解困,祖國的銀行卻無可奈何。台灣的銀行在中國曝險屢創新低,風險已經不大。

自1998年中國進行城鎮住房制度改革以來,中國的房地產業已成長為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房地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由2000年的4.1%上升至2020年的7.3%,若將與房地產業高度關聯的製造業、建築業、金融業、服務業等上下游產業鏈計算在內,比重更超過20%。中國國家統計局表示,今年8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獲利年增17.2%,是逾一年來首見正成長,並使得前8月獲利跌幅由前7月的15.5%略為縮小至11.7%。此外,8月銀行貸款、工業生產和零售銷售數據均優於預期。然而房地產業仍然是中國經濟發展短期內解決不了的絆腳石。

https://lingfengcomment.pixnet.net/blog/post/36523346

残雪:摧毁我们的天才的,是我们的文化

孤冷的思享者8 2023-09-29 

我心目中的伟大作品,是那些具有永恒性的作品。即,这类作家的作品无论经历多少个世纪的轮回,依然不断地得到后人的解释,使后人产生新感受。这样的作家身上具有"神性",有点类似于先知。

就读者的数量来说,这类作品不能以某段时间里的空间范围来衡量,有时甚至由于条件的限制,一开始竟被埋没。但终究,他们的读者远远超出那些通俗作家。

人类拥有一条隐秘的文学史的长河,这条河在最深最黑暗的地底,她就是由这些描写本质的作家构成的。她是人类多少个世纪以来进行纯精神追求的镜子。

我不喜欢"伟大的中国小说"这个提法,其内涵显得小里小气。如果作家的作品能够反映出人的最深刻、最普遍的本质(这种东西既像粮食、天空,又像岩石和大海),那么无论哪个种族的人都会承认她是伟大的作品——当然这种承认经常不是以短期效应来衡量的。

对于我来说,作品的地域性并不重要,谁又会去注意莎士比亚的英国特色,但丁的意大利特色呢?如果你达到了深层次的欣赏,地域或种族完全可以忽略不计。

说到底,文学不就是人作为人为了认识自己而进行的高级活动吗?作家可以从地域的体验起飞(大概任何人都免不了要这样做),但决不应该停留在地域这个表面的经验之上,有野心的作家应该有更深、更广的追求。

而停留在表面经验正是中国作家(以及当今的美国作家)的致命伤。

由于过份推崇自己民族的传统,他们看不到或没有力量进入深层次的精神领域。这就使得作品停留在所谓"民族经验""写实"的层次上,这样的作品的生命力必然是短暂的,其批判的力度也是可疑的(这只要看看当今中国大陆文化人的普遍倒退和堕落,看看多数美国人民对于伊战的狂热,以及历来对于战争的狂热就可以得出佐证)。


▲本文作者:作家残雪,1991年8月于长沙

伟大的作品都是内省的、自我批判的。在我的明星列表中,有这样一些作家:荷马、但丁、弥尔顿、莎士比亚、塞万提斯、歌德、卡夫卡、博尔赫斯、卡尔维诺、圣·德克旭贝里、托尔斯泰、果戈里、陀斯妥耶夫斯基等等。

这个名单中的主流是西方人和具有西方观念的作家,因为我认为文学的源头就在西方,而中国,从一开始文学就不是作为独立的精神产物而存在。中国文学自古以来缺少文学最基本的特征——人对自身本质的自觉的认识。

也就是说,中国文学彻底缺少自相矛盾,并将这矛盾演绎到底的力量和技艺。传统的文学从来都是依附的,向外(即停留在表层)的。

即使是《红楼梦》那样的伟大作品,在今天看来也已经很大程度上过时了,因为并不能促使人自省和奋发向上,对于人心的描述也过于浮浅,没有涉及内心矛盾,相当于关于人的幼年的文学。

鲁迅先生写过一些伟大的作品("野草"全部和"故事新编"中的一些),但数量太少太少,文化对于他的压迫使他未来得及发展自己的天才。在这个意义上,大陆的文学始终处在危机之中,探讨深层次人性,提升国民性的作品远没有形成潮流。

在我看来,中国的作家如果不能战胜自己的民族自恋情结,就无法继续追求文学的理想。

所以在大陆的文坛,很多作家到了四十来岁就开始退化,要么写不出作品,要么用赝品来敷衍,蒙骗读者。这种现象产生的根源在于民族自大的心理。我们的文化摧毁、毒害了我们的天才。

中国文化中精神的缺失导致当今的大陆文学不能生长、发育,就像一些长着娃娃脸的小老头,永远是那么的老于世故,永远能够自圆其说,具有世界上最出色的匠人的精明,却唯独没有内省,没有对于自身的批判。在所有涉及自身的方面,大部分大陆作家都或者用一些白日梦来加以美化,或者用古代文化提倡的虚无主义来化解矛盾。

没有精神追求的文学是伪文学,描写表面的经验的文学则是浅层次的文学。这在当今的文学发展中好像是个世界性的问题。物质世界的飞速发展已经使得大部分作家越来越懒,越来越满足于一些表面经验,而读书的人,也在一天天减少。

据说实验小说在日本这样的国家已经很难得到出版了,而集体自杀的事件在这个国家倒屡屡发生;又据说连在德国,这个思想之父的国度里,人们也不看实验小说了。

幻灭感如同黑色的幽灵在世界游荡。然而我仍然相信,那条隐秘的长河是不会断流的,尽管历史有高潮也有低谷。

任何时代总会有那么一小部分人,以自己默默的劳动为那条河流注入新的活力。延续了几千年的理想还将延续下去,同这个浮躁、浅薄而喧闹的世界对抗。

伟大的作品都是彻底个人化的。因为人只能在真正个人化的写作中达到自由。不在写作的瞬间抛开一切物质的累赘,不同物质划清界线,灵感就无法起飞。而这种活动力图达到的就是个人的人格独立

要做到这一点对于一位中国大陆作家是特别困难、特别需要勇气的事。文学的实践就是这样一种操练。

像西方作家但丁或歌德那样来认识、拯救自身,并将其作为最高的目标的人在大陆太少太少。一谈及文学,人们就理所当然的认为只同表面的经验,"共同的"现实有关,接下去自然就只能涉及如何样完善表达的"技巧",如何样将陈词滥调弄出些"新意"的问题了。

文坛上很有一些高调的理论家,提出要肃清纯文学的影响,大力提倡所谓"现实关怀"。且不说此处对于"纯文学"的定义含混滑稽,所谓"现实关怀"这种陈词滥调我们已经听了好几十年,实在是同真正的文学无关

只有个别作家注意到了在我们的经验世界之外,还存在着另一个广大得多的世界等待着我们去遭遇,去开拓。我认为,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的拥有者,中国作家在这方面本应是得天独厚的。

问题只在于你是否能战胜自己的文化的惰性,从另一种文化中去获取这种开拓的工具。我们不去开拓,那个广大无边的领域就根本不属于我们。

一位作家,不论他用什么方法写作,只要他有认识自我的好奇心,改造自我的冲动,有开阔的胸怀,就一定会进入人性探索的深层领域,将那个古老的矛盾进行我们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演绎,在自救的同时影响读者,改造国民性。

伟大的文学并不是高不可攀的,她就属于踏踏实实地追求的作家,她的内核就是人的本质。每一位能在文学创造中将理想尽力发挥的作家,在写作的瞬间都是伟大的作家,这样写出的作品则是伟大的作品。

当然各人的先天能力有大小,能否成为明星并不重要,只要处在伟大的追求境界中去完成自己,就是最大的幸福。我想用莎士比亚的话来结束这篇文章:

"上帝造我们,给我们这么多智慧/使我们能瞻前顾后,绝不是要我们/把这种智能,把这种神明的理性/霉烂了不用啊。"

~~~~~~~~~~~~~~

她是冷门的世界级中国作家,在国际上的知名度远超莫言;是唯一获得美国最佳翻译图书奖的中国作家,她的小说成为美国哈佛、康奈尔、哥伦比亚等大学及日本东京中央大学、国学院大学的文学教材,作品在美国和日本等国多次入选世界优秀小说选集。

在世界范围内,她在当代中国作家中有三最:作品被翻译得最多,作品入选外国高校教材最多,拥有为数众多的专门研究她的机构。

苏珊·桑塔格说:"如果要我说出谁是中国最好的作家,我会毫不犹豫地说:残雪。"

◎ 中国近年来最革新的作家残雪被称为"中国的卡夫卡",她写的小说,是中国近年来最具有开拓性、最革新的——她的小说好像不能放进任何一个单一的范畴。残雪是踏踏实实地追求的作家,她写作的内核就是人的本质。

刘再复称:"残雪是一位真正进入文学状态的孤独者,在城市的喧嚣中默默走进经典与历代大师相遇的奇才。"

◎ 极致的精神追求,让她"大器晚成"32岁,残雪才正式开启了文学创作之路。在一个高度混乱的世界里,残雪追求高度的创造力,以极其内省的、自我批判的个人化写作方式,越过文学的表层,探索深层的人类精神世界。因其作品的小众化,残雪一直备受争议和冷落。直到66岁,她才被大众熟知。

深度的写作,也导致很多读者读残雪后称读不懂残雪。在残雪的故事中,其实不必读真的懂什么,而是随她侵入充满幻想的世界中,感受独特生命体验。正如王蒙所说:"我把残雪的小说当诗来读。"

◎ 不是写给中国人,而是写给全世界残雪是"反焦虑"达人,她的文字知现实而超现实,打破常规,带你跳出思维禁锢圈,看到人生的多种可能性。她的写作,是她的生活方式——受了那么多苦难,依然那么天真自然地笑出声来。

她的小说,不是写给中国人,而是写给全世界,是作为""为了认识自己而进行的精神活动。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读她的作品,可以加深对人自身本质的认识,拓宽生命的维度。

为此,先知书店特别推荐"残雪作品集"全钤印版。全钤印版仅有少量库存,长按下图,识别图中的二维码,即可抢先收藏,进入残雪的文学世界

来源 | 原载《新世纪文学选刊》(上半月)2009年第3期,作者:残雪。

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