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25日星期三

《动向》长短论:拼死赌命何来“善意”?

《动向》杂志2016年5月号封面

任志强事件之后,比中共权力反腐重新洗牌的内斗争要命的,是维护公民言权利抗争的日趋公开化。引爆社会舆反弹的不是任志强,而是"党媒姓党"的巡查指令。"任志强效应"持续发酵,是总书记哪壶不开提哪壶的巡查部署,揭开了执政党公开违法,媒体属性与人民无关的事实,使中共政权再度成为世人吐槽的对象。
面对党内普遍质疑与民间全面吐槽,4月26日习近平在一次座谈会上,强调党政各级对来自知识分子的意见和批评,只要出发点是好的,就要热忱欢迎,对的就要积极采纳;即使一些意见和批评有偏差,甚至不正确,也要多一些包容、多一些宽容,坚持不抓辫子、不扣帽子、不打棍子。看似想缓和矛盾,对舆情的反弹释放出善意;但事实上,话音刚落,就有了北京西城区纪委对任志强留党察看一年的处理决定。任志强问人民到哪里去了?何错之有?错在顶了当今圣上的嘴!合肥会上讲"三不"的"善意"也随之而去。
因其守成,便有三年来"世人皆知,当政者迷"的国人梦碎;因其倒逼,便有当局节节败退以守为攻的"三不"策略。习近平讲"三不",其实是后江时代"不走邪路"的权宜之计,不是主观上不想大打出手,而是客观上大势所迫不得已。自"南周事件"之后的"五不准"、"七不讲",到"网络孤岛"计划乃至"媒体党姓"的谬说,习李执政的基本路子仍然是维稳体制的延续。就习近平"三不"的内涵而言,远不及当年胡耀邦"三不"与朱厚泽"三宽"的开明,而是毛泽东"不杀"的翻版,是要"引导他们端正认识、转变观点,而不要一下子就把人看死了"(习近平4月26日原话)的先"礼"后兵。统治者的善意往往是靠不住的,尤其在大权独揽无人制约的状况下,这种"善意"总是和权谋连在一起,"反右"时毛泽东的"阳谋"就是一例。
人们之所以对重提"三不"的"善意"有所怀疑,就在于当今圣上不思政改而将自己置于专权独断的险境而不知。三国时,孙权劝曹操称帝,曹操笑道,莫非是想架我于火上?大权独揽,对政治家并非好事。尤其在专制国家,大权独揽往往就是死地。作为担任数个中共最高领导小组组长和军委联指总指挥的习近平,已经到了毛泽东都忌讳的炉上火烤的险境。这样一个格局,说穿了只能拼死赌命,哪里还有善意可言?何故如此?专制政体之必然。
正因为这架红色恐怖时代遗留的专制绞肉机讲的是暴力、是野蛮,真正要做到"三不",还需要文明的启蒙,学会宽容,学会妥协。就民主政治而言,政治斗争、政权更迭其实就是一场和平运动,而专制政体则不然,政治斗争、政权更迭就是你死我活、兵戎相见。因此就有了那么多的敌人,那么多的险境,那么高的警惕!这不,最近几天不就有人在讲"党内的野心家"吗?
不接受现代文明价值,就没有现代政治的秩序;割舍不了宗法专制的挚爱,就免不了权力更迭的绞杀。一边是有序的民选更替,一边是无序的政变清洗。二千年专制政体的绞肉机运行,仍将是"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的历史循环。对于一个与现代政治文明格格不入,至今陷于野蛮政治不能自拔的当今圣上,重提"三不"是释放"善意"还是其他?

——原载《动向》杂志2016年5月号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