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21日星期一

胡平《新冠肺炎浩劫:一場本來完全可以避免的大災難》前言、简介、目录

来源:博客來



新冠肺炎浩劫:一場本來完全可以避免的大災難

  • ISBN:9786269810574

前言


  2019年12月31日,中共中央黨報《人民日報》在一個不顯眼的位置發表了一則簡短的新聞:「武漢肺炎不能斷定是SARS病例大部份為華南海鮮城經營戶」。

  當時,誰也想不到這竟然迅速地成為一場席捲全球的新冠疫情大流行。其感染人數之巨,致死人數之多,實為史上之最。

  在2023年5月5日的記者會上,世衛總幹事譚德塞說,向世衛組織報告的新冠死亡病例總數接近700萬人,「但我們知道實際死亡人數要高得多,至少有2000萬人」。

  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絕不僅僅是一場公共衛生危機,它還是嚴重的經濟危機和社會危機;新冠疫情造成了一系列嚴重的次生災害。直到四年後的今天,人類都還未能走出這場災難的陰影。

  然而,這場大災難本來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自從2019年1月武漢地區新冠疫情大爆發以來,我就密切關注和追蹤事態的演變與發展。我盡可能廣泛地搜集各方資訊,並將它們彙整、梳理、比照和分析,進而得出結論:整個新冠疫情全球大災難的癥結,就是在疫情初期,中共當局、首先是習近平,不准公佈疫情,拒絕啟動應急機制,錯過了把疫情扼殺於萌芽狀態的時間窗口,以至於使病毒擴散到全中國,擴散到全世界。

  另一個嚴重的問題是,直到四年後今天,對新冠病毒的溯源還沒取得突破性的進展。我們至今仍然無法確定,病毒是自然發生的,還是人工合成的?是自然傳播的,還是實驗室洩漏的?種種跡象表明,病毒很可能是實驗室洩漏的,病毒很可能是人工合成的。中共當局百般阻撓病毒溯源,這只能從反面加深病毒是實驗室洩漏乃至人工合成的疑慮。

  這次新冠大流行固然不像是誰蓄意投毒,但是它很可能給某些人一個大靈感:下一次就很可能是精心策劃、蓄意投放了。我們應該如何防止它?一旦發生了,我們應該怎麼辦?

  中共當局一直誇口說,在習近平「親自指揮、親自部署」下,中國抗疫創造了奇跡,充分顯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無比優越;而支持這一論斷的主要依據就是中共當局自己公佈的數據,中國的新冠感染率和死亡人數保持在全球最低水準。

  這無疑是謊言。只要看一看中國在2022年12月7日解封之後爆發的疫情海嘯,就足以摧毀這一謊言。

  一點說明:我在這本書中提及的重大事實和引用的關鍵數據,都是取自中國官方媒體和官方人士,包括政府官員、體制內的專家學者、媒體人。這一來是由於當局的嚴密管控,我們無法進行獨立的調查和統計;二來是體制內也不乏良心之士;三來是因為撒謊者也有撒謊者的邏輯:但凡對自己有利的事,他會四處宣揚,並常常誇張渲染,使勁朝大處說;但凡對自己不利的事,他會隱瞞,即便說出來也往往是朝小處說。如果官媒和官方人士都要講出的具有「負面」意義的資訊,那就一定是真的了;如果說這些資訊還有什麼問題的話,那只可能是它們還沒把「負面」的事實和數據說夠,有縮小的嫌疑。


————————————————————

內容簡介

  我們至今仍然無法確定,病毒是自然發生的,還是人工合成的?是自然傳播的,還是實驗室洩漏的?種種跡象表明,病毒很可能是實驗室洩漏的,病毒很可能是人工合成的。中共當局百般阻撓病毒溯源,這只能從反面加深病毒是實驗室洩漏乃至人工合成的疑慮。

  2019年12月31日,中共中央黨報《人民日報》在一個不顯眼的位置發表了一則簡短的新聞:「武漢肺炎不能斷定是SARS病例大部份為華南海鮮城經營戶」。當時,誰也想不到這竟然迅速地成為一場席捲全球的新冠疫情大流行。其感染人數之巨,致死人數之多,實為史上之最。

  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絕不僅僅是一場公共衛生危機,它還是嚴重的經濟危機和社會危機;新冠疫情造成了一系列嚴重的次生災害。直到四年後的今天,人類都還未能走出這場災難的陰影。然而,這場大災難本來是完全可以避免的。——胡平

作者簡介

胡平


  生於北京,長於四川,現居紐約。1966年高中畢業,適逢文革,曾自辦小報轉載遇羅克文章;1969年下鄉於攀枝花郊區當農民,1973年返回成都當臨時工;1978年考取北京大學西方哲學史研究生;1979年參加民主牆運動,發表《論言論自由》;1980年參加地方人大代表選舉,當選為北京大學海淀區人民代表;其後分別在北京出版社和北京社會科學院任職;1987年赴美國哈佛大學攻讀博士;1988年當選為中國民主團結聯盟主席,先後主持《中國之春》與《北京之春》雜誌。現為《北京之春》雜誌榮譽主編,中國人權執行理事,獨立中文筆會榮譽理事,中國民主轉型研究所榮譽所長。

  主要著作
  論言論自由
  我國經濟改革的哲學思考
  哲思手札
  給我一個支點
  在理想與現實之間
  中國民運反思
  從自由出發
  一面之詞
  人的馴化、躲避與反叛
  犬儒病
  法輪功現象
  數人頭勝過砍人頭
  毛澤東為什麼發動文化大革命
  要得公道打個顛倒

目錄

前言

新冠肺炎浩劫— 一場本來完全可以避免的大災難
(一)維穩壓倒防治
(二)習近平1 月7 日講話到底講了些什麼?
(三)錯失良機22 天
(四)「甩鍋」大戲之一
(五)「甩鍋」大戲之二
(六)習近平承認有「短板和不足」
(七)新冠疫情本來完全可以扼殺於萌芽狀態
(八)「武漢肺炎」、「武漢病毒」首先是中共官媒自己說出來的
(九)虛假不實的數據
(十)在「人傳人」問題上的一再隱瞞
(十一)武漢封城說明了什麼?
(十二)中國政府誤導了全世界
(十三)向中國政府追責索賠有法理依據嗎?
(十四)攪渾水戰術
(十五)石正麗鑑別準則
(十六)「新冠疫情首先發生於何處」與「新冠病毒的源頭在哪裡」是兩個不同的問題
(十七)新冠病毒是不是從實驗室洩漏的?
結語

一個健康的社會不應該只有一種聲音
習近平欠中國人民一個道歉,欠世界一個道歉
三百年前法國人是如何對付瘟疫的
深陷隱瞞疫情輿論漩渦的中國政府
對世衛組織到中國調查新冠病毒起源的建言
美國政府不應該禁用羥氯喹
高尚全的親筆信提供中共隱瞞疫情新證據
不容中共改寫疫情敘事
瞞外不瞞內 瞞下不瞞上
從港首林鄭月娥接種中國疫苗談起
中國疫苗為何還不公佈三期試驗數據?
高福出爾反爾為哪般?
從「盲眼鐘錶匠」理論,我們能邏輯地推斷出新冠病毒是自然發生的麼?
反駁俄國散佈的「美國在烏克蘭研發生化武器」的謠言
動態清零何時了?
上海奧密克戎新冠疫情零死亡質疑
與病毒共存勢在必行
中國為何還不大力接種mRNA 疫苗?
偷換概念的無恥狡辯
新冠病毒是出自美國生物實驗室嗎?
為什麼在英國女王葬禮上唯獨王岐山戴口罩?
中共將大幅改變動態清零
騎虎難下的動態清零
習一尊該下神台了
習近平為何急轉彎?
習近平為什麼要撒彌天大謊?
怎樣比較中美兩國新冠死亡人數
美國比中國還早就出現了新冠病例嗎?
編織巨謊 只為一人4
請問焦雅輝、王貴強,以你們誰說的、哪一次說的為準呢?
習近平陷入怪圈
新冠病毒是實驗室洩漏的嗎?
解除「清零」一周年
中國新冠疫情究竟死了多少人?

顏純鈎:金三胖以核彈撬地球,習近平有賊心無賊膽

作者臉書


國際局勢最新的發展,是朝鮮金三胖派出一萬多「精銳」部隊進入俄國,與此同時,又對韓國擺出臨戰姿態。這一形勢驟變引起觀察家的高度重視。
  一個侸仃小國窮得叮噹響,卻打算以手上的核彈作支點撬動地球,他是赤腳的不怕穿鞋的,因為不將人民的生命財產放在眼裡,他可稱為世界上最勇敢的人。
出兵一萬一千人,對俄烏戰只是杯水車薪,根本成不了什麼事,象徵意義大大超過實際意義。朝鮮出兵參戰助俄,光是這一個消息,就讓美國北約坐不住了。
俄國打到今日,死傷高達六十萬,比起這個數字,一萬一千人只是一個零頭。朝鮮兵沒有實戰經驗,究竟只是去作作樣子就撤回來,還是志在填補俄軍留下來的後方空虛,還是派到俄烏邊境去吶喊助威,還是直接進入烏克蘭與烏軍決生死,種種可能性都有,還要繼續觀察,但我認為,金三胖這個動作,其實是與普京串通好的,志在逼習近平出兵。
習近平對普京作了致命的誤判,最近在一次內部講話中,習厚顏將中共未能統一台灣,歸咎於普京的入侵烏克蘭這一仗打得太差。這是找下台階的說法,但也證明,習近平訪俄時說的「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讓我們一起來推動它」那句話,顯然有點所托非人。
習近平最初的如意算盤,當然是鼓勵普京去打,反正死的是俄國人,用的是俄國錢,必要時中共扶他一把,俄國人已經要感恩戴德了。不論俄國打贏打輸,中共都坐山觀虎鬥。俄國輸了,從此要靠中共打救,成了中共的附庸,俄國贏了,中共分享戰果,與俄國聯手對抗西方。
所以習近平僅守住不出兵的底線,只是暗中給予物資援助,還要繞過西方監督,不想給自己招惹麻煩。習近平為何忌憚西方的報復?因為中國經濟嚴重依靠西方的巿場,科技又仰賴西方的提拔,中國在糧食和能源等關鍵戰略物資方面,也需要各國的供應。
一旦中共參戰,不必說戰場上的輸贏,美國只要封鎖馬六甲海峽,中國需要的石油和糧食就斷了來路。中共雖然可以回頭去找俄國,但因此也將被普京綁架,到時候,不是中共拿捏普京,而是反過來,要看普京的臉色做人了。
中共對普京誇下海口,說是中俄合作無上限,意思是你想要什麼都可以給你,實際上普京最需要的是習近平直接出兵參戰。中共參戰,世界大戰就打起來,西方人惜命,害怕核彈,俄中朝三國領袖都是戰爭狂人,手握核彈,百姓的生命財產不在眼裡(老毛曾狂言最好美國打原子彈,中國死一半人口),打贏最好,打輸「罷就」。
俄烏戰打到今天,普京就是等習近平出兵,奈何習近平三年來出聲唔落力,普京又拿他沒辦法,於是普京和金三胖私下串通,以金三胖的慷慨出兵,反襯習近平有賊心無賊膽。
為什麼金三胖出兵對習近平有政治壓力?因為「中俄合作無上限」是你自己說的,到俄國需要合作時你卻假裝看不見,連朝鮮一個窮酸小國都捨命陪君子了,你還在說什麼大話?你不出兵就是孬種,就是說話不算話,就不能共生死。
習近平正處在空前的內憂外困之中,經濟一落千丈,社會危機四伏,黨內反對派蠢蠢欲動,西方國家虎視眈眈,正當「周身唔掂」之際,經不起一場戰爭的折騰。更不必說,派兵這一步一旦走出去,就永遠也收不回來,中共與西方絕交,後果相當嚴重,因此,這個決心不容易下,風險相當高,高到習近平承受不起。
直接與俄朝綑綁,擺明車馬與西方打一場世界大戰,贏面很小,現代戰爭的戰略戰術早已不是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規模和戰法了。俄烏戰和以哈戰,根本不是大兵團作戰,集團式衝鋒攻城略地,而是無人機﹑導彈和斬首行動,單兵裝備不是一支AK47,而是全身電子設備。
俄烏戰爭中,連大炮和坦克都不中用,朝鮮出兵一萬一千,又如何改變戰場局勢?中共參戰,只是戰爭規模擴大,打到最後,邪惡軸心仍不是西方對手。戰爭打的是國力,是高科技,是維護世界和平的正義感,這些都是中俄朝沒有的。習近平不敢打,至少他還「知死」。
中共建政以來與蘇俄從未真正好過,上世紀老毛與蘇交惡,轉而投靠美國,此後中俄兩國就一直打打停停。到習近平手上,突然與美國交惡,感覺孤立無援四顧茫然,這才回頭去找普京。俄國正當處境不妙,兩下各取所需,習近平這才拍胸口認普京為生死交,結果到真正決生死時,習近平又公然「缷膞」。現在麻煩就是,打又怕打輸,不打又怕失信,講到底都係金三胖衰,一日到黑為習近平製造麻煩,正所謂養極都「養唔熟」。
現在就看習近平如何回應了。做一個大國領袖,面臨多如牛毛的內外困境,沒有一刻安寧,壓力之沉重非凡人可以想像,做這樣的「一尊」,實在沒什麼好讓人羡慕的。

【香港何去何從?】張崑陽:委內瑞拉模式,與西方脫勾後一落千丈

張崑陽 RFA 2024.10.19
【香港何去何從?】委內瑞拉模式,與西方脫勾後一落千丈
法新社資料圖片 / 粵語組製圖

編者按:2019年大部分香港人因北京不守承諾而正式決裂,轉眼間已五年,香港的現況跟國際社會所期望的越行越遠,香港由原本的擁抱普世價值,到現在的全面敵視西方價值。在西方發達國家眼裡,香港已變得完全不一樣,不再被視為國際社會的主流成員。究竟香港的未來何去何從?有沒有希望回去以往光輝的歲月?縱觀二戰後人類歷史,跟香港情況類似的比比皆是。上海、越南、伊朗,甚至是近年的委內瑞拉,她們的衰落均有一個共通點,就是由一個相對文明自由而且與國際接軌的富裕城市/國家,突然間墮進專制政權控制手裡。張崑陽先生於2019年參與了反修例運動,並於2020年來到美國,在華盛頓完成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完成碩士學位後,在智庫組織詹姆斯敦基金会(Jamestown Foundation)擔任研究工作。張先生以國際關係與歷史軌跡,預測香港跟西方文明世界脫鉤後,未來十數年會出現怎樣的境況。

過去十年,電視畫面看到的委內瑞拉,是一片亂象,失業、罪案、反政府示威無日無之。

1999年,當委內瑞拉前總統查韋斯上台時,一美元可以兌換到的當地貨幣大概是570玻利華,但不足二十年後的2018年,如果想購買芝士用來製作當地人愛吃的餡餅,一公斤便要750萬玻利華才能買到,僅相當於約一美元。買一捲廁紙,就算你比林鄭月娥聰明,也要付出超過260萬玻利華購買。

如果你也只能用現金的話,紙幣疊起來的體積絕對比那捲廁紙更大。這是委內瑞拉惡性通貨膨脹的寫照。自2015年,每四個委內瑞拉人就有一個決定出走,超過七百萬人離散各地,接近整個香港的人口。

無論通脹以至流散的規模,與這個南美國家相比,香港看似仍遙不可及,但箇中成因卻可映照香港現況的困局。

雖然經濟崩潰,但別輕看委內瑞拉,皆因該國擁有全球最大的石油蘊藏量。不過佔超過九成出口貿易的石油,換來是近乎單一的產業結構。查韋斯執政後,委內瑞拉曾經仗賴油價帶來的可觀收入,大舉推動具委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除了補貼教育和醫療等公共開支,亦對日用品實行價格管制。

得益於國際油價由1999年每桶約12美元大幅升至2008年的約127美元一桶期間,政府持續推行國有化,包括將外資石油公司收歸國有。

委內瑞拉擁有石油資源却逃不過經濟崩潰

殊不知此舉令委內瑞拉失去西方的開採和管理技術,本來已下滑的石油產量在高油價的掩飾下,終仍抵不住油價大跌的世界大勢,外匯收入大受影響下,亦打擊原來的高福利政策。

查韋斯政府在眼前擁有節省開支、舉債和發鈔三種選擇下,拒絕大幅削減開支以保住以往向基層提供福利帶來的支持度,變相採取了分別導致債務違約和急劇通脹的經濟措施。

2013年, 查韋斯死去,指定繼任人馬杜羅在爭議聲中接掌政府,政治魅力不足的後者同時繼承了查韋斯留下來的執政危機,只能選擇打壓異己以鞏固政權。

民怨四起委國只能靠高壓政策應對長期動亂

2014年,首都加拉加斯街頭被憤怒的示威者佔據。2016年當地再有一百萬人上街反對馬杜羅政權。2017年,委內瑞拉最高法院宣布解散反對派主導的國民議會,觸發大批民眾再度上街參與被稱為「遊行之母」的抗爭運動。政府宣稱要防止政變和恐怖主義,大批反對人士遭受武力對待。

據統計,單在2016至2019年的三年間,警察和安全部隊殺害超過19,000名異見者,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更指出要全面調查當地異見人士遭非法處決的情況。

馬杜羅延續媒體霸權,外媒被驅趕,新聞自由全球排名降至第156位(香港是135)。國際社會亦果斷實施制裁行動,包括特朗普政府在2017年8月簽署行政命令禁止美國人向委內瑞拉政府或其國營石油公司提供融資,歐盟同年亦制裁違反人權的官員。

香港缺乏天然資源比委內瑞拉更差

表面看來,香港跟委內瑞拉政治處境類似,但香港不依賴天然資源出口,亦未見嚴重的惡性通脹。不過,細看香港的政府預算,除了教育、醫療和福利等社會開支帶來沉重負擔外,還有連年增加但具體不能透露的保安開支,公務員薪酬及相關開支亦佔政府經營開支超過兩成。

自2019年後,香港連續五年出現赤字,原因包括地價收入大幅減少。從政府收入來源結構來看,香港土地資源實質也類同於委內瑞拉的石油。過去一個財政年度,港府僅售出一幅土地,賣地收入較去年同期下跌超過八成。這是外資撤走、移民潮和港中融合的後果,亦是國際社會對政權打壓投下的不信任票。

港府宣稱,香港有望取代瑞士成為世界財富管理中心的首位,但這正是失去新聞自由下,斷章取義的報道。事實上,財富管理中心按地區來源劃分,香港主要競爭對手是新加坡,但香港的複合年均成長率,由曾經傲視全球,到2022年起已不及同區的新加坡。同時,短期吸引家族辦公室等措施成效成疑,長遠則代表依賴中國和其盟友的資產,進一步脫離自由世界。

委內瑞拉與美國決裂後一落千丈

委內瑞拉的反美主義正是啓示。查韋斯與美國決裂,而馬杜羅則轉向尋求獨裁者的幫助。最近加拉加斯政府與中國建立了「全天候戰略夥伴關係」,意思是任何時刻緊密關係都不受影響。另外五個具備「全天候」等級的國家分別是白俄羅斯、巴基斯坦、埃塞俄比亞、烏茲別克、和最近加入的匈牙利。

香港沒有能力大幅削減社會開支,在資本自由進出和固定匯率的限制下也不能擁有獨立自主的貨幣政策。如果經濟環境持續疲弱,剩下來的選擇是發債,但也要看對象。像委內瑞拉與中國簽署石油換貸款協議,獲得超過600億美元貸款的代價,是一場上至讓出衛星地面設施來參與中國的登月項目、下至總統也要「代言」華為手機的滲透。

中國的影響力正輸出至拉丁美洲,在硬實力主導一國石油貿易的同時,亦擅於透過海外僑胞組織在當地做統戰工作,嘗試在當地人眼中塑造中國的正面形象。後果是同時讓獨裁領袖如馬杜羅坐大,令他有信心躍進成區內霸權破壞該區的秩序。

獨裁國家仿效「北京共識」向外擴張

其中一個例子,是馬杜羅試圖挾持民意宣稱要吞併鄰國圭亞那所屬地區,實際是覬覦當地被發現蘊藏的大量石油。這顯示其他獨裁國家正嘗試參照「北京共識」,即所謂取得巨大經濟成就同時不發展政治自由的中國模式,抗衡以往兩者兼備的「華盛頓共識」。更重要的是,這些舉動代中國專制的行為模式被其他獨裁者相互模仿,形成屬於威權國家的陣營,將對原來的國際秩序造成前所未有的衝擊。代價除了是更多人被漠視制度的政權打壓,亦包括多數資源被少數獨裁者肆意掠奪的悲劇。當香港沒有真正的石油,我們的代價又會是甚麼呢?

最近,委內瑞拉有一家人的餐廳因為售賣14份早餐和餡餅予反對派領袖而被勒令停業,但事件卻在互聯網掀起熱潮,餡餅亦被冠上「自由餡餅」(Freedom Empanadas)的美譽。馬杜羅政府如此著緊,是因為該國在7月28日迎來總統選舉。選前民調顯示,反對派的候選人支持度超過六成,而馬杜羅的支持度只有不足一成。儘管不抱很大期望,人民選擇表達意願,美國亦調整制裁措施向馬杜羅施壓,確保政權能兌現承諾或承擔後果。畢竟制裁的終極目的是帶來改變,而無辜的人民只能期盼黑暗過後在盡頭見到曙光。「自由餡餅」可能代價不菲,儘管我未有機會一嚐,但我肯定委內瑞拉人正期待嚐到這分滋味。

- 張崑陽(詹姆斯敦基金會副研究員)

2024年10月20日星期日

何与怀:习近平迫使他改变——谈陆克文博士新书《论习近平》及其之前的两书

何与怀



本文作者与澳洲前总理陆克文的一张合照



2024年9月17日,陆克文(Kevin Rudd)出版了一部新书:On Xi Jinping: How Xi’s Marxist Nationalism Is Shaping China and the World《习近平:他的马克思主义民族主义如何塑造中国与世界》)。这部长达六百零四页的新书,让陆克文俨然成了十足十的一个习近平研究专家。事实上,2017年六十岁的他进入牛津大学攻读并于五年后获得了博士学位,他的博士研究为他书中的详细分析提供了学术基础。在这基础上,陆克文——现在要称陆克文博士——凭借他作为前澳洲总理、现澳洲外交官以及“中国通”的经历,利用大量中文文献,游刃有餘地解析了习近平思想的内核模式,探讨这些模式如何揭示中国的未来轨迹及其对全球的影响。


陆克文《论习近平》


习近平在陆克文眼里是怎样的呢?陆克文认为习近平自2012年以来推动中国政治走向“列宁主义左派”,重新强调最高领导的独裁权力;自2017年以来他又将经济政策转向“马克思主义左派”,强调国家计划而非市场力量。与此同时,习近平将中国的外交政策引向“民族主义右派”,强调曾经被西方侵犯的中国在世界文明中的核心地位。在陆克文笔下,习近平是一个融合了皇帝之梦的马克思主义民族主义者。苏联解体对他影响深远,让他确信国家必须拥有强大的列宁主义架构与信仰,否则就会重蹈苏联覆辙。他的目标进而是“改变国际秩序”,以中国新秩序地缘政治和经济为支点,为世界提供一种“威权主义发展模式”。

陆克文认为,习近平任期可能是台湾问题爆发战争风险最高的时​​期。他指出,习近平的“意识形态攻击”是以牺牲中国人民、中国经济和北京的全球地位为代价的。“习近平是个聪明人……知道这样做的代价。但他认为,为了长期维持中共的权力,这些社会、经济和国际声誉的代价是值得的。”这样,中共国对全球体系构成的威胁在习近平时代达到顶峰,世界现在正处于危险时期。如果习近平拿下台湾,将意味着美国全球影响力的下降,从而使习近平的地位“无懈可击”。

陆克文《论习近平》中的这些观点不啻是给西方世界也是给台湾的严重而且紧急的警告,无疑具有巨大的震撼力。

特别是在澳洲,在最近人们欢呼以色列对恐怖武装组织极其成功的“斩首”行动以及嘲笑阿尔巴尼斯总理终于取得中共同意在年底前取消龙虾禁令的“伟大胜利”之际,这位曾经于2013年11月13日宣布退出澳大利亚政界的人所写的新书在澳洲政坛不能不引起极大关注。值得注意的是,不管自由党还是工党,两党都承认这本书的价值,给以不同程度的称赞。

澳洲工党人士,包括与陆克文关系密切的人,普遍认为这本书对理解中共在全球舞台上不断演变的角色具有重要意义。他们强调了陆克文的分析的针对性,认为他对习近平意识形态世界观的洞察对于塑造澳大利亚对华外交和战略政策至关重要,也支持陆克文提出需要与中国进行谨慎而且坚定的接触。

澳洲自由党成员更加关注习近平强硬的外交政策和中共在印太地区影响力日益增强的潜在风险。影子外交部长西蒙·伯明翰(Simon Birmingham)强调澳大利亚需要加强防御并与美国等盟友保持紧密合作,特别是在陆克文书中描绘的习近平勃勃雄心的背景下。澳大利亚历史上任期最长的前外交部长亚历山大·唐纳(Alexander Downer)称赞此书为“不错的作品”,抓住了习近平统治的复杂性。影子内政部长詹姆斯·帕特森(James Paterson也认为澳大利亚需要加强防御并准备应对中共可能的鲁莽行为。总体而言,他们倾向于将陆克文这部书视为西方应对中国咄咄逼人态度的警钟,认为此书是参与国际关系政策制定者的“必读之作”。

陆克文这部《论习近平》可谓应运而生,自然引起人们关注。不过,他在此书的一些观点并非突然自天而降,而是有迹可循。在他于2022年4月21日出版的一部大著:THE AVOIDABLE WAR:The Dangers of a Catastrophic Conflict Between the US and Xi Jinping’s China(《可避之战:美国与习近平领导下的中国之间灾难性冲突的危险》)中,他非常认真地讨论习近平的中国与美国发生战争及其避免的可能性。他试图为当今世界攸关人类命运的最大也最可怕的问题给出他认为正确的答案。


陆克文《可避之战》


有人想象,美国时代可能会以这样一种方式结束:中国将某种挑衅作为借口或被其激怒,策划了对台湾的入侵。北京向台北发射大量导弹,使得美国提供装备的军队陷入瘫痪,随后对冲绳和关岛发起攻击。超过二十万名中国人民解放军士兵在台湾沿海二十个不同的滩头阵地登岸。美国潜艇击沉了一些中国军舰,但这不足以减缓伞兵和直升机的猛攻。慢慢地,然后是迅速地,中国在激烈的战斗中占据优势,改变了东亚的军事和政治平衡。结果是,它最后使得一个世界超级大国沦落为弱国,被历史学家视为“美国滑铁卢”。

论者说,这样的场景并非信口开河。一些报告显示,华盛顿在台湾冲突的推演中连续输给北京多达十九次。在表述中共向外扩展的过程中,陆克文这本书充满了有用的事实和犀利的分析,对美中关系给以深刻而明智的新描述。陆克文花了四十年时间试图理解中共党人的图谋,认为现在习近平“急于解决台湾问题”,觉得他的前任的“渐进主义方法已经失败”。从更大的意义上说,习近平开始相信美国在亚洲的主导地位已经结束,他已经开始将地缘政治轻描淡写为“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北京现在认为“改变秩序根本性质的时机已经成熟”。

陆克文忧心茕茕地告诉世人:与中国爆发全面战争的后果严重得令人难以想象。美国人常常把外交政策问题看作是“头痛”,只要“吃点药”就能让它们消失。评论认为,陆克文比大多数人都要清楚,至少在短期内,习近平和他的变革性世界观不会消失。头痛是慢性的,如果美国人希望控制这种痛苦,他们需要动用所有的聪明才智。怎么办?这位澳大利亚前总理表示,西方世界必须用“威慑和外交相结合”的方式来遏制习近平的威胁,从而避免一场可能重塑全球政治、破坏中美关系、造成“难以想像的死亡和破坏”的冲突。

如果说陆克文的《论习近平》是他的《可避之战》的深化和发展,其思想可说一脉相承;那么,以前的陆克文可不是这样的。即使拿他七年前出版的书看,也可发现如今的他变了。


《不畏:陆克文自传》封面


七年前,2017年10月24日陆克文出版的书,是他个人自传,名为《Not for the Faint-hearted: A Personal Reflection on Life, Politics and Purpose 1957-2007》(《不畏:陆克文自传》)。2018年1月13日,陆克文专门在悉尼最大的中餐馆唐宴酒楼举行了一场特为华人而设的新书发布签名会。会上的总体偏向yuqfen可在一位重要的媒体人向陆克文发表的提问上看出——问及澳洲现时所谓“反华思潮”的问题。请陆克文解答这种问题并不突兀。陆克文当时的观点不难看出。他在书中就欣悦地记录了他从1984年第一次到中国至2007年这个国家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在会上,他也逐一叙说他最近几年到中国,看到北京举办奥运会,看到上海举办世博会,看到杭州举办 G20 峰会;在成都看到绿色能源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在广州看到创新的生态设计小镇,在深圳看到世界级的科技中心,也在武汉、西安、昆明、福州看到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潜力……他继而说,“中国对于联合国和国际多边机构的支持力度也越来越大。实在来讲,中国在国际社会承担的责任越来越大,对地区和世界治理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与此同时,新的技术革命很有可能重塑社会经济契约,新的地缘政治很有可能重塑国际秩序格局。”


 

2018年1月13日陆克文新书发布签名会一张合照


那时,陆克文似乎想好好总结一下他从出生至2007年的五十年人生。按他所宣称,自己在书中“使用一个客观的角度”,来描写陆克文这个人的贡献,包括“好的事”及一些“不完全好的事”。但是,毋庸讳言,他的人生道路既成就了他众多的辉煌,同时也在某些方面多少局限了他对世界的认知,特别是对中共国的认知。

而现在,陆克文改变了,而且是非常重要的改变。陆克文为什么有所改变?是习近平迫使他改变,是习近平改变了中国与世界的形势,是习近平追求“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皇帝之梦,让陆克文这个前澳洲总理、现澳洲外交官,让这个资深“中国通”,不得不深思,不得不改变。


陆克文与习近平皇帝之梦


回想当年陆克文宣布退出澳洲政界,他当然绝非远离政治。他2014年移居美国后担任哈佛大学拜尔佛中心国际关系学研究员;同年10月他成为美国亚洲协会的首任主席;2016年7月陆克文要求澳大利亚政府提名他作为下一届联合国秘书长的候选人;2017年六十岁的他毅然报读牛津大学博士学位。我发现这位曾两次出任澳大利亚总理的人可能怀抱另外一种的“野心”——他要利用他的个人优势,充分扩大他的国际视野,游走国际舞台,期望对国际政治作出他力所能及的最大的贡献。现在,他继《可避之战》后又出版《论习近平》,是已经不再年轻的他努力的一部分。其效果会怎么样?让我们拭目以待。


(2024年10月19日于悉尼)


August Song | 从环台军演到中美三公报

August Song
RFA 【读者广场】 2024.10.20
读者广场 | 从环台军演到中美三公报中共最不希望看到的就是台湾表现得像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路透社图

最近,中共刚刚进行了名为"联合利剑-2024B"的环台军事演习。综观历史,中共一共进行过五次环台军演,其时机分别为:

2022年8月,时任美国众议院议长佩洛西访台。

2023年4月,时任总统蔡英文访问美国会见麦卡锡。

2023年8月,时任副总统赖清德访问中南美洲过境美国。

2024年5月,新任总统赖清德发表就职演说。

2024年10月,新任总统赖清德发表国庆讲话和前任总统蔡英文访问欧洲。

环台军演这一名词第一次出现是在2022年佩洛西访问台湾之时。佩洛西8月3日晚间离开台湾,中共于8月4日中午开始军事演习,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军演中共画出六处环绕台湾全岛的禁航区,封锁,威胁台湾的意味十足。以至于部分台湾学者将此次军演称为"第四次台海危机"。自此,环台军演成为中共表达最高规格"愤怒"的标准动作。

纵观五次环台军演的时机可以看出,中共在什么样的时候"最愤怒":在美国政要访问台湾的时候,在台湾政要访问美国的时候,在台湾总统发表重要演说的时候。即:涉及台湾的国家主权和国际地位的时候。中共最不希望看到的就是台湾表现得像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而主权国家的标志,在国内,就是民选总统的产生和发表演讲;在国外,就是得到世界上最重要国家美国的承认。因此,每每此种事件都会挑动中共的敏感神经。每到此时,环台军演从未缺席。

长期以来,中共的对台策略是:上策,"和平统一";下策,武力并吞;中策,外交窒息。中共希望通过不断打压,矮化台湾的国际地位,降低台湾的国际能见度,最终达到抹杀台湾的国际人格,让台湾在国际舞台成为彻底消失不见的目标。环台军演正是每当中共发现事实恰好相反时的气急败坏恼羞成怒的表现。

那么,中共为何如此在乎台湾的国际地位呢?

回顾一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际地位历史。在1949年建政以后的二十年时间里,承认中共政权合法性的只有不到五十个国家,大多是社会主义阵营国家。1969年,中共的建交国数目为46国。1970年,加拿大和意大利与中共建交,中共的建交国数目来到51国。1971年,尼克松访华,中华民国退出联合国,中共的建交国数目增至67国。此后一路攀升,一直达到今天的183国。

由此可见,一个国家的国际地位与其和美国的关系有着紧密的联系。当美国总统访问中共时,中华人民共和国于同年加入了联合国,并且随之有许多"西方国家"前来与中共建交。相反,中华民国台湾则从此不得不扮演国际边缘人的角色至今。

那么象征着中美关系的正式文件有哪些呢?这就是中共每每谈及中美关系时必要提及的中美三公报。三份公报的要点如下:

中美上海公报(1972 年 2 月)

中国:(1)台湾问题阻碍中美关系正常化;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 (3) 台湾是中国的一个省; (4)解放台湾是中国内政,任何国家无权干涉。

美国:(1)了解台湾海峡两岸的所有中国人维持一个中国的愿望,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2) 不对此提出质疑,中国人应该自己和平解决台湾问题; (3) 确认从台湾撤出所有美军和军事设施的最终目标。

中美建交公报 (1979 年 1 月 1 日)

建立美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之间的正式关系;卡特总统宣布从台湾撤出所有美军人员;美国终止与中华民国的共同防御条约。美国政府承认中国的立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中美八一七公报(1982 年 8 月 17 日 )

美国政府高度重视对华关系,重申无意侵犯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无意干涉中国内政,无意奉行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的政策。

美国不谋求长期执行对台军售政策;美国对台军售无论从质量还是数量上都不会超过近年来的水平;美拟在一段时间内削减军售达成最终决议;两国政府将尽力采取措施,为解决这一问题创造条件。

1972年在美国总统第一次访华后签署的上海公报中,中共最在意的就是台湾问题。

1979年在与卡特总统签署的建交公报中,中共向美国提出三项要求:与中华民国断交,废约,撤军。

1982年在与里根总统签署的八一七公报中,中共要求美国重申一个中国政策,并且削减对台军售。

当一个政权得到美国承认的时候,它最关心的问题是美国对于另一个政府的态度,并且在后来几十年的交往中,它一再要求美国减少对于另一个政府的支持,降低对它的承诺,不得对它承认。这只能说明,这个政权非常在意另一个政府,它认为那个政府的存在是对它最大的威胁,只要这个政府存在一天,它的生存危机就延长一日,所以中共必欲对中华民国除之而后快。

中共念兹在兹的台湾,中共在与美国的官方文件中口口声声的"解放台湾",其实只是中共所能找到的最冠冕堂皇的说法。"解放台湾"是中共的口头语,翻译成中共的心里话,其实是"消灭中华民国"。

为什么中共如此的想要消灭中华民国呢?因为中华民国是对中共政权最大的威胁,因为中华民国的存在证明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非法性。只要中华民国还在这个世界上存在一天,中共就会如坐针毡。如果中华民国得到美国和国际社会的关注,那么中共简直要坐卧不宁了。

由此可见,中华民国一直都是台湾手中对抗中共的一张王牌。而今天,台湾经过数代人几十年的努力,茁壮成长为亚洲最成功的民主国家,其代表的自由民主的普世价值又对中国人民形成强烈的感召力和吸引力,其自由繁荣的民主社会一再印证华人一样可以享受现代公民权利,与对岸极权专制的政权形成鲜明对比,与对岸压抑封闭的社会环境宛如两个世界。自由民主使台湾在两岸关系中如虎添翼。

中华民国和普世价值,是台湾对抗中共的两张王牌。今天的中华民国台湾总统越发聪明清醒,手握两张意识形态王牌对抗中共。

丛日云:特朗普是民粹主义还是保守主义?

文明的细节 2024年10月12日

编者按:新一届美国总统大选正进行得如火如荼,特朗普又一次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小编不懂政治,仅凭直觉对特朗普有好感,觉得他率真大胆,敢于反抗虚伪的政治正确,打破了美国沉闷的政治空气。但看网上舆论,特朗普简直就是"特离谱",几乎是个疯子。如果他当选,甚至美国都要"国将不国"。这使我非常疑惑。偶然发现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丛日云刊载于《探索与争鸣》2020年第1期的文章:《民粹主义还是保守主义——论西方知识界解释特朗普现象的误区》,部分解开了我的疑惑。原文太长,我做了缩写和摘编,分享如下,希望没有背离作者原意,也希望能对与我有同样疑惑的朋友有帮助。

西方知识界的主流一直不认同甚至敌视特朗普,对他的负面评价相当普遍,也相当激烈。而对特朗普现象的学术定性,除被边缘化的少量保守主义学者外,主流学者和媒体人基本上是众口一词,即将其视为民粹主义的兴起。民粹主义概念被改造成了一个筐,对特朗普的各种负面标签都被装进这个筐里。但是,当西方学者将特朗普现象纳入民粹主义范畴的时候,就不得不一方面对特朗普的思想进行曲解,另一方面对民粹主义内涵进行修改。他们所做的,实际上是削足适履,为特朗普量身定做了民粹主义概念。这可以说是西方知识界对特朗普的"猎巫"行动的一部分。有鉴于此,我们有必要重新校正评判民粹主义的坐标,才能准确把握特朗普现象的实质。

当代西方民粹主义的要求

那么,在当代西方,什么才是民粹主义的要求呢?(1)仍然要求或推动社会更多平等,使其走向平均主义甚至弱势者的特权,从而使社会失去活力和竞争力,并严重伤害经典的自由和人权;(2)要求和推动更多的自由,特别在个人生活和个性表现领域,鼓励突破传统禁忌、习惯和信仰,损害人类文明社会基础的个人生活的放纵;(3)要求和推动更多的民主,不在乎牺牲民主的质量和效率;(4)要求、推动激进的社会多元化,特别是种族或民族、宗教、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多元化,贬低和损害传统的主流文化,无原则地推崇各少数族群、弱势群体和边缘群体的文化,甚至将其神圣化。

这些激进左派、进步主义者、后现代主义(后物质主义)者批评特朗普依据的标准是什么呢?我们可以做一个归纳:(激进的)平等主义(或平均主义);放纵的个人主义(个人生活方式上对自由选择的诉求和宽容、"个人选择的自由");民粹式的激进民主主义;(准)无政府主义(对秩序、国家和权威的解构);(非/反宗教的)世俗主义(针对本土主流宗教);无限制的多元文化主义(本土文化的虚无主义);理想化的世界主义(全球意识或全球主义,反民族主义);乌托邦式的和平主义;(原教旨式的)激进生态主义。

将特朗普现象归为民粹主义还不完全是出于概念混乱,这种做法大多出于左翼民粹主义立场的偏见。知识精英在不自觉地向左大幅度偏移,拥抱后现代主义文化,但仍然自以为站在客观中立的立场。在他们心目中,特朗普属于非常另类的政客、局外人,令他们非常反感,而他的支持者则是一群无教养、粗野、充满偏见和易受煽动的下层民众,与他们这些精英在气质上格格不入,甚至连传统右派或建制派的精英也难以接受他们,于是,便很方便地将其归类为民粹主义。

民粹主义的价值偏好及其所锚定的民众

民粹主义不是一般的人民崇拜,而是平民崇拜,是将人民中的下层或弱势群体作为人民的代表或精华,并将其作为道德典范、道德判准。这样,它就将弱势群体推向了具有道德优势的高位。

具体来说,当代美国的民粹主义价值观锚定的是哪类民众呢?或为哪类群体所拥抱呢?在这个问题上,学界也存在着糊涂认识。传统上,人们将蓝领工人、农民等劳动者视为社会底层,认为他们最容易成为民粹主义的社会基础。历史上大多数民粹主义也的确如此。但在当代美国社会,我们需要对民粹主义的社会基础做一些调整。

如果按经济收入的标准,特朗普的选民基础或他为之表达诉求的群体不是收入最低的人群。当前美国民主党总统候选人的辩论已经成了许诺福利的竞赛。而特朗普并不允诺福利,他允诺工作。除此之外,对民粹主义社会基础和价值诉求的分析,还要考虑文化维度。这也是当代社会的新现象。

向后物质主义价值观的转变是一个根本性的改变,它引发了西方社会整体上的文化变迁,即由现代主义转向后现代主义。伴随文化的变迁,西方社会出现了以价值观为坐标的新的社会分化,出现了新的政治议题、新政党和"新政治"(new politics),即出现了"以阶级为基础的政治向价值观政治的转变"。与此同时,传统的阶级投票(social class voting)也衰落了,越来越多的人不再按经济地位投票,而按其价值观投票。

民粹主义如何反精英、反建制

确实,反精英是民粹主义的突出特征之一。但对民粹主义者来说,他们并非一般地反精英,而是反对"精英-大众"的社会结构与秩序,也就是精英处于优越的主导地位,享有引领大众、控制大众的特权的制度安排。而特朗普抨击当下的精英,特别是建制派精英,但他并不反对"精英-大众"的结构秩序。相反,作为保守主义者或右翼势力的代表,他的执政重视权威与秩序,维护具有明显抑制民粹冲动内涵的美国宪法的权威,维护传统的代表制和宪政民主的价值,所以,他是"精英-大众"秩序的维护者。

看起来各界精英大多站在特朗普的对立面,这成为特朗普作为民粹主义者的重要证据。在美国,精英们在政治上分为左右两派,每一派都会受到另一派精英的反对,这是正常现象,但像特朗普这样遭到左右精英阶层的普遍敌视,应该如何解释呢?诚然,美国的精英集团大多属于左派,但为什么许多右翼建制派精英也反对他呢?仔细研究就会发现,特朗普一派被左右派精英联手阻击的主要因素,是超出于传统左右之分的价值观念的对立,即特朗普一派基本上持现代主义或物质主义价值观,而精英集团则比较多地持后现代或后物质主义价值观。

不看到这个现实,就无法解释当代西方精英与大众的关系。在向后现代社会过渡时期出现的新情况是,精英与最下层结盟,后现代与前现代合流。

在这些新的政治议程或文化冲突中,白人、男人、基督徒、蓝领属于既得利益者,是社会的主流,也是文化霸权主义者。在"新政治"下,他们是被新社会运动控诉的对象。面对数十年汹涌而来的后现代的新潮流,他们处于被审判的道德劣势地位。

特朗普虽然向草根阶层寻求支持,表达了他们的呼声,但他领导的并不是在"精英-大众"结构中的底层反抗精英、试图打碎这个结构的民粹主义运动。他抨击体制内的精英(建制派),但并未破坏使精英占据优势地位的政治结构。如前所述,在当代美国社会,精英的主流与底层民众是盟友,精英阶层本身已成为推动美国走向民粹化的重要力量。而特朗普领导的运动不是底层对精英的反抗,而是中层或中低层民众在底层和精英的夹击中突围。

民粹主义与多元主义

反对多元主义成为当代"新(或右翼)民粹主义"的通用标签,也是特朗普备受诟病的一点。

大致说来,我们可以将文化多元主义与多元文化主义的界限看作特朗普一派与其反对者的界限。在以特朗普为代表的保守主义者看来,这种多元文化主义的流行是基督教文明自虐、自残与慢性自杀行为,它是美国文明的败坏性因素,使美国的主流文化受到严重侵蚀和削弱,从而带来文明的危机和衰落。特朗普一派人出于对美国传统文化的珍重和对美国文明的自信,反对和抵制这种类型的多元主义。特朗普的批评者以多元文化主义冒充多元主义,混淆了特朗普对不同类型的多元主义的态度。

特朗普反对的只是激进左派推动的多元文化主义。这里双方的分歧在于:文化的多元化是否有个限度?美国文化应该是个大熔炉,还是一个大拼盘或马赛克?左派批评特朗普的时候,常把界限和程度问题说成是肯定与否定、有与无的问题。特朗普所做的,是遏制多元文化主义和进步主义潮流,以缓解美国文明面临的危机。这里表达的是文化保守主义的忧虑与诉求,与民粹主义不相干。

民粹主义与种族主义或排外的民族主义

美国激进左派是在什么意义上将特朗普归结为种族主义或排外的民族主义的?简单说来,左派进步主义者攻击特朗普,依据的是全球主义/多元文化主义标准,或者是少数族裔的立场(这是"政治正确"的立场)。只要不符合这个标准,或与这个立场相悖,便被贴上种族主义或(排外的)民族主义的标签。

无疑,在全球化和全球治理的时代,原教旨主义的民族主义已经成为过时之物,事实上,西方发达国家的民族主义已经严重衰落了。但直到目前,国际社会的基本单元仍然是民族国家,主权国家间的界限还具有首要的意义。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在民族主义与全球主义之间寻找一种平衡,而不是片面地追求一个极端。如果说特朗普的言行凸显了民族主义立场的话,那么它也是对美国精英中流行的理想化的全球主义的一种矫正和制衡。

特朗普曾在讲话中明确地自称为"民族主义者",结果受到主流媒体的广泛抨击。民族主义成为主流话语的禁忌,这本身就是一个表征,证明全球主义已经占据了道德的制高点,民族主义已经成为自私、歧视、排外、好斗的代名词,是有害之物,甚至与纳粹主义联系在一起。从中我们可以看到美国民族主义已经衰落到什么程度。在这种情况下,保守派希望提振民族精神,强化民族认同,并不意味着走向激进民族主义。

其实,在多元文化主义和全球主义观念的支配下,无视移民带来的严重问题,否定边界和国民身份的意义,不负责任地主张开放边界、废除海关与移民执法机构(ICE)、无原则(或非法)地保护非法移民,高举道德大旗,无原则地许诺非法移民的福利,甚至将正视移民问题的讨论都作为违背政治正确的禁忌,这种主张和公共政策,才具有民粹主义色彩。

总而言之,给特朗普打上民粹主义的标签,或者是曲解了民粹主义的内涵,或者是曲解了特朗普的思想和言行。特朗普现象属于美国由现代社会向后现代社会转变时期的保守主义,不是民粹主义,相反,它是抵制美国社会激进的后现代主义和走向民粹化趋势的力量。

(来源:读行记略)

二十多所高铁站建成后被闲置,谁来为幽灵工程买单?(附:中国最寂寞的高铁站……)

 显龙 龙言大阅 2024年10月12日 

十亿打造的现代化高铁站,却大门紧闭、乘客稀少,甚至彻底废弃。沈阳西站、南京紫金山东站、鄂州东站等,这些曾承载着发展愿景的名字,转瞬间却成了无人问津的"幽灵车站"。他们的沉默是对资源错配的无声控诉,也是对地方发展策略失误的深刻警示。

这些高铁站或因地理位置偏远、或因配套设施不匹配、或因客流量不足而被迫闲置。

在海南儋州海头小镇,人口只有三万多,竟然花费四千多万建了一个高铁站。该高铁站建成七年了,一直不敢开通。原因是这个站日客流量不足百人,如果开通运营,儋州每年要补贴五百万元才能填补亏损。因为长期闲置,去年在舆论压力下才被迫开通运营。儋州虽说是地级市,但人口才100万,和一个县差不多,竟然建了三个高铁站。


据统计,在全国范围内,至少有26个高铁站在建成后荒废了。有些是从始至终从未开通过。比如位于山东省烟台市的芝罘站,该站于2014年建成后就没有开门迎客过。

此外,京津城际铁路上的亦庄站在2008年建成后也是一直没有开通,至今已荒废了16年。南京的江浦站在2011年建成后同样没有使用过,如今站前广场上都长出了杂草,紫禁山东站在2010年建成后也没有使用过。该站位于南京南站与仙林站之间的仙林铁路上,站房灰蒙蒙的,玻璃大门紧闭。

还有些是开通了几年后又关闭的。比如辽宁丹东西站,2015年开通,2018年关闭。宝华山站是沪宁城际铁路的中间站,2010年7月开通,由于客流量少,2020年4月便停止办理客运服务了,目前宝华山站主要用于车辆维修检查,而位于苏州的花桥站,尽管已经关停数年,这里的客运已经关停多年,也没有货运业务,只剩工作人员职守。

那么多闲置的高铁站,很多都是客流量不足、位置偏远。在修建之前,难道就没有做过评估吗?

这种无效基建,当然也不止高铁,在我国比比皆是。比如宁波一个造价两亿的地铁站,荒废在农田中;甘肃天水的有轨电车,举债投资24亿年收入只有160万;广东珠海的电车投入16亿多,运营仅仅三年就被拆除。

投资铁路、公路、地铁,若是为了民生和经济发展,自然说得过去。但是,很多经济落后的地方盲目举债,人造古镇、人造景观、人造景点,完全不考虑投资效益,最后落得一地鸡毛。湖北荆州1.7亿元建了一座高达57米的关公像,结果因为违建又花了1.55亿搬走。江西集水县花费2700万元建了一座文曲星雕像,结果违规被溶掉回收。至于河南鲁山县牛郎织女雕塑就更奇葩,抄袭长沙湘江女神雕塑。可人家只花了17万元,鲁山县却花了715万元,这么大的差价,钱都进了谁的口袋可想而知。一建一拆,无效基建造成了巨大的浪费,带来沉重的负担。

贵州六盘水推动了23个旅游项目,结果有16个项目成为了低效闲置项目,短短三年时间给当地新增了1500多亿的债务

无效基建带来的后果就是增加地方债务负担。截至2023年末,地方政府债务余额约40.74万亿元,还有隐性债务,里面又有几十万亿。

巨额的投资化为泡影,无效基建带来了严重浪费,在巨大的高铁网络之下,这二十多座高铁站如同被遗忘的明珠,孤寂地矗立在偏远之地。这背后,更是盲目追求政绩形象与忽视实际效用的深刻教训。

建一个高铁站,少则几千万,多则上亿,这么多钱投入进去,都打了水漂,那该有谁来买单呢?

高铁作为现代社会的交通利器,本应成为推动城市发展的强大引擎。然而现实却是,在"大干快上"的浪潮中,部分地方政府被政绩光环吸引,高铁站成为了城市名片的象征,却忽视了最基本的需求分析和经济效益评估。选址偏僻、配套缺失、市场需求不足,一些高铁站也因此未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反而成为了巨大的资源浪费。盲目追求速度和规模,最终换来的是财政的重压和民众的失望。无效基建正在让各地付出代价,但最终还是老百姓买单。


附:

这是中国最寂寞的高铁站,投资十几亿打水漂

 显龙 显龙 显龙 龙言大阅 2024年10月13日 
profile_qrcode
龙言大阅

普及经济常识,传播理财观点,用最简单的语言解说经济现状,用最生活的态度述说财富人生;做人人都看得懂的财经号。

165篇原创内容

周围除了麦地、玉米和黄土,什么也没有,这是中国最寂静的高铁站——河南巩义南站,直接建在麦田里。乘客一出站,就面临一望无际的麦田,周围没有居民区,这座车站孤傲出尘、超凡脱俗。


从巩义南站下车,沿着幽闭的田间小径,向南走1公里,可以抵达八陵村;向北沿着希望路行驶2.5公里,才能真正看到希望。从那里可以转到主要公路,去往巩义回郭镇。该车站站房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候车厅面积2000平方米,能同时容纳600人候车。车站2008年12月开工兴建,2010年2月正式开通运营,为二等高铁站。

按照我国铁路车站分级标准,日均上下车及换乘旅客在5000人以上,并办理到发、中转行包在500件以上的客运站,为二等站。然而,偌大的巩义南站日均发送旅客1502人次,即使在最繁忙的旅客高峰期,该站的实际利用率仅为设计能力的三分之一;而在平日里,利用率甚至不到十分之一,用"门可罗雀"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

另一座高铁站的情况比巩义南站更惨,那就是合肥北城站。

它静静地矗立在合肥市郊,与城区的繁华形成鲜明对比。途经合肥北城站的高铁线路有三条,分别为京港高速铁路、和蚌高速铁路及蚌福连络线。合肥北站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北连首都,南通苏杭,交通便捷,是区域交通的重要枢纽。无论是游览风景名胜,还是处理公务事宜,合肥北站应该都是换乘中转的理想选择。

出人意料的是,这个交通枢纽的日均客流量竟然不足8人,服务人员比旅客还多。车站内只有工作人员呆呆坐在空旷的候车室内,一片寂静。因合肥北城站客流量实在稀少,列车几乎没有开行。合肥北城站的开放时间也改为每天只开放2小时左右,因服务设施匮乏,难以满足旅客需求,旅客已逐渐转向更繁忙的站点中转或休息,使得该站点愈发冷清。

如果说人流不及预期可能是意外,但有的高铁站选址规划,仿佛就是为了避开人流精心设计的。比如孝感北站距离城区100公里。当地人不到万不得已,谁愿意坐一两小时车去孝感北站呢?这座耗资1.2亿修建的一等站,每天只有100多乘客,还没车站员工多。更夸张的是遵义南站,从市区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去该站,耗时超过3小时。"南站"真成了"难站"。这些高铁站附近往往环境优美,空气清新,却没有公交车站,甚至连网约车都不一定叫得到,如果没有家人接送,基本只有打黑车这条路。

据统计,我国至少有26个高铁站因位置偏远、周边配套不足、客流量低等原因处于未启用或关停状态。比如,海南儋州海头高铁站投资超过了4000万元,站房面积近2000平方米,建好8年了却不投入使用,因日客流量不足百人,运营后铁路部门亏损严重。

根据公开信息,2022年中国高铁共建有车站5544个,其中特等站50个,一等站236个、二等站353个、三等站939个。"等内"的加在一起,占比不到30%。这还包括了孝感北站这样一等配置、三等客流的"超模单位"。这5544个高铁站到底有多少能有效利用,很让人担忧。许多地方政府都是通过前期债务融资来支撑这些项目,以至于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不断扩大。

其实,地方政府追求政绩没有错。发展地方经济就要重视GDP等经济指标,这也没有错。全世界就没有不要政绩、不重视经济指标的地方行政。但是,这些看上去局部的技术问题,却在技术层面无解。机制的根本问题不解决,局部的修修补补能解决什么问题呢?修修补补那么多年,能修补的早也都修补了。


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