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對等關稅3
Bill Lin 作者臉書 2025年04月07日
昨天有朋友對我提出的看法表達支持,也有人提出更多疑問,我在此進一步說明,希望讓整體脈絡更清楚。
川普推動「對等關稅」,這一週重點不在談判關稅,而是誰先站隊。表態比喊價還價更關鍵。川普最後還是會談關稅,但現在他要先看誰是自己人。站對邊,才有得談。拖延觀望,只會讓談判籌碼越來越差。
而這場談判中,川普真正的對手只有一個——中國。其他國家他不想硬幹,他只要你表態、你選邊。表態了,什麼都可以談;不表態,就可能被打。
越南就是經典案例。越共總書記與川普通話後,美方立刻展現「理解」姿態。原本可能面臨46%的懲罰性關稅,立刻被拉回可談區間。這不是退讓,而是戰略選邊。川普要的是畫面——有人主動讓步、他從容掌控、他在這場全球談判中不斷得分。
這不是一場普通談判,而是一場已經亮底牌的德州撲克大賽。川普的底牌就是高關稅,而且已經翻出來拍在桌上,等對手怎麼回應。誰搶先出牌,就有空間談;誰猶豫不決,只會被排除在牌局之外。
而這一切背後,其實壓力正逐漸逼近川普自己。政策宣布後短短幾天,美國股市蒸發了超過6兆美元市值,投資人信心明顯動搖;通膨陰影也蠢蠢欲動,若企業成本上升轉嫁給消費者,CPI數據勢必飆升。川普不是不知道這是雙面刃,他要的是速戰速決,在市場恐慌擴大前,拿下幾個戰略性勝利、形成「全球妥協」的氣氛,壓制反彈與聯合抵制的風險。
因此,他此刻最需要的,是有關鍵國家主動表態支持,幫他鞏固議題主導權,緩和市場情緒。而台灣,就是他最期待看到的一顆定心丸。
台灣此時的位置極其關鍵,對美出口佔總出口近三成,又是美國地緣戰略中的核心夥伴之一。川普或許會為了壓制中國,把台灣當作談判籌碼壓後處理,先逼中國讓步再來處理台灣議題;但這不代表我們可以被動等待。事實上,如果是美方主動選擇延後與台灣談,反而對我們更有利——因為我們可以避開第一波壓力,爭取更佳條件。
但前提是:台灣要先公開明確表達立場,展現善意、表態支持美國重整貿易秩序的方向。若我們選擇沉默、拖延、甚至試圖用補貼代替實質回應,那就等於把自己推向談判邊緣,最終被當成不可靠、不合作的對象看待。
行政院日前端出的880億元補貼方案,完全沒有回應川普的核心訴求。更糟的是,這筆預算還得送立法院審議,在藍白聯手的局勢下,通過幾乎不可能。民進黨若以為可以藉此把責任轉嫁給在野黨,讓藍白背「延誤對美應對」的責任,恐怕是誤判了整體態勢。
這不是紓困案,也不是疫情補助,這是一場國際牌桌上的主權選擇與經濟定位的考驗。若回應錯位、繞開實質議題,還補貼企業,那只會讓美國認定我們在扭曲競爭,不排除動用《301條款》或反補貼條款報復,對台出口反而雪上加霜。
更嚴重的是,這會讓民進黨在內外兩面失分。國際上無法取得美國信任,國內罷免行動又可能被藍白用來操作「總統不顧國會、硬闖預算」的對立情緒。若最終為了「府院和解」而被迫喊停大罷免,民團與人民的士氣必然重挫,立院八月翻盤的機會恐怕也會因此喪失。
事實上,台灣手上其實握有一張可以立即出手的好牌。根據《關稅法》第71條,財政部可在特殊情勢下、不經立法院審議,將特定進口貨物的關稅臨時調降最多50%,為期一年。這是現行法律明確授權的機制,能夠立即釋出善意,爭取外交與經貿的主動權。
現在正是出牌的時候。主動表達降稅意願、善意表態、明確站邊,才是真正能穩住台美關係、化解風險的做法。若還停留在「我們強烈表達不合理」、「我們要嚴正交涉」這類語彙,只會是提油救火。
川普要的不是你的立場說明,而是你的站邊行動。關稅從10%到46%,對他來說只是牌桌上的籌碼,你先表態、先站隊,未來都可以好好談。這是一場底牌已翻的德州撲克,贏的不是誰嗓門大,而是誰出手快、出手對。
有人跟我抗議不應該跟美國跪,應該與中國合作聯合抵制美國高關稅,提高談判籌碼。 我一併答覆,中國是這次川普唯一的對手,如果與中國聯盟,那以後就去中國市場內卷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貿易戰全面升級!美國對中國課104%關稅」
我用AI估算此稅率,參考歷史數據算出需求彈性係數,中國對美出口從4389億美元劇減至1756-2633億美元,減幅預計60-70%。
而且4/9 開始與願意與美國談判的國家舉行會談,我認為美國會要求這些國家防堵中國藉由第三國洗產地,中國會被圍毆。
我把AI的預估的過程放在留言處,請參考。
貿易數據與背景
根據美國貿易代表署數據,2024年美國從中國直接進口4389億美元,間接進口(通過轉口)估計約70億美元,總計5089億美元。川普的策略旨在通過高關稅減少中國對美出口,同時防止轉口貿易。他指責中國長期實施不公平貿易行為,包括貨幣操縱和補貼,並警告若中國不於4月8日前撤回34%關稅,美國將採取更強硬措施。
需求彈性(ε)定義為進口數量變化的百分比除以進口價格變化的百分比。基於2018年貿易戰期間的實證研究,我們估計美國對中國商品的進口需求彈性約為1.5至1.65。計算過程如下:
• 實證依據:Amiti等(2019)的研究顯示,針對25%關稅的商品,價格傳遞率約80%,進口價格增加約20%,數量減少約25-33%。因此,ε ≈ -25% / 20% ≈ -1.25至-1.65(絕對值1.25至1.65)。
• 其他研究:Fajgelbaum等(2019)估計,美國關稅導致中國出口減少約30-40%,與25%關稅和80%傳遞率(價格增加20%)相符,ε ≈ 1.5-1.75。
• 綜合估計:考慮多項研究,採用ε ≈ 1.5作為中間值,範圍1.5-1.65。
關稅影響與數值計算
若美國徵收104%關稅,假設完全傳遞,進口價格將增加104%。但考慮80%傳遞率,實際價格增加為104% × 0.8 = 83.2%。若額外加徵50%,總關稅達154%,價格增加154% × 0.8 = 123.2%。
• 數量減少估算:使用需求彈性公式:%數量變化 = -ε × %價格變化
• 若ε = 1.5,104%關稅下,%數量變化 = -1.5 × 83.2% ≈ -124.8%;154%關稅下,%數量變化 = -1.5 × 123.2% ≈ -184.8%。
• 若ε = 1.65,104%關稅下,%數量變化 = -1.65 × 83.2% ≈ -137.28%;154%關稅下,%數量變化 = -1.65 × 123.2% ≈ -203.28%。
• 由於數量不能減少超過100%,實際上可能降至零或接近零。
• 實際影響:理論上,若數量減少100%,中國對美出口將從4389億美元降至0億美元。但考慮市場調整(如企業吸收成本、尋找替代品),實際減幅可能在60-70%之間。
• 假設減少80%,出口降至878億美元。
• 考慮彈性範圍,實際減幅可能在2633億美元(40%減少)至1756億美元(60%減少)之間。
複雜性與不確定性
• 傳遞率影響:傳遞率80%基於歷史數據,但154%的高關稅可能導致企業更多吸收成本,實際價格增加可能低於123.2%,減緩數量減少。
• 替代品與供應鏈:美國企業可能轉向越南、墨西哥等國進口,減少對中國依賴,影響實際出口降幅。
• 中國反應:中國可能通過報復性關稅或出口控制回應,進一步影響貿易流動,特別是川普終止談判後,中國可能採取更強硬措施。
歷史案例與比較
2018年貿易戰期間,美國對部分中國商品徵收25%關稅,導致相關出口減少約30-40%,與ε ≈ 1.5-1.65相符。鑑於154%關稅遠高於25%,預計影響更劇烈,但實際減幅受限於市場彈性及替代效應。
結論
基於需求彈性1.5-1.65,104%關稅可能導致中國對美出口減少80%以上,若加徵至154%,理論上出口可能降至零。但考慮實際市場反應,預計減幅約60-70%,出口值可能在1756-2633億美元之間。川普終止與中國談判的決定顯示其強硬立場,可能加劇貿易緊張,影響全球經濟。
關鍵引用
• 美國貿易代表署數據:貿易總額
• Amiti等(2019):關稅對國內價格的影響
• Fajgelbaum等(2019):保護主義的回歸
• Handley和Limao(2017):貿易彈性估計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