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造像 |
有人纪念李慎之先生,提到韩愈一句话——“臣罪当诛,天王圣明”( “有中国特色的检讨文化可以追溯到周武王的父亲姬昌(所谓“周文王 ”),他的晚年是在反省待罪中度过的。遵循殷纣王“双规”的合法命令,当时他在羑里的招待所中被监控。我曾偶然看到韩愈为此而作的《拘幽操》,结句有趣得令人无法遗忘 ── 赫然是“呜呼臣罪当诛兮天王圣明”。圣明哉,纣王也!谁能说诗人韩愈之后从此不会再有人关注和追踪中国知识份子命运的轨迹了? ”(《鲍彤:中国特色的检讨文化──《李慎之的检讨书》序》)。但是韩愈此言本是机语反讽。这段文字解释早在几十年前。唐振常先生诠释得道,李公也赞成。
以下是笔者一篇文章中关于这一公案的追溯。可飨读者一备。
“唐振常先生在七十年代,遂就当时刚刚熄灭的所谓“儒法斗争”假命题作出厘清时,就此议题发刊过一种长文。他对于韩愈之辟佛和社会上佞佛之斗争做出分析。简单说,佛之沁入中国且在朝廷上下得到庇护和提倡,是付出了惨重代价和性命牺牲的。佛官合一,和现在中国之新贵和西方资本合一,也有表面一致。故此,韩愈提出严重批判 ——和他对于皇朝本身的政治批判,不二而一。此说关于唐振常先生考证之韩愈 ‘臣罪当诛,天王圣明’一句话,究竟是不是微词反语。李慎之先生说, “《幽居操》说什么‘臣罪当诛,天王圣明 ’,作为忠君的最高典范,作为后人学习的榜样。这原本应该是十分可耻的一句话,倒成为于年来申国人的最高道德准则。不过,据我的同学唐振常教授的考证,韩愈此话 ‘是微词,是反语,是愤极的咒骂 ’。但是我本来并不知道这些”。唐先生证,这句话正是反语和批判于殷政。全段完整意思是 ——
“目窈窈兮,其凝其目。耳肃肃兮,听不闻声。朝不日出兮,夜不见星月。有知无知兮,为死为生。呜呼,臣罪当诛,天王圣明。 ” 故此,韩愈对于皇权态度极为明确。他两次被贬,一是因为斥责当时之统治天灾人祸,天旱人饥;一是,就是他的斥责佞佛。佛之来,正负面因素皆备。简而述之,就如唐云 ——
谏迎佛骨,怪象毕露,荒诞之极。一是,“从外来思想反佛。”“‘浮屠西来何施为?扰扰四海争奔驰 ’,‘只今中国多方事,不用无端更乱华。 ’”是封闭主义。但是二,封闭主义之辩护,则是因为道统因之堪忧。 “老子去掉了仁义谈道德,是空谈。”尚有关于是否秉承 “因情见性”(儒),还是“灭情见性”(佛),抑或“ 明心见性”(宋儒)等争执。三,最为重要的,是“从国计民生反佛老 ”。唐先生说,“佛老不事生产,所以多了两家张口伸手的人。”“ 指斥佛教的伤风败俗,扰乱社会,如宪宗迎佛骨时,‘焚顶烧指,百十为群,解衣散钱,自朝至暮,转相效仿,唯恐后时,老少奔波,弃其业次。 ’”
“指斥寺院建筑穷奢极丽,浪费民财,如,‘构楼架阁切星汉,夸雄斗丽止者谁!僧伽后出维泗上,势到众佛忧恢奇。越商胡贾脱身罪,珪璧满船宁计资。 ’”(皆见《当代学者自选文库/ 唐振常卷》)”(文自《获麟绝笔,吾道不穷》刘自立)
——作者供稿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