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27日星期五

胡少江:被中央政府撕裂的香港社会


香港的区议会选举刚刚结束。与四年前的那次选举结果相比,建制派减少了二十个议席,但是,他们在本次选举中获得的二百八十个议席,仍然稳居区议席总数的三分之二以上。不仅如此,这这也是建制派在自一九九九年以来的五次区议会选举中取得的第二高票。"泛民"获得一百个议席,加上"伞兵"斩获的七个议席,民主派共获得一百零七个议席,虽然较之上次选举增加了十七席,却仍然低于他们在以往其他三次区议会选举中的战绩。

从获取的票数看,无论是亲共产党中央政府的建制派,还是反对集权制度的民主派,都谈不上是这次选举中的赢家。建制派具有明显的财政和组织资源优势,凭借著这些优势,他们精心组织,到对手的软肋区域去"种票"。虽然在局部上有所斩获,但是仍然没有摆脱得票总数与上次相比下滑的局面。而民主派在组织和协调方面的不足使得他们分散了不少票数,因而无法获得他们所希望的突破性进展。

相互对立的两派政治力量处于胶著状态,真实地体现了香港目前的政治和社会格局。相当长一个时期以来,香港社会弥漫著一种焦躁不安的气氛。商人看不到前途,穷人生活艰难,年轻人看不到希望,各个社会阶层之间信任缺失。中央政府在政治上表现出越来越强势霸道,不断地压缩香港市民的政治空间,并且在香港市民中种下了互相不信任的种子。去年爆发的"雨伞革命"就是一次社会矛盾的大爆发。

遗憾的是,中央政府和香港政府并没有从"雨伞革命"中正确地吸取教训,转而更广泛地听取社会各阶层民众的心声,致力于改善香港市民的自由和民主权利。相反,他们更是将香港民主力量、尤其是青年学生看作是政治敌人,从各个方面对他们进行严厉的打压。"雨伞革命"之后,政府利用所掌握的行政权力和财政资源,大规模地进行秋后算账,更加肆无忌惮地在香港照办大陆的那一套压制性政治的做法,在教育、新闻等领域进一步加强管控。

与此同时,中央政府和他们在香港的派出机构也正在试图利用香港社会的民主空间,通过日益增多的驻港机构人员和与大陆有利益关系的香港商人,胁迫部分市民支持中央政府的政策,公开挑动香港市民之间的矛盾和对立。目前,不难看见中资机构向所属雇员发出在选举中如何投票、向何种社会团体捐款、以及在何种社会活动呼吁上签名的指令,这些做法除了增加香港的族群对立之外,对于解决香港市民迫切需要的民生和政治诉求没有任何帮助。

在此次区议会的选举中出现的一个重要现像是,无论是建制派还是泛民,都有一些资深政治活动人士被不知名的年轻人击败。这种现像出现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一部分选民对现有状况的不满,但是又找不到出路。他们投的是抗议票,是对现有知名人士的反对票。但是,无论如何香港年轻人在选举中的不俗表现是香港社会未来民主的希望,因为总体而言,在香港的年轻人中间,支持中央政府所代表的日益没落的集权制度的是少数,拥护自由民主的是绝大多数。

——RFA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