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翻譯習慣下,英文的"Credit"、"Trust" 經常被譯成同一個詞 – 「信用」。這是使用漢字者的大不幸。例如,納斯達克上市、來自中國的瑞幸咖啡(Luckin Coffee, LK)被爆作假帳,經營層承認後,股票立馬跌到脫褲停牌。漢字媒體稱其陷入「信用危機」,其實並不精確。正如整個中國,瑞幸陷入的不只是「信用危機」(Credit Crisis),而是不折不扣的「信賴危機」(Trust Crisis)。
差別在哪?「信用」危機可以用信用手段解決(如增資、減資、借款、折價出售等等),但「信賴」危機一發生,不管在個人還是企業還是國家身上,事情就算完了,因為,「信賴」(Trust)是千金不換的。
此次爆發於武漢的病毒疫情,日後歷史學家將定位為二戰以來顛覆世界秩序的分水嶺,這點已無疑義。當下的全球金融災難,不過是分水嶺上的一個突出物,中國的瑞幸咖啡爆棚,更只是意外闖出叢林、被專業獵戶「渾水公司」(Muddy Water)一槍斃命的一隻野兔。
大局下,本文並不是一篇談股市的文章,更不是在談個股,甚至不是在談當下的全球金融災難,而希望談的是「信賴」(Trust)這個文化元素在「後疫情世界」中的關鍵角色,以及中共這個政權為何將因為喪失信賴而式微甚至消失,還有台灣如何可以信賴元素佇立於世。
二戰以來的世界經濟秩序由美國主導,其中「無形之手」就是美元體系,加上作為凝固劑的英美法治及會計體系。有人說美元體系是霸權,這點我也不反對,因為它的確就是霸權 – 世界上唯一可以不斷印鈔票(增加信用)以稀釋其他國家貨幣價值的國家就是美國,聯儲局(Fed)的老主席葛林斯潘就有一句名言:聯儲局沒有資本充足率的問題,它本身就是資本產生者。
但是,如果有人說英美法治及會計體系也是霸權,那我就不同意了。法治及會計,在各國規格或有不同,但是它們都有一個共同不可違背的基礎 – 信賴原則。「信賴」這件事,不是霸權,更不是打出來的,而是經由無數次的實踐,由人心中油然而生出來的。用大家熟悉的「北風和太陽」寓言為比喻,北風力量再大,但能夠讓人自動自願脫掉防護大衣的只有太陽。經濟活動中,能夠讓人自願和你交易的,只有在對法治和會計的信賴下才可持續。
而在中國,秉持的是「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法治和會計」。打過交道的人都知道,那只是語言的裝飾,其真實的意思是:在我們這裡,沒有可信賴的法治和會計,只有可信賴的腐敗交換原則和可信賴的人際利害關係。
這就是一黨專政下的中國真貌!英美傳統人士因為從16世紀來就逐步被法治和會計的信賴原則浸潤,因此花了很長很長時間才得以理解什麼叫做「社會主義式的信賴」,台灣人士則究竟有些文化上的底子,比較不容易被欺騙,但是也必須實話直說,天真上當的固然有,但也有許多被中國式的法治和會計欺騙的案例,也是在厚利之下自願上當的。
瑞幸咖啡的案例,從頭到尾就是一場騙局。我以20年歷經中國崛起的經驗負責得說,今天在美國掛牌的156家、總市值1.2兆美元的中國企業當中,沒有九成也至少有七成,若依照英美的法治會計標準來說,都是騙局,程度大小不同罷了。
中資在美上市企業被揭穿老底,瑞幸不是第一家。但過去的案例,都被當成單純的資本詐騙或金融出槌的殊案處理。而今全球疫情和股災之下,不僅瑞幸,包括以後必然一連串爆雷的案件,勢必會被美國監管機構以「中國企業通案」的態度處理。相信美國國會在很短的時間內,就會幾近全票的通過相關法案,勒令在美上市的中國公司提供原始財務會計憑證,並且嚴控在中國執業的國際會計事務所,祭出嚴懲法令。繼之,所有的美國盟國政府,也將如法炮製。換句話說,所有來自中國的外國證卷市場上市公司,都將無所遁形,相信他們當下已如驚弓之鳥。
如果好奇,為何當初這156家企業能夠蒙混過關在美上市?答案其實不令人意外:這是一場巨大的「民不舉、官不糾」的共犯遊戲,乃華爾街巨頭公司與中共家族利益血肉交融的共犯結構,一場歷時十數年的互利陽謀。最大宗的受損者是美歐日的傳統投資機構,如退休基金、保險基金、大學基金等等,而這些單位的資金來源又是數億個打工族及散戶投資人。華爾街巨頭公司的損失不會太大,因為他們早已將風險轉至下家,然而,他們從事共犯機制的對價 – 領頭投資到中國股市以及企業的真金白銀,在當前的中國經濟萎縮及炙熱的美中對峙下,血本無歸的可能性極大。
華爾街巨頭當下正面臨著煎熬,一方面要想方設法維持在美中資公司的門面,以防自身的「信賴度」受到重創,另方面又要為已經沒入中國的資金尋找退場方案。從白宮川普總統一路來想要消滅「地下政府」(deep state)的決心來看,只要選民的損失被控制在一定程度內,他是不會顧忌華爾街狼群的生計的。
無論經濟還是金融,靠的都是「信用」,而交易的「信用」靠的是人心對制度的「信賴」。中國過去20年在國際間雖有微薄的信用,但那是靠著腐敗金錢買通、堆積而成的,而不是靠諸如法治和會計準則的制度。此次疫情,勢將打破過去20年的供應鏈1.0版,重整之後出現的供應鏈2.0版,肯定是一個基於「信賴」多過於單純「信用」的生態。
如同我過去所倡議的,台灣在未來世界經濟中的品牌利基叫做「3T」- Taiwan,Trust,Technology。換成漢字,就是 「以科技為本且值得世界信賴的台灣」。台灣已經是個不錯的品牌,而中國呢,小至瑞幸,大至疫情,已經陷入品牌的信賴危機不能自拔。未來兩三年,若說世界各國打的是一場信賴感的戰爭也不為過。台灣的政府、企業、個人,只要能夠聚焦在「可持續信賴」這一件事上,就能走路有風,口袋有錢。
(本文原刊於2020-04-15 財訊雜誌)
——作者脸书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