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8日星期五

顏純鈎:以民為念或以黨為念,是共產改革終極一問

作者臉書


美中關稅戰打到難分難解時,越南悄悄地在夾縫中尋找安身立命之地。日前,習近平訪問越馬柬三國,也以越南為首站,這次訪問來得突然,顯示中共與美國爭奪越南的用心。
美中拉鋸,越南在夾縫中,越南突然能見度高,固然與它在供應鏈上的位置有關,也與越南多年來實行的紥實改革有關。越共的改革走了一條與中共截然不同的道路,可以說,他們吸取了中共失敗的深刻教訓。
自改革之初,越共就實行中央四巨頭的分權,越共的北部﹑中部和南部勢力,分佔國家主席﹑政府總理﹑國會主席和越共總書記四個職位,不清楚如此分工的機制怎麼樣,但至少人家沒有像中共那樣總書記一人獨裁。
此外,不久前越南全國實行官員財產公佈制度,各級官員的家產完全公開,永久性阻絕了政府官員貪腐之路。
最近實行的改革還包括:一口氣關閉694個縣級公安局;取消國資委等五個國家級行政部門﹑只保留17個部門;關閉16家國家電視台和一大批國營報紙刊物;將63個省巿合併為43個省巿;政府一次性裁員20%,10萬人下崗。
與此同時,政府宣佈全國從幼兒園到高中全部免費,政府為每個孩子未來十五年的學費埋單,學費之外,還包括營養午餐﹑校服和書簿費。此項政策覆蓋2600萬適齡學生,預算總額合400億人民幣,相當於軍費開支的1.3倍。這筆資金來自過去三年反腐罰沒的收入,總額800億,還有裁撤政府部門節省的100億。(想想中共的錢用在哪裡)
最近越南政府宣佈,爭取在2030年實現全民免費醫療。可以推測,類似涉及國家政治體制和惠民政策的改革陸續有來。
如此看來,越共的政治改革分兩條路走,一條是精減政府部門,防止貪腐,一條是將國家財富回饋百姓,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這才是共產國家改革的正路,越共以中共改革的失敗為鑑,希望走出一條國富民強的新路。
當然,越南始終是共產國家,要由此走向西方普世價值為核心的發展道路,暫時還不太可能,但越南很大可能先走新加坡的開明專制道路。改革始終是一條風險很大的路,搞得不好,就是中共今日的局面,半死不活,名存實亡。
越南的改革,從一開始就沒有致力照顧權貴的利益,而是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為最高原則,因此,國家上層建築可以實行分權,互相監餐,互相制衡,政府可以痛下決心精簡機構,根治腐敗,可以將改革所得大部份回饋給普通民眾。
治理貪腐最有效的手段,一是官員收入與平民收入相匹配,二是民間輿論監督,三是官員財產公開,這幾條越南都在實施當中,可以有效防止貪腐。當然,再嚴密的制度,都會有官員鑽空子,但極個別的官員犯法,國家有法律處理,依法懲治就可以了。
相反的,貪腐是一種政治毒品,一旦染上就極難戒除。中共改革之初,以默許貪污賄賂為誘因激勵官員,自此一發不可收拾,此後數十年非但無法根除腐敗,甚至整個黨政機構都被腐敗綁架,至今毒癮深重﹑陷入自我腐朽的死亡螺旋。越南在改革之初,就痛下決心與腐敗割席,這是未雨綢繆的關鍵一著。
一人獨裁的結構,使中共更缺乏自我糾偏的機制,一人錯全黨錯,要則全取,否則全輸,最高領導層永遠潛伏危機,隨時掀起政治大風暴,顛倒重來。越共吸收中共的失敗經驗,反而向鄰國新加坡取經。新加坡實行的是開明專制,雖然有選舉,但也是政府操控的選舉,新加坡也沒有真正的言論自由,一切都在政府管控之內。
但新加坡政府嚴防貪腐,將巨額財富回報在國民身上,新加坡人民的生活水平居於發達國家之列。這樣公平的財富分配,使人民認同政府的管理,人民犧牲民主權利,換取優越的生活條件,這接近於社會主義原教旨理念,也有利於向真正的民主制度過渡。
越南會不會最終走向民主化,現在還很難說,但就目前大刀闊斧破舊立新的改革措施看來,越南正在向開明專制的道路上走。有新加坡的成功經驗為參考,越南又正處於全球供應鏈大調整的有利位置,長遠來說,越南只要背靠美國,就能走上國泰民安的發展道踏。
反觀中共,現在要走越南那條路已經沒有機會了,一是權貴利益集團已經根深蒂固,二是貪腐已經病入膏肓,三是經濟大滑坡之下,已經談不上與人民分享財富——路路不通,只等嗚呼哀哉。
以民為念,或以黨為念,一念之差,差天共地。

孙立平 | 关键所在:美国要干活,中国要消费

原创 力平坐看云起 老孙荐读 2025年04月17日


2022年初,我提出大拆解的概念。并开始讨论一个问题,在大拆解发生后,不同国家,尤其是中国和美国各自面临的问题会是什么?
美国面临的是供给问题,中国面临的是需求问题。
这是我当时提出的一个基本判断(《大拆解后面临的什么:在西方是供给,在中国是需求》)。这种差异化的镜像,在今天关税大战的背景下,显得对比更加鲜明。本来,前几天把那篇文章重发了一遍,想了想,还是删了,根据新的情况重写一遍吧。
美国的供给与中国的需求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美国长时间处于一种金发女孩式的温馨之中:人们享受着物美价廉的商品,在大多数情况下,工资的增加超过物价的上升。实际上,在过去20年间,剔除食品和能源价格后的美国核心商品价格是不升反降的。
而所有这一切,与三个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一是大量涌入的合法与非法移民所提供的相对廉价的劳动力。根据美国国土安全部的数据,2024 年美国仅非法移民的人数就在1100 万到1400 万之间。二是页岩革命压低的能源成本。三也是更重要的,中国制造的堆满美国超市货架的物美价廉的商品、
但所有这一切,可能真的结束了。美联储主席鲍威尔直言,过去依赖中国廉价商品的“通缩红利”已经消失。
自贸易摩擦升级以来,来自中国的日常消费品关税飙升,从廉价服装到电子配件,供应链断裂直接导致沃尔玛、塔吉特等大型零售商货架空置率上升12%。美国服装行业协会数据显示,本土制造业因供应链重构延迟,2024年秋冬装上市时间平均推迟27天,消费者被迫支付溢价抢购存货。
而中国现在面临的问题,几乎与美国完全相反。中美的现状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镜像:形状相同,方向相反
与过去这些年美国制造业不断外移,制造业在人们的心目中不断失色相比,中国的制造业以惊人的速度在发展,我们也确实执着于有形的物质财富的生产。从历史的角度说,这一点也不奇怪。我记得,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的时候,有时朋友出国回来带的礼物就是打火机,我到现在还能记得一个朋友送我的打火机的样子。就是说,那时候,我们连个打火机都生产不出来。
而现在完全是另外一种景象。
首先,在服装、钢铁、造船等这些传统领域,中国已经完全占据了主导地位;其次,在电信设备、核能、高速铁路、电动汽车等高附加值的领域中,中国已经处在第一梯队的位置;再次,在包括人工智能在内的高科技领域,中国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越来越小。
根据高盛的报告,在制造业七大行业中,中国在五个产业中的产能已经超过全球的需求:其中,光伏组件的产能是全球需求的197%,锂电池的产能是全球需求的153%。我国有超过四成产品的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位,制造业规模已经连续14年居世界首位,在2018年,中国的中间产品生产价值首次超过了所有发达国家的总和,占据着全球中间产品生产的42%份额。
所以美国现在面临的问题是产业空心化,自己生产的东西越来越少;而中国面临的问题则是,生产的能力越来越强,而产品的出路越来越是问题。
美国要干活,中国要消费
所以,现在的问题就是,两个国家都想解决自己的问题,这就是我说的美国要干活,中国要消费。
在美国,所谓干活,就是产业回流。不管现在贸易不均衡涉及多么复杂的原因,不管促进产业回流的一些做法是如何的不得体,美国产业的回流尤其是制造业的回流是一件必然也必须的事情。
对于美国制造业回流的困难,人们讲过很多的原因,如人工成本等。但我觉得,很多问题都是可以解决的,关键的关键是产业链。
产业链这个东西太重要了。前几天,和做企业的学生聊天,我说,最重要的就是产业链。举例来说,假如我想做一个打火机,即使你想象出一个很独特的样子,在产业链比较成熟的地方,很快就给你弄出来了,但要是在北京,如果你不到外地跑的话,可能一个星期也无法给攒出来。这就是产业链的重要性。
但成熟完整的产业链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建立起来的。
但不管怎么说,解决目前的贸易不均衡,美国必须要重新生产东西。正如达里奥所说的,像美国这么大的一个经济体,不生产东西是不行的。产业回流,不一定非得要形成相对于中国的竞争力。产业回流的可能性与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并不完全是一回事。
而中国的问题则完全相反,中国需要的是消费。
中国的人口占世界的17%,中国的GDP占世界的21%,中国制造业的产能占世界的32%。从常理上说,一个什么都能生产,且能生产得很多的国家,总应该比一个很多东西都不能生产的国家过得好吧。进一步说,这不也正是经济的源源不断的活力之所在吗?
所以,中国的问题是消费。当然,消费直接涉及的是分配,但分配不是简单的均贫富的问题,这涉及到经济结构,涉及到就业,涉及到工资,涉及到税收,涉及到保障。而在所有这些东西背后的,是理念。所以在前些天我说,要改变生产型社会的执念与模式,要淡化以挣钱为取向的重商主义思维,要把科技与产业升级放到适当的位置。
其实事情也许并不复杂,关键是打通经济发展与改善生活之间的通道。问题是,这需要深刻的变革,同时也需要时间。
概括地说,美国若无法修复供应链,通胀可能演变为“滞胀”;中国若不能有效激活内需,通缩压力也会拖累增长。这场博弈的胜负,将取决于谁能更快实现结构性改革——美国需重建制造业竞争力,而中国需打通“生产-分配-消费”的内循环堵点。
国际贸易的平衡要建立在国内经济结构均衡的基础上
美国要干活,中国要消费,这两句话,看起来很简单,但我觉得可以说是当今世界最大的两件事情。这两个问题如果解决了,世界上的事情解决了大半部分。
如果站在国际经济秩序的角度说,现在回过头去看,过去几十年中那种过于强调分工与比较优势的全球化过程,可能确实走过头了。
按照分工和比较优势的理论,每个国家擅长干什么、在哪方面有优势就干什么。你这儿劳动力便宜,他那儿能源原材料便宜,他那儿物流方便,交通便利,这些因素组合到一起,再通过国际贸易进行交换,就会形成一种资源的优化配置。
这种图景很美好,但需要一系列的前提条件。在过去的几十年中,这种理想的模式似乎已经成为现实。但一定要知道,那只是特定条件下短时间的产物。
现实给我们的教训是,建立在国内经济结构不均衡基础上的国际贸易秩序是脆弱的,不可能长期维持。可以设想,未来的国际贸易秩序也许只能建立在大国国内供需结构大体均衡的基础上。
当然,以分工和比较优势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和自由贸易,是最好的,但那需要条件,是未来的事情。
推荐阅读:

孙立平:最近的八篇文章,暂时告一段落


孙立平:美国怎么了?看了这三张图,很多事情可以清楚一点了

孙立平:现在面对的问题其实比关税大战本身还麻烦


孙立平:二次入世,我觉得这个提法好


孙立平:两次抛甩,一个堆积得规模越来越大的底层群体正在形成


孙立平:全球化结束了?接着的是什么?


孙立平:世界变了,所以逻辑变了


孙立平:你真觉得特朗普团队不懂怎么合理计算关税税率吗?


孙立平:从大拆解到惊涛骇浪


孙立平:说说我对特朗普与俄乌事态的态度以及思考这个问题的思路


孙立平:在中国,苛责现代性是一种奢侈


孙立平:经济循环:三种模式的比较

美中关税战 中国学者向松祚:这是国运之争

记者:黄春梅

蘇暁康:副統帥死不瞑目

作者臉書


【按:我的微信上收到金鐘兄所作『伊爾庫斯克』悲愴曲:「高爾察克,末代沙皇接班人海軍上將,在伊爾庫茨克的紀念碑。他1920年率三十萬大軍被紅軍追擊,沿著西伯利亞鐵路東撤,敗於嚴寒的伊爾庫次克,巨額黃金沉於貝加爾湖,他本人也慘遭冰葬⋯⋯2008年獲得俄羅斯平反。巨碑為旅遊景點。1971年九一三林彪元帥亦投奔伊爾庫次克失敗,葬身蒙古草原。至今頭骨不得回歸家鄉。」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0237251976738589&id=1221785873
林彪話題,有多重意涵,也有重大歧義:
一、逆毛耿骨之臣還是懼毛弱臣?
二、林助毛滅劉鄧及興文革,位尊副統帥,乃是一段不可或缺的中國現代史,卻因中共至今崇毛而未得歷史解析與評價;
三、林甚至創造性地發明了包括小紅書、語錄本、早請示晚匯報等一套「活學活用」的現代迷信法術,堪稱驚世駭俗,也具有思想史意義;
四、林彪與毛澤東的黨內博弈,以「韜光養晦」權術進行,同樣缺乏研究和解析,其不但反映中共根本沒有黨史,也連累中國沒有當代史,僅傑出黨史專家高華留下一文《林彪事件是革命政治的变异和退化》
……
林彪也是一個國際性的缺憾,1966年9月9日的《時代》周刊,有趣的不是封面人物林彪,而是他背後那個巨大的「二」字,注意不是阿拉伯數字2,而是中國字「二」,置於特殊時代背景下,可以解讀的最大含義,我猜應該是「二把手」;以中共制度話語來解讀,「二把手」永遠是一個危險、滅頂的位置。】



『A型人物劉少奇——對左傾冒進有直感,但精力放在對毛的態度上,一左一右地迎合。毛動怒後,他立即緊跟,親自主持批彭,上綱上綫 很厲害,投井下石。講「個人崇拜」問題,偷換概念,逆蘇共二十大「非史達林化」的潮流,在中國首倡對毛崇拜,開林彪「一句頂一萬句」 之先河。——〈廬山人物粗線〉』
五九年8月16日,「廬山會議」閉幕,17日毛澤東又開了一個政治局工作會議,讓劉少奇專講「個人崇拜」。劉先歷數彭德懷反對唱〈東方紅〉、反對喊「毛主席萬歲」、講「史達林晚年」等問題。然後,他說了那段很著名的話:「我想,我是積極地搞『個人崇拜』的,『個人崇拜』這個名詞不大那麼妥當,我想,我是積極地提高某些人的威信的。」
如前所述,八個月後,一九六〇年四月「信陽事件」敗露,劉少奇一邊指揮救災,一邊煞住「大躍進」、調整國民經濟,也調整「階級關係」,但一切都以維護毛的威信(面子)為前提,也不給彭德懷平反。但是,六年之後,毛澤東對劉少奇也「突然襲擊」,發動文化大革命。
高華在《紅太陽是怎樣升起的》一書中梳理毛澤東發動文革的脈絡,特別提到他躲開北京到外地的九個月:
『1965年國慶日後,毛澤東離開北京前往南方,至1966年7月18日返回北京,在外地長達9個月,為毛歷次巡視時間最長的一次,所思所行都圍繞著一個中心:醞釀文化大革命。1966年6月18日,毛澤東在極秘密狀態下,住進了韶山的滴水洞,前後待了11天。據跟隨毛住進滴水洞的中央警衛團副團長張耀祠回憶,在這十餘天中,毛「任何人都不見,除了看書,批閱文件外,就是思考問題。」毛「有時拿著書躺在床上看,有時又像煩躁不安」。喜歡戶外活動的毛這次一反常態,僅讓張耀祠等人用輪椅推著離開洞口不過三百米,而毛的習慣是,「一有重大事情,一般不出來散步,或者散步時間很短。」形跡隱密的毛澤東在滴水洞陷入深深的思考。1966年7月8日,他在武漢給江青寫下那封著名的信 ,可以判斷,這封信的基本內容是在滴水洞形成的。』
毛不動聲色地在六五年底「解決羅瑞卿問題」 ;然後讓姚文元批《海瑞罷官》,誘彭真替吳晗 說話,如此將「彭羅陸楊」一步步引入包圍圈,折盡劉少奇的羽翼。康生曾傳達,毛說「彭真是一個渺小人物,我動一個指頭就可以打倒他。」江青秘書閻長貴也說,文革初期派工作組,根本是毛澤東給劉少奇下的一個「套」。據劉少奇的兒子劉源透露:「1964年末,毛又當著其他領導人的面,訓斥劉少奇:你有什麼了不起,我動一個小指頭就可以把你打倒。」接下來的故事,就是我在第二章已提到的「劉少奇罹難處」:1969年歲尾,從開封一家戒備森嚴的舊銀行抬出一具屍體,稱「一個烈性傳染病患者」,運往東郊火葬場火化了,用的名字是「劉衛黃」。
『B型人物林彪——他從一開國就「養病」,也拒絕指揮抗美援朝,卻在遠處仔細研究毛澤東。他知道彭一倒,毛就要用他,他第一個舉措,是推舉對毛最忠誠的羅瑞卿任總長,然後又助毛打倒劉少奇,並拼命地把「毛崇拜」一直搞到荒謬程度,所為皆自保也。—〈廬山人物粗線〉—』
五九年8月17日劉少奇在廬山講「個人崇拜」,林彪一眼看穿:這才是「廬山會議」的最大奧秘和最大思想碩果。關於如何樹立毛澤東的「個人威信」,他認為「這是個天大的問題」。後來果然他「創造性」地大樹特樹起來,發明「毛澤東語錄」 、「活學活用」 、「早請示,晚彙報」 、「頂峰論」 、四個「偉大」 、「世界幾百年、中國幾千年才出一個」 等一系列名堂。
可是,到了上文提及的六五年秋——即毛澤東躲出去九個月那段期間—,他在武漢給江青寫的信中說:「我猜他們的本意,為了打鬼,借助鍾馗。我就在二十世紀六十年代當了共產黨的鍾馗了。」明明是他要扳倒劉少奇,卻說林彪要搬他出來當「鍾馗」;但這不是關鍵,重要的是,就在發動文革的前夜,毛澤東已經決定將劉少奇和林彪「一勺燴」 了,只不過要分個先後秩序而已。我在《烏托邦祭》的末篇〈餘音:深迴圈〉中寫了這麼一小段:
『在運動的圓周上,起點與終點重合。
如果一九五九年,歷史選擇廬山,作為毛澤東與彭德懷決鬥的舞臺,是一種偶然,那麼一九七〇年歷史又一次把廬山繼續提供給毛澤東與林彪決戰,就多少有一點必然了。這個羽翼逐漸豐滿的林彪集團,正是十一年前從這裡崛起的。
廬山是座魔山。』
毛澤東對林彪,也採突然襲擊。這是第三次:第一次對彭德懷,第二次對劉少奇。七〇年八月底的第二次「廬山會議」上,由江青發難,毛澤東先批判陳伯達,再批「軍委辦事組」的葉群。
五九年廬山會議之後,林彪接替彭德懷的位子,自己「猶抱琵琶半遮面」,恰是將葉群恢復軍籍,授上校衘,到中央軍委設「林副主席辦公室」,而總參謀長羅瑞卿主管軍委,根本不「甩」林彪。直到1965年11月30日,林彪致函毛澤東「有重要情況需要向你彙報」,「現先派葉群送呈材料並向主席作初步和口頭彙報」;葉群持信從蘇州趕到杭州晉見毛。一周後毛就在上海開會整肅羅瑞卿——對最忠誠他的「大警衛員」,也來個小「突然襲擊」。
可這次毛澤東卻説林彪:「不要把自己的老婆當自己工作單位的辦公室主任、秘書。」葉群這廂做了兩次檢討,無濟於事。毛要林彪作檢討,但林彪就是不檢討。毛便開始「南巡」起來了,一路猛批「天才論」,說「列寧斯大林一百年都不到,怎麽能說幾百年才出一個?中國歷史上還有陳勝、吳廣,有洪秀全、孫中山呢!」;大講「這次在廬山搞突然襲擊,是有計劃、有組織、有綱領的。」
林彪不是彭德懷,不肯束手就擒、甘願毀滅,但哪裡敢對毛搞「突然襲擊」?不過林彪的兒子林立果卻是一個異數。四十年前的這個「太子黨」,留下一份《571工程紀要》,以今日眼光去看,堪稱中共黨内「非毛化」的頂峰,拿今日那些富可敵國、依舊蔭蔽於「毛紅利」之下的太子黨們來跟他相比,真可謂跳蚤比龍种了:
『他們的社會主義實質是社會法西斯主義。他們把中國的國家機器變成一種互相殘殺,互相傾軋的絞肉機式的。
把黨內和國家政治生活變成封建專制獨裁式家長制生活。
現在他濫用中國人民給其信任和地位,歷史地走向反面。
實際上他已成了當代的秦始皇;
他不是一個真正的馬列主義者,而是一個行孔孟之道借馬列主義之皮、執秦始皇之法的中國歷史上最大的封建暴君。
他利用封建帝王的統治權術,不僅挑動幹部鬥幹部、群眾鬥群眾,而且挑動軍隊鬥軍隊、黨員鬥黨員,是中國武鬥的最大倡導者。
他知道同時向所有人進攻,那就等於自取滅亡,所以他今天拉那個打這個,明天拉這個打那個;每個時期都拉一股力量,打另一股力量。
今天甜言密語那些拉的人,明天就加以莫須有的罪名置於死地;今天是他的座上賓,明天就成了他階下囚。
從幾十年的歷史看,究竟有哪一個人開始被他捧起來的人,到後來不曾被判處政治上死刑?
有哪一股政治力量能與他共事始終。他過去的秘書,自殺的自殺、關壓的關壓,他為數不多的親密戰友和身邊親信也被他送進大牢,甚至連他的親身兒子也被他逼瘋。
他是一個懷疑狂、瘧待狂,他的整人哲學是一不做、二不休。
他每整一個人都要把這個人置於死地而方休,一旦得罪就得罪到底、而且把全部壞事嫁禍於別人。』
林立果其實也有「一不做、二不休」的性格,策劃刺殺「B-52」(轟炸機),那份《紀要》裡留下了這種計劃:「利用各種手段如毒氣、細菌武器、轟炸、車禍、暗殺、綁架、城市遊擊小分隊。」據張戎夫婦著《毛澤東》稱,林立果曾有炮擊毛的專列、直升機撞擊天安門等刺殺計劃。顯然他還太嫩了點,未得乃父之真傳,大概他的母親也慣坏了他(如為他「選美」),臨到頭來,除了毛躁,也只有一點「恐怖主義」的思路,還神往電影裡看來的「江田島精神」(日本海軍學校),於是刺殺未遂,只有落荒而逃。「溫都爾汗」,這個蒙古荒漠裡的怪誕地名,竟成為中國人驚醒於一場大夢的先聲。
前社科院政治學所所長嚴家其曾撰文,回憶他八九年離開中國前,林豆豆 去找過他的事:
『我們那次談話,談到了林彪出逃問題,那次談話細節記不清了。林彪出逃四十二年來,關於「九一三事件」的版本已有多種,至今沒有定論,但導致林彪出逃的直接動因,四十二年後的今天是清楚的,那是一九七一年九月十二日下午十五時,毛澤東乘火車抵達北京郊區豐台車站,他接見了吳忠 等人,除周恩來等人外,在京中央委員對毛澤東突然返回均不知情。當天下午,林立果得知毛澤東返京,他從西郊機場乘坐256三叉戟趕回山海關。而在當天晚上,林豆豆出於對毛澤東的崇敬、對她父親林彪的愛和對母親葉群的不信任,向8341部隊 報告,葉群企圖劫持林彪。消息傳至毛澤東處,引起周恩來警覺。
如果沒有林豆豆報告,也就不會有林彪出逃事件。林彪事件過去四十二年了,林豆豆一如既往,要求為林彪得到公正評價而呼籲。我開始相信,林彪事先並不知道是否有謀殺毛澤東陰謀,也根本談不上參與,如果有其事,那也是林立果盜用林彪的名義進行的冒險。至於林彪是逃向廣州,還是蒙古,那是第二位的事情。林彪最終沒有去往廣州的原因是所乘三叉戟256號飛機燃油不足。林彪出逃的飛機在飛到接近蘇聯與蒙古的邊界線後,突然掉頭向返回中國的方向飛來,並在返回途中墜毀於溫都爾汗。』
李銳〈懷念田家英〉中寫道:
『七月二十三日,正式宣佈批判彭德懷同志之後,我和家英等四人,沿山散步,半天也沒有一個人講一句話。走到半山腰的一個石亭中,遠望長江天際流去,近聽山中松濤陣陣,大家仍無言相對,亭中有一塊大石,上刻王陽明一首七絕,亭柱卻無聯刻,有人提議:寫一首對聯吧。我揀起地下燒焦的松枝,欲書未能時,家英搶著寫了這一首名聯:
四面江山來眼底,
萬家憂樂到心頭。
寫完了,四人依然默默無聲,沿著來時的道路,各自歸去。』
田家英 曾透露,毛澤東進京當皇帝前,在西柏坡與吳晗談其《朱元璋傳》,說你寫朱皇帝殘暴,乃是書生氣十足,朱不殘暴,皇帝就坐不穩,而吳晗未予理睬,不對朱洪武筆下留情,後來果然慘遭荼毒。
八○年代初,余英時撰《從中國史的觀點看毛澤東的歷史地位》,引毛認同的三個歷史人物秦始皇、漢武帝、曹操,然後有點睛之筆:
『我還要補充一筆,中國史上和毛澤東的形象最近似者則是明太祖。我在七年多以前已一再指出毛澤東曾有意模仿朱元璋。就性格而言,兩人尤為肖似,都是陰狠、猜忌、殘暴兼而有之。除了語錄、紅衛兵、整肅幹部,以及因自卑感而迫害知識份子等仿製品之外,毛澤東師法朱元璋有時甚至到了亦步亦趨的境地。例如他所提出而在大陸上一度廣為宣傳的口號:「深挖洞、廣積糧、不稱霸」便完全是抄襲朱元璋的「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
——摘自《屠龍年代》

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