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貧困一家6口慘死的關注,也不及上海娛樂界一明星去世的熱度。不在於死的方式和人數,而在死的是誰,在哪裡。
中國有句話,不知是否老話,叫「死者為大」,近年來在網路輿論屢屢被提起。意思是要尊重死者,人死了就不要說甚麼了。實際上是不要說不好的,哪怕說的是事實,而只能說好的,至少是哀悼或沉默。「死者為大」對公認的好人去世,也許成立,對公認的壞人呢?大多數的人不好不壞,或者有好有壞,難道就因為死了就不能說了嗎?如果「死者為大」成立,那麼所有的歷史研究都沒法進行了。
其實多數時候,都是喜歡死者的人,用這句話做藉口,來堵住不喜歡的人的嘴,不希望人家評說,或者只想聽到一種聲音,特別是對名人或公眾人物的死。可網路總是眾聲喧嘩,觀點多樣。你喜歡的人,別人可能不喜歡。你熱衷談論的人,別人可能不知道、沒興趣。
9月16日晚間,突然傳出28歲的上海藝人喬任梁去世的消息。警方排除是他殺,微博上關於死因則有抑鬱症自殺、涉及私隱的非正常死亡等各種傳聞。喬任梁是何人,許多人並不知道。本文除了哀悼,對他的為人、演藝和死因,也無意評說,只說去世引起的新聞現象。
當晚微博一度出現癱瘓,許多網友反映不能登錄、訪問緩慢、搜索功能沒法使用。深夜時分恢復正常,新浪微博CEO王高飛發貼稱,此次藝人去世引起的訪問量,相當於之前同時發生的女排奪冠和王寶強婚變,兩次熱點事件加起來的巨額流量。微博系統稍後顯示,和此次事件有關的三個關鍵字,排在搜索榜前三位,搜索次數都在千萬以上。與此同時,各大媒體紛紛跟進報道。
為甚麼媒體和公眾對明星之死如此關注呢?
生而平等只是理想,死不平等也是現實。國外有學者統計確定年代的研究時段,國際媒體對戰爭、災難、事故、流行病等死亡事件的報道,發現發展中國家平均死1500人,才相當於發達國家死1人的報道。中國也是,甘肅貧困一家六口慘死的關注,也不及上海娛樂界一明星去世的熱度。不在於死的方式和人數,而在死的是誰,在哪裡。
公眾對某事的關注,往往來自媒體選擇性報道的議程設置。報道明星的死亡,媒體政治上安全,不像報道雷洋「被嫖娼」死一樣,由於涉及警權、影響穩定會被刪貼;也不像報道楊改蘭一家六口慘死一樣,由於涉及貧困、貧富分化等問題,說不清楚還惹麻煩。從新聞業務的角度,這些蹊蹺死亡事件,由於調查採訪難,各種干擾多,容易觸發當局政治敏感的神經和民眾不滿的心理,吃力不討好,遠不如報道明星的事簡單,有人情味,更有商業上的回報。
公眾的關注還容易被「意見領袖」所引導。每每遇上這種事,不管是否相識相知,許多明星、名人作為「意見領袖」都開始悼念煽情。明星懷念明星,既符合人性,也是最安全且划得來的事兒。一是讓公眾感到善良有人性,二是自己一旦遇上甚麼不幸事,也會有人如此掛念,不至於落寞。現實生活離公眾很遠的明星,更容易把明星當作自己人,心理和地位上,很多人的潛意識裏,恐怕不把底層窮人當作同類。經常見到明星呼籲救助寵物貓狗,卻很少為底層百姓的不幸發聲。
而普通人又能怎樣?在對別人的不幸報以同情的時候,只能慶幸自己別遇上麻煩。他們無力改變社會的不公,多數人只能及時行樂,娛樂至死。
所謂「死者為大」只是民間沒有強制力的勸誡,而比這更大的政治上的禁忌、商業上的逐利,對公眾話題的選擇,對活人思想言論的控制,比死人還要不幸。
其實多數時候,都是喜歡死者的人,用這句話做藉口,來堵住不喜歡的人的嘴,不希望人家評說,或者只想聽到一種聲音,特別是對名人或公眾人物的死。可網路總是眾聲喧嘩,觀點多樣。你喜歡的人,別人可能不喜歡。你熱衷談論的人,別人可能不知道、沒興趣。
9月16日晚間,突然傳出28歲的上海藝人喬任梁去世的消息。警方排除是他殺,微博上關於死因則有抑鬱症自殺、涉及私隱的非正常死亡等各種傳聞。喬任梁是何人,許多人並不知道。本文除了哀悼,對他的為人、演藝和死因,也無意評說,只說去世引起的新聞現象。
當晚微博一度出現癱瘓,許多網友反映不能登錄、訪問緩慢、搜索功能沒法使用。深夜時分恢復正常,新浪微博CEO王高飛發貼稱,此次藝人去世引起的訪問量,相當於之前同時發生的女排奪冠和王寶強婚變,兩次熱點事件加起來的巨額流量。微博系統稍後顯示,和此次事件有關的三個關鍵字,排在搜索榜前三位,搜索次數都在千萬以上。與此同時,各大媒體紛紛跟進報道。
為甚麼媒體和公眾對明星之死如此關注呢?
生而平等只是理想,死不平等也是現實。國外有學者統計確定年代的研究時段,國際媒體對戰爭、災難、事故、流行病等死亡事件的報道,發現發展中國家平均死1500人,才相當於發達國家死1人的報道。中國也是,甘肅貧困一家六口慘死的關注,也不及上海娛樂界一明星去世的熱度。不在於死的方式和人數,而在死的是誰,在哪裡。
公眾對某事的關注,往往來自媒體選擇性報道的議程設置。報道明星的死亡,媒體政治上安全,不像報道雷洋「被嫖娼」死一樣,由於涉及警權、影響穩定會被刪貼;也不像報道楊改蘭一家六口慘死一樣,由於涉及貧困、貧富分化等問題,說不清楚還惹麻煩。從新聞業務的角度,這些蹊蹺死亡事件,由於調查採訪難,各種干擾多,容易觸發當局政治敏感的神經和民眾不滿的心理,吃力不討好,遠不如報道明星的事簡單,有人情味,更有商業上的回報。
公眾的關注還容易被「意見領袖」所引導。每每遇上這種事,不管是否相識相知,許多明星、名人作為「意見領袖」都開始悼念煽情。明星懷念明星,既符合人性,也是最安全且划得來的事兒。一是讓公眾感到善良有人性,二是自己一旦遇上甚麼不幸事,也會有人如此掛念,不至於落寞。現實生活離公眾很遠的明星,更容易把明星當作自己人,心理和地位上,很多人的潛意識裏,恐怕不把底層窮人當作同類。經常見到明星呼籲救助寵物貓狗,卻很少為底層百姓的不幸發聲。
而普通人又能怎樣?在對別人的不幸報以同情的時候,只能慶幸自己別遇上麻煩。他們無力改變社會的不公,多數人只能及時行樂,娛樂至死。
所謂「死者為大」只是民間沒有強制力的勸誡,而比這更大的政治上的禁忌、商業上的逐利,對公眾話題的選擇,對活人思想言論的控制,比死人還要不幸。
——东网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