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了最新的通货膨胀数据:与去年同期相比,中国今年五月份的消费者物价指数上涨幅度为百分之七点七,这意味着中国的消费者价格仍在高位运行。
路透社图:四川一家银行的职员在数人民币
如果将今年前四个月的物价涨幅考虑在内,今年前五个月的物价总水平与去年同期相比上涨了百分之八点一,其中城市上涨百分之七点七,农村上涨百分之八点八。在消费品中,上涨幅度最高的仍然是与低收入民众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食品的价格,其在前五个月的上涨幅度为百分之二十一左右;尤其是肉禽及其制品的价格涨幅仍然高达百分之四十多。
国家统计局没有具体谈及上个月在四川汶川地区发生的地震灾害对中国的通货膨胀是否有影响。考虑到地震主要集中在西南局部地区,该地区的经济并不发达,对全面经济的影响十分有限,所以此次地震应该不会从供给的角度对中国业已高涨的通货膨胀带来进一步的冲击。同时,相对于中国的总体经济规模而言,受灾地区的重建资金的总量也是有限的,而且重建资金将逐步到位,将分散到今后若干年的时间内完成,所以震区的恢复重建也不会从需求的角度进一步拉高通货膨胀。
自去年年底以来,在谈到中国的通货膨胀时,中国政府总是强调中国此次通胀的结构性,否认当前在中国发生的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通货膨胀。但是,最近公布的有关数据使得中国政府对通胀的这种解释更加缺乏说服力。按照中国的官方解释,中国的通胀主要发生在消费品部分,尤其是由于部分食品、尤其是肉禽类食品的价格的剧烈上涨所推动的。但是,前天公布的数据表明,中国的生产品价格也正在呈现大幅度上涨的趋势。
在公布消费者价格指数上涨数据的头一天,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了中国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的有关数据。这个数据显示,与去年同期相比,今年五月份的中国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增长了百分之八点二。这是自今年以来,工业品出厂价格连续五个月创下三年来价格上涨的月纪录。从趋势上看,过去三个月内,工业品价格的上涨呈现出不断向上攀升的趋势。事实上,中国工业品出厂价格上个月的涨幅已经高于消费品价格指数的涨幅。显然,仍然坚持用消费品价格水平的上涨来强调中国通胀的所谓结构性特点是不合适的。
同时,另一个典型的通货膨胀现象也正在中国出现,那就是物价和工资上涨的互相推动。就在前天,北京市劳动保障局正式向社会发布了本年度的企业工资增长的指导线,建议北京工资增长的基准线为百分之十一点五。在此之前,深圳和上海也都公布了最低工资标准的增长幅度:深圳为百分之二十;上海为百分之十四点二。中国的其他省市也将陆续公布自己的工资增长建议幅度和最低工资标准的增长幅度。显然,今年的工资建议增长幅度的提高与通货膨胀有着明显的联系。不可否认的是,上面提到的工业品出厂价格的增长和工资基准线的提高一定会进一步提高生产和服务的成本,随之而来的一定是服务价格和消费品价格的继续增长。
(自由亚洲电台)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