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19日星期一

苏三:游日归来话夏夷,一个沉重的话题


1,
正常情况下我应该给一个杂志交一篇游记,但写日本估计会有些审查的麻烦,所以我索性不管了,彻底放开写一下我的真实感受。
前天日本有三位科学家获奖,有小朋友在微信里问我,"为何日本人总得诺贝尔奖",他们是亚洲第一。一位著名文化人第二次邀约我谈谈"何为中国"的问题。一个同学则问:你对日本如何看?我告诉他们,等我写篇日本游记,估计能回答你们的部分问题,这需要一片深度游记,但前提是我必须讲真话。
我从上个世纪末即开始疯狂在全球旅游,那时即便是中国的有钱人也没有开始旅游呢。我的旅游绝大多数是自费,因为我在外企工作,经济还可以,但有时我甚至是借钱旅游的,回来下个月工资还人即是。我喜欢旅游,是上大学时来自英、美的外教们熏陶的结果。后来,我逐渐知道旅游的厉害。读万卷书、走万里路,在我的学术生涯里是缺一不可的组合,所以我被一些朋友戏称为"徐侠客"(我本来姓徐)。有个测试在全国旅游的软件,我以走遍全国各个省份获得击败99%网友的成绩,与一个朋友谈及这个话题时,我的想法是: 走遍全国各地是个文化人的基本功吧。走遍世界才牛呢,但我的经济能力达不到,只能挑选一些主要国家与地区看看。
2,
就2002年我从外企辞职后开始研究写作的视野,日本并不是我的关注点,因为我研究的主题是"中国文明西来说",不是东来说。但就日本在今天的全球地位及其与中国之间的文明对照关系,日本就太重要了,所以我也一直留意。在2014年出版的《文明大趋势》(实际上是一本以日本与西方为背景探讨"中国何以落后"的书籍)里,日本占据了弱三分之一的篇幅。这本书后来还获了奖,说明我的看法大致还可以,甚至有常住日本的人说有关日本这部分写得太好了。不过限于经济条件我一直没有去过日本。但我对日本也不算陌生,因为我大学时二外是学日语的,与一般人相比我对日本文化还算是有些认识吧。
这次到日本去有许多的始料不及——这才是好的旅游啊,旅游就是为了长见识的。但对于严肃的知识分子,可能还有其他的任务,观察反思,然后还要把思想结果告诉公众。
这次旅行的日程是半个月,但具体路线等我却全不知道,因为我是陪同朋友一行过去的,心想他们去哪我就到哪。作为一个职业的文化文明研究者,我自信,只要是在日本,无论在哪里,做什么事情,我都能从一滴水中看出日本的那个太阳,所以我不太要求一定要去某些地方,整体以他们的活动要求为主。到机场我才发现我们一行总共有6、7个人,并且他们主要是去做一项商业活动的,去日本做商业收购。不过这也好,我本来也不是去看风景的,这种活动更能深入了解日本的社会与经济,看似没有一般旅游那样赏心悦目,但对于我这样的人实际上可能另有乾坤。
这趟旅游多亏朋友的尽心安排,北到宁静美丽的秋田,南到大阪,中间数次到东京,也去了京都与名古屋,偶尔在名山大湖,时而在商业谈判桌边喝咖啡,有时独自穿行在名古屋的大街小巷。就地理上可能并没有走遍日本,但对于日本主要地区的风物人情还是尽收眼底。随行的人是个常居扶桑的日本通,还邂逅了几个华侨,也深入到一些偏僻的富人区,甚至在日本人家中做过客,通过他们丰富的眼睛,最终对于日本的社会建立起了一个相对立体的看法。
应该说我的观察结果是非常令我自己震撼的,但这个结果如同写作《新文明简史》时一样,并非一开始就有了,是逐渐认识到一些东西,并且我的结论首先震撼了自己。这个简单的结论就是:对比之下中国原来是个非常落后的国家。
刚到日本的几天,我都是晃晃悠悠、随遇而安的,甚至连第二天去哪里我都不太清楚,反正只要是这日本就OK,新奇可能笼罩了我所有的感官。到即将离开的前二天,我突然感觉在内心深处有些触动,觉得来到日本的这些天如同梦幻一般。对于普通中国人这几乎是一个只有梦境中才能想象出来的地方啊。他们与我们同文同种,但这个国家是如此的奇特。你站在日本的大街上已经看不到太多东亚的特征,那如同是一个西方国家,如德国或美国。到处是我们熟悉的黄皮肤、黑头发,尤其是繁体古汉字,可是你一张口相互之间完全是陌生而不能沟通的表情。最使我友邦惊诧的是其文明程度之高、秩序与谨严的社会风貌,这种感受的积累最终从感性提升到理论,我一次次不禁审视起日本所以为今天日本的缘由来。同时,站在日本的土地上来反观我亲爱的祖国,大海对面西方那片大陆逐渐变得既陌生又熟悉、既模糊又清晰,最终还生出几分不咸不淡的矛盾情愫来。
3,
您是否听说过旧社会所谓"生苗"、"熟苗"的说法?您是否理解一个贫穷落后的"少数民族"在汉人中间的无奈感觉? 您是否听说过中国历史话语中的夷、夏之分?请调整呼吸,等我说出那个残忍的答案。我以负责的态度,认真地告诉愿意听真话的中国人:相对于今天的日本,中国人正是"生苗";当我在日本回望祖国时,内心怀着的正是中国一些落后"少数民族"面对汉文明才有的那种难以名状的痛苦与焦虑;同时,今天的中国确切无疑就是"夷",而"夏"已悄然东移扶桑。这是我咬牙得出的真实结论。
我不愿意去论证这个判断过程。拙著《文明大趋势》已用几万字讲述了中日之间夷、夏转换的大致轨迹与原因,只是今天实地到日本考察我才意识到结局要比想象的更为结实而确实我到日本不过是理论还原到实践,但我竟然还是自己被自己吓了一跳。
在我的整体文明发展史观中,全球文明大致发源于一个相对具体的范围,即地中海周边地区(参见拙著《新文明简史》)。在传统的话语里,更集中于即西亚、古埃及与安纳托里亚等地。但考察旧石器时代的文化,现代人出非洲后的活动核心点则是重在欧洲一地,而今天的世界核心则又在太平洋两岸矣。总体宏观来看,全球文明发展既有一定的规律,但也可以说,变化才是永远不变的规律。从人类走出非洲的最近几万年来看,欧洲、非洲、亚洲与美洲,都曾经各领风骚,文明的高峰向来没有常驻一地!它永远在流动与游弋,合了中国人说的"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这就是全球的夏、夷之变的规律。套用在中、日之间,中国曾经是日本的老师,为东亚之"夏",日本曾经为"夷";而今天日本又把中国远远地甩在了后面,所以日本是"夏",中国为"夷"。这已是不争的事实,只是中国人是否愿意接受的问题。
4,
据说我的书不是很好读,所以引发许多问题。有人问我: 你不是说文明从地中海东部向四周扩展的嘛,所以中国的文明为西来说,那么为何不是中国始终先进于日本?我得说这是位不认真的读者。我今年的两本新书里都附有一幅接近的全球地图,尤其是《新文明简史》的那幅扉页图 清晰地示意了三次人类活动浪潮的发展方向。从中国到日本的扩展仅是人类最初迁徙与农业文明时期的最早两波浪潮的规律;20世纪日本的崛起,是另外一波浪潮的效应,即,工业文明从西北欧发源后跨越美洲向西,这一轮反方向扩展,首先锋头抵达东亚的东部地区,而东亚的西北地区这一次将会在文明的沙漠里长期等待滋润的甘霖。所以,日本理应在这一波现代化文明中比中国先行一步,从内部微观上看,无论是日本还是中国 ,都是东部地区发达于西部地区,即是这个大势所趋。
还有人问,那么新加坡呢?我还可以再加上台湾与香港、韩国等地。文明传播或文明发展趋势的另外一些规律,涉及地理,不仅仅是地缘。所以,我一般提到文明传播规律时讲的是"地理地缘"原则,不是单纯的地缘规则。比如青藏高原距离西亚更近,但截至20世纪还在奴隶社会徘徊。新加坡是个国际商贸咽喉要道,香港是世界著名金融与港口城市,包括日本与台湾,都牵涉到另外一个亚规律,即蓝色海洋时代临水而活、离水即死。在《文明大趋势》一书中,水被当作一种快速交通工具,对于文明发展是一种绝好的润滑剂;在不同时期,船舶航行的能力是决定哪些地区是文明传播有利地区的决定性因素,所以地理地缘文明传播的规律主要牵涉到道路与相关的交通工具,有关于此问题非常复杂,但简单讲就是这样的道理。另外,就亚洲的这些现代化,"四小龙"或发展得比较好的地区,一定的文明底蕴也是必须的,所以在农业时代里中国地区辐射到四周的文明养分,实际上不仅曾经滋养了汉文明,而且是哺育日本文明的重要源泉之一,否则菲律宾、台湾的地位为何不能替代日本?无论如何,今天到了日本来反哺中国的一个时期,考察20世纪的中国先进思想,几乎多数来自日本,这在中国的科学与现代思想领域里留下了浓重的痕迹,甚至日本几乎是历次中国革命的一个策源地,所以日本除了侵华战争应该受到谴责之外,日本其实一直在近100年里从各个方面影响着中国,尤其是影响着中国的东部地区,尤其是长三角地区。
5,
我在日本最刻骨铭心的体会是,就民间观察,这里是一个普通中国人做梦都想不到的"君子之国",这里是一个真正的"礼仪之邦"。作为一个中国人,假如你没有到过日本,很难想象世界上竟然有一个亚洲国家已经进入到路不拾遗的文明阶段。大家到大超市里去吃饭,或者早上在饭店用餐,自己的包裹随便丢,你根本不用担心会有日本人拿了你座位上的包裹。我们数次乘坐日本的新干线,大箱子都放在座位根本看不到的门口过道,那里人潮汹涌,几个小时回去箱子都安然地呆在原地,最开始我还不习惯,可以想象我的紧张,但几次之后我已经象日本人一样从容淡定了。这是一个社会诚信水平极高的社会,在民间廉耻心极重,其文化之中处处体现出高度的尊严感,所以在这里才可能有动辄切腹的武士道传统。这种诚信带来的秩序与文化不仅是是在东亚,即便在全球可能都是罕见的。
偶尔这里也有偷窃,但很大的几率都是中国人——这让我在日本狠狠地体会了几次"新疆人"的心理。在日本你也很少看到有人会用铁栅栏把自己的窗户给封起来,因为这里发生偷窃抢劫据说会是惊天动地的大新闻。
秩序与诚信可能是现代社会的必须,所以为何日本社会会迅速进入现代化,也就不奇怪了。
然后我们再说说"礼仪之邦"。即便对日本不了解的人也会对日本人的礼貌印象深刻,因为即便许多抗日剧其实也不否认还一点。本来去之前怀疑我会不会在日本弯腰鞠躬到颈椎病都要犯了的,结果我身体上受到的委屈看来是微不足道的,但心灵上受到的震撼让我几乎五内俱焚。
在日本我从来没有看到过任何日本人如同中国常见的那种急赤白脸,更没有看到暴戾的场面,即便不认识的人都礼数周到到不知所措,比如小型博物馆的管理员,甚至连把门的都如此,他们知道你走就出来送行,并且不断鞠躬再见,客套话更是滔滔不绝——本来我还有些厌烦这种啰嗦,后来我逐渐欣赏起这种程式化的美感,因为这就是文明的体现,它绝非是"素质"这个词汇所能简单概括,它浓缩了这个民族历史的温润精华,它是这个社会的一种文明常态体现。而在这同时,我在中国网络上看到的是这样的画面: 一个孩子拿了别人的东西,母亲不仅不道歉,还歪理抢白别人不包容她孩子;一个城管去制止一个搭建违法建筑的农民,结果被该农民拿镰刀砍死了;一个大陆男子在香港因新加坡老师上课讲英语不讲汉语而对其拳打脚踢;一个后母折磨完儿子后将其活埋……这仅只是我在日本旅游期间看到的新闻;而中日网络上的网民素质又直接反映在他们毫无忌讳的赤裸裸粗俗与野蛮话语里;在一些突发性自然灾害的新闻后面,中国这边脏话恶语与欢呼诅咒是家常便饭,日本那边是另外一道风轻云淡的景色;甚至在日本发火的中国人会感叹日语的脏话太贫乏了,或者说就根本没有脏话可说。没到过日本之前我作为一个长期的国际文化观察者也是认为在国际环境中 中国人是非常野蛮粗鲁的,这一点我可能比一般中国人认识得早30年,因为不接触国际环境你是没有对比参照条件的;但今天站在日本我所能想到的是,类似中国的这些粗野在日本基本上都不可能发生。所以,温婉有加礼貌周全的不断刺激之下,有一天在一个文化研究中心与管理员们一再还礼之后,我突然在脑海中清晰而确切地看到了祖国的真面目。这个"面目"就是中国汉人所理解的某些一语不合即拳脚相向、红刀子进去白刀子出来的不开化的某些"少数民族"式野蛮,当然,野蛮人的优点是,淳朴豪爽,热烈大方,这我们不得不予以承认。
6,
中国曾经是个日本人自叹弗如的"礼仪之邦",中国也是令四夷艳羡的华夏文明代表,但时至今日中、日之间的"夷"、"夏"转换到底发生在何时呢?这是任何严肃的东亚知识分子都关注的一个课题。我在《文明大趋势》里已有所论述,简单地讲,唐宋之间是个关键转折点。人们以为日本在向唐朝学习时是一片文明的沙漠,那也是不符合事实的,唐只是日本向中国学习的一个高峰期,并且是中日之间确认"夷夏之分"最为清晰的一个时期。从考古方面看,日本实际上只是比中国稍晚一拍,正如中国比印度稍晚一拍。比如大约1万多年前开始的日本的绳纹文化,就与中国华北,尤其是东北赤峰一代的文明有一定连接,相当于中国春秋战国前后的弥生文化是奠定日后日本文明的主要根基,所以日本今天的礼仪文化很有可能是这一波从中国大陆传播过去并延续下来的,后来的汉唐文明不过是最外层的一袭华衣。所以,或许在今天日本我们见识的正是中国春秋战国时期遗留的"礼仪之邦"的风采?
唐宋之后中日之间夷夏转换的关键是什么呢?涉及因素很复杂,牵涉到一系列文明发展规律,但主要还是地理这个隐蔽的大手。
中国地区的文明在商周之际开始从四方向中原积累,自匈奴出现,东亚全境屡遭蒙古草原的铁骑践踏,客家人为最明显的被逼南迁的历史形成,这个现象意味着北方马上民族屡屡将中原文明踏灭或追踪到海的惨痛事实。这就是中国北方人比南方人更为"豪爽"的秘密所在。
我在近几年经常讲过中国文明的胡化问题,最早很小心地将中国文明胡化的地域划定在华北地区,后来延伸到中原,现在我要说,胡化是中国全境!甚至中国最后一个延续到20世纪的王朝也是胡朝,他们正是从东北农牧分割线上起家的胡人,这个民族具有文字的历史不过才4百多年!
中国的历史就是如此被一次次"打回到石器时代的"。而在此同时,日本由于中间有朝鲜半岛的有效隔离,尤其是大海的保护,作为一个安全的离岛,日本群岛从来就没有被胡化过,所以,这里继承的文明形式都是涓涓细流的滋润。每一次他们从西边的大陆接受的文明都会被成功地过滤与发展,而诸多中国古老的礼仪也一直在这里得以保存与发扬。他们相对独立又不与外界隔绝的天然地理环境,躲避了农业时代人类的野蛮战争与宗教热狂,由于没有受到过外部很大的冲击,所以即便是王室也是千年一脉,所以这里还是贵族文化的繁盛之地。久而久之这种千年不变的秩序与温润还影响了整体的平民社会,延伸奥对现代文明的有效接榫,一切似乎天成。而有些国家号称几千年文明,但无论如何都不能进入现代社会,原因可能在深层的胡化野蛮,这种实质的野性抵抗任何带有秩序指令的现代逻辑,所以迟迟不能进入现代社会。因为说到底,现代文明,首先是一种完全不同于农业时代的新文明,而其核心就是秩序。当然,从宏观文明趋势而言,中国在现代化这波的命运从地缘也被排列在日本之后,所以,无可埋怨,只需静待。
另外,很多人认为台湾的今天社会风貌是国民党带去的,其实不然。台湾在甲午战争后曾经被日本殖民半个世纪,今天的台湾老人很多都能讲流利的日语,所以,台湾的温婉重信部分是日本殖民时期带去的遗留影响。
6,
面对中国的问题,有人愤懑地问: 是中国人种有问题?当然不是! 我已在前面讲过,文明发展有其规律,而地理地缘才是主要的因素。日本是个离岛,并且很早就从东亚大陆接纳了一定的文明基础,并且这里恰好处于适合农业文明发育的纬度,并且他们距离东亚的文明核心中国不远不近,这些黄金组合是日本最终在近现代崛起的必须基础。 就这方面应有许多分解,但限于篇幅,我只能提示,英国为何能成为现代化的火车头,日本之所以能够成为东亚翘楚,都不仅仅是个偶然,背后都应该隐藏着农业时代里资源重新统计的谜题。
就分子人类学看,日本与东亚地区,尤其与中国人的构成,是基本一样的,皆为大约3万年前出现的一个O型Y染色体携带者的后代。也就是说,绝大多数的中国人与日本人3万年前本是一家,所以我们有理由和平共处,重建一个和谐的东亚家园。
7,
说到对日本的感性体验,不能不提到日本的干净与整齐,这是日本的另外一个与中国截然不同的特点。你在日本的大街与房屋里,会看到一切都井井有条,许多大街干净得如同添过一般。想想他们与中国同文同种,而差距又如此之大,常常感觉象是到了另外一个星球一般。这其中有日本现代工业设计水平的骄傲,也有贵族文化的贡献,但更可能是日本空气湿润的岛国气候所带来的特殊影响。
另外一个突出感受是,就一般人口密度统计中国与日本的人口密度大致相当,但是真正到日本旅游时,你会发现,除了一些交通干线,日本到处都是空荡荡的。日本的人口密度可能只是中国的三分之一。为何如此? 是日本人处于某个特殊目的故意在统计中提高了他们的人口总数,还是中国人把广袤的沙漠与青藏高原都纳入到有效面积造成的错位?对此 我们不得而知。我只知道就在这期间的中国旅游黄金周里各地正在上演堵车比赛与血肉组成新的长城的景观,我的一个惊醒是:中国真的不能放开计划生育,再也不要拿日本人口密度与中国相比,其中可能有诈。
回国的时刻到了,站在日本的国土上我认真思考了这样一个有趣的问题:假如可以留在日本,我是否会选择留下?确实还真有个日本人问过我这个问题,我好不犹豫地回答: No,我当然要回到中国去! 即便日本是个天堂,我也愿意回到故乡去,那里有野蛮但豪爽的亲朋好友,我与他们血脉相连,我愿意最终融合到他们中间去。
2014年10月11日草就
——网友推荐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