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管见
陕西老猎人周正龙拍摄的野生华南虎照片公布后,网友质疑其照片造假。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首席研究员傅德志,志以一个从事植物研究二十余年的权威科学家的身份,称敢以脑袋担保照片有假!但周正龙称,自己的照片已经经过陕西省林业厅权威认定,不会有假。此事成爲大陸網壇最近一個時期的熱點。
南都报與人民日报不同調
第一次时,《南方都市报》连发两篇社论,旗帜鲜明地支持民意──它对“挺虎派”同样有很客观的评价,而《人民日报》发了一篇署名“苏显龙”的“人民时评”,将“全民打虎”斥为“闹剧”。
可以看出,这篇“时评”作者犹犹豫豫,说了一堆看上去自相矛盾的话:承认“诚信缺失成为我国社会一大公害”,也承认有的地方官员及学者“急功近利”,更承认“知情权在内的公民权利”实际短缺,但是,作者对“权威杂志《科学》”的做法“肃然起敬”,尊敬“国家林业局的态度”,更推崇法学硕士郝劲松“以司法途径追查‘真相’”,却直斥“全民打虎”为“闹剧”,而评论的结尾,却又故作意味深长状,似乎也站在了民意的一边。这位作者看来不得不肯定“公众质疑的初衷”,却将“司法途径”与“全民打虎”对立起来,认为前者“具标志性意义”,后者则为“闹剧”。
许多人都相信,“纸老虎”的出现的确是一场闹剧,人们对其质疑,以及反质疑,却是将事情引到另一个方向,使闹剧暴露为闹剧,使那多少有些昂贵的“新衣”脱落下来了。那篇“人民时评”的看法,显然与此大相径庭。
网络生成公共舆论的进步力量
第二次的时候,人们镇定得多了。尽管期望着事情在进入尾声,但许多人都意识到,民间机构与专家的鉴定不论有多么权威,面对着政府的鉴定以及对它的坚定的坚持,要说是进入到相持阶段,似乎倒更接近现实。而这时,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专栏作家许知远的文章《一只老虎引发的联想》,作为“FT2007中国报告”的一部分,出现在网上,将“华南虎照片真伪“之争称为“一场热烈、安全、毫无价值的公共争论”,似乎是因为“对科学的好奇心没有维持得太久”。
许作家看来是想分析一下,“借由网络生成的公共舆论的进步力量”为何“变得不可节制、低俗化”,他指出,“一种越来越明显的趋向已经展现出来:一方面在网络上聚集的舆论力量没有转化成真正的社会进步,它经常是即兴表演式的,它瞬间即逝,似乎是围绕着媒体象征而突然短暂的炫耀,参与者迅速在其喧闹获得满足,然后没有兴趣关注其持续性变化,这种即兴式的介入,不足以塑造真正的社会运动,它是碎片化、单一化的;另一方面,人们放纵自己的情绪,使得公共空间迅速私人化,一场私人争吵、一种个人情绪,有可能迅速占领整个网络空间,人们加入了一场自知毫无意义的群体游戏……”
但是,“华南虎照片真伪“之争,却恰恰不是那么“瞬间即逝”,也并非所谓“即兴表演”,这似乎出乎许多人的意料,而即使如此,许作家还是坚持认为这场争论“毫无价值”。
当然,这场争论是否有价值,不以某个人的意志为转移。其实,“南都”先前的社论,已经有这样的评论──
“网友在持久战中的表现,也有值得骄傲的地方。网络论战难免口水多些,道德论战和人身攻击都是难以避免的,甚至要承认,打虎派和挺虎派都表现出一定程度的网络暴力。但是,在推进事件向前发展的每一个节点上,都是逻辑、理性和科学求证的态度在起作用。不论是从树叶比例,还是从虎眼的质感,打虎派一直都在寻找扎实有力的证据。实际上,在这个过程中,多数非利益相关方的挺虎派网友,同样应该为自己的表现感到骄傲,因为他们以同样较真的精神,不断地提出质疑,将争论不断精细化,维持了双方的热情和韧性,也维持了以理服人的基本规则──民众对权威的质疑,不再是粗陋的断言、不可靠的情绪和蹩脚的论证。民众在重新发声之后,证实了自己早就拥有的那些荣誉: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群众的智慧是无穷的。”
公共争论的价值,不是争论本身固有的,也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在争论进程中逐渐显现出来。据说,辨证法之本义之一就是,争论的双方各自陈述自己的观点,相互倾听对方的观点,在争论中,双方的观点向对立面渗透、转化,观念进化呈螺旋式上升──对立统一,量变质变,否定之否定。
坚持理性就能向合理方向进展
不能指望,所有的争论都是这个样子,特别是在网络中,匿名的言论往往无所顾忌,的确可能“变得不可节制、低俗化”。然而,如果有人在争论中坚持理性,就会产生吸引力,而理性逐渐显示力量,就会使得争论向合理的方向进展。
傅德志,是此次争论中“打虎派”的著名人物,有网友说,他“曾就某一学术问题与一位前辈权威人士发生分歧,双方发生了交锋。傅德志对中科院的学术环境颇为自豪,看来不无道理──尽管那里也并非一方净土,而此次他无所顾忌地挑战所谓‘伪虎门’,也并非偶然”。至于他在争论中的作为,则“是天性使然,是没被‘科学家’这块猪油蒙了心的自然表露,保留了一个普通人愤怒就骂的基本权利和品行。在普通人眼里,或者社会要求‘科学家’,要不主动不说人话,要不说了人话被指责时,就说些本门师兄弟才能听懂的咒语,以此表明自己是个‘科学家’。傅德志不说咒语,选择回骂,表明一个科学家也是人,会象普通人那样说话。对打上门来质疑1+1=2的正确、讨论1+1=2的合理的罔人,除了劈头盖脸地痛骂实在也找不到更好的办法”。
还有一位,华商网记者刘斌,据说,其“发文声讨傅德志”曾成为“华商网进入华南虎事件”的“标志”,但是该记者很快却发现,“华南虎照片是假的”。他看到的是,“已经出现的这些人物,都不是整个事件的核心,真正的黑手还藏在幕后,一个高智商的造假者”,而其中的关键则在于,“政府机关借助权力行违法之事,太缺乏制约”。应该说,这位记者不乏敏锐,不乏正直,也就不难触到事件的实质。
笔者以为,争论有如此的进程,过程中出现如此的人物──当然,过程相当复杂,人物也相当多,就足以让人感到其价值:网络舆论在趋向文明。有人愿意将整个事件都视为“闹剧”,或愿意认为这整个争论“毫无价值”,就只好随他们去了。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