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文化事件回顾)
2007年文化界最令人吃惊的一个焦点就是三联《读书》杂志换帅,即长达十一年之久的执行主编汪晖和黄平被撤换掉,最初有《新京报》在6月21日率先报道出来,可偏偏中间跳出一个《读书》的编辑孟晖,硬说《新京报》记者张弘造假,是发布"假新闻",称该报以她的博文作为由头进行炒作"《读书》换帅风波",有违新闻道德等,她还以强硬的态度要求该报公开道歉并开除记者张弘。
事实上,从2007年第9期开始,《读书》杂志正式将主编更换为潘振平,执行主编由汪晖和黄平更换为原编辑吴彬。这一公布,恰恰证明《新京报》最初的报道并非假新闻。因为6月20日,三联书店副总经理樊希安接受《新京报》记者张弘采访时就已回应,由于《读书》订户量下滑严重,他们正酝酿调整。到7月10日,三联书店就证实"换主编"的消息,这反而证明《读书》编辑孟晖称《新京报》记者"制造假新闻"恰恰是她自己编造谎言误导公众,愚弄读者。
三联书店主办的《读书》杂志创办于1979年,当时在文化界最出名的是该刊当时提出了"读书无禁区"的理念。
据与三联内部有接近的人介绍,被一些舆论称为"新左派"舆论阵地的《读书》因受种种因素影响,发行量目前约有两三万份。这个令三联高层担忧的数字出现,遂导致三联高层决定将外聘的执行主编撤换掉,为《读书》换血。可这一决定受到了《读书》一些编辑的抵制,包括张弘在报道中引用的《读书》杂志编辑孟晖本人就有抵制,她于6月16日在名为"香桃荫下梦长——阿兰布拉的猫's"博客中暗示《读书》将更换主编,她在回答客访客提问时写道,"马上会听到让你非常意外的消息的","我想,我非常幸运的事情之一,就是能够在汪晖和黄平的手下工作"。可真相大白后,直到12月18日,她却还继续在博客上对《新京报》记者的抗议放在置顶文章里:
抗议《新京报》利用我制造假新闻,要求该报立刻开除其记者张弘!!! [6/21/2007 8:32:31 PM]
我谴责《新京报》歪曲事实————关于《读书》事件的几点说明 作者:《天涯》杂志主编李少君 [6/21/2007 11:43:40 PM]
可孟的朋友、《北京青年报》评论部评论员张天蔚另一看法,他作为孟及其身为作家的父亲李陀、身为导演的母亲张暖忻的共同朋友,于7月16日发表了中肯的看法:《读书》换帅已成定局,而且显然不是《新京报》的阴谋(所谓代表"自由派"驱逐"新左派")所致。《新京报》的率先披露,只是证明他们消息灵通、嗅觉敏锐而已。
至于《读书》办成"新左派"的杂志,而且少了人文,多了枯燥的所谓学术文章,显然成为更多读者认为的《读书》发行下降的原因。目前,《读书》杂志除邮局订阅外,自办发行的一部分已打八折优惠读者(原价一年12期72元,优惠为一年12期57.6元),这一招或许是赢得读者订阅的一个促销手段吧。
综上,《读书》杂志并非仅仅是因为"换主编"就能掀起轩然大波,而是办刊方向偏"左"和很多内幕"见不得人"被曝光所导致,如该杂志发行量严重下滑,失去一部分读者,赢利也受影响,令三联决策层忍无可忍,决定换人。再者就是孟晖已在个人公开的博客上透露这个消息,她却又试图推卸责任,转移视线,以此减轻来自三联或上级的压力,实在是反应过度,反而对"换主编"事件推波助澜。第三就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学者汪晖和黄平为《读书》工作十一年后被突然抛弃,"面子上挂不住"。第四就是三联的《读书》为什么办不好,根子上还有一个"婆婆"——中共中央宣传部。这也可以说是三联《读书》办"左"了的原因,实际上正是因为"这束老花插在中宣部这堆牛粪上",现在已经"香不起来了"。而七八年前北京一份读书类文化月刊《方法》,正因为倾向于"自由派",倡导"思想无禁区",惨遭停刊。这也是让三联《读书》不得不感到"高压线碰不得"的地方,对于三联来说,自由诚可贵,但生存价更高。对此有人不以为然,其一针见血地称"中宣部能管好杂志?","鬼才相信"。
从名义上看,三联书店是直属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主管主办,事实上经三联书店内部人士公开证实,三联书店早在多年前就归了中宣部直接管理了,所以孟晖、潘振平等人过度反应,有可能是上面的压力太大的缘故——不排除三联受到中宣部直接的压力。后来,由"换主编"引起的有关"自由派"打击"新左派"的争议不再炒作,当好鸵鸟,大家相安无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