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3月25日星期四

祭园守园人【五十年再现《林昭:海鸥之歌》网络版序】


      严正学朱春柳夫妇刻林昭铜雕第六稿

    五十年再现《林昭:海鸥之歌》网络版序

                 即使我有三十次生命的权利,
                 我也只会全都献到神圣的自由祭坛上。

                               ——林昭:《海鸥之歌》

        万分感谢谭蝉雪女士不渝而永恒的《求索》——《海鸥之歌》重又回到它的第一读者甘粹先生手中,已经整整半个世纪。
        我明白甘粹先生第一时间告知的良苦用心:
让自由之魂的旷世双壁尽早在网路华夏合一。
       何况它带着甘粹先生的体温出现在我面前的第一时间,
还伴以一个信封:甘粹先生给林雕的捐款——其实,为了以本真形象凝定东方的普罗米修斯与一只“不自由毋宁死”的白色海鸥,耄耋之年、沉疴在身的甘粹先生,已近十次跋涉京东京北了…….
        于是我第一时间对《海鸥之歌》的阅读,
是子夜以泪眼模糊中的键盘形式进行的。
清晨,睡眼惺忪地接听甘粹先生电话,我的第一问是:“
五十年重读《海鸥之歌》,那是否就是林昭对您的诀别辞啊?”
      “是啊是啊!”回声哽咽。
       而对于精神中国,林昭早在1958—
1959就在窃火者与白色的海鸥中雕塑了自己——东方自由之魂!
       要特别向谭蝉雪女士、顾雁先生致敬、致谢并致歉的是,
与甘先生思虑再三,网络版还是放弃了在《星火》刊出时顾先生以“鲁凡”笔名写的那篇《跋》,而且疑心诗题之变——《海鸥:不自由毋宁死》,也是出于当时环境下为保护林昭用心良苦的同一种刻意模糊,所以,网络版恢复了第一读者读过不知多少次的的那个诗题——《海鸥之歌》。
      “鲁凡”——不,即使鲁迅先生真的“走”了,圣女林昭会永在。

                      祭园守园人2010.3.25于北京 
   


参加林昭铜雕严刻第六稿审议的人们:前排左起:王国乡(林昭同班同学)、甘粹(林昭挚友)、任彦芳(《红楼》编委)
  后排左起:夏业良(北大教授)、严正学、朱春柳、朱毅、邓荫柯(
林昭同级同学)



 海鸥之歌

      林昭

灰蓝色的海洋上暮色苍黄,
一艘船驶行着穿越波浪,
满载着带有镣链的囚犯,
去向某个不可知道的地方。

囚徒们沉默着凝望天末,
深陷的眼睛里闪着火光,
破碎的衣衫上沾遍血迹,
枯瘠的胸膛上布满鞭伤。

船啊!你将停泊在哪个海港?
你要把我们往哪儿流放?
反正有一点总是同样,
哪儿也不会多些希望!

我们犯下了什么罪过?
杀人?放火?黑夜里强抢?
什么都不是——只有一桩,
我们把自由释成空气和食粮。

暴君用刀剑和棍棒审判我们,
因为他怕自由象怕火一样;
他害怕一旦我们找到了自由,
他的宝座就会摇晃,他就要遭殃!

昂起头来啊!兄弟们用不着懊丧,
囚禁、迫害、侮辱……那又有何妨?
我们是殉道者,光荣的囚犯,
这镣链是我们骄傲的勋章。

*    *    *    *    *

一个苍白的青年倚着桅樯,
仿佛已支不住镣链的重量,
他动也不动像一尊塑像,
只有眼晴星星般在发亮。

梦想什么呢?年轻的伙伴!
是想着千百里外的家乡?
是想着白发飘萧的老母?
是想着温柔情重的姑娘?

别再想了吧!别再去多想,
一切都已被剥夺得精光。
我们没有未来,我们没有幻想,
甚至不知道明天见不见太阳。

荒凉的海岛,阴暗的牢房,
一小时比一年更加漫长,
活着,锁链伴了呼吸的节奏起落,
死去,也还要带着镣链一起埋葬。

*    *    *    *    *
我想家乡么,也许是,
自小我在它怀中成长,
它甘芳的奶水将我哺养,
每当我闭上了双目遥想,
鼻端就泛起了乡土的芳香。

我想妈妈么,也许是,
妈妈头发上十年风霜,
忧患的皱纹刻满在面庞,
不孝的孩儿此去无返日,
老人家怕已痛断了肝肠!

我想爱人么,也许是,
我想她,我心中的仙女,
我们共有过多少美满的时光,
怎奈那无情棒生隔成两下,
要想见除非是梦魂归乡。

我到底在想什么,我这颗叛逆的
不平静的心,它是如此刚强,
尽管它已经流血滴滴,遍是创伤,
它依然叫着“自由”,用它全部的力量。

自由!我的心叫道:自由!
充满它的是对于自由的想望……
象濒于窒息的人呼求空气,
象即将渴死的人奔赴水浆。
象枯死的绿草渴望雨滴,
象萎黄的树木近向太阳,
象幼儿的乳母唤叫孩子,
象离母的婴孩索要亲娘。

我宁愿被放逐到穷山僻野,
宁愿在天幔下四处流浪,
宁愿去住在狐狸的洞里,
把清风当被,黄土当床。
宁愿去捡掘松子和野菜,
跟飞鸟们吃一样的食粮,
我宁愿牺牲一切甚至生命,
只要自由这瑰宝在我的身旁,
我宁愿让满腔沸腾的鲜血,
洒上那冰冷的枯瘠的土地,
宁愿把前途、爱情、幸福,
一起抛向这无限的波浪。
只要我的血象沥青一样,
铺平自由来到人间的道路,
我不惜把一切能够献出的东西,
完完全全地献作她自由的牲羊。

多少世纪,多少年代啊,自由!
人们追寻你像黑夜里追求太阳。
父亲在屠刀的闪光里微笑倒下,
儿子又默默地继承父亲的希望。
钢刀已经被牺牲者的筋骨磕钝,
铁锈也已经被囚徒们的皮肉磨光。
多难的土地啊,浸润着血泪,
山般高的白骨砌堆成狱墙,
埋葬的坟墓里多少死尸张着两眼,
为的是没能看见你,自由的曙光。
你究竟在哪里?自由!你需要多少代价?
为什么你竟象影子那么虚妄?
永远是恐怖的镣铐的暗影,
永远是张着虎口而狞笑的牢房,
永远是人对他们同类的迫害,
永远是专制——屠杀——暴政的灾殃。
不,你存在,自由啊!我相信你存在!
因为总是有了实体才造成影象,
怎么能够相信千百年来
最受到尊敬的高贵的名字,
只不过是一道虚幻的虹光。
那一天啊自由,你来到人间,
带着自信的微笑高举起臂膀,
于是地面上所有的锁链一齐断裂,
囚犯们从狱底里站起来欢呼解放!
哪一天啊,千百万为你牺牲的死者,
都会在地底下尽情纵声欢唱。
这声音将震撼山岳和河流,
深深地撼动大地的胸膛。
而那些带着最后的创伤的尸体,
他们睁开的双眼也会慢慢闭上。
那一天,我要狂欢,让嗓子喊得嘶哑,
不管我是埋在地下还是站在地上,
不管我是活人还是在死者的行列里,
我的歌永远为你——自由而唱。

*    *    *    *    *
远远地出现了一个黑点,
年青人睁大眼对它凝望,
听见谁轻声说:是一个岛,
他的心便猛然撞击胸膛。

海岛啊!你是个什么地方?
也许你不过是海鸥的栈房,
也许你荒僻没有人迹,
也许你常淹没在海的波浪。
但是这一切又算得什么?!
只要你没有禁锢自由的狱墙,
只要你没有束缚心灵的枷锁,
对于我来说你就是天堂。
勇敢的黑眼睛燃烧着光芒,
他走前一步,镣铐叮当作响,
暗暗地目测着水上的距离,
对自由的渴望给了他力量。

我能够游过去么?能还是不?
也许押送者的枪弹会把我追上,
也许沉重的镣铐会把我拖下水底,
也许大海的波浪会叫我身丧海浪,
我能游到那里么?能还是不?
我要试一试——不管会怎么样!
宁可做逃犯葬身在海底,
也强似在囚禁中憔悴地死亡。
不管付出什么代价,在我死去之前,
也得要吸一口自由的空气,
即使我有三十次生命的权利,
我也只会全都献到神圣的自由祭坛上。

别了,乡土和母亲!别了,爱我的你!
我的祝福将长和你们依傍。
别了,失败的战友!别了,不屈的伙伴!
你们是多么英勇又多么善良,
可惜我只能用眼睛和心拥抱你们,
愿你们活得高傲死得坚强!

别了,谁知道也许这就是永别,
但是我没法——为了追踪我们的理想。
啊!自由,宇宙间最最贵重的名字,
只要找到你,我们的一切牺牲,
便都获得了光荣的补偿…….

*    *    *    *    *
他握紧双拳一声响亮,
迸断的镣铐落在甲板上,
他象飞燕般纵到栏边,
深深吸口气投进了海洋。

枪弹追赶着他的行程,
波浪也卷着他死死不放,
那个黑点却还是那么遥远,
他只是奋力地泅向前方。

海风啊!为什么兴啸狂号?
海浪啊!为什么这样激荡?
臂膊象灌了铅那么沉重,
年青的逃犯用尽了力量。

最后一次努力浮上水面,
把自由的空气吸满了肺脏,
马上,一个大浪吞没了他,
从此他再没能游出水上。

押送者停止了活靶射击,
追捕的小艇也收起双桨。
难友们化石般凝视水面,
无声地哀悼壮烈的死亡。

……年青的伙伴,我们的兄弟,
难道你已经真葬身海洋?
难道我们再听不见你激情爽朗的声音?
再看不见你坚定果决的面庞?
难道我们再不能和你在一起战斗,
为争取自由的理想献出力量?
海浪啊,那么高那么凉,
我们的心却象火炭一样!
听啊!我们年青的兄弟,
悲壮的挽歌发自我们的心房:
记得你,无畏的英烈的形象,
记得你,为自由献身的榜样,
记得你啊,我们最最勇敢的战士,
在一场力量悬殊的战斗中,
你从容自若地迎接了死亡。
海浪啊,请抚慰我们年青的兄弟,
海风啊,把我们的挽歌散到四方,
象春风带着万千颗种子,
散向万千颗爱自由的心房…….

*    *    *    *    *
那是什么——囚人们且莫悲伤,
看啊!就在年轻人沉默的地方,
一只雪白的海鸥飞出了波浪,
展开宽阔的翅膀冲风翱翔。

就是他,我们不屈的斗士,
他冲进死亡去战胜了死亡,
残留的锁链已沉埋在海底,
如今啊,他自由得象风一样。

啊!海鸥!啊!英勇的叛徒,
他将在死者中蒙受荣光,
他的灵魂已经化为自由——
万里晴空下到处是家乡!


***本诗转录于钱理群作序的谭蝉雪《求索》。
1960年元月首刻《星火》时,题名是:《海鸥——不自由毋宁死》,且诗后有鲁凡“1949年跋于‘五四’前夜”的《跋》。


首审严刻林昭铜雕一稿的人们  前排左起:钱理群,王荔蕻,
甘粹,王国乡
后排依次是严正学,朱春柳,老虎庙,严隐鸿,阿尔,赵玉玺,
老鬼,朱承志

2010年3月18日星期四

三名香港市民就中聯辦保安傷人事件的聲明 強烈抗議警方選擇性執法

  鑑於警方於2010年3月11日拘捕支聯會兩名副主席李卓人、蔡耀昌,以及三名常委梁國華、梁國雄、李耀基及義工古思堯,控以「非法集結」罪名,指他們於2009年12月25日,抗議北京重判維權人士劉曉波時,企圖衝入中聯辦等行為「破壞社會安寧」。我們三名請願人士(柯欣欣、蔡詠梅、蔡淑芳)同樣於當日在中聯辦附近集會及示威抗議,是曾經遭受中聯辦保安暴力侵襲的香港市民,於當日下午已到西區警署報案,願意挺身作證,要求警方徹查及追究中聯辦保安惡意傷人事件。

  可惜事隔兩個多月,警方沒有進一步聯絡我們跟進案件,
沒有向香港市民詳細調查事件經過和前因後果,亦沒有協助傷者向中聯辦交涉保安暴力傷人的責任,反而選擇性執法,作出打壓,向在場的其他示威者控以違反《公安條例》罪名,反映警方放棄恪守「一國兩制」的法治精神,沒有做好保護香港市民和秉公辦事的中立原則。我們對警方的失職失責感到非常痛心和遺憾,亦非常不滿警方在此次示威事件後,派駐大量警力守衛中聯辦,加設三重鐵馬和多個隔籬區,阻撓和限制港人的遊行、示威及集會的自由,釀成更多不必要的警民衝突和受傷意外事故。 

2009年12月25日中聯辦保安傷人事件的經過


  去年聖誕節,我們得悉北京作家劉曉波因發表六篇文章被當局以「
煽動顛覆國家政權罪」重判十一年,於是自發到中聯辦參加集會抗議,希望可以在鐵閘掛上象徵「民主自由」的黃絲帶,要求中共釋放劉曉波。我們的行動和平理性,但是遭到中聯辦保安用剪刀插傷柯欣欣(示威者一)的手指;於是蔡詠梅(示威者二)在閘外高喊口號,遭到中聯辦一名男工作人員恐嚇威脅她的人身安全及遭到一名女保安粗言惡罵。柯欣欣即時現場報警,在警方的救護車包紮傷口冶療。

  我們三名在現場示威的當事人,
強烈不滿中聯辦的保安暴力傷人在先,繼而惡言恐嚇,最後當示威者欲進入中聯辦作出理論和和平請願時,部分示威者更被武力推撞受傷,期間蔡淑芳(示威者三)更被強力拉扯跌倒,馬上起身退出人群,並對中聯辦的惡意傷人感到悲憤和傷心。

    當集會和平散去後,我們基於義憤,
勇於承擔公民責任決定到西區警署報案錄取口供。柯欣欣和蔡詠梅均明確認出施暴者和施以恐嚇者是誰。可是,警方執法雙重標準,偏袒強權,欺負弱者。對我們三位無權無勢的普通市民遭受暴力和人身恐嚇作出的投訴迄今未作任何交代,但卻赤裸裸地偏袒中央政府駐港聯絡辦公室,高調拘捕在中聯辦和平示威的人士。在此事件中,充分顯示香港警方嚴重的執法不公。我們認為香港警方已淪為強權者打壓民眾的工具。

促請特區政府遵守法律及國際公約保障公民權利


  以香港納稅人供養的香港警察本應保護港人和平示威的權利,
但在港人到中聯辦示威時卻浪費公帑及過分加強警力,不合理的設置阻塞行人通道的鐵馬,長期派駐警察人鏈妨礙和平集會的進行,又禁止請願人士接近中聯辦大閘展示示威物品,警方形同中聯辦的特派國安和護衛員,推撞打壓示威人士及刻意製造衝突場面。更為可恥的是,警方選擇性地執法,相繼拘捕多名參與去年10月1日、12月25日和今年元旦遊行的示威者,顯然是藉《公安條例》的惡法阻嚇香港市民不得繼續到中聯辦抗議,以及濫用警權和法例,剝奪公眾參與遊行集會的權利和言論表達的自由。 

  九七回歸後,香港已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部分。
中聯辦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政府駐港的代表機關,因此對香港人來說,絕非普通私人地方。既是駐港聯絡辦公室,就不能只聯絡香港政府高官和親中人士,也應該傾聽其他香港市民的聲音。接受香港民眾請願,並將香港民意、請願信和示威物品等轉達給中央政府,這是中聯辦不可推卸的職責。香港市民想以正常渠道來中聯辦請願上訪示威抗議,但代表北京中央政府的中聯辦卻從來是大門緊閉置之不理,拒絕接收和轉達示威人士的請願訴求。非但如此,現在竟然變本加厲,向和平抗議的民眾施以暴力和言語恐嚇,拆毀和破壞示威物品,將內地黑社會的惡勢力和地方官員無法無天的行事方式照搬在香港實施,繼而聯同本港執法部門嚴厲對付示威人士,限制公民依法可享的表達自由和基本權利。此舉等同將中國共產黨「一黨專政」的強權管治模式強加於香港特區,這是嚴重違反《基本法》「一國兩制」精神和侵犯《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的人權保障。

  我們不能認同中央和香港政府的粗暴侵權行徑,
絕不容忍公民權利一再受損和自由法治嚴重倒退,所以我們會向聯合國和國際人權組織尋求協助以展開獨立調查,促請特區政府正視事件及尊重港人應享的政治權利和自由,明確答覆及迅速處理中聯辦保安傷人的案件。 

香港市民


柯欣欣(示威者一)
蔡詠梅(示威者二)
蔡淑芳(示威者三)

二零一零年三月十八日

--
SFChoi8964
http://twitter.com/sfchoi8964
http://sfchoi8964.wordpress.com


2010年3月17日星期三

祭园守园人 【春之韵:张志新就义35周年纪念铜雕首审】



割不断的琴声:张志新就义35周年纪念铜雕待完成修改的泥塑稿






参加纪念铜雕首审的人们    前排左起:严正学 、 杜光  、辛子陵
后自左至右:洪炉、甘粹 、姚监复、张伟健 、张志勤、吴迪 、张美胜、朱毅


春之韵张志新就义35周年纪念铜雕首审

  似火炬、如春涛的卷发下,执着凝视着键盘的张志新,忧思,决绝,凝重而端庄。别具匠心的“断琴”,凝蕴着民族浩劫中伟大巾帼的独胆孤诣、悲心与苦难,在天地之间无限嘹亮、无比悲壮鸣奏着召唤春天的旋律... ...
  继林昭铜雕铸成,在冬雪与春雪之间,今天,纯艺术的《割不断的琴声》——张志新就义35周年纪念铜雕泥塑稿首审,也在京北如期进行 —— 尽管目前的泥塑中抚琴的手还没有到位,断琴部分也暂没有作耷拉下来的处理。
 —— 张志新的第35个祭日已为期不远了。
 林昭,张志新这两座雕塑,都是前圆明园画家村村长严正学先生又一次“自由”后,与妻子朱春柳的呕心力作。
 艺术史正在见证追魂自由的艺术的璀璨升华。
 精神群落正在聆听多雪的北京艺苑的春之韵。

  张志新侄女张胜美、二妹张志勤、侄儿张伟健观摩张志新就义35周年纪念雕塑稿

 与体制内一些著名人士和“张志新现象”相关人物一道,张志新妹妹张志勤、侄女张胜美、侄子张伟健亲临了张志新铜雕泥塑首审现场。
 志勤姐不止一次对我感叹:“包括沈阳青年公园那具和广州公园(周大禧)的‘裸女’,尽管张志新的雕塑有多座,但没有一尊是像大姐的。”可今天上午,姑侄三人俯仰细察,反复揣摩,终于认定严氏夫妇这尊张志新泥塑形神基本到位,即使那异乎寻常的稍瘦,也底蕴着时代与环境的严酷,“没有再作大修改的必要”。
 这自然是对严兄柳嫂最大的慰藉。
 我却始终动情于张志勤瞻仰大姐雕塑时的神情,那专注中压抑着的悲怆,让我一次次回想起宜园餐厅她一边用餐一边不住絮叨着大姐惨遇的悲情 ——二姐张志惠却深深沉默着... ...由于严寒中双双身体不适,陈叔平,张志惠夫妇今天未到现场参审。这却成了现场的姑侄三人婉拒共进午餐的最大理由:“姐姐姐夫(姑姑姑爷)等着我们‘汇报'呢!... ...”没有挽留他们 ——只有我知道,当陈叔平,张志惠夫妇双双拿着林昭雕塑图片面对我的镜头时,那庄严的深处也在渴盼——渴盼张志新也林昭般立雕北京艺苑,为价值中国,更为姐妹情深!




         张志新大妹张志惠、妹夫陈叔平庄严手执林昭雕塑图片留影
 

参加张志新塑首审的体制内著名人士,全在耄耋之年,却价值追求不息,他们是:
中共中央党校理论研究室副主任兼图书馆馆长,原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研究会干事长杜光教授;
“千秋功罪毛泽东”与“毛泽东全传”作者,原军事院校出版社社长辛子陵大校;
“炎黄春秋”前总编辑,原解放军报主任美编洪炉先生;
原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中共中央农村政策研究室研究员,现中国管理科学院农业经济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姚监复先生。

所谓“张志新现象”,作为对林昭,李九莲,遇罗克,王申酉等现代极权中国至死不渝追求真理的中华儿女的概括,不知是否张志新妹夫,中国人民大学陈叔平教授的首创?我还只是在他的《重读张志新》中读到这种提法。陈教授“重读”的张志新,已经远非1979年年喧阗三个月的那个张志新了。悉尼大学政治学院某教授向我采访李九莲与钟海源时,陈教授还亲自担任翻译。
张志新父母就是五四结缘的。
所以,我深信,与作为李九莲调查委员会“首犯”的笔者一样,林昭挚友,原中国人民大学右派甘粹先生,纪念遇罗克博主西峰秀色 ——如果遇罗勉正在北京,一定还包括他 ——都是怀着多维的敬意出席张志新雕塑首审的:感念作为民族精神的“张志新现象”,感念亲自为张志新,遇罗克,李九莲洗雪沉冤的胡耀邦,也感念一个五四以来深明大义的家族!


林昭挚友甘粹、纪念遇罗克博主晋松、原李九莲调查委员会负责人首审现场与张志新亲人合影


《记忆》主编吴迪先生,媒体从业者袁凌,女性艺术研究中心,女性艺术博物馆申子辰女士也现场参加了张志新就义35周年纪念铜雕泥塑稿首审。
    张志新就义35周年纪念铜雕泥塑稿与现场首审图片,将通过电子邮件即传张志新的女儿林林,儿子彤彤,并邮寄给《血写的报告》作者,原光明日报记者陈禹山,分别向他们征求意见。

2010/3/14于北京

俞梅荪:反右往事悠悠 维权前路茫茫



                     
   北京大学是我国“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发源 地,集多种政治思潮和社会理想的平台,有“中国政治晴雨表”之称。百年来,北大人追求民主与科学,探求真理,开社会风气之先,其独立、自由、敢于担当的精神气质是民主先驱者们的标志。
   北大也是1957年“反右派运动”的重灾区。当 年广大学生响应中共的整风号召,把“大鸣大放”当成平日的课堂讨论,千余位师生为此被打成“反党反社会主义右派分子”而赶出校门,长 期劳改劳教,其中不少先后殉难。1979年,北大的右派分子师生全部被改正,但作为错误执行者的加害方北大党政当局,至今仍不道歉不 赔偿,连在“改正”之前22年间被克扣的工资也拒不发还,这是1949年以来历次政治运动之后所仅有的。
   2008年2月16日,在北大校友春节联谊会结束时,王 书瑶、燕�符等6位右派校友,向校长许智宏批评校方对反右遗案的维权诉求置若罔闻,要其正视受害者的道歉和索赔的呼声。许校长说:没 有上级指示,我们什么也不能干。他表示会积极向党委反映。之后,杳无音信。
    2009年2月14日,在北大校友春节联谊会结束 时,王书瑶问新任校长周其凤,是否看了由在此的7位右派校友联署的上访信(已在月前送到校长办公室)。周校长说,没有收 到。纪增善随即递上信。周校长收下后,不看,不表态、不交谈,迅即离去。
                            旧债新伤又一年
    2010年2月26日,王书瑶老师来电话 邀我参加次日的校友春节联谊会。
    27日上午9时半,我来到北大农园餐厅,500 来位老校友欢聚一堂。主席台坐满校友会负责人,均为前任校领导,有人正在台上宣讲老年保健常识并推销保健品。
    自1957年以来致力宪政民主研究的王书瑶(原 物理系学生右派分子)悄悄告之,带着“右派冤”纸牌,要挂在胸前向校长请愿。他把关于选举的论著(20万字),送给大家。王国乡(原 中文系新闻专业22岁学生右派分子)仔细阅读后,赞赏有加。他与林昭同班,在1957年“519”民主运动中,创办《广场》杂志,而 被打成极右分子,送到茶淀、团河劳改农场10年,在繁重的劳改中患了肺结核,劳改单位不给治疗,右肺坏死,只剩下左肺呼吸,生命垂 危,侥幸活下来;后因刻苦研究数量经济学而成果卓著,1979年以后,他从河南老家基层逐步提升,直至到北京经济学院担任 教授。
    张效政(原物理系19岁学生右派分子)指着校刊《北 大人》报道当选“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的已故科学家蒋筑英(长春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研究员),他作为蒋筑英的同学感慨道:我 们物理系1956级学生在全校打成右派分子的比例最多,成为院士的最多。我问缘由。他说,当时要发展科学,物理系的录取考分最高,汇 集全国的高考尖子,还招收不少调干生,这些调干生都是大学毕业参加工作,不愿在仕途发展而来上学,他们平时议论政府部门存在的弊端, 影响低龄学生关心时事,在1957年整风运动提出意见,切中时弊而被打成右派分子。例如物理系29岁的调干生章鹏,因谈论原在上海市 公安局参加“三反五反”运动中存在的问题,而被打成右派分子,在北京玻璃厂劳动改造时,随意说起还不如乘外国轮船出国而被 告密,被判重刑,次年在茶淀劳改农场自杀,遗下妻儿老小。
    他说,数学系助教任大熊因翻译赫鲁晓夫的“秘密报 告”而被打成右派分子,1970年被判死刑,执刑时被割断喉管;北大的右派分子在文革期间被判处死刑而枪杀的现已知9人,1979 年均被一纸通知书“改正”,但却未获彻底平反昭雪和没有任何经济赔偿而不了了之;还有不少自杀和病故的,右派学生的死亡率 是同期普通学生的5倍以上。曾长期在密云铁矿劳动改造,在北京市二轻局退休的他,因近年向校方多方上访维权无果而伤感道,我是看不到 反右翻案了。
    近年来,北大右派校友幸存者们收集到被打 成右派分子的学生239人,教员27人的名单,其大部分已经故去,其中被枪杀者:林昭(中文系学生);任大熊(数学力学系助教)、顾 文选(西语系学生)、沈元(历史系学生)、张锡锟(化学系学生)、吴思慧(物理系研究生)、黄立众(哲学系学生)、钱如平、贺永增(资 料待查);章鹏等自杀;在茶淀劳改农场饿死者:陈洪生(历史系)、朱祖勋等。
                            校长逃避 不敢露面
    10时20分,王书瑶和王国乡胸前戴着白纸黑字的“右 派冤”走向主席台。李安模(校友会副主任、原副校长)说,过一会周校长来了你们再戴上吧。王书瑶回到座位,耐心等待,却迟迟不见校长 到来。一会儿,校友会工作人员告知,周校长在市里开会。(图2至5)
    王书瑶和王国乡昂首并肩绕场数周,引起众人关注,会 场气氛有些诡异(图6)。一位校友问:“右派问题不是早就解决了吗?”王书瑶答:“只是被‘改正’而没有‘平反’, 对我们的长期摧残和株连家属,没有说法。”有人大声说:“在这里请愿没用,应该到中南海门口或者公安部门口去请愿。”(图7)、(图8-11)
    我把“右派冤”纸牌分送几位右派校友佩戴,均 被默默回绝。86岁的徐梅芬(原大公报社国际部记者右派分子)说,为了不影响女儿则不能拿着“右派冤”。(图12)。只 有82岁的杜光(原中央党校教师右派分子)欣然接过“右派冤”与王国乡合影(图13)。1948年入学的王运增(非右派 但在“文革”时成为“反革命分子”)主动拿了“右派冤”合影(图14)。(图15-16)
    午餐时,校友会工作人员又告之,周校长在外地开会,不 来了。这次校友会,校长没有露面。
    没有了对手,没有对话渠道,回到座位的王书瑶有些茫 然。我说,主席台上的王学珍是上世纪80年代我就读法律系时的校党委书记和中央候补委员,你去向他说说吧。王书瑶说:“他 不在位,说了没用,连一个在职的副校长、副书记都不来。”他很失望。我说,去年周校长被你们吓跑了,今天可能被你们吓得不敢来了,这 说明你们理直气壮,是强大的啊!
    王书瑶说:“尽管反右运动是党委领导的,但是,开 除学生和送去劳教,是由校方行政部门办的,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现任校长,有责任赔礼道歉。”
    主席台上的原副校长沈克琦(89岁)当年同情右派,在 1958年物理系处理学生右派时,王书瑶在年级对证材料之后,被带到系主任办公室,系主任�圣麟严厉地说:“根据你的表现,决定对你 劳动教养,你同意吗?”还要王写劳动教养“申请书”。在旁的系主任助理沈克琦说:“你去好好改造,还是有前途的。”近年,沈克琦查阅 历史档案,抄录并统计物理系的右派分子共为156人名单,逐一编入《北大物理九十年》(已出版)。这个数字经由王书瑶在网上公布,产 生影响,校方不再让沈克琦查阅档案了。
    会议结束时,原物理系右派学生博绳武(当年16 岁)、燕�符(当年19岁)、王书瑶(当年21岁)怀着感念之情,围着沈克琦合影。(图17)
                            北大精神是火种
    由北大四代学人所著的回忆录《梦萦未名湖》,因 北大出版社迫于官方压力,把一些右派校友写的和写反右派运动的相关文字全部删除,将书中最重要的灵魂,最有价值而发人深省的部份切割 了。有关北大引为骄傲的林昭的文字全部被删除,即使删除了官方的敏感文字,该书仍不能出版,最后将已发到印刷厂的书稿追回 “重审”,审了两年仍无结果。历尽挫折,不久前,该书在香港出版,社会反响很好,人们奇怪,这样的好书,为何不能在北大出版社出版?
    校友任彦芳指出:“这是由于民主科学精神 如今在北大已不复存在,权贵集团文化专制者视民主自由为敌。然而地火在运行,北大不死。为了记录这段历史,让更多的北大校友能看到这 部书,北大校友将集资在大陆自费印此书,赠送北大,以保存北大精神,保留这难得的历史,薪火传承。我相信这部用北大校友血 泪写出的书,定会在我国阳光下正式出版。”(图 11,任彦芳向王书瑶表示支持)
                           依法维权,时不我待
    我在张效政的桌上看到由其老师刘时衡(原助教右派分 子)赠送的反右回忆录。经他提示,我到会场的另一头去索书。一位老校友得知我的来意和名字,说是读过我的反右维权文,并热 情推荐给身边的校友。这位校友取出《多面人生》(反右回忆录),说是原本要送给俄语系图书馆的。我收下发现,他是原俄语系的右派学生 朱汉生。(图18,张效政和博绳武);(图19,朱汉生)
    87岁的何光荣,来到这群右派校友中,自 报是原北师大教育系学生右派分子。他说,反右维权好!(图20
    徐梅芬因撰写反右书而收集素材,为新认识 的右派校友张效政摄影(图21)。(图22,燕�符、纪增善、王国乡)。
    1时10分,联谊会在午饭后结束,挂牌请愿虽未能与校方正面交锋,大家出了 农园餐厅,又拿起“右派冤”。燕�符和纪增善(原化学系学生右派分子)不拿“右派冤”是认为,当年校方明知我们无错无罪,却肆意捏造 罪名,加以迫害,向它鸣冤,岂不是把其当成青天大老爷?应该理直气壮地要校方道歉赔偿。燕�符等拿起“右派索赔”纸牌,大 家合影留念。(图23)

    随后,王书瑶、王国乡和我均因有事要离去,燕�符、博 绳武、纪增善、俞庆水等意气风发地向未名湖走去,莫非是要重温53年之前在青春时代的“519”民主之梦;抑或是展望未来的宪政民主 潮流。
    一年一度的老校友联谊会都由在位的校长致词,如 校长来不了,则由副校长代替,这是北大的传统。今年校友会的通知单上照例是“由校领导”致词。但是,周校长及其校领导都缺席,对右派 校友退避三舍,反右维权问题被回避与搁置,北大校方的犬儒行为令人失望。在当局重压下,尽管一些右派校友对“反右”仍噤若寒蝉,随 着越来越多的右派校友的觉醒,将有更多的反右幸存者挺身而出,顶着当局的压力,代表千余右派师生及其死难者维权呐喊。这些幸存者在艰 难屈辱中活下来,决不只是苟延残喘,而是为讨还清白和尊严,还历史以真相,为鉴后人。如今,他们年事已高,来日无多,依法维权,时不 我待。
    从1995年《国家赔偿法》实施以来,已 成耄耋老人的右派学子,步履蹒跚到北大上访,依法要求翻案和索赔。为追求理想和信念,他们坚持不懈地抗争已15年,为在有 生之年看到反右冤案被彻底推翻。哀兵必胜,那将是北大人的希望,更是中华民族的希望。
    3月6日,在青岛市的谭天荣(75岁,原 北大物理系学生右派分子)、翟裕宗(78岁,原南京大学气象系学生右派分子)、郝稼(80多岁的诗人)和刘禹轩(79岁的编审)(两 位是青岛市原文联右派分子)等老人聚会。他们看到本文初稿图文,对北大右派校友的维权请愿行为很赞赏,要一直关注维权的进 展情况。青岛地区在反右运动中,许多人被打成右派分子,1979年全部被“改正”,即为都被搞错了,如今大都已经故去,这 几位幸存者希望为右派受难者立纪念碑,以鉴后人。(图 24)
                                                      20100317
------------------------------------------------------------------
读者来信:
    黄绍甫(85岁,成都原右派分子,累计冤狱34 年):快啦!孟德斯鸠快走进我们身边。
    姜万里(79岁,原湖北省江陵县供销分社经理、团 支部书记右派分子,离休):读此图文,使我认识杜光、燕�符、博绳武、徐梅芬等难友精英志士,有了直观的印象,深感荣幸。这一纪实图 文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有影响力。
    胡显中(78岁,原吉林大学学生右派分子,曾 被判无期徒刑,离休):读此文,心情非常沉重。无天无法始皇梦,失信失德臭万年;今日依然魔影在,自由民主路漫漫。北大右派难友们的 维权行动令人钦佩,可敬!
    钱��(77岁,原城建部城建出版社编辑右派分 子):向北大校友的反右维权行为致敬!我自愧不如。当前的社会矛盾很多,历史问题提不上日程,而且当局仍在执行以言治罪的 方针,怎么可能来向右派赔偿道歉?但是你们的坚持不懈使人钦佩!
    姚燮庭:响当当的“右派冤”和“右派索赔”七 个大字够说明问题了。当年整风反右“引蛇出洞”居心叵测,是个大阴谋。而今右派维权“要求索赔”堂而皇之,是一大进步,不可同日而 语。此乃民主的觉醒,人民不再受愚弄。知识人对民主的不懈追求,已是一往无前,义无反顾。这是大势所趋,不可阻挡。北大右派校友要求 校方道歉和赔偿,即是要彻底纠正历史错误。过去搞运动,“反右”也好,“文革”也罢,“批判”总要“批深、批透、批臭”,“打倒”总 要“打翻在地再踩上一只脚”。如今不同了,对他们自己所犯重大历史错误,则是讳疾忌医、敷衍塞责、避重就轻、躲躲闪闪,不 见当年整人的决心和勇气。这是因为他们还要在现有的专制体制下,继续愚弄百姓、鱼肉人民。自己明明心虚理亏,当然不敢直面正对。然 而,目前专制保守势力尚很顽固,维权队伍还处弱势。因此,当前维权的路还很漫长,需要坚定的信念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团结抗 争去争取胜利。右派冤,维权难;人心齐,意志坚;路漫漫,长夜行;不平反,誓不休。

    图释:
    1-原学生右派分子:左起,王国乡、燕�符、纪增 善、俞梅荪(右派之子)、博绳武、刘显生、俞庆水、王书瑶。13时03分
    2-1-王书瑶在会场一角悄悄戴上“右派冤”牌。10 时19分
    2-2-王国乡(前)、王书瑶在会场一角悄悄戴上“右 派冤”牌。10时20分
    3-王书瑶、王国乡昂首走向主席台。10时21分
    4-王书瑶、王国乡走到主席台,前排为原校领导,右 1站立者李安模(校友会副主任、原副校长)。10时22分
    5-李安模(左1,校友会副主任、原副校长)说,请过一会等周校长来时,你们再来。10时23分
  

2010年3月12日星期五

祭园守园人 就李九莲简历致徐唯辛教授


就李九莲简历致徐唯辛教授

就李九莲简历致徐唯辛教授 



就李九莲简历致徐唯辛教授

 

 徐教授您好:

    万分感谢!几乎就在我恳请您首审林昭雕塑的同时,您画出了我(们)的《李九莲》!这是巾帼英烈传世的另一方式——其实,作为“祭园守园人”,我首先守的就是李九莲、钟海源的精灵,后者几乎可说是代我赴死的,是我九生莫赎的愧与痛——钟海源只是当年李九莲问题调查委员会(不是研究会!)的广播员,身为“主任”的我却苟活着!每天早晨我睁开眼,就是钟海源!就是她穿着走向刑场与剖肾台的那件只有我才知道什么意思的花格子呢!......
     ——谁能体谅苟活如我般的艰难?!

    深深感谢徐教授!!!

就李九莲简历致徐唯辛教授

      关于李九莲简历的几个关键时间点,恳请更正或明确一下:
      一、1967赣州武斗大规模杀人在一方完全失去抵抗能力的7月4日之后。
      二、1969李九莲给男友的那封信落时2月29日(并无此日),后来她当面向我承认是3月1日

       三、李九莲被男友告发被捕是1969年5月1日凌晨。我本与其男友当日中午有宴约,直到傍晚他才告诉我“真相”。

       四、1974年当局秘捕李九莲是4月20日子夜。4月24是我发表《众手掀翻独霸天》后在市委党校礼堂讲演李九莲问题真相的日子。
       五、赣州地区李九莲问题调查委员会成立于陈昌奉司令员发出五点指示的同一天:1974年4月25日傍晚——为迎战即将来临的红色恐怖与高压。

       六、1977.12.14只是秘密押回赣州的李九莲就义的日子,而非珠湖监狱党委报告、波阳法院、江西省高院、江西省委议决死刑的日子。

       这些,在《浴血并蒂莲.李九莲年谱》中大都有完备的记载,但其中李调会成立的日子还是不确。请您告诉我《李九莲》绘成的准确时日——必须载入年谱的。

      林雕已成。您能亲临张志新雕塑现场参审一次吗?最近能安排一个时间,让我看看您工作室里的亡友李九莲吗!

       再次深深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朱毅    3月8日于北京

就李九莲简历致徐唯辛教授




--
ZHANG weiguo
http://twitter.com/zhangweiguo
http://friendfeed.com/zhangweiguo
http://www.ncn.org
Tel: 818-921-7086

2010年3月1日星期一

孙文广给全国两会的信:普选、直选应入宪法 ―信

19499月,共产党领导下的政协,通过了“共同纲领” ,以后被称为“宪法性文件” ,应诺建国后将实行普选,但至今中共建国已60余年,制定了4部宪法,没有一部再提普选两字。建议修改宪法,增加普选、直选、竞选等制度性的内容。

(一)1949年的“共同纲领”

1949929当时的全国政协,在中共领导下,吸收了几个当时著名的民主党派民盟、民建、九三、农工等和一些著名的知识分子参加,为了争取民间和境外的支持,在“共同纲领”中5次提到“普选”。

其中十二条规定:……“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由人民用“普选”方法产生之”。

其中十四条规定:……“凡在军事行动已经完全结束、土地改革已经彻底实现、各界人民已有充分组织的地方,即应实行“普选”,召开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

但是到了1954年虽然“军事行动已经完全结束、土地改革已经彻底实现”,在制定第一部宪法中却不见“普选”的影踪,在以后的三部宪法(197519781982)中也根本找不到“普选”两个字。

1953年我国第一部选举法规定:在选举全国人大代表时,农村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是城市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的8倍。1995228,我国第三次修改了现行选举法。将原来全国和省、自治区这两级人大代表中农村与城市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的比例,从原来的八比一改为四比一,一直实行至今。

中国的城乡居民的选举,存在着很多选举权利不平等的现象,农民的选举权利受到歧视一直延续60年。在很长的时期中,剥夺了某些阶级的选举权,并没有实行真正平等的“普选”。

(二)中共失信于民

为什么中共当局在取得政权之前信誓旦旦的讲:政权稳定下来之后要实行普选,但在历经过土改、镇反、肃反、文革、经济改革长达60年的时间却不实现诺言,中共当局为何在“普选”问题上食言跳票?

1949年底中共在大陆的内战中取得胜利,但是立脚不稳。为了获得国内外的支持他可以公开宣布将来要实行普选,一旦政权稳定,权力在手,他早就忘了关于普选的承诺。

这件事实说明中共当局的轻诺寡信,孔子云: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一个人失去了信用,他在社会上难以找到立足之地,一个政党如果彻底了失掉了信誉,他怎能获得民众真诚的拥护呢?

建议全国人大修宪,将60年前“共同纲领”中承诺的“普选”,及相关内容,加入到宪法之中。

(三)借鉴中华民国宪法“直选”“竞选”应入宪

1946年十二月民国政府召开国民大会,通过了中华民国宪法,内容包括:

第一百十三条 ……省议会议员由省民选举之。省长由省民选举之。

第一百二十六条 县设县政府,置县长一人,县长由县民选举之。

第一百二十九条 本法所规定之各种选举,除本宪法别有规定外,以普通、平等、直接及无记名投票之方法行之

第一百三十一条 本宪法所规定各种选举之候选人,一律公开竞选。

该宪法原定19471225日施行 但不久内战爆发,干扰了直选的进行,但民国政府退到台湾之后,很早就施行了县、省长直选,(不是先选代表,再由代表选县长的间接选举)1996年开始了总统直选,候选人都是公开竞选,至今在台湾的竞选已是热火朝天。

中国大陆自称有优越的社会制度,为什么至今乡镇长都不能直接竞选呢?更何况县、市、省长的选举。

建议全国人大会,讨论修改宪法,增加有关普选、直选、竞选的内容,以缩小和台湾的差距,减少台湾居民对大陆政治制度的不理解、隔阂和恐惧。大陆当局领导人如果不能实行直接普遍的竞争选举,缩小两岸选举制度上的差距,请问北京当局,如何实现他们梦寐以求的两岸的和平统一?

201032于山东大学 电话:13655317356   0531-88365021


http://ncn.org/view.php?id=77573


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