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31日星期五

戴维・布鲁克斯:中国想象力不及美国

2013年06月01日
在角逐世界头号经济体的赛跑中,美国对中国至少有一个优势。我们塑造品牌的本事要强得多。美国公司里有好多怪人,壮志未酬的小说家,不好相处的前瞻型企业创始人,他们擅于创造各种品牌,让世界各地的消费者趋之若鹜,冲着品牌就愿意多花一笔钱。中国公司在这方面做得很糟。每隔几年就会有中国官员提出要采取行动,打造有号召力的品牌,结果永远是令人失望的。
HD贸易服务公司(HD Trade Services)最近的一项调查显示,94%的美国人说不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任何一个品牌。不管在其他地方表现多么卓越,中国人始终没能制造出一个具有文化影响力、全球吸引力和精神感召力的资本主义风格。
为什么?
在中国工作过的品牌经理人说,他们的管理层倾向于从交易而非关系的层面看待商业往来。在一个刚刚摆脱贫穷不久的国家里,竞争残酷,利润微薄,腐败横行,信誉稀缺,你可以想象这里的企业高管在交易中会更多地选取一种短期的眼光。
然而,如果中国真想和发达经济体抗衡,就必须经历一系列突破性转型。要创造有效的品牌,不能只是从一个低端资本家的角度思考,要做的事比这多得多。这是一个截然不同的思维模式。
想想拉尔夫・利夫席兹(Ralph Lifshitz)如何将白人盎格鲁-撒克逊新教徒(WASP)的雅致发扬光大,创造拉尔夫・洛朗(Ralph Lauren)品牌。想想史蒂芬・戈登(Stephen Gordon)如何抓住阿迪朗达克屋舍的华美,创造Restoration Hardware品牌。想想耐克(Nike)围绕着体育竞技不屈不挠的理想构建的神话。
创造出伟大品牌的人,通常都是在寻求满足他们自己内心的某种渴望,某种在更高的层次或更酷的朋友圈里生活的梦想。
最伟大的品牌缔造者中,有不少人是对商业本身心怀些许憎恶的。比如在当代美国资本主义感觉形成中,影响力最大的人物可能就是恰好有个贴切姓名的斯图尔特・布兰德(Stewart Brand,其姓氏Brand即为“品牌”之意。——译注)了。你可能还记得,他就是创办《全球目录》(Whole Earth Catalog)的那个嬉皮士。
这份反文化建议大全看起来是在抨击商业美国。但却受到史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史蒂夫・沃兹尼亚克(Steve Wozniak)等众多高科技先锋的青睐。个人电脑这个词就是布兰德本人提出的。早在1972年,他就认识到电脑可以是酷的、反文化的、革命的,而在当时,它还只是一堆金属和塑料组成的怪东西。我们以为硅谷和苹果(Apple)的气质与生俱来,但那氛围是布兰德这样的人给的,并启发了成千上万的工程师和设计师,以及亿万消费者。
品牌管理公司Beanstalk联合创始人塞思・西格尔(Seth Siegel)说,品牌的塑造会“将一件商品去商品化。”它为一个产品裹上意义的外衣。它需要向消费者传达一种体验的品质,双方的每一次接触都需要巩固这种体验,在商店入口,在洗手间里,在购物袋上。品牌塑造的过程从根本上就是白日梦的表达与操控。这里面浪漫主义起到的作用,不比商学院少。
这样一来,品牌塑造的成功可能是完全无法预料的。最反感现有体制的叛逆者,可能走在市场潮流的最前沿。这样做的人往往是拥抱商业的,即便他们在道德层面存有抵触——比如加州湾区的前嬉皮,意大利和法国的奢侈品手工艺者,或提倡社群主义的斯堪的纳维亚半社会主义者。这些人一边卖东西,一边给东西注入一种更具诱惑力的精神联想。
美国零售业的创造力所面临的最大威胁,也许是我们已经没有什么反文化可以借力了。我们的反资本主义气质可能已经消磨殆尽,无法再给产品加上酷的光环。我们可能养育出了一代对商业甚少质疑的人,这会令他们在商业上越来越缺乏创造力。
但是中国的麻烦更大。一个不欢迎异议的文化是很难在这个领域崛起的。一个鼓励人们生而顺从于权威的文化,很难做到这一点。一个权力阶层不会本能地寻求与弱势阶层对话的国家,很难在竞赛中不落后。中国若想卓有成效地塑造品牌,在经济食物链顶端展开争夺,可能还要经历更多的文化革命。
要想成为领先世界的经济体,总有一天你需要建立起和消费者的关系。你必须撇开那些损害信誉的东西,例如窃取知识产权和网络恐怖主义,创造出各种能激起依恋和幻想的品牌。在那一天到来前,中国就算能在统计数据上成为世界最大经济体,也不会拥多么深远的影响力。
翻译:经雷

OP-ED COLUMNIST

The Romantic Advantage

By DAVID BROOKS June 01, 2013
In the race to be the world’s dominant economy, Americans have at least one clear advantage over the Chinese. We’re much better at branding. American companies have these eccentric failed novelists and personally difficult visionary founders who are fantastic at creating brands that consumers around the world flock to and will pay extra for. Chinese companies are terrible at this. Every few years, Chinese officials say they’re going to start an initiative to create compelling brands and the results are always disappointing.
According to a recent survey by HD Trade services, 94 percent of Americans cannot name even a single brand from the world’s second-largest economy. Whatever else they excel at, Chinese haven’t been able to produce a style of capitalism that is culturally important, globally attractive and spiritually magnetic.
Why?
Brand managers who’ve worked in China say their executives tend to see business deals in transactional, not in relationship terms. As you’d expect in a country that has recently emerged from poverty, where competition is fierce, where margins are thin, where corruption is prevalent and trust is low, the executives there are more likely to take a short-term view of their exchanges.
But if China is ever going to compete with developed economies, it’ll have to go through a series of phase shifts. Creating effective brands is not just thinking like a low-end capitalist, only more so. It is an entirely different mode of thought.
Think of Ralph Lifshitz longing to emulate WASP elegance and creating the Ralph Lauren brand. Think of the young Stephen Gordon pining for the graciousness of the Adirondack lodges and creating Restoration Hardware. Think of Nike’s mythos around the ideal of athletic perseverance.
People who create great brands are usually seeking to fulfill some inner longing of their own, some dream of living on a higher plane or with a cooler circle of friends.
Many of the greatest brand makers are in semirevolt against commerce itself. The person who probably has had the most influence on the feel of contemporary American capitalism, for example, is the aptly named Stewart Brand. He was the hippie, you will recall, who created the Whole Earth Catalog.
That compendium of countercultural advice appeared to tilt against corporate America. But it was embraced by Steve Jobs, Steve Wozniak and many other high-tech pioneers. Brand himself created the term personal computer. As early as 1972, he understood that computers, which were just geeky pieces of metal and plastic, could be seen in cool, countercultural and revolutionary terms. We take the ethos of Silicon Valley and Apple for granted, but people like Brand gave it the aura, inspiring thousands of engineers and designers and hundreds of millions of consumers.
Seth Siegel, the co-founder of Beanstalk, a brand management firm, says that branding “decommoditizes a commodity.” It coats meaning around a product. It demands a quality of experience with the consumer that has to be reinforced at every touch point, at the store entrance, in the rest rooms, on the shopping bags. The process of branding itself is essentially about the expression and manipulation of daydreams. It owes as much to romanticism as to business school.
In this way, successful branding can be radically unexpected. The most anti-establishment renegades can be the best anticipators of market trends. The people who do this tend to embrace commerce even while they have a moral problem with it — former hippies in the Bay Area, luxury artistes in Italy and France or communitarian semi-socialists in Scandinavia. These people sell things while imbuing them with more attractive spiritual associations.
The biggest threat to the creativity of American retail may be that we may have run out of countercultures to co-opt. We may have run out of anti-capitalist ethoses to give products a patina of cool. We may be raising a generation with few qualms about commerce, and this could make them less commercially creative.
But China has bigger problems. It is very hard for a culture that doesn’t celebrate dissent to thrive in this game. It’s very hard for a culture that encourages a natural deference to authority to do so. It’s very hard for a country where the powerful don’t instinctively seek a dialogue with the less powerful to keep up. It seems likely that the Chinese will require a few more cultural revolutions before it can brand effectively and compete at the top of the economic food chain.
At some point, if you are going to be the world’s leading economy, you have to establish relationships with consumers. You have to put aside the things that undermine trust, like intellectual property theft and cyberterrorism, and create the sorts of brands that inspire affection and fantasy. Until it can do this, China may statistically possess the world’s largest economy, but it will not be a particularly consequential one.
Copyright © 2013 The New York Times Company. All rights reserved.

从白宫请愿网站看“言论自由”

白宫请愿网站(https://petitions.whitehouse.gov/)截图
发表于 2013-05-29 

首都华盛顿市内新闻博物馆外墙上的宪法第一修正案(照片:David Monack)

白宫请愿网站“我们人民”开办不到两年,得到网民的大力回应,其热烈程度大出白宫意外。白宫最初规定一个提案只要在30天内有5000人联署就要回应,此后不得不一再提高联署人数下限,从5000人改到现在的10万人。白宫开办请愿网页的初衷,原本是让民众向联邦政府提出各种建议、改进联邦政府的工作,但想不到这个网页还吸引了许多外国民众,提出了许多涉及外国人事务的请愿,引起不少议论,甚至引发出非美国公民是否可以在白宫网页提出请愿的话题。 
到目前为止,根据白宫网站的规定,任何人(没有限定美国公民)只要年满13岁,有有效的电子邮件地址,并填写自己的姓名,都可以在白宫网站登记一个属于自己的户头,有了这个户头,就可以提出请愿事项或者签名赞同其他人提出的请愿事项(欲知规定,可见白宫网站的英文说明https://petitions.whitehouse.gov/how-why/introduction)。这个规定按华人的通常说法,就是白宫的“官方”规定,其他各种说法虽然也有各自的理由,但都属于只供参考的范畴。 
目前在白宫网站上请愿的事项,除了美国国内事务为主外,还涉及一些美国以外的事务,包括中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台湾、委内瑞拉、德国、日本、俄罗斯、荷兰、韩国、越南等国家与地区。今年115日有人在白宫网站上请愿,要求将中国的农历新年定为美国的联邦法定节日,得到39780人的联署。白宫按当时的联署规定,对此做了回应,白宫的回应一方面表示欧巴马总统、联邦及各地政府都十分重视中国的农历新年,在农历新年到来时常发表总统文告、讲话及举办各种庆祝活动等;另外一方面则表示,将某个日子定为联邦节假日的权限在国会,必须由国会立法通过,所以白宫无法满足请愿者的要求。 
白宫开办“请愿”网站,让民众可以通过互联网上白宫请愿虽是头一遭,但“请愿”本身在美国却有着悠久的历史,并不新鲜,也是受到法律严格保护的,这个法律,就是“宪法第一修正案”。宪法第一修正案是权利法案的一部份(Bill of Rights,也有人称为“人权法案”),权利法案一共包括10条宪法修正案,主要内容就是限制政府权力、保护人民的各项自由权利及财产私有权。 
宪法第一修正案作为权利法案的第一部分,建构了民主、法治社会的最重要基础:禁止政府制定任何法律阻碍信仰、言论、出版、和平集会以及请愿的自由。民众在白宫网站上请愿是宪法第一修正案赋予的权利,只不过由过去亲身前往白宫请愿,改为网上请愿而已。至于请愿的内容,则属于言论自由的范畴,也同样受到宪法第一修正案的保护。根据白宫的分类统计,民众的请愿范围广泛,目前的请愿内容及件数如下: 
农业 – 4
艺术与人文 – 5
预算和税收 – 12
公民权利和自由 – 33
气候变化 – 1
消费者保护 – 6
司法和执法 – 20
国防 – 12
残疾人 – 5
经济 – 9
教育 – 17
能源 – 1
环境 – 5
家庭 – 10
武器 – 5
外交政策 – 22
政府改革 – 8
医疗保健 – 15
国土安全和赈灾 – 7
房屋 – 1
人权 – 38
移民 – 15
创新 – 4
创造就业机会 – 3
劳工 – 4
自然资源 – 3
扶贫 – 1
行政监管改革 – 10
小型企业 – 4
社会保障 – 3
科技及电讯 – 7
贸易 – 5
交通运输和基础设施 – 4
退伍军人和军人家属 – 10
妇女问题 – 3 
其中有关人权的请愿最多,共38件;其次是公民权利和自由,共33件。此外,外交政策(22件)、司法和执法(20件)、教育(17件)、医疗保健(15件)、移民(15件)等方面的请愿也不少,从这些请愿事项中可以看出民众关心的热点。 
在白宫网站上请愿,不但请愿权利得到保障,请愿者的言论自由也得到保障,绝对不会“因言获罪”。请愿者能够自由表达请愿的内容,哪怕这些内容看上去“大逆不道”或者“不爱国”,也可以畅所欲言,否则的话,在白宫请愿网站上只说政府想听或爱听的话,就失去了开办这个网站的作用,也是违背法律的。最能说明白宫请愿网站上言论自由的,莫如有关要求各地民众要求退出美国的请愿了。 
去年11月大选欧巴马连任总统后,许多不满欧巴马的民众极度失望后,在白宫网站发起了大规模的请愿,分别要求南卡罗来纳、北卡罗来纳、阿拉巴马、田纳西、佐治亚、佛罗里达、德克萨斯、路易斯安娜这8个州和平退出美国,自立国家。其中在德克萨斯州退出美国请愿书上签名的民众超过12万人,其它州请愿书上的签名人数也各有数万人。这种“叛国”言论,自然遭到不少“爱国”民众的反感,于是有人也发出请愿,要求将这些在“叛国”请愿书上签名的人,强制递解出境,近3万人在这个请愿书上签名。白宫此后对这些请愿一并做了回应,由公众参与办公室主任乔恩・卡森(Jon Carson)执笔。 
在回应中,卡森表示,在一个有3亿人口的国家中,每个人都有自己深信的理念以及由此带来的喧闹与争议是一件大好事,信念自由和开放式辩论造就了美国,白宫感谢与欢迎民众的请愿。不过,对于要求各州退出联邦的请愿,卡森代表白宫表示不能赞同,他从开国元勋建立美国谈起,谈到宪法,谈到南北战争,谈到内战结束后不久最高法院曾确认美国是由州组成的坚不可摧的联邦。卡森并且表示,民主制度是政府的基石,欧巴马政府愿意倾听最直言不讳的批评,大家需要共同努力,听到彼此的不同意见,以便找到最好的方式使国家不断向前。 
上述例子明确显示,在白宫网站请愿,即使请愿事项看似“大逆不道”,但请愿者绝不会因此获罪。民众的言论自由,是受到严格保护的,宪法第一修正案绝非一纸空文。
——雾谷飞鸿

严家祺:傅高义谈“六四真相”传遍全中国

傅高义(Ezra F. Vogel)

  二十四年来,中国大陆内地的报刊、书籍和所有媒体,在谈起一九八九年的“六四”事件时,称之为“反革命暴乱”、“政治风波”,从来不承认“六四”是一场对手无寸铁的平民百姓的大屠杀。李鹏、陈希同坚持称“六四”是“反革命暴乱”,前年出版的《中国共产党大事记(一九二一至二0一一)》仍把“六四”称为“反革命暴乱”。
    有人把“六四”称为“六四民运”,事实上,一九八九年的天安门学生运动,可以称为“八九民运”,但“六四”绝不是什么“民运”。北京官方长期以来把一九八九年的天安门学生运动称为“动乱”,而把“六四”称为“暴乱”。如何看待“八九民运”与如何看待“六四”是相互联系但又有不同, “六四”事件过去二十四年了,它的全部真相要经过中国的权力机构成立的专门的委员会调查後才能有一个正式的结论,但“六四真相”的中心问题是,“六四”是一场“反革命暴乱”,还是对北京手无寸铁的平民的“大屠杀”?
   不久前,哈佛大学教授傅高义(Ezra F. Vogel)写的《邓小平时代》在北京由三联书店正式出版发行了,书中以单列章节“北京:一九八九”近三万字,详细描述“六四”事件经过。与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的版本相比,北京的版本删节了近一万字,删节掩盖了六四屠杀的全貌,但仍然第一次在中国大陆叙述了一九八九年六月三日至四日,不是什么“反革命暴乱” ,而是军队屠杀手无寸铁的平民的过程。由于这本书在中国不是“禁书”,香港版本和它的电子版已经大量流进了大陆内地,北京版本的删节不能挡住香港版在大陆内地的传播。

“六四事件”中的戒严部队

    加拿大学者卜正民(Timothy Brook)一九八九年六月四日前一直在北京。六月四日後,他对中国军队在天安门事件中所起的作用做了大量采访并写成了一本书《Quelling the People》,傅高义在研究卜正民和其他许多有关“六四”的著作後,系统地叙述了“六四事件”的过程。

对“六四事件” 戒严部队的作为,傅高义的书谈了七点:

一、“总数大约十五万人的部队已经在京郊集结待命。”“军队来自七大军区中的五个”。


二、“在六月二日即星期五,进城士兵的数量增加了。尤其是一大批士兵逐渐集结到了天安门广场以西约四英里的军事博物馆,这里将成为部队和装备的重要集结地之一。很多受过特别良好训练的部队也开始通过地下通道到达天安门广场傍边的人民大会堂内。”

三、“六月三日凌晨二点五十分,他(邓小平)命令迟浩田‘采取一切手段’恢复秩序。”“六月三日下午乔石召开紧急会议研究清场的最后方案。杨尚昆把方案交给了邓小平,立刻得到批准。”


四、 “他(李鹏)第一次使用了‘反革命暴乱’的说法,这意味着要像对待敌人那样对付抵抗者。” 傅高义引用了《李鹏六四日记》中的话。李鹏说:“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去镇压首都这场反革命暴乱。我们对付这一小撮暴乱分子不可手软。授权解放军戒严部队、武警、公安必要时运用任何方法去对付阻扰这项任务的人。”

五、“六月三日各集团军司令也在北京军区司令部开会,研究了进攻计划的细节。”“最激烈的抵抗和暴力发生在六月三日夜晚到四日凌晨天安门以西四英里的大街上。”“夜里十一时,仍然无法前进的部队开始直接向人群射击,使用的是每分钟能发射九十发子弹的AK-47自动步枪。”“解放军的卡车和装甲车也开始全速前进,压过任何敢于挡路的人。即使开始使用真枪实弹,以致命武器对付同胞,部队仍然用了大约四个小时,才走完从木樨地到天安门大约四英里的路程。”

六、“在部队开始进入广场之前,广场上仍有大约十万名示威者。”“抗议者没有想到士兵会用真枪实弹对付他们,当一些被打死或打伤的抗议者被抬走时,剩下的人才变得恐慌。”“到凌晨两点时广场只剩下几千人。”“大约三千人跟随着侯德健匆匆离开了广场。”


七、“遇害人之一的母亲丁子霖后来试图搜集当晚所有遇害人的姓名,截至二00八年为止她总共搜集到近两百个姓名。”“认真研究过这一事件的外国观察家所作出的最可靠的估计是,遇害的示威者大约在三百人到二千六百人之间,有数千人受伤。”“当时在北京的加拿大学者卜正民根据外国武官的估计以及来自北京所有十一所大医院的数据报告说,这些医院中至少有四百七十八人死亡,九百二十人受伤。”

   
   傅高义的书是在肯定邓小平“改革开放”前提下,客观地叙述“六四屠杀”过程的。傅高义的书也没有回避谈胡耀邦、赵紫阳,对他们两人在改革开放中做出的贡献作了肯定,也对赵紫阳反对“戒严”的前后经过作了详细的叙述。
   据《亚洲周刊》报道,“内地版《邓小平时代》一月十八日在北京举办首发式,全国各大书店同步发售。平装本首版五十万册,在北京图书订货会两天内,就由经销商订购四十九万八千册,浙江省新华书店一次就发了十万册,发行重点城市是北京、成都、深圳。《人民日报》十六日在要闻二版刊登《邓小平时代》出中文版消息,六天后,即二十二日,发表记者对傅高义的三千字专访《告诉西方,一个真实的邓小平》。一月十八日,新华社发文《“邓小平时代”作者傅高义:让西方世界更了解中国》。”可以说,傅高义谈“六四真相”通过北京版和香港版流入内地,已经传遍了全中国。
   我并不完全赞同傅高义对邓小平、胡耀邦、赵紫阳的评价,但我赞同傅高义在他书中认为“六四”是“使用真枪实弹以致命武器对付同胞”的说法。李鹏、陈希同看到傅高义的书,无法公开在报刊、电视、广播中去“批判”傅高义关于“六四”的说法,因为这本书是一位“外国人”写的,这样,李鹏、陈希同就只能听任“六四是一场大屠杀”的真相,在中国大地上越来越广泛的传播,到时候,“六四”必将在中国大地上正式平反。

“天安门母亲”的呼声

   为恢复“六四真相”,“天安门母亲”怀着无尽的痛苦,二十四年来做了极艰巨的努力。二十年前,在最初的“六四”死难者名单上,记录了十六位罹难者。一九九四年十月,由丁子霖编著的《六四受难者名册》一书在香港出版。在这本书中,已记录下了九十六位死难者和四十九位伤残者。一九九五年,“天安门母亲”第一次以联署的方式致函全国人大常委会,要求重新调查“六四”事件;要求公布调查结果;要求向死者亲属作出个案交代。到二0一一年八月,《天安门母亲》网站公布,已经记录下了二百0二位死难者姓名。
   张万舒从一九八三年到一九九二年任新华社总社国内新闻部副主任、主任,一九九二年後任新华出版社社长、总编辑。他在二00九年由香港天地图书公司出版的《历史的大爆炸——“六四”事件全景实录》中写道,中国红十字会党组书记、副会长谭云鹤说,整个“六四”事件中共计死亡了七百二十七人,军队十四人,地方(包括学生和群众)七百一十三人,每一具尸体都经过他检验过。
   正义自在人心,在许许多多中国人心中,二十四年来,始终认为把“六四”称为“反革命暴乱”是扼杀正义。一九七六年的“天安门事件”,被毛泽东定为“反革命事件”,不是毛泽东来否定自己是说法,而是在毛泽东去世後由共产党和中国政府来否定毛泽东说法的。恢复正义,是要在中国大地上、面对全中国人民来恢复,要纳入民主、法制的轨道,通过全国人大按法定程序,来解决“六四”问题。姚监复在上一期《前哨》杂志上说,“南京大屠杀的受难者和亲属,不会要求日本侵略军司令官和天皇政府为三十万死难者平反。”请问,今天中国要求日本政府公开承认“南京大屠杀”的罪行是向“日本侵略军司令官”要求的吗?今天李鹏还活着,有谁向李鹏要求“平反六四”来了?
   天安门母亲二十多年来,一次又一次要求“恢复六四真相”。今年两会前,天安门母亲的致函全国人大全国政协,公开信说,“二十三年来令世人瞩目、年年都会提上台面的八九‘六四’问题,却在漫长的岁月里,被一届又一届领导人牢牢地压着,拒不作出公开的交代。”

公开信要求“新的一代领导人”能弥补以往领导人的错失,果敢地作出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处理:(一)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组成专门的“六四”事件调查委员会,对整个“六四”事件进行独立、公正的调查,并向全国人民公布调查结果,包括公布此次事件中的死者名单及人数;

(二)由全国人大常委会责成政府有关部门按法定程序就每一位死者对其亲属做出个案交代;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并通过专项的“六四事件受难者赔偿法案”,依法给予“六四”受难者及受难亲属相应的赔偿;


(三)由全国人大常委会责成检察机关对“六四”惨案立案侦查,按法定程序追究责任者的法律责任。

    

不要把水搅混

   “平反六四”或“为六四翻案”是一种概括说法,香港民众每年“六四”集会的诉求就是“平反六四,追究屠城责任”,完整准确的诉求是“天安门母亲”的公开信。“天安门母亲”公开信说:“我们还曾多次申明:关于‘六四’遗留问题的处理,必须秉持和平、理性的原则,纳入民主、法制的轨道,不能按任何党派、任何个人的意志办理,不能因袭以往历次政治运动过后由政府单方面采取‘平反昭雪’的做法。我们意识到,属于我们自身的权利和尊严,包括死去亲人的权利和尊严,应该靠我们自己去争取和维护,不能靠他人的施舍。为此,我们提请全国人大按法定程序把‘六四’问题作为专项议案递交大会讨论、审议,通过相关的决议,以求‘六四’问题得到公正解决。这个主张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政治问题法律解决’。我们认为,通过立法和司法程序来解决‘六四’问题,是唯一可行的途径。” 
   这就是要求在中国大地上“平反六四”或“为六四翻案”的涵义,姚监复在上期《前哨》文章《中共真的会为“八九民运”平反吗?》中,谈“六四”平反时,提到“南京大屠杀的受难者和亲属”,“不会要求日本侵略军司令官和天皇政府为三十万死难者平反”,“战犯没有为受难者平反的资格和权利”。这不是有意把水搅混吗?天安门母亲的目标明确,在公开信中一次又一次作出表达。姚监复主张成立一个“扩大的天安门母亲”,把“大饥荒二代”、“右二代”、“文革二代”等“同类项合并的社团”都包括进去,形成“几千万游荡在北京上空的冤魂的亲友们与后代的“天安门之魂”的“台风眼圆圈”,造成什么“惊涛骇浪和政治海啸”。这不是有意把为“六四”翻案或平反的水搅混吗?最近,“天安门母亲的公开信说,“今天,新的一代领导人上任了,我们作为‘六四’惨案的死难者亲属——天安门母亲,一致要求他们能弥补以往领导人的错失,果敢地作出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处理。” 姚监复说,彻底平反“六四”,就得承认“六四”後的“接班人也是继承了非法政权。” “天安门母亲”没有认为“新的一代领导人”是“继承了非法政权”。姚监复这样说,完全是有意把为“六四”翻案或平反的水搅混! 

  人活着,总要有希望。对今天所有对“六四事件”有所了解、有正义感、想活下去的中国人来说,始终存在“平反六四”的希望。“六四”死难者轧爱国的父亲轧伟林二十多年来时时刻刻处于痛苦中,轧伟林于去年五月二十五日遽然自缢身亡。他是感到平反“六四”遥遥无期、绝望之余选择了自杀的。姚监复大概不知道轧伟林也是“天安门母亲”的一位成员,姚监复怎么没有多想一想一个人的绝望会有什么后果?
    由香港新世纪出版社出版的赵紫阳的录音回忆录《改革历程》,由杜导正写序、鲍彤写导言,放在全书第一位的不是他当总理时的政绩,而是“六四”事件。赵紫阳在十六年“软禁”中最大的“心愿”,与天安门母亲一样,是为了寻找正义、恢复真相,就是希望尽早看到“平反六四”。
    姚监复说“没有实现民主化的中国,是不可能为‘六四’平反的”。“民主化”说得好听,实际上,姚监复是要说,“平反六四”是“幻想”,你们不要做梦。“六四”不平反,流亡在美国的王军涛,在他父亲去世时,都不容许回到自己祖国看他父亲最后一面。而姚监复自己既能多次会见、采访“刑期未满”的陈希同,又能自由来到纽约、布达佩斯并发表演说,姚监复怎么不会将心比心,想一想“天安门母亲”的痛苦,想一想轧伟林多年中的绝望,想一想许许多多现在仍然被视作“暴徒”的人今天艰难的生活,想一想在“六四”被压断双腿方政是怎样渡过二十四年的,想一想许多与王军涛一样不能与将去世的父母告别的痛苦,姚监复就不会再到处说“平反六四”是“美好的幻想,跟童话一样”,“平反六四”要等到“遥远的未来”,“要一百年”这样的话了。 (2013-3-5)

——原载《前哨》

魏京生:六四 24 周年纪念

64-hong kong
图片: 香港市民在维园举行烛光纪念晚会纪念"六四"死难者。 (法新社资料图片)

今年各国和各地仍然有很多的纪念六四死难者的活动。每年人数最多的纪念活动是香港,因为那里几乎全都是华人,而且已经在中共的统治之下。人们每天都在切身感受到中共的暴政近在眼前。在香港人民还能够享受到游行示威的自由的前提下,出来参加游行的人数最多。
中共真的愿意让香港人民享受自由吗?当然不会。古话说得好:非不能也,是不为也。在权衡利弊之后,中共觉得完全取消香港的法制和自由的现状弊大于利,所以暂时不动手而已。
有朋友会发出疑问:自由和法治也是共产党需要的吗?这个提问有点儿过份了,好像共产党就不是人了。是人就需要自由和法治。共产党只是要剥夺老百姓的自由,他们自己当然也需要自由,而且是更多的自由。例如贪官污吏们就需要自由而又方便的转移黑钱的保障,香港多年来就充当了这个保障。如果香港没有了这个自由,他们反而不方便了。
人的本性就是趋利避害。利越大越好;害越小越好。中共也是人,也是一样要趋利避害。转移黑钱的自由;享乐的自由越多越好。反对他们剥削压迫的自由,当然是越少越好。所以幻想香港的自由和法治能够长期维持就不切实际了。
香港的朋友们也许可以换位思考一下。你如果是个贪官污吏,从大陆剥削了巨额金钱。到香港来享受一下资本主义的奢华,你当然愿意;结果一出门你就享受到了香港 的人权,游行和示威的自由。人们当着你的面抗议你剥削压迫老百姓;抗议你为了保护剥削压迫的利益而去屠杀手无寸铁的老百姓。你有什么感觉呢?
你会立刻觉得还是大陆的专制好。那儿就不让老百姓这样胡闹,所以有马屁文人在报纸上替这些压迫者们喊冤,说是香港人民都被惯坏了,动不动就游行示威罢工。说是需要有一个强力的政府才能有效的镇压这些破坏了他们享乐心情的胡作非为。香港的大多数老百姓可能并没有注意到这些大佬们的心情,反而以为香港现在还保留的自由和法治,是因为香港人比大陆人特殊。共产党不敢对付女王陛下的臣民。
刚才还在谈论的世界上最大的六四纪念活动是香港每年的烛光晚会。遗憾的是今年发生了分裂。分裂的理由居然是说;六四是你们大陆人的事情,和我们香港人无关。说这种话的香港人可能忘记了你也是中国人,而且早就是在共产党统治下的中国人了。不是女王陛下的臣民。
最近的不少新闻里都看到这种自以为比大陆人高一等的事态和心态。敏感的人早就在怀疑中共又在利用人们的愚昧挑拨离间。果然火候到了,这个挑拨离间就落实在烛光晚会上。先把你分成两个以上,削弱你的规模。然后再挑拨你们内斗,离间你们的群众。最后只剩你们几个领袖,中共所惧怕的香港人民的运动就不存在了。现在 你们已经上当了,中共正在北京偷着乐呢。
六四屠杀仅仅是大陆人的事情吗?怎么没听美国人、欧洲人说这种话呢。反人类罪和别人无关吗?这是多么愚蠢的岛国心态,而且伴随着自大心理,自以为高人一等。或者说是小绵羊心态,抱着恶狼会放过自己的侥幸。结果就中了共产党挑拨离间,各个击破的奸计。
前几天还和朋友议论到内战时期著名的军事家,小诸葛白崇禧的智慧。在我看来它确实和诸葛亮差不多,小聪明而已。在敌人要消灭所有国民党和你的国家之际,李宗仁白崇禧却在那儿热衷于内斗,而且还按兵不动。他们以为共产党会帮助他们消灭了蒋介石,然后就会害怕他们的广西雄兵,和他们平分天下。这和现在的老香港人和来自大陆的移民的分裂非常相似。都包含了井蛙心态,才使得别人有分而灭之的可能性。
人当然需要有自信心,稍微强烈一些也无可厚非。但是强烈到看不起别人就过分了。这种过分如果发生在生死存亡的关头,就表现为愚蠢了。这种愚蠢被别人利用而不自知,你可能已经陷入到危险中了。
如何走出这种困境呢?首先是要看清自己的利益所在。你们香港人和海外民运不同。海外民运各行其是的基础,是各有各的饭碗,各有各的主子,各有各的利益。团结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事情,只能团结一部分不是为了利益而是为了理想的坚定分子。
你们香港人的利益是一致的。香港的法制和自由,就是你们大家的饭碗。没有了香港人的团结,你们很快就会沦为和大陆人一样的贱民。请相信你们香港人没有特异功能,也不比大陆人民更聪明。能做的就是按照常识和自己人团结一致保卫共同的生存基础。
香港居民里肯定有一小部分和你们的利益不一致。他们帮助共产党挑拨分裂香港人民的团结,会从主子们那里得到奖赏。特别是一些在大陆做生意的人,他们为中共火中取栗的奖赏会非常高。他们的利益当然和香港人民不一致。
遗憾的是香港民主派领袖们,多年来把这些有钱人看得比老百姓的信任更重要。这也是现在香港局面混乱,民主派衰落的根本原因。
(文章只代表特约评论员个人的立场和观点)RFA

伊娃: 六四之魂:公民责任――纪念《六四》24周年

网络图片


2013.5.27

    “人类与强权的斗争,是记忆与遗忘的斗争。”(注1)
    24年前的夏天,北京成为全世界聚焦之颠。
    1989年之后,中国则成为全世界不得不特别关注之国度。
    法国当代重量级知识分子索尔孟,为了告知世界一个真实的中国,专程来中国一整年,到从未见过外国人的穷山僻壤,深入了解底层百姓的生活状况。他在此行的著书《谎言帝国》中指出:“中国人被迫生活在忍受谎言、习惯谎言、甚至依赖谎言的环境中。”“中国农村已变成毫无希望之地,即使在其他包括印度在内的贫穷国家也不多见。”“中共没有解决这些问题的能力,因为他们正是制造这些问题的根源。”“他们的目标不是为民造福,而是永远执政。”(注2)
    今年5月,刚从中国返回的欧洲中国问题专家撰文指出:中国就像一列无人驾驶的、疯狂行使的列车。中国是一颗巨型的定时炸弹,它带来的灾难必将危及全世界。

    以上是一些国际知名专家学者对中国的评论。那么对于执政已有半年之久、大肆宣扬“中国梦”的习李新政府,国人的感受又如何呢:中国社会科学院2月发布了《中国社会心态研究报告2012—2013》,展示中国社会总体信任度进一步下降,已跌破60分的信任底线。(注3)
    4月中,自我感觉良好的官方媒体老大《人民日报》下属的一个机构,在网上进行了一个问卷调查。拟出4个围绕对执政党信心的题目,比如“你是否赞同共产党有足够的勇气和智慧加快推进改革?”仅2、3个小时就有3500人参与。对4个题目表示“不赞同”的在75%至84%之间。自然,这个调查很快被撤下,但它表达的民意却是真实的、鲜明的、强烈的。
    5月中,中共中央下令高校七个不许讲,即大学教师上课不得讲:普世价值、新闻自由、公民社会、公民权利、党的历史错误、权贵资产阶级和司法独立。这条条违宪的“七不讲”,蛮横地亮明了习政权与公民社会为敌的顽固立场。引起高校师生和网民的强烈反弹!
    紧接着5月下旬,《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发表重量级文章宣称:“我们信仰的主义乃是宇宙的真理 ”且要求人们信仰党性,要如同基督徒信仰上帝般坚定。
    习近平上台以来,全国更多的维权律师和活动人士被抓捕关押,遍布全国的群体抗议聚会游行,无一例外地遭防爆警察武力镇压。“大量迹象显示,中国社会正蔓延著一种普遍的绝望感。老百姓和知识分子对体制绝望,对执政者绝望,对反腐绝望,对信用沦丧、人人害我、我害人人的社会绝望。百姓无处讲理,只好上街、上访、自焚。”(注4)

    2013年的中国,一边是普遍弥漫的绝望感,另一边却见《六四》的身影在英勇地、倔强地显现:
    年初以来,又一批中年公共知识分子昂起高贵的头,为公义、为真理发出震醒国人平庸灵魂的声音。
    3月,一批了不起的北京公民,自发在清华、北大校门前、在人群密集的西单广场,高举起醒目的大标语:“贪官裸官不杜绝,中国梦只能是白日梦”、“财产公开是正路,拒绝公开是邪路”、“要么公开财产、要么彻底滚蛋”!首都街头的民主派正在走向大庭广众。参与其中的侯欣女士坦言:二十三年前在广场,我的同学死在我身边。从那时起,和平就不复存在了!今天,我们离亡国已经不远了,若为民主做炮火,乃我三生有幸!(注5)
    4月,广东“六四”后出生的农民工在东莞拉出标语:“民主、自由、人权、宪政”、“政党不等于国家,中共不代表人民”、“没有经过民选的政党都是流氓”!
    清明节,在河北省正定县殡仪馆,一批当年“六四”的参与者们,庄重地举行了追思“六四”死难者的公祭仪式。这是24年来中国大地首次的公祭活动!
    让我们把眼光再转向国际:今年2月,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南非图图大主教,发起了“致中国新领导人习近平的公开信”的全球联署活动,呼吁中国政府释放刘晓波夫妇。此活动得到了140多名诺贝尔奖得主的签名和全球超过42万人的支持!
    5月,中国盲人维权勇士陈光诚和傅希秋牧师率团出访欧洲议会,欧盟启动了“捍卫自由”的新计划,以推动人权联盟向纵深方向发展。
    5月16日,海内外40多位中国民主化的坚定推动者,颁布了《天安门民主大学复校宣言》,立志将这所网络大学办成二十一世纪中国民主政治的《黄埔军校》,为中国的民主化培养成千上万的栋梁之才。(注6)
    仅我数点的这些事实,已经明确地显现:24年来,《六四》的真相虽然被中共全面屏蔽,尽管她今年、明年、后年依然还会是中共封闭的禁区,但是,《六四》的灵魂活着
---- 在中国、在全世界,我们不是正感受着她那动人心魄的魅力、感受着她那顽强茁壮的生命力吗?
    《六四》之魂,从天安门广场鲜血中诞生的那一刻起,她就在每一位中国人心中播下了神圣的种子---- 公民责任!
    当年大学生们用生命呐喊的、24年来民间用行动实践的正是她 ---- 公民责任。

    《六四》的那年那晚,若不是周六儿子从全托幼儿园接回,我又会去看望广场上的学生们。
    《六四》的今天,我已步入晚年。命运之舟将我载到了伊甸园般的国家,与我的另一半充分享受着自由与幸福。我深深地感恩!
    可是在这里,我的心从来没有轻松安宁过。当我观赏着满目的绿树鲜花、注视着运动场上生机勃勃奔跑跳跃的孩子们、当我遥望碧海蓝天,脑海里常常浮现出那些在牢狱中经受无尽折磨的志士仁人们,那些孤苦伶仃扶老携幼在人们的冷漠中日夜煎熬的妻子们。每每想起此时此刻与我们同在的
---- 那些为了亿万民众的自由,毅然舍弃自己生命和家庭的英雄们,我就会热泪盈眶......
    我无法淡忘他们,他们在我心灵的印记超乎家人。我唯有用上帝赐予我的时光,竭力地为罪孽深重的祖国、为美好的所住国、为生活了一世的地球村,尽自己渺小生命的本分,才配得与他们同行。
    最后,用下面这些激励我的话,与没有忘却《六四》的朋友们共勉:
    “丧钟为每一个人而鸣,如果忘记那些因言获罪的兄弟姊妹,我们就不配享有自由。”(注7)
    “面对中国,我们今天在行动上的疑迟和懈怠越多,明天世界付出的代价就会越大。”(注8)
    “你一生的真实价值并不在表演的舞台上,而在生活里你实际担任的角色中。”(注9)
    “以信仰改变生命,以生命改变世界。”(注10)


    资料来源《纵览中国》、《新世纪新闻网》网站:
    1.易大旗:记忆与遗忘的抗战  米兰.昆德拉《笑忘书》的名句
    2.余杰:索尔孟的《谎言帝国》
    3.朱欣欣:因信而爱 因爱而行
    4.未普:中国社会普遍蔓延绝望感
    5.夏明:“红太阳帝国”下的“西单四勇士”
    6.天安门民主大学复校宣言
    7.余杰:文字狱是大国之耻
    8.杨建利:2013年度哈佛肯尼迪学院校友成就奖获奖演讲词
    9.席勒名言
   10.余杰:《白昼将近——基督信仰在中国》

草虾 供稿)

2013年5月30日星期四

卢跃刚:虚构国度里的非虚构写作―― 2013年度“自由写作奖”受奖词

卢跃刚

各位:
你们知道,我从事非虚构写作而获得本年度的"自由写作奖",但此时此刻,我有着强烈的被"虚构"感和超现实感。

我们这代人精神成长史是极为诡异的。我们的启蒙老师是宣传、教育与残酷真相巨大落差的图景;对传统的敬畏、学习,则来自于对传统的糟践和蔑视;早期的西方知识,是从禁书库盗来的火种,更多的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以及文革党化灌输。

当今领导人号召走"复兴之路",做"中国梦",脱口而出"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风景这边独好";接下来的是,"两个不能否定"、"三个自信"、"七不准",言之凿凿,理直气壮。

我笑了。这一套,我们太熟悉了,浸透骨髓地熟悉。除了极少数先知先觉和了解最高层宫闱秘事并有鉴别、批判能力的人,我们这代人大多都是毛粉。无毛,不成文不革命;无毛,无文采无气势。万里江山一毛收,无毛无底气。于是,我们可以接着背诵,"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谁不会背"老三篇"、《毛主席语录》、毛泽东诗词,谁就是人民公敌,谁就是白痴,谁就会被"钉在历史的耻辱上","永世不得翻身"。有志有为青年,莫不有"青年毛泽东"舍我其谁的历史。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小毛"。每个人都可能是一个"小毛"。

所以,当"小毛"在中国政坛浮现出来,从重庆走到北京的时候,我们内心只是暗自一笑。毛是中国史、世界史上罕见的暴君。以大历史观察,毛是中共的一个负资产,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负资产。七十年代末开始的清理和平反毛时代浩如烟海的冤假错案;八十年代初,围绕着若干历史问题决议的中共党内高层4000人大讨论,几乎是有识之士的共识。背着毛这个负资产包袱前行,气势汹汹,实乃大逆流一余波耳。

毛,是中国人的渊薮。毛虚构的国度——社会主义而共产主义,以数千万人饿殍、十年文革荼毒黯然收场。但是,我们高估了这个民族的反省能力和心灵创伤的自修补能力,低估了毛死灰复燃的能力和滋生毛的社会土壤,以为我们已经从一个虚构的国度里走了出来。而这个虚构国度的边界灵异一般地跟随在时代的脚下,成为我们行走时左脚与右脚的分界线。

我曾经说过,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一个"非毛化"的过程,市场经济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立,十年文革的彻底否定,历史旧账的不断清算,在根基上动摇了毛主义,计划经济以及在之上建立起来的集权体系、个人神话土崩瓦解。中国近代以来170多年,唯有七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末十几年的时间,改革措施、民族心态堪与日本的明治维新、俄罗斯斯托雷平改革相比拟。六四镇压及九十年代启动的权贵资本主义终结了这场深刻的社会变革。

政治体制改革不仅没有推进,反而倒退,恶果有三:第一,做大了垄断利益集团;第二,建成了中国前所未有的维稳体制、警察国家;第三,毛主义沉渣泛起,毛僵尸走出了"纪念堂"。

有人说,仿佛又要回到那个虚构的国度里去。我则说,从意识形态的角度看,说"回到"是不确切的;应该说,中国社会须臾没有摆脱过"2+2"不等于"4"的逻辑,"真理部"还顽固地矗立在长安街上监控着13亿中国人的思想、言论,雷锋的"共产主义思想"至今占据着官方意识形态的统治地位,虚假的历史还在毒害着孩子们的心灵。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开始至九十年代,二十多年的时间里,乃至今天,中国大陆的报告文学,正是在这一社会背景下展开的。有过煌煌历史,举国文人趋鹜之,一时盛况空前。刘宾雁、徐迟、苏晓康、钱钢、麦天枢……一大批报告文学作家,一旦出手,洛阳纸贵。置身现场,深感震撼。

然而,作为整个新时期报告文学的见证人和参与者,仔细阅读文本,按照专业主义的标准和现代传播理论,我较早便意识到这一盛况根基的不牢固,乃至虚妄。"报告文学","报告"还是"文学"的主辅讨论,报告文学是否可以适当虚构的"真实性"问题讨论,便是明证。

主辅论也好,可以适当虚构论也好,撇除了一个基本的前提,即:报告文学只是非虚构文体的一个类型,它必须满足非虚构文体写作全部的内在规定性。而且,需要指出的是,它是由历史写作和新闻报道两种文体在中国社会受到管制,政治生活压抑、扭曲,《宪法》关于公民权利条款不能兑现,人们对真相的渴望而演化出来的一种变体。说白了,它是一个虚构的国度和善于虚构的国度下的一个过渡性文体。

在这个意义上,"报道文学"的称谓似为妥帖。"文学"在这里是狭义的,工具性的。
接下来的局面便可避免了。进入二十一世纪,报告文学作为一个文体整体地堕入主旋律,无论是创作,还是理论,以分一杯羹的心态,歌功颂德,粉饰太平,篡改历史,使得这一最具社会批判性的文体,成为新权贵集团的帮闲、附庸和满足私欲的工具,完全悖离了知识分子公共写作的姿态。其标志性的事件是2009年"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优秀报告文学奖"评选,以及2012年作家出版社在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长的主持、策划下出版《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百名作家手抄本。

这就是我写《致中国报告文学学会的信》和《答友人——我们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容忍什么、憧憬什么》,与"报告文学"时代以及残存的小利益圈子告别的原因。

非虚构文体的基本特征是,可证伪,可追究,其社会功能是揭示真相,提供认识和认识的基础,因此写作姿态只能是低姿态的,谨慎、谦卑,平衡、客观;内在的价值、立场,在整体的假、大、空政治氛围下,更应是批判现实主义的。
基于新闻专业主义原则的非虚构写作的专业主义伦理便呼之欲出。这意味着,非虚构文体写作的专业主义伦理建构了新的维度,不管你是谁,不论你在怎样的处境,它回到了文本本身,把文本客观化了,衡量的标准是针对任何人的。任何人在标准面前不能免责,既防止滥竽充数,也防止趁火打劫。无论是基于主旋律的官方"政治正确",还是基于揭露社会真相、进行社会批判的民间"政治正确"。

对于前者,泾渭分明,写作、思想,每日每时、汪洋大海一般地生产文字垃圾,好鉴别。对于后者,要麻烦一些。原则上说,我反对任何意义上的造假,无论他是左派还是右派,不管它是赞美还是批判。特别是批判,我有特别的警惕。我们讨论基于新闻和历史的专业主义伦理的非虚构写作时,与动机无关。不能因为他持社会批判立场,而网开一面、降低标准。如果这么做,无异于支持官方的主旋律立场,从另外一个方面证实虚假历史的合法性。

前面说到,我们的知识结构和思维方式中,有毛主义、党文化的基因。如果我们有足够的反省意识,我们会发现,不管我们经过了多少努力,我们的历史知识和方法论经常是靠不住的,无论动机良善与否,其实都在一个"集体无意识"的陷阱里:与虚假历史同构,与权贵集团不谋而合。为了达到目的而不择手段。急功近利,这简直就是一个宿命。你只要注意观察我们周边朋友的言行举止,得出这个结论并不困难。

进入九十年代以来,我就常用"同构"一词。是说我们一样参与了历史,身心正深陷一种不自觉:用专制反专制,用虚假反虚假。虚妄的目标,虚假的历史,像是一个"黑洞",让一个伟大民族的心灵跌入虚无。我们生活在一个价值被解构的虚无感当中,"自我"被自己解构了却不自知,在虚无感上叠加了更大的虚无感。在我看,这才是真正致命的。

怎么才能摆脱当下困境,在宏观局面不能即刻改变时独善其身,有所建树?如果认同渐进、非暴力社会变革,作为个人来说,在我看,只有走"专业主义"一途。十多年来,我还在很多公开场合强调:专业主义是专制主义的天敌。除了另外一个天敌——"时间"之外,专制主义没有对手。对付集权专制,有一个说法,"讲出你想说的话。"我要说的是,还不够,还要在后面加一句:"做好你手上的事。"
这是中国社会转型的一个命题。我想,这个命题有着深刻的政治哲学的含义。
众所周知,虚构国度的社会后果之一,更进一步讲,其真正的政治目标是,建立没有"社会"的"主义",消灭社会分工,否定专业伦理,在各行各业全面、顽强地渗透党文化、党标准,文化、文学、艺术、新闻、教育、法律、医疗、商业等等涉及人类生命、灵魂、公正、私有产权的领域莫不如是。把"好作家"、"好法官"、"好记者"、"好医生"、"好教授"、"好商人"的评价标准抓在党棍手里,道德沦丧、社会溃败就是必然的了。

中国近代以来的变化,李鸿章说是三千年未有之巨变。这只是说了变动的状态、烈度。共产革命侵入后,中国之变化,如曹汝霖所说,是"人伦之变"。这才说到了中国社会百余年变迁之根本。

社会形态的退化、扭曲,与此有关。在这个过程中,一些社会阶层被消灭了,其他苟活的社会阶层则成了被抽空了的附属物,社会身份、职业尊严荡然无存。仔细观察,社会结构、生活、心理因此产生了巨大的不确定性。首先是社会身份的不确定性,然后是由这种不确定性带来的整体的不安全感。

所以,从微观看,恢复、确定社会身份,捍卫职业尊严,尊崇专业标准和伦理,追寻确定的社会价值、生活目标,似应是中国社会重构之要旨,也应是我从事非虚构写作的信念所在。

谢谢各位。

 5/27/2013


【附录】


盧躍剛:中共革命的变(摘)

從土地私有化到"集體化"的"變"是理解當代史和中國革命性質的要害關節,甚至是理解整個二十世紀共產主義運動的要害關節。第一,變的是什麼?第二,為什麼會變?第一個問題好回答,變私有為官有。第二個問題不好回答,是一個大學問。但是從現代法律的角度看,變的性質好界定。把土地化私為官,把土地從農民手里搶回來, 不是你政府和執政黨在違法?你號稱"土地革命戰爭",動員農民幫你打仗,許諾奪取政權後"耕者有其田",為了兌現承諾,像模像樣地制定了法律,把土地從地主手里搶過來分給貧苦農民。可是,《土地法》的油墨還沒干,有些地方還沒插上地樁,有些地方地樁子沒捂熱就要拔起來了。這個行為是違法的,違反了你執政黨自己制定的《土地法》。做人而言,違反了社會倫理;政治組織而言,違反了政治倫理。違法也罷,悖理也罷,從倫理的角度看,就是失諾或踐踏承諾,沒有起碼的誠信,失信于天下。農民為你們打江山,貢獻了子弟,貢獻了小米,貢獻了獨輪車,貢獻了數百萬生命,圖什麼?圖的就是你承諾的以及農民理解的"三畝地,一頭牛,老婆孩子熱炕頭。"有部電影叫《車輪滾滾》,講"解放戰爭"炮火連天,農民如何推著獨輪車支援前線,給人印象,中共的江山是"獨輪車推出來的"。怎麼臉會變得那麼快,而且沒有絲毫心理障礙,把地給搶走。注意,我用的是"搶"字。一些史學家,包括境外的史學家在研究中國農村集體化問題的時候,說農民至少 是一部分願意集體化。這是胡扯!這個道理多麼簡單,問你願不願意?"土地"這只煮熟的鴨子生從口里被搶走了。鞋大鞋小,我自己的腳知道。餓不餓肚子,我自己的肚子知道。不需要征得你的同意,就把你的財產化私為官,將心比心,你同意?你說集體化好,當初向國民黨奪權的時候咋不說?當然我這里並不是說暴力搶奪和殺戮地主就是合理的。這涉及到土改的方法,暴力土改和和平土改,優劣有爭論。這是另外一個問題。

還有第三點,就是土改實際結果。有一個 觀察角度︰
誰是土改的受益者?歷史證明,農民肯定不是受益者,農民頂多是革命者奪權和掌權的墊腳石。講到這里你會發現,有一撥人既是革命者,又是革命的受益者,這撥人總體上是當時社會的邊緣知識分子和其他邊緣人群,從結果來看,他們利用了農民的土地要求,特別是貧苦農民的土地要求。否則不會變得那麼快,也 不會變得那麼毫無忌憚。農民土地性質被執政黨強迫轉變造成的後果,誰都明白是怎麼回事。中國是個農民的國家,從毛澤東到普通官員,心里一本明白賬。大躍進 問題出來餓死人以後,從軍隊到地方的反應是很強烈的。我在香港中文大學讀了全套新華社《內參》,其中有記載。中國的軍隊是農民的軍隊,是農民子弟。他們了 解情況,搞不好會嘩變,林彪寫信警惕,然後壓制。因為有大量的軍屬餓死。

"耕者有其田"的革命目標,從演變至今的歷史結果來看,
從中國土地革命的結果看,不像是革命黨聲言、承諾的社會變革目標和價值的體現,依我看,更像是一套圍繞著實現革命黨短期功利目標的政策、策略,一套圍繞著少數革命者奪權和掌權進行社會動員的一套政策、策略,而且動員過程——暴力土改非常慘烈。我在研究土改的時候采訪了一些八九十歲的老人,是當時領導中國土改和直接 參與土改的一批人。他們給我講了很多故事。暴力土改的暴虐的程度是難以置信的。有人說,中國發生過兩次土改,一個是中共建政初期的土改,一個是現在準備實施的土地使用權流轉。他們把土地使用權流轉稱為第二次土改,是錯的。什麼兩次?從局部到全國,加上中共革命根據地土改,還有國民黨土改,多少次 了?1949年以來,至少還要包括包產到戶這一次,包產到戶和土地使用權流轉的土地權利歸還都是有限的,還不能解決問題。

當時的土地用暴力土改的形式,從歷史的角度來看,存在著很大的問題。當然這個過程中政策是怎麼制定的,怎麼實施的,誰在這個過程中扮演著什麼樣的角色,和有什麼樣的動 機,在黨史界都是挺大的一個問題。前段時間楊奎松也寫過很長的文章了,來講述1947年以來解放區土改的情況,比如是暴力土改還是有和平土改傾向,毛的態度,劉的態度,誰左誰右等一系列問題。楊奎松先生是我非常尊重的歷史學家。但是關于土改中毛澤東的態度,他的論證有點掉書袋子,遵循著一個掐頭去尾的邏輯。
毛是一個言行不一、極端功利的人,他不會按照原則來設置因果關系,在他那里,因果關系是可以按照他的政治需要隨機更替的,而且總體上是左的,甚至可以說總體上是極左的。

中共土改,總體而言,無論是早期比較溫和的或者有和平土改傾向的是陝甘邊區的土改,但是時間很短。1947年"五四指 示"後,中共就絕了和平土改的念頭。因為革命形勢發生了變化。即使廣東早期土改一度被稱作"和平土改"而翻了燒餅,仔細考察,基本上也是暴力土改,只是暴力的程度遜于北方暴力土改。
暴力土改,那樣的搶奪和殺戮,只能用"血雨腥風"來概括。殺人的方法極其慘烈。有一個很著名的黨史專家就說,這些都沒法寫出來,寫出來就會很大地動搖革命本身,動搖革命。這還光是講土改,還不講後來集體化的暴力,人民公社的暴力。早期土改戰爭動員的傾向是很明顯的,建政以後的 土改比如廣東和平土改和翻燒餅,那是經典的政治動員。廣東土改說是和平土改,其實土改的手段已經不和平了。根據現在已經知道的檔案來看,所謂溫和都是有限度的,都沒有改變暴力土改的性質。只不過由于南方地方黨組織跟紳士之間有千絲萬縷的關系,下不了手。昨天還幫我搶救傷員,給我槍,給我子彈,今天我反倒是 把他給斃了。這違反倫理,違反人情。還有華僑,華僑是全世界最艱苦的人,幾乎就不是人。寄回家一點錢,來養老的錢,置辦點家產,全部沒收,一直到80年代 末還沒落實退賠完。故事是大量的。這是另外一個話題。當然這個話題也能在一個側面界定中國革命的某些性質。一個革命黨為了奪取政權給數億人一個承諾,在取 得政權沒有兌現這個承諾(為此還制定了法律)的情況下,又通過違法來違反和踐踏承諾,這種情況在人類歷史上是極罕見的。這種情況不能說明中國革命的性質? 我們還不要說再往後發生了什麼事情了。

按照這個邏輯理下來,我們來講革命的第二個目標。
中國共產革命的目標,起碼是廣泛宣傳、深入人心的 目標,大概有這麼兩個,一個是在經濟上廣泛的私有化,土地的廣泛私有化,就是"耕者有其田";第二個目標是反對、結束國民黨一黨專政,一黨獨裁,在中國實 現民主、自由、人權。1945年也好,1946年也好,《論聯合政府》也好,《新民主主義論》也好,講的很明白,實行民主共和、多黨執政的治國綱領。如同 土地私有化承諾一樣,中共在很短的時間里就變了,甚至變得更快。根據已經披露的檔案,1947年內戰還在炮火連天,毛澤東就給斯大林密電,要求中共取得政權後,踢開民主黨派,實行中共一黨統治。為什麼會變?前不久,出版了于光遠著述、韓鋼詮注的《"新民主主義社會論"的歷史命運》,就是探索這個變的過程。 我看到,這套統一戰線,治國綱領,跟民主黨派有非常深入的交流、合作,並形成了共識,或者叫建國共識。這邊喊著反專制、反獨裁奪權,那邊發密電向斯大林請 示︰奪權後我要一黨獨裁!這是什麼意思?更有趣的是,斯大林這個大獨裁者復電制止了毛澤東的想法,所以才有了《共同綱領》,才有了短暫的多黨合作蜜月。也 正是因為斯大林這個大獨裁者的命令,處于國際政治形象的考慮,才有了"五四憲法"。

如果說土地廣泛的私有化是對數億農民的策略性反應,那 麼"民主、自由、人權"這些口號、主張又是對誰的呢?應該是對知識分子、對民主黨派的,目的在于"統一戰線"。抗戰時期、內戰時期,知識分子同情共產革 命,小知識分子潮水般涌進延安,涌進中共割據的各根據地,為什麼?共產黨要民主,要自由,要人權,反對一黨專政,反對國民黨腐敗,讓人民看到中國未來的希望。這是很多革命老人"兩頭真"的原因之一。他們為追求民主,追求自由而加入共產黨,不真?為什麼中國今天有憲法而無憲政?六十年前對中國人民承諾的"民 主、自由、人權"憲政目標沒有兌現嘛。

這個意義上講,
改革是什麼?改革是在還賬,是在兌現承諾。做了錯事,犯下罪孽,是要懺悔的,是要自我救贖的。在這個基礎上重建社會信用,真正實現中國社會的和解、和諧。

後果還不嚴重麼?
土地被剝奪以後,實行集體化,實際上是把農民由一個自由的擁有土地私有產權的自耕農變成了農奴。唐德剛說,包產到戶改革是"開阡陌,廢井田 ",有道理,井田制就是奴隸制。比較起來,人民公社制還不如井田制。井田制中還有私田。說社會主義尋求一個更高的嶄新的社會價值,其實不是這樣。改革是在 還欠賬。這個帳不是說大家想不想說,願不願說的問題,而是一個實在的賬,非常清楚地放在那里的。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講,改革開放三十年,和可以預期的未來中國改革,應該說是中國革命不良遺產的懺悔,救贖。至于某些人,對革命有著某種個人審美的浪漫主義追思的話,那是他個人的生死哲學問題。對于革命英雄主義有 抱憾的話,那是個人問題,不是歷史問題。對當下社會不公不義不道德的憤恨、不滿,是社會問題,不是歷史問題。

至于案是不是能翻,有些案不是能不能翻的問題,在我看來,是事實真相是什麼樣的問題,和你認不認這些事實的問題。
歷史的基本問題本質是一個人道主義問題這個問題你不認,那麼好,問題就轉化了,變成了人的良知問題。我們不是在面對和研究抽象的問題,因為所有問題,時代也好,個人也好,定性都不是取決于,或者說最後也很難取決于權力、 偏好。它們(他們)的性質最後都只能取決于歷史事實本身。說要完成一次救世主一般的使命來創造"社會主義新人","創造性破壞"後,再來一次"積極遺忘 ","積極遺忘"還不準確,應該把熊彼特理論發揮一下,來一次"創造性遺忘",孔、毛、鄧一鍋燴,把中國的新賬老賬一塊抹掉了,于是天下太平?
张显扬:"科学社会主义"不科学 (摘)

马克思主义把一切社会问题,都归结为阶级问题,例如把国家问题、法的问题、犯罪问题、民族问题、宗教问题、妇女问题、甚至生态问题,等等,都归结为阶级问题,是它最大的偏颇。我曾经说过,马克思主义有三大"原罪"一曰阶级灭绝,二曰民族融合,三曰宗教消亡;而阶级灭绝则是原罪中的原罪,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造成那么大危害,其源盖出于此。人们往往有一种误解,以为"阶级斗争为纲"仅仅是毛泽东"极左"的政治路线的纲领,实际上它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在中国,作为政治路线的"阶级斗争为纲"被否定了,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的"阶级斗争为纲"并未得到清算,因而至今流毒甚深,仍被一些人用作分析问题的万能工具,好像一定要说到"阶级"上面,才算深刻,才算到位。毛派分子想复辟文化大革命乃至全套毛泽东思想的理论和实践,他们据以发飙的东西,就是这个"阶级斗争为纲"。当然,这不是说,阶级与阶级斗争的观点已经完全无用。作为分析社会问题的一种模式,仍然有它一定的适用范围。但是,以它为"纲"去"分析一切、观察一切",肯定是错误的。

怎样对待人的生命的大问题。没有经过启蒙运动洗礼的民族,这个问题至今没解决好。文明与野蛮的最后分界,就在这里。珍惜生命、关爱生命,越来越把人的福祉作为一切社会行为的依归,这是几千年文明史的发展轨迹。文明越发展,生命越宝贵。唯有人间撒旦如毛泽东之流才反其道而行之。毛泽东视人的生命如草芥,把"不怕死"当作"革命精神"来鼓吹。他这样做,目的是要把中国人(不止中国人)变成他实现其血腥乌托邦的工具。大跃进、人民公社死那么多人,他连一句忏悔的话都没有。相反,还不止一次地说过:第三次世界大战,"中国用三分之二人口的牺牲,换来一个大同世界还是值得的。""死掉四亿人,还剩两亿人,用不了多少年,中国就又可以恢复到六亿人口了。"毛泽东思想中最残酷、最丑恶的东西是否定人性,不把人当人,不珍惜人的生命。他的一切恶行,都与此有关。死去的已经死去了,无可挽回了。幸免于难活下来的人,应当有清醒的认识,并以此教育后人。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科学社会主义"不科学,不但没有给人类带来幸福,反而造成了无数灾难。你文章中引用的一个材料说:"中国有人在参观马克思墓后的留言簿中写道:'马克思,你害得我们好苦啊!'"这个留言,言简意赅,一针见血。作为"科学社会主义"创始人,马克思的理想目标——建立"自由人的联合体",以代替那存在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是高度人道主义的;当然,这也不是他的独创,维多利亚时代的思想家,多半是人道主义者。但是,实现这个目标的手段却是暴力和专政,是极端反人道主义的。这是一个致命的矛盾,对此,我曾经作过如下描述:"马克思要用锁链把人类拖进'天堂';在实践中由于目标遥不可及,只能把手段当目标。结果,不见'天堂',只剩锁链。"我对这位"科学社会主义创始人"的评价,和你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评价一样,是彻底否定的。暴力革命被毛泽东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抬到了绝对真理的高度:「革命的中心任务和最高形式是武装夺取政权,是战争解决问题。这个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原则是普遍地对的,不论在中国在外国,一概都是对的。」这个最高指示改变了中国的命运,可惜不是真理。
愤怒的群众往往不由自主地拿起枪杆子。 「逼上梁山」是值得同情的,甚至能够谱出可歌可泣的史诗。但枪杆子只能发洩愤怒的火焰,无助于解决社会问题。所谓「一怒而安天下」,是没有佐证的无稽之谈。陈胜,吴广,赤眉,黄巾,五斗米道,白莲教,太平天国,义和团,名目繁多的门、帮、会、党,其中包括做成了皇帝的朱元璋,没有做成皇帝的李自成和袁世凯、搞暗杀的汪精卫,打土豪的毛泽东,两千年浴血溷战,我杀你,你杀我,多数为寇,少数为王,到底证明了什么真理?证明枪杆子虽然出得了政权,出得了真命天子,出得了大大小小的独裁者,偏偏出不了共和制度,保障不了老百姓的民权,从而不可能按照老百姓自己的意志——按照各种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的相互协商、争论、让步、妥协和合作,——来解决民生发展和民族和睦的问题。
作为中华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臣民,我作证:同1949年「解放」以前相比,我们现在离共和制度,不是更接近了,而是更遥远了。那时的国民党的统治,没有横扫一切,既不深入,更不严密。现在共产党的统治,几乎到了无所不包,无所不能的程度:选举是等额的,行政、立法、司法是必须绝对服从共产党统一领导的。全国各种官办团体,都是党管辖人民群众的机构。一切媒体必须统一于主旋律。宪法用白纸黑字承诺了思想、信仰、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但在实际生活中,处处存在着思想犯、言论犯和政治犯,几乎使一切酷爱自由呼吸和独立思考的公民为之窒息。不管是科学家、艺术家、作家、律师、实业家、政治家、军人,还是老百姓,一旦被党划为「敌对分子」或者「嫌疑分子」,他们的全部活动就势必受到党和政府的监控。
颠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人,确实是有过的。至少有两位名扬天下的颠覆者。第一个是以「无法无天」而自傲的毛泽东。他规定的制度是「大权独揽」,「党领导一切」。在宪法规定「属于人民」的「一切权力」之中,领导一切的权力已经被党拿走了,剩下来能够被人民享有的,只有服从,除了服从,一无所有。另一个是发动和主持天安门镇压的邓小平。他实行的制度是,毛在,毛说了算,我(邓小平)在,「我说了算」,将来,由我的接班人说了算。人民说话算什么?什么也不算。一个人说了算,十几亿公民说了不算,这就是中国的模式,中国的制度。

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