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周孝正来电话聊天,谈起他计划跟江林,前军报记者,做一期关于"军队国家化"的对谈节目。我马上意识到,他们的话题,在当下中国巨变前夜,恰是最关键性、无可回避的一个要害,中国军队的动向和意愿,毋宁是最神秘的。
江林现在加拿大。我还记得去年夏天,"六四"三十周年之际,孝正便告诉我,有两位解放军的军官去找他,一位是江林,另一位叫张胜,曾任总参军训部战役训练处处长,他的父亲是张爱萍上将,他对周孝正说,他父亲曾主管"两弹"研发。江林也跟我通过电话。
不久,《纽约时报》发表了一个重头报道:『前军官谈"六四":派军队清场,就不好再出牌了』,说"前解放军报记者江林首次打破沉默。"
她讲的是"七上将联署反对戒严信"的细节,今天来看,这近乎一次"流产的兵谏",江林对《纽约时报》说:
『我说哪儿用这么多部队进来,13个还是16个集团,一个天安门需要这么多人吗?他们说怕兵变。这七个上将在战争年代都曾经是这些部队的直接首长。
问:听说一个是怕兵变,一个是所有的部队都参与,谁也逃不开责任的。
答:对,但主要是兵变。』
虽然在三十年前,这就是一个尽人皆知的事实,然而将其置于今日"军队国家化"题目之下,其中可以诠释的含义就太多了。江林的陈述中有以下要点:
1、张爱萍说,在七个上将之前他单独给中央军委写过一个报告,那时候还没有戒严,他让这些领导去跟广场的学生对话,不要跟学生那么对立,说我们年轻的时候也是搞学生运动的,为什么现在就不能跟他们对话呢,要把他们当敌人呢,看着这么多孩子在广场绝食、生病,对他们的诉求置之不理呢?
2、江林看过这份报告的草稿,应该有1000字左右,后来七个将军的信很简单,就两句话;
3、报告送给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
4、赵紫阳是军委常务副主席,虽然他行政上是国务院总理、总书记,但是他在军队的这个职务,基本上是虚的,他很谨慎,基本不过问军队的事情;
5、张爱萍先一个人上书,后来七个将军上书,是他领头,起草人是他的儿子;
6、当时军委没有反应,他很生气,才有了第二次联名的事情;
7、"六四"第二天,6月5号,叶飞上将让他的儿子开车一起到张爱萍家,一进门就哭,说爱萍啊,我们的军队完了,向老百姓开枪了;
8、《纽约时报》问:这些将军的第一任务是保护共产党、保护共产党的领导人,是吗?江林回答:我觉得没有。如果有的话,应该去纠正他们走错的路,不要往这条路上走,你们往这条路上走,就是违背了初心,就是一种背叛。从我记录的那些人,同情我的那些人,都是军队高级干部,他们也是不同意的;
9、军队高级干部里面,抵抗的情绪很普遍。江林举例,将近一年的时间,北京三总部军队机关的干部都不敢穿军装出来,甚至他们在军队的办公楼里都穿便衣。你只要穿军装出来就会被老百姓打啊、骂啊。
关于"七上将联署反对戒严信",吴仁华所著《八九天安门事件逐日大事记》记载如下:
叶飞、张爱萍、萧克、杨得志、陈再道、李聚奎、宋时轮七位上将公开致信戒严部队指挥部和中央军委,呼吁军队不能镇压民众。全文是:
"首都戒严部队指挥部并转中央军委:鉴于当前事态极其严重,我们以老军人的名义,向你们提出如下要求:人民军队是属于人民的军队,不能同人民对立,更不能杀死人民,绝对不能向人民开枪,绝对不能制造流血事件。为了避免事态进一步发展,军队不要进城。(签名)1989年5月21日。"
然而更重要的,是邓小平如何化解这次"兵谏"?吴仁华记录:
《七上将上书》被印成传单广泛散发,造成很大影响。就在他们发出联名信的第二天,中共喉舌《人民日报》刊登聂荣臻、徐向前两位老帅答复中国科技大学部分学生的讲话称:"戒严部队绝不是针对学生来的,希望同学们不要听信谣言尽快返校复课。"以元帅压上将,消除七上将上书事件影响的用意,显露无遗。
在反对戒严七上将中,张爱萍、萧克、杨得志、宋时轮四人是中顾委常委。5月26日,中顾委主任陈云主持召开中顾委常委会,号召老同志支持戒严。27位常委中,张爱萍、李一氓、李德生、黄华、程子华等5人"因病因事"请假。《八九天安门事件逐日大事记》称,他们因对戒严和处置赵紫阳的做法有意见而请假。这句叙述有误,程子华不反对戒严。《人民日报》当时报道这个会议时特别提到,请假的程子华"给会议打来电话,表示坚决拥护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制止动乱的正确决策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李鹏《六四日记》记载,萧克、杨得志在会上解释了上书事件。萧克说:"我同意陈云同志的讲话,拥护以邓小平同志为首的领导集体。我相信公安干警和武警是可以维持秩序的。所以,我对军队进京有保留,担心发生流血事件,所以,我在七人联名信上签了名。"杨得志则说:"外边所传七人写信是这样的:那几天情况非常紧张,军队受阻,一旦出现流血事件,恐怕更不好办。因此,我们七人联名给戒严部队写了封信,请他们转给中央。这封信本是写给中央的,不知怎么搞到社会上去了。"
据《中国"六四"真相》(英文版为《天安门文件》)称,收到这些上将的信件后,邓小平、杨尚昆要求杨白冰、迟浩田等立即分头登门拜访,向上将说明情况,杨尚昆还专门给萧克、杨得志等打了电话。上将上书之事及时平息。
梳理一下:
1、以元帅压上将,实际上是借元帅之口行骗:"戒严部队绝不是针对学生",说明在"党指挥枪"的结构下,两个元帅仅是木偶而已;
2、萧克、杨得志的事后解释,但并未改变初衷,
3、将军们明显地都不敢跟中央"对着干"。
但是,"七上将"事件的含义是:
1、解放军镇压老百姓,天理难容,这个"天理"普遍存在于解放军高级将领的心中,这是中共再一次"动刀子"的一个巨大障碍;
2、军队也曾"抗命",如38军,但是"党指挥枪"的结构,令解放军最终背上"屠杀"罪名,解道唯有"军队国家化"一途,即军队不为任何一个党派所指挥;
3、军队国家化,不能指望高级将领的良知,而必须走宪政的道路,写进宪法里才有保证。
今天的困境。我曾采访姚诚,他说:
习近平上台后对军队的体制编制进行的重大调整,实际上也暴露出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从体制编制的调整上来看,七大军区变成了五大战区,战区应该是处于战争状态下的称谓。
既然是战区,就应该有参战的主体双方,军队是这个主体的一方,那另一方是谁?应该说中国大陆目前是处于和平时期,那只能理解为手无寸铁的百姓是解放军的作战对象?
如果说这是一个笑话他就是一个笑话,但仔细分折起来还是真的是这么回事,从维稳费超过军费这个现象也能看的出来,中共对镇压国内反对派的重视程度也超过了国防的程度。
实际上战区只是军委的一个前线指挥所,除了作战指挥权外,一切权力尽失,这才是习撤销军区,成立战区的真正目的。
姚诚的意思是不是,习近平通过"军区改战区",而"杯酒释兵权",解构了解放军的旧结构,从而消除了对他的威胁?但是他达到了控制军队的目的?大变来临,这支军队听他的指挥吗?
——作者脸书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