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我们发现,这场灾难,此前的许多灾害一样,受灾地区往往都是在灾害发生而且造成严重后果了之后,交通电力这种大国企和政府的有关部门才有所反应。政 府的危机处理,应该有预案,还应该有设备和条件,同样,作为国家给予特权的垄断性国企,对于灾难道应急处理,也应该有相应的对策和方案。但是,很多灾害之 所以形成如此大的危害,让我们如此狼狈,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对于灾害,感觉过于麻木,也可以说,我们的有关部门基本上没有危机的触觉。路堵了,需要 很多天,才会反映到有关部门,等到处理的时候,被堵的人们已经半死。输电线和塔上冰凌冰挂,也不可能一天就形成,但是直到冰挂大到足以压垮输电塔,上面才 会知道。一个地方输电塔垮了,别个地方却没有警觉,以致于最后连垮上万条线,造成大面积的停电,诸多城市点蜡烛。
不仅我们的灾害触觉不灵,而且政府和国企各个职能相关的部门之间,平时缺乏起码的协调和配合,铁路警察,各管一段,只要我这段的例行公务做了,下一段翻 车,没我什么事。这么大的雪灾,在目前气象卫星满天飞的情况下,为什么气象部门却未能做出应有的预报,也没有及时向交通和电力部门报警。反过来,原本就该 十分关注气象情况的交通电力部门,为什么对天气变化如此麻木?未雨绸缪做不到,下雨打伞应该是本分,然而,我们看到,这些部门,直到雨雪成灾,才有所反 应。同样,铁路不通的消息,我们的媒体,也不归车站管,包括广州这种历年春运都非常繁忙的车站,尽管都快受不了,也没有办法通知旅客,就暂时别往这里涌 了。不仅铁路,公路也一样。遇有灾难,很少能做到预先告知不说,已经处于滞留状态的人,像挤在车站和广场上的旅客,以及堵在公路上排着长龙的汽车里的人,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竟然全然处于黑箱状态,连一点消息都不知道,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办?前面发生了什么,自己的后面又怎样了,都不知道,只能在焦虑中苦熬, 一任小道消息横飞,因此而造成群体性事件,也不是没有可能。在信息如此发达的情况下,有广播,有电视,有网络,有手机,但是却没有一个部门出头管管这个 事,难道所有人都不知道,在焦急等待中的人,关于他们状况的真实的消息,才是他们最需要的这个常识?
我们的交通、电力、气象、信息部门,都是国有企事业单位,掌握着国家的命脉,一有风吹草动,一个地区,一个城市,乃至全国就会因此瘫痪。按某些经济学家的 思路,正因为如此,这些要害部门,才必须国家直接掌控的部门来负责,从而保证安全。但是我们看到,在灾害面前,我们的这些单位居然如此脆弱,应急能力如此 低下,危机处理一团糟,一点都不安全。和平时期尚且如此,战争状况怎样,我心里很没底。事实上,漫说这样规模的灾害,就是比这规模小十倍的突发灾害,也往 往得中央国务院出面协调,才能得到妥善处理。
客观地说,这些部门在平时的情况下,维持日常工作是没有问题的,尽管部门很是官僚化,但日常事务总有自己的程式,按部就班,虽然有时候顾客难免有抱怨,但 该做的事,这些部门还是都做了。至于做的好不好,效应怎样,尤其是跟民营机构比,效益怎样,则另当别论。可是,中国是个灾害多发的国度,如果我们这些“要 害部门”总是像衙门一样,非得上级,而且是最高的行政部门出面,才能协调关系,应付危机,总不是个办法。
尽管已经引入了市场机制,但是我们这些“要害部门”显然还有着很强的机关意识和官僚化导向。对于庞大的交通和电力部门而言,虽然它们也明白自己不是衙门, 而是企业,所有的用户和旅客,都是自己的客户,都是上帝,但是,垄断地位带来的巨大优势,使得客户没有任何选择,只能接受“服务”,这种状况,不止是皇帝 女儿不愁嫁,而是皇帝女儿必须娶,因此,无论管理层有怎样的改善服务的动机,落实到具体服务环节,都会大打折扣,客户,只能做三孙子,绝对成不了上帝。在 危机到来的时候,内部的衙门化弊病就会格外突出地暴露出来。从某种意义上说,庞大臃肿的准官僚体制,能够刺激它使之动起来的唯一方式,是上级权威部门的指 令,不惟中国如此,国外这样的机构,这样的国企,对于危机处理,基本上也缺乏相对灵活的应对机制,甚至可以说,体制本身,对这种应变的机制,就强烈排斥, 它追求的是按部就班,循规蹈矩,排斥随机应变,当机立断。整个体制,只有被上级三令五申,甚至亲临现场刺激起来了,才会产生工作的能量,这也是为什么雪灾 到了十几天后,对灾害的处理才显出成效。按说眼下灾害并没有减轻,但因此造成的危害,却被遏制到了相当低的程度,跟雪灾初期,简直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显然,如果真的要想从根本上改善我们的要害部门的危机处理状况,目前最好的途径,是改变国有垄断的状况,切实实现市场化改革,不是说要国有企业退出,但要别的机制进来,如果说,这场波及17省市的灾害给了我们什么启示的话,也许这就是一个。(作者博客)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