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拉萨事件和奥运火炬接力后爆发的海外中国人的大规模抗议活动已经过去近两个月了,但是海外中国人在抗议中所表现的激烈的民族主义情绪仍然使得不少人感到困 惑。长期以来,在谈到中国国内的“愤青”的民族主义情绪时,人们通常以中国政府对信息的封锁和国内的长期的意识形态灌输作为解释原因。显然,用同样的理由 来解释这些远离中国的“爱国者”显得有些牵强。
因 为身在海外的中国人、或那些中国血统的外国人显然具有掌握信息的自由。同时,除了那些出来求学的中国学生之外,那些生长在海外的外籍华人从来没有真正的受 到系统的中国共产党的意识形态的灌输。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海外的华侨或华人对西方社会对中国国内的专制主义的任何批评都如此反感,如此“自觉”地发动了这 么一场海外的“护国”运动呢?
当然,参加这场“护国”运动的海外中国人形形色色,很难用单一的原因来解释所有的参与者们的动机。虽然这些 人中有不少真心地认为自己参与的动机纯粹是出于爱国主义的情怀,但是事实上他们中的不少人只不过是放纵感情来驾驭理智的青年,他们对那些参与的事件和呼喊 的口号并没有认真地思考,也并不懂得其中的真正含义,他们参与“护国”运动如同去参加一个嘉华年会,只不过是需要有一个地方去宣泄自己,并且为这种宣泄寻 找一个高尚的理由;更有甚者,不少“护国”运动的参与者只不过是一些算计精明的买卖人,他们从来只爱他们自己的个人利益,“爱国”只不过是他们获取商业利 润的一条商业广告而已。
在前一类人中,出国留学的青年学生居多。本人由于在海外的一所大学教书,所以有机会与一些参与“护国”运动的中国 年轻人较为深入地讨论此事。他们在解释参与对西方媒体的关于拉萨事件和奥运火炬接力的报道的抗议时的典型用语是,“我们原来以为西方的媒体比较公正,现在 看来他们也充满了偏见,这实在是太令人失望了”。
从他们的这段话中,人们至少可以读出以下三层意思。第一,他们原来对西方媒体具有很高的 期望;第二,西方媒体对西藏问题和奥运火炬接力的报道使得这些中国的年轻学子的这种期望变成了失望;第三,“原来他们也充满了偏见”这句话中的一个“也” 字表明,他们对中国官方控制的媒体早就没有任何信任。例如,当他们听说我每天还要看半个小时的中国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节目时纷纷嘲笑我道:“那个破节目 在中国根本没有人信,也没有人愿意看”。
其实他们过去对西方媒体完全没有偏见的高期待是不现实的;现在的所谓失望也是没有根据的。这些人 没有搞清楚这样一个基本事实,即西方媒体和中国媒体的根本不同,不在于媒体工作者有没有自己的见解,甚至也不在于他们的报道是否有偏见,而在于他们是否有 表达意见、甚至是偏见的自由;自要有了这种自由,便会有其他媒体、尤其是与其竞争的媒体对那些偏离事实的报道和不公正的评论进行批评。
同 时,由于西方是一个法治社会,没有任何政党和个人高于法律之上,所以恶意造谣中伤的媒体会遭到法律的制裁。从市场的角度看,这样的媒体最终也会失去读者和 观众。很多媒体的评论都有著鲜明的政治色彩,甚至对同一个事件的报道也可能会由于记者和编辑的立场不同而有著完全不同的角度,这其实是十分正常的。但是由 于有了新闻自由,读者和观众们可以在不同媒体的不同声音中做出自己的判断。
这些年轻人对西方媒体和中国媒体的双重标准和双重态度严重地有 失公正。既然他们对中国媒体非常失望,甚至失望得早就不看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了,那么为什么在抗议他们所认为的西方媒体的偏颇的报道的同时,对中国的官 方媒体的恶劣表现却又表现得如此的温柔和宽容呢?他们充分地利用西方社会的自由权利举行了不少的游行和集会来表达己的“爱国”情怀,但是面对自己的同胞无 法在自己的国土享有同样的权利的尴尬局面,他们居然可以冷静地不置一词。这种在西方社会的“安全而廉价的激烈”和对极权政府的“态度谦卑的冷静”使得任何 诸如“爱国”之类的高尚言词都成为没有信誉的垃圾。(自由亚洲电台)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