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12日星期四

东步亮:習馬「兄弟倆」為何不被民進黨認同

習馬會之後,兩岸輿論氛圍呈現兩種截然不同的景象:大陸在一片興奮和歡欣鼓舞之後,迅速被其他新消息,如又有新「老虎」落馬等熱點代替,關於習馬會的討論早就歸於平靜;而在台灣,圍繞習馬會產生的爭議仍在繼續,特別是在野黨一浪高過一浪的批評、揭發,似永無止息,對馬的聲討,在其下台之前,看來都將是永恆的主題。
偏綠的台灣媒體昨天發表了一篇社論,嘲諷馬英九和習近平「情逾手足」,「若非分離兩地,是可以做知己的」,「原可做換帖兄弟」。文章對馬英九性格特徵的一些描述,我不一定贊同,但是這篇文章對習和馬思想、意識、潛意識、心態等共同點部分的分析與揭示,非常有見地,事實上指出了造成目前兩岸分歧的根本原因,即,所謂「統獨」,所謂「一個中國」與「一中一台」及其他綠營主張的分歧,根源在於價值觀的不同和對立。這是一種落後意識形態與一種先進意識形態的各說各話。甚至在台灣內部,藍綠陣營的分歧也可以歸結於此。
這篇文章認為,習、馬兩人思想意識的同質性主要表現在對國家民族、歷史古籍和生活態度的信仰上,「就國家民族的意識而言,兩人都迷信什麼炎黃子孫、同胞親情、民族復興、領土主權等血緣迷戀和300多年前西發利亞條約古老咒語(主權至上)的制約,完全沒有現代以歐盟為主的人道思想超越血緣強迫症的意識,21世紀13億人口竟被300年前古歐洲吸血鬼的詛咒所制約,而馬英九受台灣民主洗禮多年,竟仍無法掙脫炎黃子孫的套套邏輯,與習近平互相唱和那些古老咒語而沾沾自喜」,文章指出,「習的領導統御術是中國傳統明儒暗法的那一套,加上列寧主義的極權統治的總和,相當落後。台灣馬總統卻非常神馳其中,時常『大學』、『中庸』一番,令人不知今夕何夕?」
簡單地說,習馬都認同「主權至上」的價值觀,這是他們能夠相見的共同認識基礎和前提。他們相信民族利益和國家主權高於一切,他們都有共同的「中國夢」,希望致力「振興中華」,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和中國國家的「大一統」。然而民進黨和綠營民眾信奉的是自由、民主、人權的價值觀,他們認為人權高於主權,任何以政黨、政權和國家的名義將集體意志凌駕於個人自由幸福之上都是不能接受的。他們無法接受一個極權的共產主義政權來統治一個好不容易獲得了民主與自由的台灣。
傳統主權觀念由十七世紀西發利亞條約(Westphalia Treaty)發展而來。1648年,法國和奧斯堡王朝簽訂西發利亞和約後,「神聖羅馬日爾曼帝國」分裂為三百四十三個獨立小邦,各國從此否定了羅馬教廷至高無上的權威,確定了宗教應由各國自主,人類歷史上「國家主權」的觀念第一次超過宗教權力,具有現代意義的「民族國家」才真正誕生。信奉傳統主權觀念者認為,主權國家是國際社會的唯一合法角色。但是,到了二十一世紀初,在全球化的潮流下,其他多元角色開始挑戰此種論點。尤其是歐盟的整合,為主權賦予了新的意涵,傳統的主權觀念已過時。習近平和馬英九都還沉浸在過去的傳統主權概念中,無法跳脫這一傳統的主權框架,在到底是「一中」還是「一中各表」這個圓圈內,爭得頭破血流,繞得頭昏腦脹。民進黨則完全游離於此框架之外,以中共和國民黨現有的視野,根本無法弄清癥結,因而也就沒法與他們對話。
人的生存和基本權利,人的價值和尊嚴,人的自由與幸福,人類之間的互助與關愛,是人活在這個世界上最應該被珍視的東西,忽視對自己管轄區域內國民的這些根本問題的保護和觀照,而去談什麼國家、主權、統一、領土完整,是不會得到最廣大民眾的支持的。無論在哪一個國家,無論在海峽的哪一邊,都是如此。

——东网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