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21日星期三

程映虹:罗马教皇与卡斯特罗兄弟(原题为“教皇为何high翻古巴?”)

图:古巴领导人劳尔·卡斯特罗与罗马天主教教皇方济各进行私人会谈。(2015年5月10日,梵蒂冈)

摘要:在一个天主教占压倒优势的国家,又身陷天主教世界的包围,古巴主政者除了和教会合作之外,恐怕没有他路可走。更何况个人意义上,卡斯特罗兄弟和教会之间还有着难以割断的关系。
 
罗马教皇方济各9月下旬访问了古巴,在政府层面受到了极度真诚和不亚于友好国家的元首的礼遇,在坊间更是受到民众自发的欢迎甚至顶礼膜拜。

古巴领导人劳尔·卡斯特罗不但亲赴机场迎接,还出席了教皇在古巴革命的象征——哈瓦那革命广场举办的弥撒。教皇前往菲德尔·卡斯特罗家中,看望这位不再担任古巴党和国家领导职务,但仍然发挥重要影响的前领导人,进行了"非常随意和友好"的会谈,并互赠书籍。数万古巴人代表占总人口一半以上的天主教徒参加了那场弥撒,其盛况让人不禁联想起半个世纪前古巴革命最狂热的时刻——人们在同一地点聆听菲德尔·卡斯特罗的演讲。

在一个理论上仍以无神论的马克思主义作为官方意识形态的国家,要解释这个堪称奇观的现象,还得从天主教在拉美左翼思潮中的地位、卡斯特罗兄弟和天主教会的关系以及教会在古巴对外开放和美古恢复正常外交关系中的作用说起。

天主教影响拉美左翼

根据经典马克思主义,天主教不但是统治阶级对人民的精神麻醉剂,而且为中世纪的封建制服务,共同构成了前现代的社会秩序。但天主教在拉美殖民主义的历史发展中起的作用却比这个教条化的分析要复杂得多。

在西班牙对拉美殖民统治的开始阶段,天主教确实是殖民统治在毁灭拉美土著宗教和文化方面的精神帮凶——教会当时把除了天主教以外的所有宗教都看成邪教,并借助殖民统治的政治和军事力量来清除。但在确立天主教的至尊地位后,教会很快就和殖民者对土著居民赶尽杀绝的政策发生了冲突,因为教会视拉美为传教之地,土著为待教化的基督徒。

天主教会在拉美的三个主要使团多米尼各派、佛朗西斯派和耶稣会的传教士们在对西班牙殖民者"晓之以理"无效之后,便上告笃信天主教的西班牙国王,力促其干预。

1550年由西班牙王室出面安排了一场辩论,论题是"应该如何对待美洲的土著人"。辩论的一方是西班牙著名古典学者塞普尔维达,另一方是多米尼各派的传教士拉斯·卡萨士。塞普尔维达认为,西班牙殖民者在拉美的所作所为基于"文明"的准则,即文明人有权开化野蛮人,而且根据古希腊哲学,人天然就有主奴之分。对此卡萨士反驳说,文明与否不能以欧洲人的标准来定,基督教义视天下所有人为神的造物,所以拉美土著"是我们的兄弟",应受到平等的对待,不能被奴役。

卡萨士的观点可谓非常超前,已经蕴含了当今文化多元论和普世性人类价值的想法。那场辩论也包含了后来西方与非西方世界相互关系的一些基本观念。在这些天主教士的努力下,西班牙王室废除了把土著作为奴隶来对待的劳工制,甚至有天主教士教这些土著使用欧洲火器来保卫自己。卡萨士说,土著人如果是出于自卫而杀死西班牙人,那是他们的权利。因此这些教士成为西班牙殖民者的眼中钉,有些人则被暗杀。

拉美独立后,天主教会虽然有过和卡迪略寡头政治相勾结的历史,但也有基于宗教伦理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和对社会公正的呼吁。后者随着历史的演进日益突出,在拉美政治中被视为反抗资本和权贵的社会底层意识形态,构成拉美独特的政治现象。

上世纪70-80年代兴盛一时的解放神学还把基督教伦理和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批判相结合,取代了曾经由古巴革命所代表的拉美左翼的先锋地位。1980年,言论激进的萨尔瓦多主教奥斯卡·罗米洛被右翼分子暗杀,成为天主教会烈士,一直被拉美左翼纪念。今年5月,罗马教皇方济各对罗米洛"宣福",意为他的灵魂已经升入天堂,其地位仅次于教会史上少数"圣徒"。

卡斯特罗兄弟与耶稣会

由天主教会在拉美历史上的特殊地位,便可以理解这股被传统马克思主义视为最"反动"的政治和精神力量,为什么会被左翼运动视为同路人。上世纪60年代,卡斯特罗政权持马克思主义的"原教旨"立场,1961年就规定信教者不得加入古巴共产党,这意味着把他们排除出社会的上升渠道。1968年,卡斯特罗发动古巴模式的大跃进、向共产主义过渡时,他宣布废除圣诞节,代之以全国义务劳动日。此后近30年,古巴天主教会一直受到压制,教会主要人士或是入狱,或是出国。

但到了后冷战时代,古巴政权在国内经济和国际政治的双重压力下,对教会的作用有了新的认识。1998年菲德尔·卡斯特罗邀请教皇保罗二世访问古巴,开启了和天主教会的"握手言和"。保罗二世是苏联东欧解体的推手之一,他对波兰团结工会的支持可见一斑。对这样一位政治色彩强烈的教皇,卡斯特罗早先访问意大利时出人意料地登门拜访,向他发出访古邀请。为了迎接教皇来访,古巴还恢复了被废除30年的圣诞节,哈瓦那全城一片欢腾。

菲德尔·卡斯特罗和教会言和的一个现实原因,是为了让古巴不再在拉美清一色的天主教世界中受到孤立,而天主教会在拉美的特殊政治地位也为这个转变铺平了道路。古巴在全球化时代的意识形态论争中大力批判新自由主义,认为它造成世界范围内新的财富分配不均,这和天主教会平均主义和限制财富集中的立场相合。自90年代以来,卡斯特罗也数次强调,天主教在拉美是为穷人服务的宗教。

卡斯特罗兄弟少年时期在天主教会办的学校读书的经历也使得他们在意识形态立场外,对天主教传教士、尤其是耶稣会士有着积极评价。他们的父亲19世纪末从西班牙来古巴当兵,参与古巴独立运动后没有回去,而是在最东部的奥连特省创业开办果品农场,成为当地土豪。他不满意本地学校的条件,执意要把自己的三个儿子送到首都哈瓦那最著名的贝伦学校读书。

贝伦是一所由耶稣会士主办的学校。当时能进这所学校十分不易,不仅学费昂贵,入学申请还要有教会人士力荐,学生必须严格遵循教规。卡斯特罗父亲于是找到在西班牙的同乡好友、奥连特省天主教会主教西兰特斯写了推荐信,才把儿子们送进这所学校。卡斯特罗兄弟在贝伦学校的经历,使他们对耶稣会士的人品和学养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古巴革命后展开大规模的教育革命,旧的教育被完全否定和推翻,但菲德尔·卡斯特罗对耶稣会学校的教士的评价始终是正面的。一些研究菲德尔的历史学家甚至认为,他在意识形态及政治上的坚持和耶稣会学校的培养不无关系。

方济各:古美和解的牵线人

作为第三位到访古巴的罗马天主教皇,除了历史和个人因素,方济各在古美和解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也增添了其在古巴的影响力。在呼吁古巴领导人向世界开放国家、进一步放松对社会的控制、让古巴人民享有更多机会的同时,教皇还批评了美国对古巴的制裁,认为其造成古巴的经济困难和民生凋敝。自2013年起,教皇向美古领导人频频呼吁,让他们采取切实步骤,实现关系正常化。教皇甚至介入导致古美之间谈判僵局的"间谍案",要双方让步、释放囚犯。

由于方济各本人来自拉美,介入美古僵局似乎顺理成章,也给美古双方提供机会,找到一个台阶。除了公开呼吁,方济各还进行了各种私下游说活动。等水到渠成后,美古两国政府对外公布即将实现关系正常化进行谈判时,彼此才把教皇的公开呼吁和幕后牵线搭桥抬出来,似乎告诉世界这是"看在教皇的面子上",涵义微妙。

2014年12月,美国总统奥巴马就美古即将展开关系正常化的谈判发表电视讲话,慎重其事地感谢教皇方济各在古美之间的周旋,这在美国外交史上极为罕见。据美国外交官披露,在美古秘密谈判的过程中,双方甚至直接派代表去梵蒂冈,向教皇汇报谈判进程,讨论存在的问题,然后教皇再从中做双方的工作。

在奥巴马讲话后,梵蒂冈立刻发表声明欢迎美国政府的立场,并告诉世界,就在两个月前,美古两国外交使团在梵蒂冈会面,在教会官员面前就展开谈判的基本条件做最后商讨。而促成那次会谈的,是教皇写给两国领导人的信件。美国外交官说,那封信件对奥巴马政府最后下决心起了很大的作用。在奥巴马电视讲话后,梵蒂冈也立即公布美古在自己主持下的秘密谈判的细节,对这个"红娘"角色当仁不让。 

今年7月,美古两国驻对方代表处正式升级为使馆,两国结束长达54年的外交中断状态。在方济各访问古巴前夕,古巴任命何塞·卡瓦尼亚斯为该国驻美国大使,这是自1961年来的首位。9月22日美国财政部和商务部发布公告称,在今年1月16日实施的放松对古制裁措施的基础上,从9月21日起进一步采取促进美国企业对古贸易、旅行和投资的新举措,以落实奥巴马总统提出的对古新政策。而据美联社报道,美国政府官员表示,美国甚至可能有史以来第一次在联合国大会上对解除古巴禁运条令投下弃权票。

古巴方面,劳尔·卡斯特罗5月访问俄罗斯后顺道造访梵蒂冈。梵蒂冈之行原来不在日程上,但劳尔表示想去梵蒂冈专程对教皇登门道谢。梵蒂冈特许了这个例外。在和教皇关门谈了50分钟后,劳尔对外发表讲话,大谈教皇给自己留下的深刻印象,并欢迎教皇于9月访问古巴。然后,劳尔脱离了讲稿,说了几句让外界震惊的话:"如果他一直像这样说话,我想我会回到教会,重续过去的祷告的。这绝不是开玩笑。教皇是一个耶稣会士,我自己过去也一直是,我在耶稣会办的学校读书。"
劳尔的这些话立即成为国际舆论头条。毕竟,在一个天主教占压倒优势的国家,又身陷天主教世界的包围,主政者恐怕除了和教会合作之外,没有他路可走。这是古巴过去半个多世纪的历史所证明的,更何况个人意义上,卡斯特罗兄弟和教会之间还有着难以割断的关系。

(作者系美国特拉华州立大学教授)
——发表于10月份《凤凰周刊》,网友推荐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