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月24日星期六

林文希:悼念戈扬:谁人还知《新观察》?



文章来源:民主中国 1/24/2009
 
 
 
 
2009年1月18日上网,看到戈扬当日凌晨在纽约去世的消息,享年92岁。这是继王若望、刘宾雁、陆铿之后,又一个在异国他乡去世的老一辈中国民主人士。
"六四"屠杀之后,戈扬为了表示与中共当局的决裂,毅然决然地留在美国,从此再也未能回来。晚年的她虽然生活不能自理、记忆模糊、口齿不清,她唯一不能忘记的事情是:"想,回,国,看,看……"。她这么一个非常简单的要求,却至死也没得到满足。实际上,同样要求未能得到满足的,还有王若望、刘宾雁、陆铿。陆铿还要好一点,死了之后还能归葬大陆的云南。而王若望、刘宾雁、戈扬,他们却只能被埋葬在异国他乡。
有人说,在今天的中国大陆,八十年代以后出生的人不会知道戈扬。这不完全正确。确实,很多80后青年不知道她。但我也是80后的人,我却知道她。
第一次知道戈扬,大约是在2003年。那时看到香港创造社1995年拍摄的"六四"纪录片--《天安门》。戈扬先生在记录片中四次出现。在纪录片中,她说:
"在开国大典之前,天安门广场啊,一片乱草。那个乱草足有半人多高。哎,在开国大典之前,北京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的学生义务劳动,把天安门前的荒草全部锄光。那时候的青年对解放军解放全中国的热情是冲天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就是从天安门开始的,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是毛泽东在天安门上宣布的。"
"当时的共产党很多人都住到北京的王府里面去了。原来这些人都住在老百姓家里,叫做'鱼儿离不开水'。解放以后,老百姓进城要找一个他以前认识的干部,他也找不找到。水儿找不到鱼啦。鱼都在王府里头。毛泽东当上皇帝了,万岁,万万岁了。但是在50年代初期,我并不认识。"
"经过文化大革命以后,中国的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这时候怎么办呢?邓小平聪明的就是要吃一下资本主义的救命丸了,提出来要改革开放了,实际上就是学资本主义的那些东西,但是过去把资本主义当作死对头,你怎么能够去学资本主义呢?不好说。邓小平就搞了一个中国式的社会主义。"
"这一天是4月22日,在人民大会堂里举行耀邦同志遗体告别仪式。我进去以后,就感到人民大会堂里面又黑又暗,而且气氛还有不好,赵紫阳匆匆忙忙念完了悼词,中央领导人就赶快撤退了。快到中午,我从东门出来,看到广场上的人很多很多,我就想到学生队伍里头去,去不了,中间隔了九行武警。我就感觉到,他们对学生怎么那么无情啊,我觉得太不像话!我们这些在人民大会堂的人,很多当年都参加过学生运动,为什么现在用这样的态度对待学生。我们当年反对的,就是现在学生反对的,为什么我们现在就变成一个反人民、反学生的党?而我当年参加的共产党不是这个党。"
纪录片中说戈扬是原政府官员。确实,戈扬先生作为《新观察》杂志的主编,曾是中共副部级干部。1980年7月10日,文革前停办的《新观察》杂志复刊,戈扬重新出任主编。
提到《新观察》,就不能不说到储安平于1946年9月1日在上海创刊的《观察》周刊。其后,《观察》发行量一度达到十万份,成为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言论阵地,继承了从王韬以来的中国知识分子"文人论政"的传统。但它却在1948年12月遭国民政府查封。
1949年中共建政以后,储安平留在大陆。同年11月1日,《观察》复刊,但从周刊改为半月刊。虽然复了刊,但却不能与国民政府时期一样,随意批评政府,相反只能对中共进行赞扬。仅仅刊发类似于《庆祝斯大林七十寿辰》、《美帝在亚洲的新阴谋》的文章。正因为这一点,它不在是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言论阵地。但这样的局面也不长,仅仅出了14期,就被中共当局要求改名为《新观察》。
于是,1950年7月1日《新观察》创刊,由人民出版社、人民日报社出版,后来它甚至变成中国作家协会的机关刊物。从此以后,它与《观察》以及储安平就毫无关系了。当然也就不会与自由主义知识分子有什么关系。在那个时代,中共正在大力批评胡适以及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对自由主义唯恐避之不及,哪里还敢要求什么言论阵地。而且,七年之后,储安平却因为一句"党天下"而导致至今活不见人、死不见尸。
此时,戈扬受胡乔木委托,接手担任了《新观察》杂志的主编,享受副部级待遇。她跟胡乔木说,要把这个杂志办的活泼一些,胡乔木也同意。于是杂志后来刊登歌颂党的事情就少了,而反映民间的内容逐渐增多。《新观察》销路最好的时候,是全国排名第二的,仅次于《中国青年》。
这一切都是因为戈扬。1916年出生的她,原名叫做树佩华。大学毕业以后,她当了几个月的小学教员,接着为了抗日,就参加上海青年救国服务团,去了武汉、徐州、贵阳,开始了她的新闻职业生涯。
在武汉,她主编油印小报《老百姓》,在街头张贴。在徐州,她编辑战地小报,写战地通讯。在贵阳,她当了一段时间的记者。大约在这前后,她得到了周恩来、邓颖超的赏识,把她调到重庆,跟随邓颖超做妇女工作。
但"国民党的特务头子沈醉的手下向他报告,经常有一个'红衣少女'出没在周公馆。正要对她下手,被共产党得到了消息,邓颖超就安排戈扬离开了重庆。"1941年戈扬前往新四军,成为新华社记者。她成了和杨刚、浦熙修、彭子冈齐名的"中共新闻界四大花旦",出版过红色新闻学专著《采访与写作》。1949年,她成为新华社华东分社副总编辑。在中共所谓的"开国大典"上,她还上了天安门。
此时的她,风头正劲。在这种情况下,她接办《新观察》。但也正是《新观察》成为她两度遭难的地方。《新观察》杂志设立了"生活小故事"和"小批评"两个专栏。开始的时候,有很多很多来信给生活小故事。两三年之后,很多文章批评官僚主义、浪费、贪污……批评共产党。这样的来信太多,以至于不得不设立了一个部门来出来处理这样的来信。戈扬后来在接受CNN的采访时说:"我们几乎找不到正面的故事。"
这些来信导致她的精神世界开始出现微妙变化。于是她在1957年"反右"运动之前,响应毛泽东的号召,说了这样的一些话:"教条主义束缚人。过去做一个党员,不是当疯子,就是当死人,心里的话只能在自己房间里讲讲。""现在'鸣放'是《文汇报》在领导。《人民日报》已经落后了。"
正因为这些话,1958年3月8日,《新观察》杂志召开了一次党支部扩大会议,她被宣称为"反党反社会主义的资产阶级右派分子"。紧接着下放到了河北涿鹿县"喂猪",编县志。后来又被分配到辽宁省编《鸭绿江》杂志。文化大革命期间,她再次发配到内蒙古的沙漠里插队。整整20年,直至1978年平反。在她被打为"右派"以后,《新观察》在也因为她,在1959年被改为散文刊物,直到1960年停刊。
1980年7月10日,《新观察》复刊,恢复为综合性刊物,16开本,36页。戈扬重新出任主编。《新观察》上刊登的文章,多是尖锐犀利的时政评论。强调"新"字,注意报道新事务,观察新情况,讨论新问题,探索新趋势。设有" 观察与思考 ""科学窗""观察哨""信息与趣闻""上下古今"以及体坛、艺坛、游记、小说、诗歌、传记和报告文学等方面的栏目。《新观察》以深刻、深度著称,鼓吹改革,影响国人,颇具感染力。在20世纪80年代那个风雷激荡的年代里,它与《世界经济导报》形成南北呼应,成了新闻界里中共党内人士主持的最犀利的两把利剑,被称为中国新闻杂志的启明星。1988年,其期发行量约20万份。读者遍及社会各阶层,以知识分子和机关干部为主要读者对象。刊物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教育、艺术等各个社会生活领域。
经历二十年的磨难之后,戈扬开始怀疑。她后来说:"我明白了共产党到底是什么。农民们的生活非常困顿。……我意识到,为了标榜他们的共产主义,他们准备就此全面撒谎。""我当然讨厌它,很讨厌它。我还没有发现共产党对人民做过什么好事。"她开始以不同的方式,向这个自己曾经参与其中争取自由民主的党要民主自由。1988年12月,她在北京大学"未来学会"成立典礼上做了一个演讲,公开说"20世纪见证了社会主义的失败"。对此,在台下听演讲的王丹后来说,"我把巴掌都怕红了"。但是,她的讲话却被上报到中央政治局,批判她否定社会主义。
1989年4月15日,胡耀邦逝世,她带着《新观察》的全体编辑记者去天安门献花圈,写出了著名的悼念胡耀邦的诗:"……他的身在这边,他的心在那边……"。4月19日,戈扬以《新观察》主编的名义和《世界经济导报》驻北京办事处负责人张伟国,就胡耀邦去世在北京召开了"耀邦活在我们心中"的座谈会。这次"座谈会"的发言刊登在《世界经济导报》439期上,引起邓小平不悅。当时的上海市委书记江泽民大怒,撤销钦本立的总编辑职务,派"工作组"进驻了《世界经济导报》。5月8日,该报出版最后一期后,被江泽民关闭。江泽民因处理《世界经济导报》事件"有功",当上了"总书记"。
此举一下在全国新闻界引起轩然大波,从北京的大报到地方上的报纸,编辑记者纷纷自发组织声援钦本立的活动,在街上游行的学生也举出支持《世界经济导报》的标语,一时《世界经济导报》遭遇成为八九运动的一个焦点。此时在《中国青年报》学校教育部兼科教部主任的李大同,在报社内率先发起了要求新闻改革的呼吁。他领衔起草了一份给报社领导的公开信,几乎所有编辑记者都参加了签名。公开信要求落实中共十三大有关"重大情况让人民知道"的精神,全面、客观、公正地报道学潮情况。此后美国全国报业协会授予钦本立"新闻自由奖"。但钦本立却在病床上受到中共"留党察看"两年的处分。在胡耀邦病逝两周年那天,一代报人钦本立却溘然长逝。
而戈扬就是因为这一"事件",遭到了北京市委书记陈希同点名,被迫流亡在美国而不能回到自己的祖国。但是当时已经73岁的她,并不知道以后即将发生什么。他还接受美国的邀请,到美国参加一个关于"五四运动"研讨会。由于她曾经在邓颖超手下工作,与邓颖超的私人关系好。临走的时候打电话给邓颖超。邓让她"悠着点",意思是叫她不要介意。邓颖超的秘书还打电话给她,叫她相信党。那时,邓颖超还说过比较激烈的话,说她不相信党会镇压学生,如果开枪镇压,她就脱党。
有了邓颖超的这些话,戈扬去了洛杉矶开会。但正要回国那天--1989年5月20日,北京宣布戒严,她只能暂避在美国西来寺。"6月4日,枪声终于响了。我呆了,我木了,我傻了,我像一具死尸坐在书桌旁边的椅子上。"
最终,曾经担任过全国政协主席的邓颖超不但没有"脱党",也没有保护她。她只能一直留在西来寺这个异国他乡。这一留就是近二十年,直到去世。
而《新观察》杂志也因为戈扬,1989年7月出了第10期后遭到停刊的厄运。


Windows Live™: E-mail. Chat. Share. Get more ways to connect. Check it out.

2009年1月18日星期日

戈扬女士元月18日病逝纽约,享年94岁

新华社退休记者杨继绳探望戈扬

中共党史专家司马璐(右)与前北京《新观察》杂志主编戈扬的传奇爱情故事脍炙人口。图为2002年10月,司马璐、戈扬在纽约宴请亲友,当时的戈扬尚神采奕奕。没想到他们结合没多久,戈扬就罹患老人痴呆症。(曾慧燕摄)


美东时间1月18日凌晨12时16分,接戈扬大女儿胡小米来电:刚刚接到医院通知,戈扬已病逝法拉盛医院,享年94岁(戈扬生於1916年1月15日)。慧燕谨此泣告。

请参考相关文章


戈扬 峥嵘岁月俱往矣 黄昏之恋忘不了


(节录自北美世界日报《世界周刊》《不要忘了我是谁 老人痴呆呼唤爱 》)
文、图/曾慧燕
(2006/12/03)


前北京《新观察》杂志主编戈扬与中共党史专家司马璐三度悲欢离合、长达70年的马拉松式爱情长跑的传奇故事,脍炙人口。
戈扬生於1916年1月,即将届满91周岁。2002年9月23日,86岁的戈扬,与83岁的司马璐同梦结连理,谱出一曲感人的黄昏恋,也为历史留下一段乱世中国儿女情的佳话。没想到他们结合没多久,2004年4月,戈扬开始出现老人痴呆症前兆。
戈扬有过异於常人的峥嵘岁月。早在延安时代,她是中国已故总理周恩来、邓颖超夫妇赏识的「红衣少女」。1949年中共建立政权,她与原《大公报》女记者彭子冈、浦熙修和杨刚,名列「中国四大著名女记者」,曾任新华社华东社社长。
2000年戈扬眼睛动了白内障手术,后来又因青光眼视力退化,接著又动了心脏大手术。2004年患老人痴呆症后,身体更是每下愈况,健康一直走下坡,眼睛看不清东西,听力也在逐渐消失,说话吃力, 常常要拚尽全力才能一个字一个字地「吐」出来,真是有口难言。
人老了、病了,性格脾气跟小孩子无异。戈扬自健康状况恶化后,心灵变得特别脆弱,缺乏安全感。有时会出现躁动不安的行为。对以前的生活嗜好及活动,再也提不起兴趣。
为 了便於治疗照顾,家人安排她入住纽约皇后区法拉盛一家安老院;身体比她健康的司马璐,申请到附近一家好像「星级旅馆」的老人公寓。一对「革命老伴」在有生 之年被迫分开,令人有咫尺天涯之感。幸得他们的女儿或友人有空就接载司马璐去看戈扬。戈扬对昔日的许多人与事都记不起了,记忆常常一片空白,一些亲近的人 来探望她,她眼神一片茫然,流露出「你是谁?」的困惑。有时客人刚来一会,她就不停的跟对方「再见」。
不 过,她对「黄昏恋」司马璐却是「忘不了」,每次两位老人见面都十分动情,司马璐往往情不自禁拿起戈扬的手往脸上摩挲,戈扬一脸满足呵呵大笑,令人动容。每 次司马璐都拉著她的手不忍离去。有时他欲透过电话跟戈扬说几句话,戈扬想说说不出,急得在电话里干嚎。回想当年驰聘新闻战场的「女强人」及延安时代「红衣 少女」的飒爽英姿,令人感叹世事无常,人生百变沧桑,不胜唏嘘。
跟 许多老人排斥入住安老院相比,戈扬十分享受安老院的生活,以前胃口尚好时,也喜欢吃「老人餐」,无论吃什么都津津有味。有时女儿接她回家坐坐,不一会她就 闹著要「回家」,原来她已把安老院当作她最后一个家。中国北京那个老家,随著岁月的流逝,已逐渐淡出她的记忆。「无论海角与天涯,此心安处便是家」。


传奇:司马璐、戈扬结连理

时间:2005/06/20

曾慧燕

被称为「当代中国政治人物活辞典」的中共党史专家司马璐(本名「马义」),与70年前青梅竹马的「红衣少女」戈扬 (本名树佩华 ),谱出一曲感人的黄昏恋,13日在曼哈坦移民局法庭举行特别婚礼,一对新人正式结为「老伴」,喜极而泣,场面感人。
83岁的司马璐和86岁的戈扬的婚事,委托自香港移民来美的名律师潘绮玲一手
操办。鉴于两人的特殊身分和年龄,纽约知名女法官麦曼奴斯 (Margaret McManus),特别在曼哈坦下城移民局法庭为他们主持简单隆重的婚礼。
两人在两岸三地知名度颇高,但他们却相当低调,事前保密功夫十足。13日的
婚礼,除了由陈健华、潘绮玲律师夫妇及其助理陪同,并邀请纽约公共图书馆东方部顾问马大任和台湾友人陈宏正作结婚证人外,再没有邀请任何亲友。
一对新人在结婚仪式时,宣读「结婚宣言」说:「我们相识了 70年,从幼年孤
苦伶仃,一生中的艰辛,多少辛酸的故事,值得我们怀念!...... 我们多次逃过死神的召唤,居然都活了 80多岁。感谢美国这块土地,使得我们又重新团聚,从此,我们相互扶持,安度晚年。」
司马璐、戈扬这对儿时玩伴,曾相继投奔中共「革命圣地」延安,巧合的是,
两人分别在周恩来和邓颖超夫妇手下工作,后来因司马璐「背叛革命」逃出延安,两人再度失散,历尽劫波,最后殊途同归,在纽约重逢。
在司马璐与戈扬结缡前,两位老人三度奇妙地悲欢离合的故事,已成为一段历
史佳话。他们同为江苏海安小同乡,70 年前,两人在镇江一起参加共产党外围组织「读书会」,戈扬是这一时期的活跃分子。司马璐回忆,年轻时的戈扬,「非常漂亮」,喜欢穿一袭红衣,那个「红衣少女」的形像,多少年来一直深刻烙在司马璐的脑海中。
1937年 7月7日「芦沟桥事变」,司马璐怀着对日本侵略者的国仇家恨,奉中共地下党命令急赴上海,与戈扬不辞而别。此后再奔赴延安。
1940年,司马璐与戈扬一度在四川重庆不期而遇,戈扬当时参加过著名的「台儿庄会战」,深得中共领导人器重。
1941年「皖南事变」后,司马璐在延安经历政治打击后,「觉今是而昨非」,毅然「背叛革命」远走他方,「解放后」在殖民地的香港,开创出一片天地,名成利就。
戈扬对革命坚定不移,「解放后」曾任新华社上海分社社长,并出任著名的中央级综合性杂志「新观察」主编,在1957年反右运动和文化大革命中,前后下放劳动改造21年,受尽折磨。
由於两人在失散后都改了名字,司马璐1983年自香港移民美国,在世界周刊看到有关戈扬的报导,觉得戈扬似曾相识,后来才知她就是当年的「红衣少女」树佩华。
两位老人重逢,虽然年轻时的激情不再,但难得的是两人同心相知,同气相求,共同追求的「自由平等民主人权」的理念不变。「70年前,我们做过同一个梦,今天我们还做着同一个梦」。


2009年1月16日星期五

黄一龙:读赵紫阳禁中谈话的笔记

――纪念紫阳同志逝世四周年

【新世纪特稿2009年1月16日】两段"认识史"

原文一:自从我去年初在广东提出"党政机关要廉洁"以来,我开始认识到制止腐败,解决廉洁问题的重要。

――1989623日在十三届四中全会上的发言(P.24

笔记:这里的"去年"是1988年,二十年前了。中共的总书记是到那时才"开始认识到制止腐败,解决廉洁问题的重要"的。值得一记。


原文二:我原来曾想,只要经济体制改革搞好,把经济发展起来,人们的生活水准得到提高,人们就会满意,社会就会安定,但后来发现,情况不完全是这样。人民的生活水准、文化水准提高以后,政治参与意识、民主意识都会增强。

――同上(P.25

笔记: 这里记载了赵公作为党的最高领导人对于"人民"和"社会安定"的认识史,从"原来"发展到"后来",实现了从经济层次发展到政治层次,从物质层次发展到精 神层次,从浅层次发展到深层次,从感性层次发展到理性层次的飞跃。惜乎能够和他一样"飞跃"的高官极少,多数人至今还停留在"原来"的状态,毫无进步。


浪漫想象

原文:我们党从来没有把党的会议上提出不同意见,甚至表示保留意见就叫做"分裂党"的。

――同上(P.26

笔记:这一句话,反映了这一任总书记对"我们党"的浪漫主义想象。30年 前彭德怀在"党的会议上提出不同意见",不是被党的主席斥为"不拿团结的旗子,要打分裂的旗子",成了"反党集团"的头子了吗?可以说,这样的事情不仅不 是"从来没有",倒是"从来如此"的。在他发表此言的那个"当的回忆上",又在重演收拾彭德怀的那一幕。他的浪漫之梦总该醒了。


政治家的选择

原文:我个人这个结局全是个人的选择。………我不愿在历史上留下一笔帐。

――1991710日谈话:《"这是自我选择"》(P.18)


笔记:关不关心自己是否会在历史上留下欠账,是政治家和政客的最基本的区别。赵公之所以值得人们永远尊崇和纪念,首先就在他的伟大的政治家的品格。


真相

原文:无论在苏联或中国,过去在长期执政中,实行的封闭集权统治比国民党还厉害,可以说,人民什么自由也没有。

――1991109日谈话:《一个奇特的现象》(P.28)

笔记:这是一位十年间先后担任国务院总理和党中央总书记的老战士对于当代中国政治状况的直率描述。请比较后来的小弟妹们的作文:"中国的民主是由最广大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中国民主白皮书》),何为真相,何为呓语,应该不难鉴别吧。


理论创见两例

原文一:发达国家各阶级是经过了彼此多次的厮杀,搞你死我活的斗争。但为了不同归于尽,经过这个痛苦的阶段后,彼此开始妥协,实行了多党制。

――同上

笔记: 此即恩格斯所谓"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的确解:国家就是用来调和(在没有国家的时候)不可调和的阶级矛盾的,以达到"为了不同归于尽"的目的。 在这个意义上,多党制是国家在一定阶段上的必然产物;可以说,没有多党制就不可调和阶级矛盾,就会导致社会各阶级"同归于尽"。

中国的规矩,当了党国领袖,就有资格发展马克思主义。只凭赵公这句话,就不愧此殊荣。惜乎后来的学舌者们实在不济,东拉西扯拼凑个三言八句,也想登上理论殿堂,徒为天下增加笑料。


原文二:今 后对社会进步的指标是否可以以生态环境即生活品质,文化水准即人的素质,生活水准即富裕程度,以及脑力劳动体力劳动差别、城乡差别、劳动生产率、经济效 益、人均收入、社会公平为指标,不以社会制度如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为界线来作为先进与否的指标。……今后国家的类型是否以生产力水准来划分,即生产力高度发 展的国家,中度发展的国家,与低发展的国家。

――1992112日谈话:《社会进步新指标的探讨》(P.30

笔记:邓小平讲"不问姓社姓资",主意是好,只是理论不足。姓什么的问题还摆在那里,"不问"而已。既然如此,怎能禁止左公们捡起来打人!只有证明对于社会进步来说,姓社姓资其实不过是个伪问题,而以真问题取代之,才是正道。"新指标"的理论意义,正在这里。

跟着党违背马克思主义

原文:过 去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完全违背马克思、恩格斯的论断,不是根据经济的发展、生产力的水准,而是依靠发动群众、用政治斗争手段来推进社会主义,这就必然强调意 识形态斗争,大力开展阶级斗争,实行领袖独裁的无产阶级专政,以及严格的组织纪律,采取高压的手段甚至镇压的办法。其严重后果是,变成畸形的社会主义,成 为人民的对立面。

――1992412日谈话:《落后国家胜利后不能实行社会主义》(P.33

笔记: 本来,治国遵循或违背什么人的论断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两条:一是你的办法要"治"国而不是乱国;二是不宜自称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又"完全违背马克思、恩格斯 的论断"。"过去我们"这两条都不及格,广大党员还被蒙在鼓里,跟着党去违背马克思主义。前总书记的观察该使我们清醒了。


保守派常常言中

原文一:所谓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是要在共产党领导下通过发展资本主义,来增加社会主义成分,来发展经济,发展社会生产力。

――199275日谈话:《改革的理论与中国改革的特色》(P.36)

原文二:中国经济改革的理论,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发展资本主义,走向共同富裕。

――199371日谈话:《约请于光远谈中国改革的理论问题》(P. 61)

笔记: 改革就是发展资本主义以发展社会生产力,这样简单明白的语言,改革以来从未见于任何官方宣言;他们总把简单的事情表述得十分复杂,让人摸不着头脑。倒是反 对改革的老左们找到了要害,把它捅了出来。其实在中国任何改革,首先看清楚它的实质亦即它将如何破坏旧体制并且把它说出来的,常是反改革的保守势力。当年 洋务运动初起,守旧派就攻击它"逐彼奇技淫巧之小慧,而失我尊君亲上之民心","可以富国强兵,或恐不利社稷"。看出了"西化"之后自由化思潮侵蚀,搅乱 人心,不利于皇上的统一领导,最后导致大清亡国。他们其实看对了。而要改革者这样明白说出来,倒是难能可贵了。


实话与官话

原文:改革开放与政治上的四项基本原则是有矛盾的。抓了这一方面,必然影响那一方面。

――19921011日谈话:《邓小平的"模糊政治学"》(P.47)

笔记:这又是一句大实话。大约凡是实话,放进官话体系里,就要反着说: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两手都要硬!"


此不变彼变

原文:邓的指导方针是,经济上无论怎样改革都行,什么样的所有制形式都无所谓,但党的领导权力决不能放。

――1992116日谈话:《邓小平的悲剧》(P.49

笔记:形式上看,这里说的是前者随便变化,"什么样的……都无所谓";后者则坚持不变,都是"党的领导"。"党的领导"诚然可以不变,"党"却是一定会变的,不会总是那一群人。山西省黑窑事件里"党的领导"依旧,可是那"党"里已有95名人士事实上成为奴隶黑窑的保护伞;而且由于不设限制不得分享不受监督的领导权"决不能放","党"迟早会为那样的势力所掌握。可怕啊!


复杂和简单

原文:有 些复杂而又麻烦的问题,采取简单化的办法,就圆满地解决了。例如,农业生产问题,过去人民公社时期,乡村干部一年四季催收、催种,……忙个不停。可以说, 村干部辛苦极了。结果,土地产量却越来越少,群众生产积极性更是越来越低。改为"承包制"后,村干部只管公用事业,……其他什么也不用管了;但土地产量上 去了,群众的积极性也提高了。

――199314日谈话:《复杂麻烦问题简单化处理》(P.51)

笔记: 复杂问题为何可以"简单化处理",原因乃在我们把本来简单的问题搞复杂了。农民守着土地,他哪里不会种不会收?问题是"我们"把别人的土地收了,种地也就 成了公家的事,自然得听公家人调度了。当年我在农村享受"监督劳动",就常听到大喇叭里发布命令:"今天全县下地洇粪:大粪瓢一瓢四窝,小粪瓢一瓢三 窝!"多么复杂!


言论和监督也很可怕

原文:在一党制领导下,应该开放舆论,开放报禁,实行言论自由,进行公开监督。香港是殖民地统治,政治上是集中的,权力是不能分享的,但人民是自由的,报纸是开放的,可以公开批评任何领导人,也可以进行示威,对政府及领导人进行制约和监督。

――199343日谈话:《老人领导:中国政治领导的特色》(P.53)

笔记: 这里是认为在"殖民地统治"下可以实行的"言论自由"、"公开监督","一党制"也经受得起。我看很悬。前者的存在,是由条约规定的;尽管属于"不平等条 约",总算一个法理根据。所以言论也好监督也好,不会动摇它存在的根基。而后者,恐怕就难有这样的自信了。因为法律固然可以规定"一党制"因而保护它的存 在,可是一党制在本质上又要求它凌驾于法律之上,使法律不成其为法律因而保护不了任何东西。在后一种情形下,言论和监督,就十分可怕了。


客观存在的和想象出来的

原文:私有制也能为社会带来繁荣,这是马克思所没能预见到的,但这却是资本主义的实践所证明了的事实。而东欧的巨变,苏联的瓦解,实际上又是公有制的失败。所以,"公有"、"私有"的划分,不能作为社会主义形态与资本主义形态的标志了。

――199343日谈话:《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分析与事实不符》(P. 53)

笔记:"私有制"是客观存在的,而所谓"公有制"是想出来的,现实世界里还没有符合这种想象的公有制,有的乃是"管库人"的隐蔽的即腐败的私有制。更无论"为社会带来繁荣"了。


谁的改革失败

原文:苏联改革的失败,一是首先从政治改革开始,而不是从经济改革开始,政治上一乱, 就不可收拾;二是采取了休克疗法,就是完全放开价格一步到位,使通货膨胀起来,人民遭受极大痛苦,代价很大。

――1993428日谈话:《走渐进的改革道路效果好》(P.55)

笔记:这个评价可能说早了点。再过十来年,例如到现在来看,他也许不会再断言"苏联改革的失败"了。何况他下台时的那场"风波",不仅使"人民遭受极大痛苦",还使党政军蒙受极大耻辱,丢尽脸面。两相比较,胜负难说呢。


过鬼门关

原文:过 去我们……建立社会主义缺乏条件,超越了阶段,致使按主观意志办事,这自然就要按行政命令来推行,实行强迫甚至镇压的办法:为了顺利起见,自然要制造个人 迷信,靠"权威"来驾驭局势;为了统一意志,必须搞舆论一律,不能允许新闻和言论自由;为了稳定,进行统治,当然不能允许有不同政见者存在,实行党外无 党,党内无派,更不能允许政治多元化,实行多党制,这自然就走上了独裁专政的道路,而且是要使人人变成"驯服工具"的思想专政道路。

――199356日谈话:《无产阶级专政的由来》(P.56

笔记:可见这样的"社会主义",乃是万恶之源;无怪乎当年开始要人们搞社会主义时,称为"过社会主义关",像驱人"过鬼门关"似的!


都该领悟潜规则

我领悟了:一切为了自己的权力,为了统治的需要,就不会考虑什么宪法,也不会以事实为根据来处理问题了,人治的国家就是这样,这大概就是问题的本质所在,也就是专制政体的特征。法同虚设,公民没有法律保护,谈何人权!

――1993531日谈话:《指软禁违反党章宪法》(P.60)

笔记:这是一位"体制内"高层人物对这个体制的潜规则的深刻"领悟",足为"不明真相的广大群众"包括广大书呆子借鉴。


不一致权

原文:最好让各省自治,就是让各省根据自己的人力、物力、财力各自去发展。这样,就不攀比了,都会眼睛向内,发掘自己的潜力,或许经济都会发展很快。

――1993107日谈话:《机不可失,时不再来》(P.62)

笔记:与这个方针相对立的就是"和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看来后者一定会使中央和地方都付出高成本的,所以应该创立"不一致权"。


想入非非

原文:如果邓走之前能留句话,对"六四"问题能松动一下,由后人酌情来处理,就不会再让"左"派的一些人来利用"六四"来搞倾轧。这样就不至于使政局陷于混乱。

――19931018日谈话:《会见蔡德诚表心迹》(p.65)

笔记:此公对党对领袖,始终抱有浪漫主义情怀。须知那人如在这件事情上"松动一下",就把他的最后的"基本原则"都"松动"了,他是绝不干的。


"明白官"难得

原文:市 场经济必须有产权约束,在资本主义国家如果没有效益,谁也不会去进行重复建设,谁也不会去搞豪华宾馆和高楼大厦,在那里是市场经济,有社会舆论进行公开监 督,有法律制约,而社会主义国家则不行,既没有产权约束,又没有社会舆论的公开监督,改革开放以后,把公有制当成一块大肥肉,发展成为个人资本,实际变成 了官僚阶层所有,利用手中的权力大捞一把,企业再困难,再亏损,也得吃喝、买豪华卧车、盖房子,进行挥霍。尤其是在上层,暴露出来是比较大的。高干子弟有 的利用内部关系、内部资讯发了财,有的把非法占据的钱存入外国银行,去搞个人享受,群众极为不满。在下边的工作人员中,很多人则拼命搞行贿受贿,进行权钱 交易,甚至"买官",再把钱搜刮回来,更为群众所痛恨。个体户,不少人拼命在制造假冒伪劣产品捞钱,靠坑害群众,捞不义之财。种种不良行为和腐败之风泛滥 之广,实为历史所罕见!

――1995411日谈话:《实行市场经济,就不能实行公有制和一党专政》(P.82)

笔记: 近十四年前这一席话,至今仍是中国官场中国社会中国经济的真实图像,是中国官场病中国社会病中国经济病的准确诊断。看清这些弊病,老百姓并不难,官员就相 当难,居于最高官位的官员就更难;看清了又坚决反对之而不是坚决保护之则难上加难难于上青天。赵公就是这样的"明白官",这就是他失势的最最可惜之处。


谁的责任?

原文:没有一定的经济发展,不形成中间阶层,一下子就实行多党制、议会民主,中国就可能出现一千个政党,是要乱的。人民素质不提高,乱了更可怕,会发生以暴易暴,出现独裁政治,像缅甸那样。

――1995411日谈话:《经济上不能乌托邦,政治上也不能乌托邦》(P. 82)

笔记50年前,中共就郑重地主张"实行多党制、议会民主",即毛泽东所谓"我们所希望于国民政府、国民党及一切党派的,就是从各方面实行民主"(1944612日答中外记者团)也。现在却发现社会和人民的"素质"都不具备条件实现这样的民主。这只能说明,或者50年前的话是骗人的,或者这50年间特别是在"解放后"中国的社会和人民在中共领导之下,其"素质"不是进步了而是退步了,或者两者兼而有之。责任在谁,亥用问吗?


"新人物"的旗帜

原文:(邓 逝世以后)"左派"会以反腐败、贫富不均、两极分化等名义来反对改革;老工人、老干部有不满情绪,会以社会风气不好、治安不好等怀旧心态表现出来;改革者 则认为改革不彻底,裹足不前,在政治上又严加控制,进行舆论封锁,表现不满,但这是弱音。当政者会对"左派"表示某种程度迎合,但不积极表态,仍打着邓的 旗帜进行专政。而这样下去,却要积累矛盾,到一定气候会发生社会危机。到那时,上层可能产生分化,会涌现出新人物来。

――1995527日谈话:《中国不能出现权力真空》(P.84)

笔记:十四年前预言,如今逐条兑现――除了未见"新人物"。不过,"反腐败、贫富不均、两极分化"不仅是"左派"反改革的工具,也是"改革者"力促政治改革的理由。所以无论潜在的"新人物"是何种人物,他都会打这面旗帜。


"内外有别"一例

我 是在不自由的状态下,一切都攥在他们的手心里。如这次我又提出去广东,可以不去广州市,只去一些县,也不同意。在北京市,不让去繁华的地方;在郊区,慕田 峪也不让去。我提出,这样限制个人自由是违反宪法的,也不符合党章,也不予答复。提出要求派人来谈谈,一再督促,也不理睬。过去我也提出要写点回忆材料, 要求把自己公开的、未公开的讲话材料调来看一下,也置之不理。我也曾托段君毅捎话给江泽民:"这样对待我,是违反党章宪法的","不要把我当做不稳定因 素,你们有什么矛盾,我可以出面去化解,"也未起什么作用。对定我为"支持动乱,分裂党"的材料,要求进行公布。又未采纳。

――19951123日谈话:《李鹏报复性强,欲置赵于死地》(P.93)

笔记: 引用胡绩伟同志的话:"我们的元首人物在国际谈判中,一再强调对不同政见要宽容,主张和平协商,反对武力解决和武力威慑;可是为什么对国内问题,对自己的 同胞,就那么容不得不同政见?就那么反对协商对话?就那样进行武装镇压和武力威慑呢?"(《党正确,能把坏事变好事;党错误,能把好事变坏事》)只须在" 对自己的同胞,"后加"对自己的前首长。"


认识迟了,判断对了

根 据这一时期的思考,对社会主义转型的国家,自己有这样一个看法:中国的改革已形成了一个特权阶级,这些人利用手中的权力建立了社会关系网,利用内部资讯、 各种批件、贷款额度、外汇差价、地租差价以及买卖股票,至于回扣更是普遍化、公开化,尤其在实行股份化后,乘机把国有资产流入个人手中,一举暴富成上亿富 翁。这些人利用市场经济这个机遇,利用公有制这个条件,大量侵吞国有资产,简直是无孔不入。这种情况越持久就越严重,越日益尖锐化,使市场经济向畸形方面 发展,这是很糟糕的。

这 些人也形不成中产阶级,也不是平等竞争中成长起来的企业家。他们既不要退回原来的计划体制,也不愿再继续深入进行改革去形成平等竞争的市场经济机制;但这 恰符合目前当政者"求稳""怕乱"的要求,形成了当政者的社会基础。这也是中央各部门、地方各省市各机关都抓住权力不放,政企难以分开的根本原因所在。

――1996926日谈话:《中国改革出现了特权阶层》(P. 93)

笔记:到1996年才看到中国出了特权阶层,赵公的认识显然不仅滞后于学界而且滞后于百姓,但是他对这个阶层正是当权派的社会基础同时也是改革的主要阻力的论断,是一针见血的。


从鼓掌看程序

原文:十三届一中全会关于"在最重要的问题上,仍然需要邓小平同志掌舵"的决定,是有记录的。事情经过是这样的,事先大家都谈好了,然后通过我的讲话,当众讲出来,大家鼓掌通过,给予他合法性:赞成不赞成,合法不合法是一回事。

――199776日谈话:《和戈尔巴乔夫的谈话,事与愿违》(P. 123)

笔记:"事先大家都谈好了"的"大家",不会是百来个中央委员(如加上候补委员则为两百多),不过几个管事的人。这样重大的决定,几个人咬咬耳朵,到会上一阵鼓掌,就这么定了。党内议事程序的严肃性郑重性就是这个样子。


留此存照

原文:那 次学潮不管存在什么偏激、错误和可指责之处,但把它定性为"反革命暴乱"是没有根据的,既然不是反革命暴乱就不应该用武装镇压的手段去解决。当时的武装镇 压,虽然迅速平息了事态,但不能不说人民也好,军队也好,党和政府也好,我们的国家也好,都为当时的那种决策和行为付出了不小的代价。其消极影响直到今天 还在党群关系、台海两岸关系以至我国的对外关系中继续存在。由于这一事件的影响,还使十三大开始的政治改革中途夭折,政治体制改革严重滞后。以至在我国经 济上改革开放取得丰硕成果的同时,出现种种社会弊端迅速滋生蔓延,社会矛盾加剧,党内外腐败愈演愈烈的严重情况。

――19979月致十五大主席团及全体代表信(P.124)

笔记:此信发出后的第三天,中央办公厅即派人来指责他违反纪律,不照顾大局。从此就对他实行软禁至死。这是一封中共前总书记写给党的代表大会的公开信件,是党的重要文献,不知违反了何种纪律,特留此存照。


欺骗洋人和镇压国人

原文:江泽民究竟是前进还是倒退,历史的方向盘完全掌握在他自己手中;如果采用一面欺骗洋人,一面镇压国人的两面手法,是不可能掩天下之耳目的。

――19981117日谈话:《谈人权》(P.137)

笔记:这是对他的继任者所玩把戏的准确描述,入木三分。不过在人权问题上以至在一切问题上"采用一面欺骗洋人,一面镇压国人的两面手法",不仅对于一个掌握"历史的方向盘"的人,有强烈的吸引力呢。


专政压倒民主法制

原文:总之,无产阶级专政这一理论不放弃,民主政治、法治建设难以实现。

――2000513日谈话:《我们不能过于苛求马克思》(P. 144)

笔记:这个"总之"用得好,当代马克思主义的全部困难尽在这个"总之"里。


压力何在?

原文:中国在目前这种情况下,没有一定的压力,是不能转向民主政治的。例如,南韩、印尼都是在反对派的压力下,才能转向民主政治的。目前在中国实行的村民选举是无济于事的。

――2000530日谈话:《一切社会弊病渊源于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P.147)

笔记:除了人民,向哪里去求压力!


朝中无人

在中国目前实行社会民主党的纲领路线,进行社会主义的自我更新,转向民主政治是不可能的。因为中国目前既没有戈尔巴乔夫式的人物来进行新思维,提倡民主化、公开化,也没有蒋经国氏的人物来主动推进民主政治。

――200074日谈话:《蒋经国是一个了不得的人物》(P.148)

笔记:偌大神洲,居然到了"朝中无人"的地步。可叹!


世界眼光

原文:所谓"三个代表",从国际范围来看,美国才是三个代表。

――2001年多次谈话综合纪录(P.151)

笔记:中国领导人什么时候承认这点,中国什么时候才真有希望"崛起"。


为政ABC

赵 紫阳说,……我对这个主义那个主义已不感兴趣,而现在的时代很难建立什么理论学说。从社会的历史发展来看,本是个自然过程,是根据实践发展形成的潮流,也 就是根据民意一步步向前发展,民意就是人们内心里真正的需求。当然在实践中会有曲折,而不是靠什么理论、主义或设计来推动。过去正是靠理想的设计,从而走 上了空想、乌托邦。

――2002223日谈话(P.153)

笔记:把"人们内心里真正的需求"放在"这个主义那个主义"之上,这是赵公毕生从政的宝贵经验。当政者要真想有所作为,这一课是ABC,必须及格。


美主沉浮

原文:如果人类发展需要有个主导的话,由美国来主导,比苏联,比中国来主导好,更不要说德国和日本了。因为美国没有领土野心,不搞殖民地。

――2002622日谈话:《最好由美国主导人类社会》(P.156)

笔记:没有透彻的世界眼光,说不出这样的话。


出路何在

原文:过 去认为强人邓小平走了,今后中央会有不同政见者出现,从而发生互相制约。现在看来,这个看法错了。一旦当政,都会形成利益集团,为了维护自己这个集团的既 得利益,对外也就都一致起来了。因而,无论谁当政都会这样那样的要来维护这个体制,而对其它不同政见者的言论一概不准出头,不准表现。长此下去,中国也走 不上社会民主党的道路,因为没有这样的改革人物。

――2002105日谈话 ( P..158)

笔记:这里只少预料一种情况:如果出现了无论什么人"维护这个体制"均不可得的局面,又当如何?


人权精义
自由比民主重要,香港在英国殖民统治时,没有民主,但有自由,任何人可以批评港督,司法又是独立的,不受政府控制,然后再允许结社,这样来启发民智,提高人民的民主意识。

――2003815日谈话:《人们对胡锦涛期望过高》(P.160

笔记:若为自由故,一切皆可抛。这样的认识,已经进入人权理论的核心。赵公的知识结构从十二本《干部必读》和四卷毛选,进到当代人文科学领域的最前沿,实现了从领导人到明白人的转变,令人敬佩。
先求自由,再求民主,是不是又一条"政治改革"的道路呢?


修宪的辩证法
这次将三个代表列入宪法,到将来修宪时,同样也能把三个代表删掉。中国的宪法机动性太大,每个国家领导人都可以定自己的宪法。
――20031017日谈话:《往事的一个遗憾》( P.161)
笔记:宪法要是可以随便塞东西进去,也就可以随便把它扔出来。这是讲的辩证法,"每个国家领导人"都该懂又难得懂的。


戳穿戏法

原文:中 国目前发展的就是权贵资本主义。政府圈地,把群众的土地圈起来,把地价压得很低,然后批发给开发商,高价销售。致使发生多次群众自焚事件。又操纵股票,圈 股票,把社会上的资金收集过来;还圈走储蓄,就是把老百姓的钱拿过来,政府再用这些前进行公共设施投资,刺激内需,以求高增长。

――20031025日谈话:《中国目前发展的就是权贵资本主义》( P.161 )
笔记:魔术师在前台变戏法,赵公从旁告诉观众他那鸽子是从哪里钻出来的,坏了人家的生意,怎不令他气愤!

"权贵资本主义",亦即官僚资本主义,近一个甲子以前被中国人民搬走的"三座大山"之一。搬来搬去,原来还在人民头上。这也是一个戏法呢。


有没有主义?

现在哪还有意识形态斗争?还提什么保卫马列主义意识形态?当政者目前一切是保卫维护一党专政,这一点,在他们看来绝对不能动,这是一切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其它都是虚的。维护一党专政也就是维护个人权力。……所谓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是巩固一党专政。
――20031025日谈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巩固一党专政》( P.162)
笔记:也还要保卫一个主义:"共产党主义"。


中俄改革模式比较

原文:真 实的情况是,中国的改革与经济发展是在黑箱作业下做起来的。这便于权钱交易,便于侵吞国有财产,致使国有财产大量流失,尤其以建设为名,大搞圈地、圈钱, 实际上是对人民的一种掠夺。这跟苏联不同,他们是在现代民主转型中改革的,是公开发股票,每人一份,虽也有贪污腐败,但都受公开舆论监督,又有多党相互竞 争,谁也不敢作得过分。俄罗斯改革曾一度震动较大,但现在他们的经济也在高速发展。也就是说,经济发展了,现代政治也转型了。……中国模式和苏联模式究竟 哪个好?还很难说。
――2004620日谈话:《这个体制实际上是腐烂了》( P.172 )
笔记:公开改革是改革,黑箱改革是魔术。中俄改革"模式"的不同,尽在这里。


一个死结

如 果政治改革再拖上几十年,首先人民承受不了,社会上也难以接受。由于中国的改革与原苏联不一样,那里是公开实行私有化,把国家的公共财产平均的分配给每个 人,后来虽然被大企业家收购了,乃是通过市场经济公开进行的。中国的改革和拉美等发展中国家的改革也不一样,那里原来就是私有制,财产是不能随便被别人侵 吞的。中国的公有制为权力者所有,全国的资源实际上都是由这些人来垄断,把全国人民用血汗积累起来的资源,用黑箱作业的方式被一些权钱勾结者侵吞,这当然 要引起人民的不满。各种矛盾会越积累越大,形成社会危机。………所谓政治改革,就是要放弃党垄断一切的权力。 -

――200498日谈话:《政治改革就是要放弃党的垄断权力》(PP.174)
笔记:不放弃垄断权力,"首先人民承受不了";放弃垄断权力即放弃权钱勾结,领导又承受不了。这也就是"改革亡党不改革亡国"的死结了。


光明的尾巴

原文:最 近国外学者在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召开中国改革研讨会,题目之一是"赵□□与政治改革"。……认为邓小平的改革是市场经济加专政,其发展道路越走越窄,最后走 不通的。而赵□□的改革是市场经济加民主与法制,这条道路会越走越宽,会发展成一个好的市场经济。这就是两个改革发展道路的不同点。目前中国当政者特别强 调党的执政能力,一切都是为了保持党的专政地位不能动摇,无论谁触犯这一条绝对不允许。(一阵止不住地咳嗽)但中国社会的发展,无疑会转向社会民主党主导 的方向……(咳嗽)
――20041024日谈话:《邓小平改革与赵紫阳改革发展道路的不同点》(P.177)
笔记:这是本书所记赵公最后一天的谈话,作者说:"此后不久,□□便住进了医院,再也没有出来。"幸好他还讲到一个"无疑会转到"的方向,使读者也使他本人有个安慰,也算一本书,以及一个人,的"光明的尾巴"吧。


读书后记

本 书的主人于当代中国走向民主的关键时期进入中央,秉政十年;又于它不幸的转折点失势,被囚十六年。本书正是十几年间他对那个时期那个转折的严肃反思,因此 决不仅仅具有文献学的意义。我们的国库养着若干专门编辑领导人著作的机构,不断出版包括倩人捉刀的种种领袖著作,公款发行公款购买,却单单不编也不出这样 的书。幸好我们有个"一国两制",使它得以在本国领土的香港出版,仅凭这点,就该年年热烈庆祝香港回归□□周年!
沿着本书主人十几年间思想发展的脉络,我们看见赵公如何实现从真诚的革命家到成熟的政治家到卓越的思想家的转变,看到它成为与陈独秀和胡耀邦齐驱的中共最伟大的领导人。作为一个中共党员,我以本党拥有这样的领袖而引为荣光。

胡平:听赵紫阳谈改革――推荐宗凤鸣的《赵紫阳软禁中的谈话》

重贴旧文纪念赵紫阳逝世四周年。此文写于2007年,英文译文发表在2007年6月1日英国《泰晤士报文学副刊》
――胡平

胡平:听赵紫阳谈改革――推荐宗凤鸣的《赵紫阳软禁中的谈话》


以赵紫阳的非凡经历,没有给我们留下一部回忆录,这是十分遗憾的。多谢宗凤鸣先生写下了这本《赵紫阳软禁中的谈话》,多少弥补了这一缺憾。

成书经过

在八九民运中,当时担任中共总书记的赵紫阳由于主张在民主与法制的轨道上解决问题,反对邓小平的武力镇压而辞去职务,六四后因拒绝承认"错误"而被软禁在北京东城区富强胡同 6 号住所,直至 2005年 1月 17 日去世。

在 长达15年的软禁期间,赵紫阳不但失去了人身自由,而且他和外界的联系也受到严格限制,友好故旧隔离殆绝,唯独宗凤鸣先生以气功师的身份,得以频繁出入赵 家。宗风鸣是赵紫阳的老战友,曾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党委书记,1990年离休。从1991年7月10日到2004 年10月24日,宗凤鸣以气功师的名义探访被软禁在北京富强胡同 6号的赵紫阳,和赵紫阳进行了上百次的密谈,每次谈话之后,宗凤鸣就把谈话追记下来。这些谈话记录曾送交赵紫阳本人审阅,也分别送给几位曾担任党内高级职 务的赵的好友审阅,最后汇集成这本《赵紫阳软禁中的谈话》,今年1月由香港的开放出版社出版。全书分为81节,每节记述赵紫阳的一次或两次谈话,并标出谈 话的主要题目,很便于读者阅读和查证。

李锐和鲍彤分别为此书作序。李锐曾担任毛泽东秘书,水利部副部长,1959年被打成右倾机会主义份 子,毛泽东去世后平反,后来担任过中共中央委员会委员,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1984年离职。鲍彤曾任中共中央政治体制改革办公室主任,中共中央政治 局常委政治秘书,也是赵紫阳的政治秘书,六四后被判刑7 年,现居北京家中。曾经担任中共中央农村政策研究室主任兼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的杜润生为这本书题词。李锐认真地阅读过这部书的初稿和二稿。他在为 此书写的序言里讲到:"这部书稿最突出的价值,就在于它的'唯一性',即唯一持续地记述了赵紫阳在被软禁十几年间的上百次谈话,从而真实地再现了他在这一 时期的思想轨迹。"

根据这本书的记述,在1997年中共15大前夕,赵紫阳曾经给中共中央写过一封信,提出重新评价六四(此信在海外发表 过),被中共封杀,并对赵紫阳加强了软禁。在2002年中共16大前夕,胡绩伟等人向赵紫阳建议,建议赵紫阳再给中央写信,主要提出解除软禁,重点不放在 六四,一笔带过就可以了。赵认为,如果�提解除软禁,份量太轻了,对六四一笔带过,会使人以为赵紫阳的观点变了。对政治改革�按当政者意见来写没有意义。 搞建议,�能一次比一次深刻才行。这就必然涉及到一党制政体、多党制、议会民主等问题。这就要触及当政者的痛处,又会使党内外相当大一部分人难以接受,引 起思想纷争。再说,即使写了也要封杀,连政治局委员也看不到。如果捅到国外,被认为是政治斗争,自然对自己要引起后果。所以赵紫阳就没有写。

从 这段记述来看,赵紫阳没有在生前发表自己的看法,一来是他认为不可能起到什么实际作用,二来是他担心他自己和他的家人会受到进一步的迫害。《赵紫阳软禁中 的谈话》一书出版前后,作者宗凤鸣受到当局很大的压力,甚至做了坐牢的思想准备。其他一些当事人也受到当局的恐吓。有人从香港带这本书回大陆,被海关查出 没收。


赵紫阳的最后思考


《赵紫阳软禁中的谈话》这本书内容非常丰富。
赵紫阳谈到了中共高层内部的权力斗争和 政策分歧,谈到了他和胡耀邦的关系,谈到了对毛泽东、邓小平的评价,谈到了对江泽民、胡锦涛的批评,谈到了中美关系、苏联问题和台湾问题,还回顾了共产党 的历史并进行了深入的反思。限于篇幅,我这里�向读者介绍一点,也是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他对当前中国改革问题的分析与评论。在长达15年的软禁期 间,对这个问题,赵紫阳的思想有发展有变化,我这里主要介绍他在生命最后阶段的看法和主张。

中国经济取得持续高速发展,举世瞩目。国际上有 人提出了所谓"中国奇迹"或"中国模式",对之称赞不已。赵紫阳正确地指出:"真实的情况是,中国的改革与经济发展是在黑箱作业下做起来的。这便于权钱交 易,便于侵吞国有财产,致使国有财产大量流失。尤其以建设为名,大搞圈地、圈钱,实际上是对人民的一种掠夺。这跟原苏联不同,他们是在现代民主转型中改革 的,是公开发股票,每人一份,虽也有贪污腐败,但都受公开舆论监督,又有多党相互竞争,谁也不敢作得过分。俄罗斯改革曾一度振动较大,但现在他们的经济也 在高速发展。也就是说,经济发展了,现代政治也转型了。"

在上面这段讲话里,赵紫阳指出了中国模式与苏联模式的根本区别。苏联的私有化改革 和经济发展不管有多少问题,但毕竟是在有公共监督和民主参与的前提下进行的。在那里,人民有发言权,有投票权,这就使得那里的改革――作为一个过程――具 有一种基本的合法性。中国的情况正好相反。中国的改革完全排除了公共监督与民主参与,等于是一场公开的大抢劫,所以它的结果就不可能被民众所承认,由此形 成的财富分配格局也就不可能被民众所接受。赵紫阳提到中共现在的领导者认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是建立在政治高压之上的。这倒是实情。权贵们要抢走属于人民的财 产,手里不拿着枪怎么行呢?所以我说中国的经济改革实际上是持枪抢劫。鲍彤讲:"邓小平认为,不镇压群众的共产党一定不是马克思主义的共产党;赵紫阳认 为,镇压群众的共产党一定不是中国人民需要的共产党。"这话一针见血,把两种路线、两种模式的根本区别一句话就点穿了。

讽刺的是,就在中国 的赵紫阳赞扬俄国的民主时,俄国的普京却在民主方面后退。而导致俄国民主倒退的一个重要因素正是中国的榜样。因为西方投资者更愿意选择象中国这样专制但稳 定的政权,而不愿意选择象俄国那样民主但混乱的政权。事实上,今日的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一切反民主势力的榜样。

赵紫阳认为,解决中国社会问题的出路,就是要走建立民主与法治社会这条路。政治改革就是要放弃党的垄断权力。考虑到骤然实行多党制可能会翻车,会把中国搞乱,赵紫阳主张首先实行言论自由,放开报禁。至于军队国家化、多党制目前可先不提。

赵 紫阳不赞成"新左派"。他指出:"新左派"以保护民族工业,以维护国家主权为名,以强国富民为由,来抵制全球经济一体化,抵制中国走向现代世界文明。这种 思潮很容易触痛中国百年来受侵略被欺负所沈淀的民族主义伤疤,从而点燃狭隘民族仇恨情绪。而这又易于同当政者想以反对"西化"、"分化"来增强民族凝聚 力,以团结内部来保持稳定巩固统治的需要相适合,使中国走向现代文明的努力再一次受挫折。因此,赵紫阳曾经说过:民族主义将是最大的威胁。赵紫阳认为, 21世纪前半世纪或者至少前30年,主导世界的仍然会是美国。中国要发展,必须跟美国搞好关系。要同美国搞好关系,必须争取美国人民,因为美国政府的政策 路线受美国人民所影响,所制约;而无论美国人民或美国政府,对民主、自由和人权,对专制都是敏感的。他们认为专制主义的特征,就表现为对人权没有保障,对 外则是扩张侵略,由此认为中国的专制就是一种威胁。�有民主政治,才能保障世界和平发展。所以,无论美国政府与美国人民都不能容忍一个专制的国家发展起 来。


中国向何处去


然而,赵紫阳并不认为在短期内中共领导者有可能推行政治改革。
赵紫阳说:过去认为强人邓小 平走了,今后中央会有不同政见者出现,从而发生互相制约。现在看来,这个看法错了。一旦当政,都会形成利益集团,为了维护自己这个集团的既得利益,对外也 就都一致起来。因而,无论谁当政都会这样那样的要来维护这个体制。

我要补充的是,假如在经济改革的初期就进行政治改革,共产党无非是放弃它 的政治特权,无非是和反对派和平地、平等地竞争权力,因此要他们这样做还不算太困难。可是等到现在,权贵私有化已经泛滥成灾积重难返,在这种情况下实行政 治改革,那不但意味着要共产党放弃它在政治上的垄断权力,而且还很可能使他们面临经济上的被追究被清算,那就很有可能把他们之中的不少人送上经济犯罪的法 庭,这不是更困难得多了吗?

赵紫阳进一步指出:中国模式的经济改革已经造就了一个紧密勾结的利益集团,就是一些受过西方民主文明熏陶的留学 人员也加入这个利益共同体,被权力化了,即所谓政治精英、经济精英、知识精英,形成三位一体。正是这些利益集团是中国的改革深入不下去,同时也制约着国家 的政策路线的走向,使之向着既得利益集团的方向发展。现在胡、温的政策路线�是采取小恩小惠给广大人民一个甜头,来树立自己的亲民为民形象,而不去触动这 些精英的利益,更不触动这个体制制度,这就不可能解决问题。用我的话讲就是,所谓胡温路线,无非是想用"有节制的压迫",以达到"可持续的榨取"而已。

人 们注意到,在今年3月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期间,温家宝总理多次讲到民主,讲到民主、法制、自由、人权、平等和博爱是人类共同追求的价值观。他还承认腐败现 象越来越严重,并指出造成腐败的重要原因,是权力过于集中,又得不到有效的制约和监督。然而在温家宝那里,民主的内涵仍然是含糊不清的。这种含糊其词的说 法一方面能使外界产生某种善意的期待,但是另一方面,也由于它的含糊而很难在现实中发挥什么作用。困难在于,中国模式的改革是被利益集团主导的改革,这个 利益集团害怕民主,敌视民主。哪怕其中的个别人真的想推动民主改革也是孤掌难鸣。不久前(5月10日)《人民日报》编辑部以回答读者来信的方式发表文章, 干脆又重新回到官方关于所谓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的陈词滥调,重申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决不搞指导思想的多元化,""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 导,决不搞西方的三权分立和多党制。"

赵紫阳这段话非常重要。他告诉我们中国的改革是被利益集团主导的改革,是向着既得利益集团的方向。因 此,那种以为�要目前的改革再继续下去,中国就会实现自由民主的观点是南辕北辙,所以大错而特错。赵紫阳不同意有的人说的"中国的政治改革还得经历二十年 的过程"。因为这种说法暗中假定中国改革的大方向是正确的,�不过离政治民主的目标还有比较长的距离而已。实际上,中国的问题是走错了路,目前中国改革的 问题是大方向错了,照这个方向走下去,�会越来越错,�会离我们的目标越来越远。赵紫阳说,照目前的方向继续走,首先会使整个社会腐败下去,不得了,会使 整个体制烂掉啦!再是贫富悬殊这样厉害,两极分化这样严重,广大人民群众能承受几十年吗?当政者不是采取疏通的办法给人们以希望,而是采取高压态势加剧矛 盾,形成社会严重对立,这样能不反弹吗?遇有突发事件,就会发生社会爆炸。

我要补充一句的是,假如中共凭藉高压成功地维持了政权的稳定,一 方面通过时间使黑钱漂白,一方面使贫富差距有所缓和,那�会使它对人权、民主和正义等更加蔑视。我们将面对一个更加自信因而更加骄横,并且更加强大的专制 强权。这样一个骄横强大的专制政权必然对人类的自由与和平构成更大的威胁。

显然,上述两种可能的前景都是令人不安的,而后一种前景尤其令人忧虑。


2009年1月15日星期四

人民领袖赵紫阳

 
 
仅以此片献给四年前病逝(2005117日)的1989年民主运动政治象征之一、人民领袖赵紫阳!他不仅设计和主导中国80< b style="">年代的市场化和全球化的经济改革开放,而且反对政治迫害、腐败和滥用暴力,倡言政治改革;他在1989年的重大历史关头,宁愿丢掉总书记官职,也拒绝背书邓小平血腥镇压人民,此后又拒绝认错和检查,被软禁16年直至病逝,在中共暴政史上创立人性超越党性的光辉典范!他是当代中国政治的一座丰碑!
 
影片链接  
 
 
 
"1989:记忆的呼唤"第三集
 
人民领袖赵紫阳
 
 
今天,我们怀着崇敬之情,推出"1989:记忆E7呼唤"第三集,纪念4年前(2005117)病逝的人民领袖、中国现代政治史上的丰碑人物、1989年政治象征之一:赵紫阳!
 
 
 
赵紫阳是人民的领袖!
 
  • 60年代初,毛泽东的大跃进导致中国数千万百姓死于饥荒。赵紫阳严禁部队按常规开枪阻拦逃港潮,放生数万百姓。
  • 70年代中期,国民经济几近破产,四川百姓啼饥号寒、卖儿卖女,赵紫阳=E F不顾政治风险,果断实行曾被历次政治运动 批判的承包制,仅一年就解决灾民温饱,挽救百万黎元于倒悬之际。一时间,"要吃粮找紫阳"的民谣传遍大江南北!
  • 80年代初,誉满中华、深得民心的赵紫阳担任国务院总理之初,采取一切措施,挽救濒于崩溃的国民经济,改善贫困境地挣扎的百姓民生,他推广农村承包制,放开城镇个体开业,数年内使得中国最贫穷的阶层最先致富。
  • 80年代中期,赵紫阳倡言新技术革命,策划和主导全面经济改革开放,推动加入国际大循环,改革国有企业,保护企业家,促进民营经济发展,通过破产法,尝试股份制,初步建立起"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国民经济体系。
  • 赵紫阳在80年代主持国务院工作期间,为中国建立了一个充满活力、兼容于世界的经济制度框架和舆论文化心态!使得中国成为社会主义阵营中在全球化与市场化中高速发展的独秀一花!
  •  
 
 
 
赵紫阳是当代中国政治改革的丰碑
 
  • 赵紫阳一贯反对政治迫害,1975年主政广东时,在毛泽东御批"李一哲案件"上,一反中共迫害传统,让李一哲辩论,民主与法制在全国不胫而走,开启现代中国民主运动先河。
  • 80年代初担任国务院总理,虚心就教国际友人,建立程序化科学决策机制,甚至大胆启用不是党员的青年人起草5个中共中央一号文件。
  • 1984年与胡耀邦联手,抵制和扭转B 8除精神污染的政治迫害逆流
  • 80年代中期,赵紫阳大力推动党政分开、政经分开和政企分开,并简政分权,以"小政府、大社会"的思路,推动民间力量和公民力量在各领域成长,创造新的技术、财富、制度和观念。
  • 1987年保守派倒胡成功,就在一场政治迫害运动行将兴起之际,初任总书记的赵紫阳力挽狂澜,扭转局势,做出政治局不讨论政治迫害案件的决定
  • 中共十三大8 A,为保证经济改革和社会正义,赵紫阳顺应民意,提出社会协商对话机制的政治改革方案
  • 1989年在民众对腐败和专制表示强烈不满意之际,赵紫阳提出从自家做起的反腐败思路,并开始调研改革方案,开放党政工作给社团监督、,媒体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
 
 
 
 
赵紫阳是1989年的政治象征之一
 
  • 1989年中国民主运动大波骤起时,赵紫阳坚决反对压制民意,主张在民主与法制的轨道上、通过改革正面回应民意,解决片面改革的问题
  • 当邓小平发动军事政变调兵血腥镇压人民、解放军精锐之师尽出围堵京城之际,赵紫阳召开家庭会议,做出决定,宁愿丢官也绝不背书屠杀人民的罪行。
  • 在民主运动被血腥镇压之后,赵紫阳在刺刀下不顾个人安危,拒绝认错和检查,数次上书为1989年民主运动辩护;为此他被软禁16年,直至病逝。
  • 1989年及其后的政治选择中,赵紫阳创下暴9 B打天下和治天下的中国共产党的非暴力的奇迹,为共产党人和政治家树立人性战胜党性和政治需要的光辉典范!
 
 
 
今天,当我们目睹一个黑社会化的政权中村官和城管都可以草菅人命时,当我们看到上上下下贪官污吏贪腐残暴、E9肉人民时,我们更加怀念赵紫阳! 倘使赵公继续领导中国,政府不会如此腐败,社会不会如此不公,人民不会遭受如此暴政之荼毒!
 
影片链接      www.youtube.com/user/1989glory



现在,AOL 向每个用户提供免费电子邮箱。请访问 AOL Chinese,以了解有关 AOL 免费产品的更多信息

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