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31日星期六

劉仲敬:中美關係回不去了!冷戰若演變成熱戰,台灣無法脫身於外

 美國總統大選即將攤牌,歷史作家劉仲敬,觀察中美關係惡化之後,國際情勢可能的變化,並深入分析中國內部形勢與習近平政權的未來發展。習近平將會消滅反對派、更加大權在握?還是有被推翻的可能性?再者,如果中美之間爆發戰爭,夾於兩強之間的台灣將不可避免地成為戰場所在地?為什麼中國無論如何都會攻打台灣?還有中國與印度未來的衝突為什麼必然發生?訪談由年代向錢看主持人陳凝觀主持,八旗文化紀錄整理,授權轉載。

Q:賀錦麗為何迴避彭斯的所提─「中國是敵人嗎」這個問題?

劉仲敬應:民主黨的某些利益集團更深程度地捲入了改造中國的工程,因此不能夠輕易抽手。

賀錦麗本人雖然是一個新晉的加州政治家,她在辯論中卻必須代表拜登和民主黨的整個聯盟,這兩者之間立場是有差距的。民主黨所在的這個聯盟,繼承了希拉蕊和歐巴馬時期的全球主義政策;這個政策更多的要求美國作為帝國而存在,包括要把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習近平一脈相傳的整個中國,在經濟上作為後冷戰經濟體系的一部分加以繼承下來,然後逐步消化。因此有很多東西,她是不能夠直接痛快地說出來的。

因為中國的共產主義性質和自身作為中華帝國的性質,跟歐布萊特(Madeleine Albright)和柯林頓總統時期制定的全球化策略是不相容的;但中國的巨大市場和廉價勞動力,對全球化又是一個巨大的助力。而這樣一個比較複雜的策略,在不瞭解內情的美國民眾心目中,看上去顯得支離破碎,甚至是過於綏靖、過於軟弱。因為民主黨更深地捲入了中國內部的政治鬥爭,而這個政治鬥爭的主要目的,實際上是要通過像李源潮這樣的人物,將一部分紅色江山繼承人變成從市場經濟和國際貿易中得到甜頭的資本主義政策受益人,從而最終瓦解可能抗拒和平演變的最堅實力量。

但是這樣的策略,對於深受基督教道德觀和冷戰宣傳使命薰陶的美國公眾來說,看上去是過於複雜、也不道德,而且很可能還要犧牲一些美國基督教價值觀的死忠分子。應該從這一策略中得到適當報酬的美國人,反而被這樣的策略所拋棄,因此這個策略就像1972年尼克森訪華和中國建交的策略一樣,很容易被人視為是不道德的,尤其是在這一策略可能失敗時,更加顯得不道德。

所以這樣的策略,就遠遠比不上今天彭斯副總統所提出來的「中國是壞人,我們為什麼不直接懲罰中國?中國傷害了美國,為什麼不把中國直接當作敵人?你們現在這樣做,是不是通華?」有殺傷力。當然,如果直接進行辯論的話,非黑即白的麥卡錫主義最容易打動純樸的、並不太了解情報機構和國際政治內幕的美國人民的心。而政治的複雜性也要求優秀的政治家在適當時期引導言論,以達到自己的目的。但運氣不太好、或者不夠優秀的政治家,往往因為引導輿論不恰當而把耳光打在了自己臉上。

希拉蕊就是如此,因為希拉蕊是歐巴馬時期主要的外交政策負責人,歐巴馬對外交政策是沒有什麼看法的。目前看來,相比共和黨更多依靠本土和孤立主義的利益集團,民主黨的某些利益集團更深程度地捲入了改造中國的工程,因此不能夠輕易抽手。

我們要注意到,美國的共產主義政策、東方政策的主要操盤手,並不是美國本土的人,而是東歐流亡者和歐洲背景很深的知識分子。對美國的東歐政策和蘇聯政策起作用的,主要是德語系的知識分子和東歐利益集團。歐布萊特、布熱津斯基都是這個系統的人,因此他們會更多的引用東歐經驗,也就是和平演變方面的經驗。

這樣的策略會讓他們阻止像薄熙來這樣的可能的復辟分子出現,同時通過放水的方式,在經濟活動當中把麥卡錫時期本來是作為制裁對象的很多紅色要員放進美國來,使他們獲得利益,並因為他們自身的利益和訴求,而把中國引向資本主義的道路——即使為此暫時犧牲一下跟道德形象有緊密聯繫的民主價值。

這樣的政策導致希拉蕊拒絕接受薄熙來,也拒絕接受薄熙來發動政變前來美國使館投誠的王立軍,而這實質上是幫助了習近平。習近平在他剛剛上台時的形象並不是像現在這樣,他更像是一個比胡錦濤還像的過度期人物,因此他能夠得到江澤民手下各派系的支持;短暫的過度人物是可以被大家所接受的。這可以解釋中共內部的派系鬥爭,對於和美國人已經做了很多交易的各派系而言,只要能夠阻止像薄熙來這樣危險的復辟分子出線的話,一個像習近平這樣根正苗紅的紅二代暫時執政是可以接受的。

但是習近平在執政以後,逐步變成了一個在恢復中共原教旨主義上無異於薄熙來、在重建中華帝國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上其狂熱程度不亞於蔣介石的人物。他完全脫出了原有的軌道。因此從全球主義的、可以說是改革開放中國的救命恩人的美國太上皇的角度,習近平不是別人,正是共產黨內的蔣介石。因為改革開放後的共產黨,變成了美國的盟友和準附庸國,得到一種在法律上雖然站不住腳、但是在政策上是權宜之計的特殊地位。

中共的這個地位,按照美國的現行法律,按照從未被廢除的冷戰法來講,其實是不合格的。但作為過度階段及美國對中國和平演變的一部分,不給個說法也是不行的。因此從美國太上皇的角度來講,習近平的角色就好像是國民黨內的蔣介石:國民黨從孫文以來就是蘇聯的附庸黨,是蘇聯赤化遠東的工具,而蔣介石卻背叛了革命,背叛了共產黨、國民黨和國民黨內部的親蘇派。反蔣的鬥爭主要是把蔣介石派系踢出去,而不是整體上消滅國民黨;所以蔣介石失敗以後,才會有李濟深(他於1948年建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簡稱民革)跟共產黨合作建國,使中國回到孫文在1925年設計的、但蔣介石在1928年背叛的親蘇路線當中去。

從蘇聯太上皇角度來講,蘇聯並沒有反對整個國民黨,只是反對國民黨內的蔣介石派系而已;同樣從美國太上皇角度來講,1978年以後改革開放的中國就是1928年國民政府的中國,美國要反對的只是共產黨內習近平和薄熙來這樣的叛徒,並不是一定要反對共產黨。因為踢出了整個共產黨,中國本身可能就無法維持有效統治,而作為合理的市場開放的對象也就不存在了。

美國對中共這個微妙的態度,對於很多對國際政治毫不了解的美國公眾來說,就是不道德的。民主黨沒有辦法直接說這種微妙的態度,就是說:我們民主黨目前仍然沒有完全放棄在江澤民時代和鄧小平時代所抱有的希望,把共產黨開明派和大多數中國人民拉到我們這一邊來,孤立少數的共產黨頑固派,把中國作為一個美國民主化的盟友和司法經濟合作夥伴完整地保存下來。實際上我們是受了中共的欺騙,白白付出了很多投資,而這些投資卻變成了富有的中國共產黨反對我們的武器,讓我們民主黨看起來像一幫傻子一樣,而且是一幫既不道德又失敗的傻子。民主黨無法說出這些,因為這樣的形象對他們的總統競選絕不會有幫助。

而川普更多的依賴那些本土的、有孤立主義傾向的、跟國際貿易和全球化沒有聯繫的這群人。對於他和他的主要支持者來講,即便不是對共產黨全球化,那怕是對日本、歐陸而言的全球化,都是美國吃虧。美國付出大部分貢獻,卻沒有得到應有的回報,所以他得罪全球化的受益者集團,比如說賀錦麗所在加州的那些高科技公司,它們是柯林頓時期依靠全球化發達起來的。川普不指望得到他們的支持,也不在乎他們的反對。而賀錦麗和民主黨,卻不能失去他們的支持;但是另一方面,他們也不能使自己顯得像是對共產黨綏靖,所以他必須採取模糊的態度。因為正面的鬥爭、非黑即白的鬥爭,對彭斯和川普是毫無損失的,對民主黨自己來說,在政治上則是不利的,可能會遭到像是麥卡錫主義所攻擊的羅斯福—杜魯門政權一樣,顯得蘇聯和全世界的共產主義全是因為你們採取綏靖政策而起來的。

Q:為什麼川普連任反而會有利於習近平的大權在握?果川普順利連任總統,這對於目前美國的對中政策及內部的排華趨勢,可能會造成什麼影響?

劉仲敬回應:川普連任,最受打擊的不是習近平,而是在中美貿易撈到無數好處被稱為「兩面人」的改革開放幹部。

如果川普勝利了,實際上受到最大打擊的不是習近平,反而對習近平有一定的好處。受到最大打擊的,主要是在中美貿易關係間撈到無數實惠好處的,就是兩頭占便宜,習近平稱之為「兩面人」的改革開放幹部。這些人支持共產黨,在中國國內肯定是獨裁者,如同跟王立軍差別不大的、違反人權的兇手;但是在國際上又作為美國的合作夥伴而賺了很多錢,這些人才是受到最大打擊的。

川普加強對中國的制裁,受到最大損失的,就是留住在中美邊境的兩面人。而習近平在共產黨內部,是改革開放幹部並不是很瞧得起的人;他的上台實際上是很符合被改革開放幹部排斥,並且遭到邊緣化的各個集團的利益,包括那些對經濟建設作用不直接的地方,比如與國安關係密切的解放軍和國家安全部門,或是在內地搞改革開放,沒有先天條件省分的大量幹部。這些人在改革開放的黃金時期,要不是沒有受益,或是受益不多,甚至遭到排擠;對於他們來說,擁立習近平是非常有利的。

對於自身班底不多的習近平來說,川普上台和中美關係緊張對他非常有利;既證明習近平是必不可少的領導人,也證明美國人不會容許中國實現大國復興和無限期保留共產主義,無論怎樣都會讓中國共產黨垮台,而這正是共產黨保守派早在鄧小平時代(1978至1997年)便提出過的理論:美國人早晚要「和平演變」中國。美國人原本認為在改革開放之後,共產黨早晚會喪失原本無限期的統治地位,中國會像日本、韓國一樣變成美國的附庸國。

共產黨權貴在習近平上台以後,失去了左右共產黨政策的能力,而川普對中國和中共打得越狠,就越有利於習近平鞏固自身權力,所以脫鉤是雙方的需要,而吃虧的是夾在中間的美國全球主義者和中國的改革開放幹部。如果川普如果將中國和中共一視同仁、不加區別就執行打擊的政策,首先就傷害靠著全球主義,在美國賺了很多錢的既得利益集團,包括賀錦麗在加州的高科技公司;其次就是傷害……在政治上怎樣不好說,在經濟上肯定是擁護改革開放的中國國內勢力,從而強化習近平對黨內的統治。我們要注意的是,實際上習近平還沒有全面執政,他目前擔任的第二個任期與胡錦濤相同,並沒有違背鄧小平和江澤民時代定下來的,領導人只能擔任兩任的規矩,雖然他已經給自己開了一個無限連任的門。

到了2023年,習近平就要檢驗自己能不能無限連任。照中共內部的遊戲規則,習近平開了這個門並不能保證他在2023年就一定能夠連任。只是說你可能連任,但也可能不連任,反對仍然可以在2022年將習近平掀下去的。但是在2022年以前,企圖搞掉習近平的勢力在川普連任後的第二個任期,力量將會大大削弱。因為川普連任是有利於中美脫鉤的,而脫鉤有利於習近平統治。而拜登的勝選和2016年希拉蕊勝選的可能發展類似,都是有利於和平演變,有利於出身紅色權貴家庭。以那些願意和平演變的紅色權貴家庭身分和忠誠的共產黨名義,更容易消除黨內的反對,把中國引入美國附庸國軌道的勢力,這是反撲習近平的最好機會。

現在這個最好機會已經喪失了,但是如果拜登上台的話,導致改革開放幹部反撲的機會仍然大於川普上台,因此這就會使得習近平有必要用更加慘烈的手段來收拾他們。到目前為止,其實習近平採取的是蔣介石對國民黨親蘇派、地方上其他非蔣派系的手段:冷凍你們、剝奪你們的權力但不殺你。

這種手段只有在改革開放幹部的勢力不夠強大,我可以和平的搞定你的情況下才能執行。如果對手的勢力足夠強大,又得到外部勢力如美國極大的鼓勵的話,那麼恐怕就要需要用史達林式的手段,也就是斬草除根,才能把徹底以絕後患了。

美國總統川普10月27日在搖擺州威斯康辛造勢。(美聯社)
川普連任,最受打擊的不是習近平,劉仲敬指出,而是在中美貿易撈到無數好處被稱為「兩面人」的改革開放幹部。(資料照,美聯社)

為什麼無論是川普或拜登當選,都會讓中美關係持續惡化,回不去了?而哪一位當選總統,美中關係從冷戰走向熱戰的機率較大?

劉仲敬回應:拜登的多邊主義,使得美國很難對中國做出及時和強硬的反應;川普的單邊政策反而不容易引起中國的冒險行動

從中國共產黨的角度來看,美國兩派政策很明顯都是不利於中共的。因為中共的核心利益就是無限期執政,而那些希望拿著黃金降落傘退休並不是共產黨本身,是共產黨內部得到好處的權貴或是特殊利益集團。因此和平演變既不符合共產黨的整體利益,也不符合大多數共產黨員的利益。

川普知道中美脫鉤是要把中國逼回到1990年代,也就是柯林頓打開市場以前那種貧弱狀態,甚至可能逼回到1972年尼克森外交革命前,毛澤東時代的極度貧弱狀態。因此,中美關係的倒退,顯然不符合中國共產黨和中華民族的利益合一,以及在共產黨領導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利益。真正符合中共利益的做法應該是:美國像一個大號的國民黨一樣,養肥中共後讓他反咬一口。在中共領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以,取代美國的國際領導地位後,一舉解決作為外來政權的中共,類似一個滿清統治中國的不合法問題。因為中共實現了全球統治,這些問題自然就可以迎刃而解了。這是中共自身做為僭主政權來說不可避免面對的問題。

但是問題在於中國共產黨希望的發展,由於自身實力對比的緣故,至少在短期內是沒有機會實現的;那麼在這兩種可能的選項中作選擇,就不是一個意識形態的問題,主要是現實利益的問題。現實利益就是,其實所有的共產黨員,包括改革開放利益集團,都希望共產黨權無限期執政;包括美國曾經寄予很大希望的新興資本家和中產階級,他們在改革開放中獲得的利益,其實都來自於共產黨給予的經濟特權。

不僅中國國內這樣,包括美國加州和紐約那些通過對華貿易要發財的人,或是香港、台灣也有這樣子的人,他們之所以能夠被共產黨特許發財,是因為他們在政治上對中共放水,讓中共按照政治標準篩選他們。如果共產黨體制不復存在,真的實行無差別的自由貿易法,他們喪失了共產黨給予的特殊優惠,而要繼續維持平等競爭的話,他們很可能發不了財。所以即使是美國、香港、台灣的這些人,我們可以稱之為白區黨群眾,或中國內部受益於改革開放的利益集團,都不會像是美國天真的全球主義者所想像的,成為中國和平演變和民主化的主要力量,而且他們不可避免的要因為中美脫鉤受到重大的損失。

不論是白區黨或是改革開放集團,都希望拜登或者是希拉蕊執政以後,中美雙方曖昧不明的情況至少能夠多拖上一段時間。但實際上,從薄熙來時代的政治演變來看,即使希拉蕊上台恐怕也不會帶來什麼機會。他們像是日本戰國時代末期,關原大戰中的小早川秀秋(他被德川家康逼迫背叛西軍、投奔東軍)情況一樣,會被美國太上皇和習近平逼著做出政治選擇。這種選擇就像是在美國建國之初,奴隸制度的問題被認為是可以隨著時間發展自然消失的;但是時間長了弱還無法解決,你就會被迫站隊,要不支持林肯、用暴力消滅奴隸制度,要不乾脆承認奴隸制度天生就是合法的。在美國建國初期曖昧的、雙方都能接觸的模糊空間,到了內戰時期就自然而然消失了。現在就已經到了類似這種模糊空間消失的時刻。

如果是拜登上台的話,白區黨或是改革開放集團還有最後的機會。即使他們自身做為個體來講的話,並不想要真的和平演變;習近平及其支持者,也會用企圖和平演變和妨礙中國大國崛起、擺脫美國附庸國地位的做法,來迫使他們支持,所以他們目前是處在無法選擇的地位。因此,拜登上台將會迫使中共黨內和中國國內政治危機激化,而拜登的外交政策、國內政策又是依賴共識政治;在全球化導致美國國內矛盾尖銳,美國和各盟國矛盾尖銳的前提條件之下,必然會導致奇特的後果。

第一,拜登使得美國自身的巨大力量,由於等待美國國內的共識政治和盟國的緣故暫時發揮不出來,因此美國在國際上呈現為弱勢。在大棒與胡蘿蔔的邏輯當中,顯得沒有能力對中共揮舞大棒;但是他的中國政策卻能促使中國國內的反習勢力集結起來,維護改革開放路線、聯合打擊習近平。請注意所謂胡蘿蔔跟大棒政策就是,美國減少了給中國的胡蘿蔔,又減少了大棒;使得中國能夠得到利益減少了,但受到美國懲罰的威脅也隨之減少了。

但是在這種情況之下,中共國內的維護改革開放,卻必須在不利條件下進行鬥爭,使改革開放集團很容易遭到失敗;而失敗以後,習近平可以更加有力的證明美國人是紙老虎,我們採取強硬政策以後,美國人反倒拿我們沒辦法。其實所謂拿中國沒有辦法,是因為美國的共識政治基礎瓦解的緣故,國務院才遲遲不採取行動。

這種情況將會癱瘓美國外交,同時習近平通過暴力手段強化執政,特別需要把自己暴力手段合法化,因此更需要證明美國是紙老虎。這兩方面因素一結合,使得中共高層雖然知道美國根本不是紙老虎,但是在有必要向國內各派系證明美國是紙老虎的前提下,採取冒險性的外交政策,以證明中國是已經是大國崛起。

而拜登的多邊主義,使得美國很難對中國做出及時和強硬的反應。拜登會依靠存在於柯林頓時代,但是已經在川普時代遭到破壞的共識政治,等待各盟國、國際社會及國內各黨派協調一致後才採取行動,因此在外交上顯得遲緩跟軟弱;在這種情況下,戰爭就特別可能發生了。

而川普實行的單邊主義外交政策是,不管盟國高興不高興,也不管另一半美國人高興不高興,老子就要這麼做;因此他反倒是削減了胡蘿蔔,而讓大棒顯得特別強。他的單邊政策反而不容易引起中國的冒險行動,因為強勢的帝國主義外交消除了模糊化的空間,導致冒險行動不容易產生;而協調性的外交在各盟國協調還不一致情況之下,對於國際上的冒險家,例如30年代的德國、日本和蘇聯就是一種鼓勵,因為你占領了捷克和其他地方,英法還在忙著召開國際會議,三年五載還做不出決定呢!

這三年五載當中,希特勒證明我是勝利的、盟國是紙老虎,讓那些反對他的德國外交官和國防軍軍人輸了;他們原本的認定是,只要希特勒破壞條約就會遭到盟國的懲罰,現在證明盟國沒有進行懲罰,於是他們就輸了。德國人民、德國全體上下認為希特勒才是對的,主張維護條約的各個集團已經證明自己是錯的了,以後他們要發動政變的時候,就喪失原先支持他們的力量了。

Q:為什麼台灣無法置身事外,無論如何都會成為中美熱戰下的戰場?

劉仲敬回應:從共產黨維護自身合法性的角度,儘管戰爭原因不一定是台灣問題,但是戰爭爆發後,中國無論如何都要打下台灣

從國際現實來看,中國發動軍事熱戰的可能性原因是很多的,但是從共產黨維護自身合法性的角度來講,台灣都很難置身事外。也就是說,儘管戰爭原因不一定是台灣問題,但是戰爭爆發後,中國無論如何都要打下台灣。就像1990年海珊入侵科威特的時候,他無論如何都要攻擊以色列,因為只有這樣才能論證自己是全體阿拉伯人的領袖;而支持科威特和美國的其他阿拉伯國家,是所有阿拉伯國家的叛徒。攻擊以色列在軍事上是沒有意義的,但是在政治上來講,卻可以把反對他的所有阿拉伯國家都打成叛徒。

而中國共產黨的一個最大的心願就是消除自身統治中國的不合法性。中共其實是類似於滿清帝國的外來政權,是從外部征服中國的征服者;就像苻堅發動淝水之戰,一個重要的理由就是要證明他有合法資格統治全中國。攻擊台灣就是習近平的淝水之戰,其理由不全然是軍事性的,而有強烈的政治性。因為任何戰爭都有可能動搖中共統治的合法性,所以中共為了維持統治,要嘛根本就不敢發動戰爭;一旦發動戰爭,與其受到動搖,那還不如使自己變得更名正言順一點。所以除非中共不打仗,否則無論如何中共都會順便打下台灣;只要戰爭爆發,台灣是不可能置身事外的。

Q :為什麼拜登當選也無法遏止爆發中美熱戰的大趨勢?拜登當選有沒有可能調整或改變現任美國國務卿龐皮歐與白宮在整個亞太區域的戰略布局?

劉仲敬回應:拜登仰賴柯林頓時代留下的建制派舊人,他比川普要得到更多美國的官僚機構和海外盟國的支持,會有各種枝節破壞他的行動,導致最後可能一事無成。

川普和拜登的政治相對位置不同,川普和他的集團都是外交和情報方面的外行,他們缺乏通曉國際關係的舊人,並在調動美國的相關專業機構方面也顯得力不從心。拜登則是仰賴柯林頓時代留下的建制派舊人,他比川普要得到更多美國的官僚機構和海外盟國的支持。

但是形勢比人強,在川普時代,部分由川普推動但實際上是基於國際形勢造成的各種衝突,已經無法通過柯林頓時代的傳統方法,也就是國際協調的方式解決,而需要進行的大量且複雜的談判。拜登在美國內部的政治盟友非常脆弱,他上任後的蜜月期最多只有2年;而短短2年的時間,可能不足以完成他心目中設想的那種,跟1999年柯林頓政府黃金時代相近的國際政治布局。會有各種枝節問題去破壞他的行動,可能導致最後一事無成,達不成任何協議的。

而川普政府,目前他已經做了疏遠盟國的各種事情,若想要透過外交實現國際聯盟的話,恐怕真正能夠做出回應的是那些直接受到中國威脅,並且需要立刻做出選擇的幾個遠東國家,包括日本在內。但是對於歐洲和世界上大多數無關大局的國家來說,川普的外交更多是一種符號性的聲勢;像阿聯酋跟以色列建交,就是符號性的,證明川普也是很有能力搞外交的。不要以為過去柯林頓一派在外交上的成功,就以為柯林頓總統是個外交天才。實際上川普搞得比柯林頓更好,例如前面提到的,他在中東進行的符號性外交。川普對亞洲、歐亞大陸、各地的外交基本上都是這種符號性外交,而到了關鍵時刻,川普的外交要更加依賴單邊主義,而不是依靠那些反應遲緩的盟國支持。

美國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拜登29日在佛羅里達的坦帕市造勢。(美聯社)
美國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拜登29日在佛羅里達的坦帕市造勢。(美聯社)

Q:中美關係的惡化反而讓習近平成為共產黨免於崩潰的神主牌?

劉仲敬回應:共產黨和中華民族復興建構的依賴路徑既成,讓習近平統治成為中國渡過難的唯一選擇

習近平已經掌握了未來的發展趨勢,這比戰略布局更重要,也比他自身的硬實力更重要。因為未來的趨勢顯然是,那怕現在廢掉習近平,非但不能使中國回到改革開放的黃金時代,反而會使共產黨的有效統治崩潰,而改革開放的意義也回不來,整體而言只有壞處沒有好處。所以中美局勢越緊張,對習近平就越有利;維持習近平統治就變成共產黨,乃至於中國本身能夠渡過難關的唯一選擇。

在抗戰時期罷免蔣介石,對國民黨任何派系和中國本身都沒有好處;反過來說,如果沒有發生抗戰,罷免蔣介石對國民黨很多派系,甚至對中華民國的發展可能是有好處的,或者至少沒有明顯傷害。但是抗戰打得越久,中國和國民黨各派系的損失越大,那他們對蔣介石及其團隊的依賴就會越深。習近平也是這樣,在2012年他是隨時可以被推翻的,但要是今天推翻他,不可能不損害中國本身,甚至導致中國解體;但若是等到2023年的話,他就會像是1938年的蔣介石一樣,他跟中國本身成為一體,沒有他就沒有中國了。

這並不是因為習近平有什麼高明之處,而是時代潮流的趨勢。中華民族的建構和中國共產黨已經密不可分,中國共產黨的統治本身便代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條路徑依賴將對他越來越有利,越來越使他有可能在一個實力日益衰弱、日益貧困落後、愚昧的中國中,長期穩固自己的統治,變成終身獨裁者和不可取代的人。

Q:習近平一旦被推翻,中國也有可能受到影響,甚至遭到裂解?

劉仲敬回應:拜登若當選,可能採取的和平演變路線,反而會給習近平進行整黨、清黨的空間。

是的,如果希拉蕊在2016年當選,當習近平企圖通過終身制的時候,她可能會聯合中共黨內的元老和幹部,把習近平打成第二個薄熙來,並以恢復鄧小平傳統的名義搞掉習近平,讓李克強或其他改革開放幹部上台的話,是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利益和共產黨內部很多重要派系利益,可以很順利地將習近平變成華國鋒的。

但是如果拜登在明年上台再要做同樣事情的話,那就是在推翻習近平的時候,就會造成類似於1990年代,羅馬尼亞獨裁者希奧塞古(Nicolae Ceaușescu)倒台或蘇聯的總書記戈巴契夫819政變的結果。任何繼承人都不可能有鄧小平當年重新把經濟、共產黨團結起來的能力,接下來會發生的事情就不是中國共產黨回到改革開放的路線,而是中國內部爆發類似「八王之亂」或「軍閥割據」的戰爭了。

在這種情況下,改革開放的成果也得不到恢復,出現的只會是混亂。在這種情況下,無論如何閉著眼睛也要支持習近平消滅他的所有對手,這樣做至少能夠維持中國的國力自給和共產黨領導下的中國統一,這將會是黨內絕大多數勢力的共識。而拜登政府可能採取的和平演變路線,反而會給習近平進行整黨、清黨的空間,並確立習近平思想的唯一領導地位,為一個國家、一個政黨、一個領袖提供有力的說詞。而由於這些對手的失敗,使大量的資源會落到本來資源不多的習近平派系手裡面,大大的鞏固他們的地位。

習近平(圖)多次引用毛澤東抗美援朝時的講話,包括「中國人民已經組織起來了,是惹不得的」。(美聯社)
劉仲敬認為,拜登若當選,可能採取的和平演變路線,反而會給習近平進行整黨、清黨的空間。(資料照,美聯社)

Q:中國崩潰必將軍閥割據,這是歷史上所有大帝國無法迴避的宿命?

劉仲敬回應:軍閥割據以後,你就只能面臨與梁啟超時代同樣的選擇─統一的獨裁者,或分裂的地方自治。

中國瓦解後,肯定是軍閥混戰。自十九世紀末期以來,美國試著基督教化、民主化大清國和後來的中國,但以美國的超強國力和道義優勢、憲政優勢,這條基本路線執行到現在,都沒有得到效果。最根本的原因不在於政治家的失敗,而是因為中國的統一,和中國的民主是相互矛盾的。能夠維持中國統一的力量,從歷史上來看,通常是來自內亞的征服者,其中也包括作共產國際支部的中國共產黨,要不然就是袁世凱這樣的獨裁勢力。

支持民主的力量無論它的初衷是什麼,最終的結果也必然會像蔡松坡(蔡鍔)和梁任公(梁啟超)一樣,他們本來只是要打倒獨裁的袁世凱,沒打算讓中國分裂,但是打倒袁世凱的結果必然使中國分裂;而且這不是中國獨有的現象,拉丁美洲各國在十九世紀獨立以後,又建立了統一的拉美合眾國、大哥倫比亞共和國、墨西哥合眾國、墨西哥帝國等;鄂圖曼土耳其帝國解體後的巴爾幹諸國、阿拉伯諸國全都走上同樣道路。他們都是一開始追求民主,但又追求統一,然後在兩者不可得兼的情況下,推出了類似袁世凱的阿古斯丁一世(Agustín de Iturbide)擔任墨西哥皇帝以維持帝國的統一,但最後在獨裁和統一都無法維持的情況之下,瓦解成一系列小國,這是帝國民主化的宿命。

帝國沒有民主化問題。一旦帝國民主化以後,內部各地方就自然而然的會通過民主而產生分離勢力,蔡松坡和陳炯明的繼承人,最終都不可避免的要像瓜地馬拉——原本是墨西哥帝國的瓜地馬拉省般分裂而獨立;若要維持中國統一,就不得不含淚支持獨裁者了。

美國人和他們扶植的所有勢力,都解決不了這個不是由美國本身所制定,而是所謂杭廷頓(Samuel P. Huntington)式的世界帝國政治體系;包括歐洲神聖羅馬帝國解體、俄羅斯帝國解體都不能自外於歷史的基本規律。若想跟這個基本規律作對的話,要不就是像柯林頓說的:「我們忍受一下獨裁政權,希望他們將來過一段時間以後會民主化」;要不就是堅決反對獨裁政權,結果卻導致整個帝國的解體,兩者之間沒有中間道路。

這種又要民主又要統一的中間道路,實際上是建立在幻想的基礎上。歷史上的中間道路,每一次執行不到二十年都會破產,現在又到了破產的時刻。破產的結果必然會導致地方上的實力集團自己維持秩序,也就是不同程度的軍閥割據;比較好的軍閥割據是清末袁世凱的軍閥割據,殺人不多還能維持社會秩序;比較糟的軍閥割據大概就是明末那種李自成、張獻忠式的軍閥割據,導致社會嚴重損害和人口嚴重損失。

但是無論如何,改朝換代的中間期總是要軍閥割據的,這是東亞歷代王朝的基本發展規律,也是鄂圖曼帝國、西班牙帝國和全世界各帝國歷史的基本發展規律。只不過在拉丁美洲、中東和世界上的大部分地區,軍閥割據的結果就是:穆罕默德‧阿里(Muhammad Ali-Haj)這樣一個地位跟李鴻章差不多的埃及總督,在割據一段時間以後,乾脆宣布老子獨立了,又像是瓜地馬拉或烏拉圭的軍閥。烏拉圭的軍閥其實跟跑到台灣的蔣介石差不多,都是在阿根廷打了敗仗以後退到烏拉圭,時間長了回不去阿根廷後,老子乾脆宣布獨立,建立烏拉圭東岸共和國。

目前的中國,受到大一統文化的深刻支配,以及基於過去共產國際所造成一系列現實政治的剝奪,到目前還堅持大一統主義。那麼我們面臨的選擇不是你高興或不高興諸夏的出現,而是你根本避免不了。又或者你就硬著頭皮說:共產黨江山萬年,就算餓死一半中國人也要喊江山萬年,這話你又說不出口。

而你動搖共產黨統治的結果,必然會造成軍閥割據。軍閥割據以後,你就只能面臨與梁啟超時代同樣的選擇:我認為統一高於民主,硬著頭皮支持下一個獨裁者統一中國;或是反過來,我們就擁立蔡松坡將軍做滇國(雲南)的國父,滇國不再是中國一部分,中國民主不民主跟我沒有關係,蔡松坡將軍領導下的滇國能夠民主就可以了。

到時候就只有這兩種道路可以選擇,至於哪種道路選擇更好,那完全是個人價值觀的問題;但是無論如何你都將面對一段長時期的軍閥割據和社會混亂狀態。

Q:習近平將會面臨過去蔣介石「1945、大國崩潰」的歷史命運?

劉仲敬回應:習近平就是要在犧牲共產黨和中國本身利益的情況下,製造出一種對他個人、他的集團、甚至是對習明澤特別有利的局面。這個跟蔣介石路線的也是非常神似的。

當然,1938年的國民黨比1945年的國民黨強得多,他雖然只占據了東南五省的地盤,但是東南五省正值黃金十年,經濟迅速發展,前途很有希望。1945的國民黨雖然統治了全國各省,消滅或壓制了1928年和1938年還沒有能力處理的各地軍閥和國民黨內各派系,但是這是一個貧弱混亂、即將被共產黨顛覆的中國。

習近平面對的狀況可能也是如此,目前他只是黨內的一個派系,而且還不是最強的派系,像1928年的蔣介石一樣,其他的派系隨時可能推翻他。但是當蔣介石把中國引上跟全世界對抗的道路以後,他可以輕而易舉的消滅其他派系,像蔣介石消滅李宗仁、胡漢民、汪精衛一樣,把他們資源全都放到自己手裡面。從蔣介石的個人角度來看,蔣介石和蔣介石集團因此變得更加強大了;1928年他根本不可能傳位給蔣經國的,孫科、汪精衛、胡漢民哪一個元老都比蔣經國更有資格接班;但在1949年以後他就可以傳位給蔣經國了,雖然那時候的國民黨和中華民國都已經遭到沉重的打擊。

因此,可以說習近平就是要在犧牲共產黨和中國本身利益的情況下,製造出一種對他個人、他的集團、甚至是對習明澤特別有利的局面。這個跟蔣介石路線的也是非常神似的,我們甚至可以說蔣介石在1937年,可能並不認為他打仗的目的是為了讓蔣經國當總統,但是戰爭造成了集權,確實造成了他可以壓制國民黨其他派系的局面;因為戰爭要求資源統一,因此便要壓制其他派系,並把資源集中到自己手裡面,最後才發現蔣經國才是他最可信任的繼承者。

習近平現在也不一定想要習明澤接班,但是等到資源集中到他一人手裡面以後,將來的局面必然是他想要誰接班就讓誰接班。然而他所接這個班就不再是蔣介石於1928年和1937年所設想的,當國民黨抗戰勝利以後便要富強繁榮的中華民國;而是支離破碎,眼看就要垮台的1949年南京政府和可憐兮兮地流亡到台灣,永遠回不到南京的國民黨流亡政府。習近平是將來交給繼承人的,必然是一個支離破碎的、極度貧窮落後的中國,而且很可能他要在地下掩體當中,把位子傳給習明澤或是他可靠的繼承人。

Q:中美熱戰爆發,台灣將會出現更激烈的排華運動?

您剛剛談到1949年支離破碎的國民黨政權最後流亡到台灣,也影響了台灣將近半個世紀以來的歷史發展。那您怎麼觀察,如果中國最終走向支離破碎的局面,同時台灣的發展路線會是什麼?

劉仲敬回應:

台灣無法置身事外,也就是說台灣總是要被中國打一波的,而且這是台灣內部的親華勢力在面子上期望的發展。這個選擇,早在當年廖承志奉統戰當局——共產黨統戰當局命令寫信給蔣經國和國民黨元老時就已經出現了,他提的論據仍然適用於現在。國民黨現在已經沒有希望反攻大陸,中國統一的唯一希望就是國共合作;而且國民黨在台灣是外來政權,企圖民主化的結果必然是國民黨喪失政權。

「你們守在台灣,將來早晚會把權力放給台灣人,還不如回到大陸跟共產黨共同執政。」而當時蔣經國要宋美齡回了一封非常刻薄的信,歷數歷史上共產黨如何陰險狡猾,如何對不起國民黨人,不讓當時的國民黨產生合作的心思,然後政權就如我們所知,最後落到李登輝手裡。

實際上這時候蔣經國已經在兩條路線中,選擇了必然導致李登輝和本土派勢力勝利的一條路線,時間越長這條路線越不可逆。今天的國民黨和親華派勢力沒有辦法面對這樣的現實政治選擇,擁護中國的結果就是通共,通共的結果是國民黨變成類似民革般的小勢力。在短期內,譬如說在一代人的30年之內,如果發生戰爭的話,台灣的國民黨勢力中很大一部分人,很可能成為共產黨內應的,而這些人在30年後就完全不存在了,這也是共產黨有必要提早開戰的主要原因。

若中美爆發戰爭,台灣無論如何都會被捲入其中。中國攻打台灣時,如果內應人數多的話,台灣受的損失就會大;如果人數少的話損失也會少,不過無論如何,共產黨並沒有可以拿下台灣的實力。所以結果就是,如果台灣內部的親華勢力演化為親共勢力做內應的話,規模如果搞得比較大的話,將來的排華和去中化就會非常徹底,像印尼一樣,很可能華裔和1949年以後的所有移民都要被掃地出門,變成黑五類和被起訴的對象;而如果他們轉變得夠快、迅速變為本土派的話,將來獨立於中國的台灣可能還是一個烏拉圭式的漢語國家。

烏拉圭人和阿根廷同樣都講西班牙語,兩者的積怨是不深的;而原來從中國大陸過來台灣的200萬人的後裔,仍然可以掌握原有統治菁英的地位。就像今天的烏拉圭東岸共和國,它的統治精英仍然是過去阿根廷內戰時期,阿根廷軍閥阿蒂加斯(José Gervasio Artigas)這批人的後代,而不是烏拉圭本土的印地安人。

中國自身的實力是不足以吃下台灣的,這是一個清楚的事實;中國的海空軍實力和國際資產在退出國際社會的情況之下,只能在逐漸陷入饑寒交迫中勉力支持。換句話說戰爭的慘烈程度將會影響台灣內部的社會結構。如果中共的內應多,中導致中國勢力被徹底掃地出門的話,台灣本土派勢力是可以廢掉華語,用日語或者是本土語言,來取代華語;台灣將不再是一個漢語系的國家。但如果大陸來的這批移民總體上來留在台灣的話,台灣將來很可能仍然是個漢語國家。

Q:為什麼西藏問題促使中國、印度之間衝突不斷、終須一戰?

劉仲敬回應:中亞和東南亞這兩個既是歷史上,既是印度帝國又是中華帝國輻射區,在現實政治上又是兩個正在崛起的強國勢力交錯的地區,必然會是衝突最激烈的地方。

印度是一個帝國,印度和巴基斯坦的關係其實相當於辛亥革命後一分為二的大清國。假設在辛亥革命後,當時的大清宣統皇帝在張作霖等人的支持之下,將首都遷回到滿州的瀋陽去。歷史將會發展成中華民國控制長城以內的18省,而長城以外的地區繼續維持在滿洲皇帝統治下的狀態。原本在英國統治之下的印度是個穆斯林帝國,如同是滿清帝國統治大明國遺產那樣,印巴分治就相當於一道長城,隔開了印度教地區和伊斯蘭教地區,所以印度和巴基斯坦,都殘存著許多帝國結構的特徵。

印度內部還面臨著譬如說泰緬人,或者說是各地方小邦跟印地語地區不合;這放在中國就等於說是百越各省跟中原各省的不合。印度自身有進一步解體為拉美式小國的趨勢;但目前能夠維持帝國結構的主要一個原因是,印度繼承了大英帝國的帝國遺產。而西藏問題對於印度來說,一開始從外交技術上來看便是印度帝國繼承大英帝國在西藏的既得利益,而跟中國在西藏地區發生直接衝突的結果。中國廢除達賴喇嘛的西藏政府是中印邊界衝突的主要原因,而不是說是這一塊地區——封建時代有多重宗藩關係的地區該歸誰的問題。

西藏的歸屬問題在達賴喇嘛政府存在的時候是好解決的,廢掉達賴喇嘛政府以後矛盾就變得不可調和了。所以根本上講,中印衝突是兩個帝國:舊穆斯林英印帝國和舊滿洲共產主義中華帝國,這兩個帝國結構衝突。印度帝國的勢力範圍延伸到中亞和東南亞,大多數東南亞國家都是印度的藩屬,而達賴喇嘛的西藏政權,長期以來就是英印帝國的被保護國;所以印度帝國的版圖跟中國現在的實際控制區是互相衝突的。

目前中國實際控制區包括現在的西藏和內蒙古,而通過一帶一路所興起的中國帝國主義,其勢力輻射範圍將延伸到中亞、東南亞一帶,導致與印度——傳統上的印度文明圈和印度帝國勢力產生直接衝突;只不過原先雙方的實力都不足,所以衝突並不明顯。

今天的中國歷經了數十年的改革開放,與印度同樣都是全球化的受益者;兩者的經濟實力和技術水平都有了一定提高以後,原先可以擱置的衝突必然會變得越來越尖銳。現在基於地理方面的原因,西藏邊界不會是中印衝突最尖銳的地方;中亞和東南亞這兩個既是歷史上,既是印度帝國又是中華帝國輻射區,在現實政治上又是兩個正在崛起的強國勢力交錯的地區,必然會是衝突最激烈的地方。

印度海軍通過與美日合作進入中國海後,捲入南海衝突和東南亞的衝突只是時間問題。這個帝國主義路線是印度維持統一的根本基礎,所以印度沒有後退的可能;而中國根據上述理由,維持帝國路線也是共產黨自身存在的根本,所以雙方都沒有後退可能。中國與印度的衝突,比起中美或中日的衝突將會更加短兵相接,雙方都沒有妥協的餘地。(相關報導:2020美國大選》專家分析:川普的白宮之路越走越窄,拜登有多種方式湊足270票!更多文章

Q:所以中印之間的衝突跟雙方都沒有妥協的餘地,事實上它也是更可能快速,或者發展成軍事熱戰的這一個戰場?

劉仲敬回應:是的,未來與中國衝突付出死傷數大的大國就是印度。

是的,尤其是印度是一個巨大的人口國家,而且不像中國的人口老化。在愛惜士兵生命,不願意使自身受到過多犧牲的英美和日本來看的話,印度是很適合的戰爭代理人;而英美的傳統就是在進行大陸戰爭時,需要有普魯士或者俄羅斯這種代理人,願意替英美流血打仗,而英美只需要派遣海軍就好了。在未來與中國的衝突當中,將會付出最大死傷的大國明顯就是印度了。


——风传媒

張國城:美國為何出兵援台?

 2020-20-31

美國的道德外交當然被很多人嗤之以鼻,但是有幾點我們不能否認。首先,美國還是世界上援助他國最多的國家。縱使有自由主義霸權的心態,大體上仍然尊重當地人民的自由選擇。特別是在越戰之後。對台灣而言,面對中國的壓力,也只有美國願意具體協助台灣自衛。台灣很多人認為台灣對美國是不可或缺的。原因第一是「戰略利益」。然而,台灣對美國雖然重要,但還沒到「不可或缺」的地步。殷鑑不遠,在冷戰中台灣就不是美國的重要軍事基地,美國在冷戰結束前十年就已經在軍事上完全撤出台灣,這完全沒有妨礙美國打贏冷戰。除非中國和美國進展到和美蘇一樣的對立態勢,台灣才會具備真正的戰略重要性。

美國援台,出於「道德外交」層面大於所謂的利益層面。如第九章所敘述的,美國的付出大於所得。很多人說美國是為了售武器賺錢才挺台,當然美國的武器不是白送的,製造商有一定的利潤存在,但是就總金額來看,如果美國真的為了利益,停售台灣武器,勢必可以從中國方面得到大很多的回報。就算要中國全部包下這些金額,就算北京只是白墊錢不拿貨,都將是毫無困難的事。

雷根時代,美中雙方有大規模的軍事交流與交易。中國人民解放軍對和美國軍購至感興趣,一方面可以提升戰力,觀摩到世界最先進的武器技術,另一方面這對中國的任何敵人(尤其是蘇聯)都是明確的政治訊號。

對台灣而言,向美國購買武器充實國防比期待美國戰時出兵來援要務實的多。就算美國確定會出兵來援,台灣自己有實力,至少有積極充實實力的意願和表現,也是符合美國三大外交原則的表現──積極捍衛民主符合道德原則;現實主義需要國家強化力量;自由主義增加與美國集體安全合作的能力,特別是在美國其實並沒有真正作好援台準備的時候。

美國學者易思安(Ian Easton)在二〇二〇年指出:「五角大廈是否已準備好應對中共動武?這是當然的。但五角大廈並未針對最關鍵的局面──中國人民解放軍侵犯台灣──做好他們可以做到、也應該做到的準備,甚至談不上接近那個程度。美國許多現行政策已經落伍,限制了美國達成真正全面壓制中國的能力。美國必須做出重大變革,而且事不宜遲。只有與台灣更密切地合作,五角大廈才能在戰備上做到萬無一失。」

美國不想圍堵中國。台灣該如何面對?

如果沒有要打算消滅中國共產黨政權,美國遲早會跟中共坐下來談美、中利益在何處有交集、何處又分歧。中國在沒有辦法消滅美國的情況下,對這種談判不會永遠拒絕。因為對共產黨來說,他們是以不透明對透明,封閉對公開,因此他們會認為能夠掌握比自由世界的對手更多的情報,而這是對談判有利的。

這可以解釋如早在延安時期,毛澤東就樂意和美軍觀察團對談;國共內戰時期,周恩來向美國表態;中美建交前的華沙會談雖然沒有太大建樹,次數仍然高達一百三十六次;談判也會讓國務院有事做並能發揮影響力,進而居主導地位。因此談判是非常可能的。

全世界除了台灣以外,主權國家不喜歡中國的可能不在少數,但是希望中共政權滅亡的肯定要少些,願意加入摧毀它的行列的可能更少。獨裁政權更有可能犧牲國民的利益滿足外交需要。史蒂芬.華特說的很正確,大部分美國民眾不關心也不能很充分理解外交政策的好壞,更封閉、政府更控制資訊的中國社會不會比較好。因此若中國採取「犧牲國民利益」的外交政策,不太會遭到人民的反對。中共也不會在意人民是否反對。所以未來中共有可能犧牲若干中國人民或企業在經貿或商業上的利益(所謂割韭菜),以讓美國放鬆制裁時能有台階可下。

美國的國家利益在於調停國際衝突。因為這是建立威信的最有效策略。衝突停止代表和平,和平代表美國不再需要有子弟犧牲性命,這是人民樂見的;和平代表需要開始討論戰後的重建,企業界、NGO會樂觀其成;對政府裡的現實主義者來說,和平之後代表美國可以開始將軍力轉用到其他地方,有助於讓美國在世界上繼續維持優勢;對自由主義者來說,衝突解決正好證明國際合作和集體安全是有效的。

亞洲其他國家其實都很清楚這一點。日本、韓國、澳洲三國都和美國有正式的同盟條約,明載美國有協防他們對抗一切侵略的義務,但三國都在能夠負擔的程度下,最大幅度地強化其軍事力量和彼此之間的安全合作。各國都在做同一件事,就是努力強化自身的力量,以減少美國防衛他們所需投入的兵力。舉例而言,三國都在添購F-35戰鬥機以強化空中戰力。從軍事面上來看,F-35才是有能力應付中國殲十六或殲二十的戰機。但是政治面的含意更為重要:和美國海空軍同時投資在同樣的戰鬥機上,意味著他們願意和美國承擔同樣的國防負擔,同時也能在必要時和美國並肩作戰。如果在同盟作戰中,你使用的是比較差的武器,那麼你承擔的任務也必然是比較不重要的任務,戰爭中和戰後的發言權也會有差別。

購買和美國現役裝備相同的裝備也是對假想敵最清楚的訊息,就是和美國的同盟關係非常穩固。日韓都在地面作戰裝備上全部國產化,意思就是地面作戰盡量由他們自己來擔負。這對維繫同盟關係非常重要,因為地面作戰是流血最多的。美軍介入海外戰爭,從一戰開始到反恐戰爭,傷亡最大的都是地面部隊(陸軍和海軍陸戰隊)。地面作戰也最容易被媒體所報導,越戰引起嚴重的反戰民怨以至於最後讓美國做出必須撤出越南的決定,和美國民眾難以忍受從電視上看到的美軍在地面作戰中的艱苦和傷亡有強烈關係。二戰後的每一場區域戰爭,地面部隊的傷亡都占了美軍傷亡百分之九十五以上。

20200924-近期美對台軍售訊息浮出水面,其中之一的項目為陸基魚叉飛彈,外傳希望藉由提升陸射反艦飛彈部署數量,打造有如刺蝟一般的制海戰略,但也因為代表將投入龐大預算,軍方內部因此出現軍艦相對不重要的「艦隊無用論」聲音。(資料照,蘇仲泓攝)
近期美對台軍售訊息浮出水面,其中之一的項目為陸基魚叉飛彈,外傳希望藉由提升陸射反艦飛彈部署數量,打造有如刺蝟一般的制海戰略。(資料照,蘇仲泓攝)

以日本來說,它面臨的國家安全威脅比台灣要小的多。至少中國並沒有宣稱日本是它的一部分;日本的經濟規模和國力遠較台灣為大,在軍工研發和生產能力上差距更為驚人(日本能自製所有主要地面作戰裝備、海軍艦艇與潛艦,並且從一九五〇年代起,就能在得到授權的情況下於日本國內組裝美國當時的最先進戰鬥機),和中國的地理距離也遠許多,但是日本仍然積極和美國從事各項軍事合作。其中最重要的是聯合演習,包括三種類型:第一是雙方部隊一起實施訓練,共同執行真實(如反海盜)或假想(如反潛)的任務;第二是雙方高層進行指揮所演習,相互溝通、分享作戰計畫、推演想定;第三是日本自衛隊派人員前往美國參加機密性質的演習,如「紅旗」演習。

聯合演習的重要性無可替代,一方面觀摩美軍的戰術戰技,一方面強化自身部隊的戰備,建立彼此間合作的SOP,對於可能發生的問題先發現再加以解決。因為日美雙方都清楚,兩支軍隊要聯合作戰絕對有許多問題需要克服,絕對不可能在戰時再來解決。而且戰時在敵人的攻擊、己方有傷亡和損失的情況下,局面會更加混亂、多變。在軍中服過役的人都聽過一句老話,就是「計畫永遠趕不上變化」,況且是根本沒有計畫!

韓國的作法和日本類似。只不過美韓聯合軍演規模更大,因為要順帶展現必要時美軍能夠派來的兵力數量,因此都是幾乎全國陸海空軍一起動員或支援的大型演習。利用演習,美軍不僅可以實地演練在朝鮮半島作戰,還可以藉由檢討演習結果時時修訂援韓的各項計畫、作戰想定、演練排除各項障礙,最重要的是估計所需動用的各項物資數量,許多可以事先加以囤儲,就可以減少海運空運的時間。

這些東西對台灣而言,至少在筆者寫作的當下還是遙不可及的東西。中華民國國軍對於和美軍協同作戰,還有支援美軍來台作戰,恐怕是沒有絲毫的準備。最需要美軍來助戰的地方,對於美軍來助戰的準備是最不足的。奇怪的是,台灣人對於美國對台軍售與安全承諾明顯和對日韓有差別待遇,竟然很少人討論。這種差別待遇可能來自於:一、台灣無力購買全部所需的武器;二、美國不願過於得罪中國;三、台灣有某些因素讓美國不願售台所需的先進武器;四、台灣自己無法提出最有效的國防規畫以指導武器採購。四者都是台灣安全的嚴重隱憂,但不少台灣人對此視而不見,認為這些不用解決也沒關係,反正到時美軍會無條件全力來援,甚至把台灣當成美國的一部份來防衛。這種想法其實沒有太大的歷史和事實基礎。很多人又會自我安慰美國有一盤大棋,很多事「只能做、不能說」,這忽略了在外交上「策略性訊號」的重要,而且很多事「能做」不代表「已做」。

美國在西太平洋最大的政策目標還是在避免衝突。根據謝林的研究,「策略」解釋並分析了關於國家行動與反應的謎團,將其視為在一場互賴(interdependent)的衝突競賽中,基本上對各國本身有利的舉動。每個國家的最佳選擇取決於其所預期的他國作為。「策略性行為」(strategic behavior)試圖影響另一名行為者的選擇,作法就是讓對方預期彼此行為間的關聯。這解釋了美國為什麼會有「一中政策」,它讓台北和北京都知道華府在甚麼議題上會有怎樣的行為。

此外,美國外交政策重視「垂範」,就是要讓各方了解在甚麼狀況下,美國會怎麼作。這樣可以減少誤解而產生衝突的可能。但在台海,美國卻採取一定程度的「戰略模糊」,這源於一中政策,但出現了違反「垂範」原則的矛盾,對中國來說是有利的。首先美國要保持戰略模糊,必然實質降低台美的軍事合作層次和品質,這是中國最求之不得的事。其次是戰略模糊會削弱美國的形象,因為協防台灣的作為如果必須採取模糊,不能明講,暗示美國還是一定程度的怕中國,無疑暗示其他美國盟邦「不能全然親美反中」。

過去美國對台政策的核心原則是有些取巧的平衡作法,一方面不支持台灣獨立(反正台灣執政者也不想獨立)以換取中國不發動衝突,另一方面也以「戰略模糊」的姿態保護台灣、提供台灣防禦性武器。如此,中國得到形式上的滿足,也得到清楚訊息──就是要解決台灣問題是不能繞過美國的。這正是謝林講的,每個國家的最佳選擇取決於其所預期的他國作為。對台灣的防衛支持,就以「讓中國的不滿維持在可控狀態」為標準,所以會有《台灣關係法》和《八一七公報》。很多台灣人會以為,美國在西太平洋的戰略目標是要用「第一島鏈」圍住中國,因此台灣的地位重要到美國無法放棄,但這只是一廂情願的想法。事實上,中國是美國的主要貿易夥伴,太平洋是兩國貿易的大道,中國在貿易中得到了巨大的利益,它沒有必要去威脅這條航道的安全,這跟德國在大西洋發動無限制潛艇戰是為了要窒息和它作戰的英國海外航運是完全不同的。

更何況,中國若要威脅美國,唯一有效的武器是洲際彈道飛彈,這完全可以克服第一島鏈的地理限制。今天美國也未在台灣駐軍以圍堵中國。這樣做的原因不外乎:戰略上不需要;這樣做會引起中國劇烈反對。如果美國連在台灣駐軍,都會因為在乎中國抗議而不作,邏輯上我們也有理由多加思考美國直接因為台灣而和中國開戰的可能性。

美國所有的盟邦,幾乎都理解也盡力在安全上和美國努力合作。因為盟邦越努力,就會讓美國必要付出的努力越少,也更容易做出決斷。這些都是台灣所難以企及的部分。因此,台灣一定要竭盡所能強化自身的防衛力量。其次是要有協助美軍援台的準備。二〇二〇年九月,外交部長吳釗燮表示「台灣期盼美國能持續對台軍售。但若與中國發生衝突,台灣不會依靠美國干預。台灣防禦是台灣自己的風險與責任,台灣會努力為未來局勢做好準備。」這點看來顯現了台灣自我防衛的決心,但是如果「不依靠美國干預」的態度,會導向「不做有助於美國干預的準備」,這對台灣安全就未必是最佳的策略了。而且,美國是否會認為台灣在暗示會獨力處理兩岸問題(「強調自己的風險和責任」),因而採取以兩岸簽訂和平協議的方式進行(因為台灣不會自主發展出能不依靠美國而能防衛台灣的軍力)以「作好準備」?則有待歷史來解答了。(相關報導:台灣人為何支持川普、卻又不信任川普?專家:他曾與蔡英文通話,卻又對習近平肯定「一中政策」更多文章

*作者現任臺北醫學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教授。本文選自作者新著《美國的決斷:台灣人應該知道的美國外交思維與決策》(八旗出版)

——风传媒

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