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0月22日星期一

管见:防范民主的“党内民主”


一场大戏,有条不紊地落幕,没有什么意外发生,有意思的事情,都在台面的下面。

中共十七大及十七届一中全会,“总结经验”、“部署”,这两件大事,比较务虚的,表现在胡总书记的报告,大肆宣传的所谓“十七大精神”,也主要集中这里。它的特点,看来有三:

其一,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概念体系”吹嘘成为“理论体系”,中国共产党在标语口号上的花样翻新,正在达到一个空前未有的水平,令人叹服。

其二,以“突出民生问题”的姿态,回避造成诸多此类问题的根源,即国有体制与现实生产力性质及其发展之间的矛盾。

其三,大吹大擂的“党内民主”进展,党代会代表的任期制以及“票决制”的实践,尚有待观察,而其目前唯一的进展,仅体现为选举之“差额比例”提高了三个多百分点。这也就触及到十七大之比较实的部分。

大会的决议说,“同意报告对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和宝贵经验的科学总结”,也“同意报告关于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 部署”。看上去挺自然挺正常的,这里的关键是,没有看到有什么反对意见,也没有出现批评意见的报导。这也同样挺自然挺正常,因为这些大会代表们都是来表达 “同意”意见的,更确切地说,他们身为中共十七大代表,到北京来就是来“学习领会”“十七大精神”的。这个“精神”,十六届中央政治局已经为他们准备好 了,因而大会才能“胜利召开”,然后再“胜利闭幕”──大会代表们如此驯服地匍匐在中央脚下,当然是伟大的“胜利”呵。

有趣的是,媒体一面报导十七大如何“数招齐下扩大党内民主”,一面也报导,代表们不能上网,对外联络还专门配发手机,人身限制颇多。对代表们最不放心的, 就是他们选举时是否真的“听话”,于是要安排中央委员选举的“预选”,以确保正式选举时不出意外。如此处心积虑地防范,因为代表确实有可能在不记名选举中 以选票表达自己的真实意见,而这种举动恰恰与中共的“党内民主”相悖。

这样,人们看到了颇具“经典”意义的一幕。曾庆红等人未列入预选名单,有关传言得到证实,而贾庆林、李长春列入名单,就造成了一个机会,让人们看看,“传 言”是否真的会影响到“党心”,或者,“党心”是否能够独立地表现一下,把这些名声很差的人排除于中共中央之外。结果,没有什么意外发生。有消息说,贾庆 林得票较低,但那毕竟是中国共产党的党内机密,外人无缘得知真实情况。人们看到的是,贾某人顺利当选中央委员,然后就连任政治局常委。

大会代表们如此“听话”,事情就好办了。

中央委员会当仁不让自行其事,选出新的中央机构及领导人,径自与媒体见面,一切都与大会代表们无关了。过去,代表们没有“任期”,会一开完就散伙走人,算是理所当然,现在据说有了“任期”,看上去也没有什么变化。

国外媒体对此看得很清楚,德国《新苏黎世报》指出,“中央委员会由五年一次的党代会任命,而党代会代表的挑选工作,则由中央委员会进行。这样,党的执法部 门就控制了党的立法部门,也间接地控制了党的监督部门。正因为中国政治精英缺少民主合法性,才提出在党内实行更多民主,但这样的民主也只局限于向党员提供 的候选人数比当选人数多出15%,以此进行差额选举,而候选人的挑选仍然由党的机关负责。”

党的机构的力量,人们应该不陌生。斯大林就是依靠党的机构的力量,逐一击败那些党内的对手,建立起自己的绝对权力。

中共的党的机关的控制力,典型地体现在将人们对其“党内民主”的注意力集中在“差额选举比例”提高,似乎这就真是意味着其“民主的扩大”。这不禁让人想 起,有一位很着名的撑杆跳高运动员,他多次打破世界纪录,每次将其纪录提高一点儿。中共高层以它的组织部、宣传部两“杆”齐下,将这个庞大的党控制在自己 手中,功力着实不凡。中国共产党以“循序渐进”来应付香港人民对普选的要求,人们看到,它自己,不愧为“循序渐进”的行家。

当然,更具魅力的是政治局常委名单的“猜谜”游戏。这个游戏能够达到“可持续”的高度,因为这份名单基本上不是取决于代表大会,而是由中共高层确定。它体 现中共高层意图,也体现其权力博弈,是最具实质性的权力“部署”。它基本上属于中共高层的内部事务,唯一的“外生变量”是代表大会选举中央委员时,名单上 的人是否能够顺利当选。控制这个变量的方法,是中央委员的“预选”。

形成对比的是,中国国民党在党内民主方面真是有了些进步,它是由党员普选的“初选”产生党主席候选人,最终的“票决”也仍为普选。

中国共产党的“预选”花样,在中国国民党面前,已相形见绌。它自诩有“先进性”,让人觉得很好笑。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