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像 |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是孔夫子教书育才的经验体会,也是对中国思想内容和思想方法本质的概括。
中国字跨入文明的时刻起,就走在家天下国家的道路上,延续几千年,至今未变。所以,同时产生的中国思想对社会人生的认识,也万变不离其宗,一直围绕着家天下国家层层展开。家天下国家成为成为中国思想,中国文化的核心。家天下国家的政治要祭祖奉先,慎终追远,家天下国家的思想也要追本溯源,回到三代。“温故而知新”,一语破的,提纲挈领,孔夫子成为中国人的万代师表,并非浪得虚名。
不过,从政治思想的角度分析,“温故而知新”由“故”只能“知旧”,“知新”是虚张声势的夸张。问题在于,家天下国家几千年一贯制,并不求新,更不求变,求的只是适应环境,“温故而知新”其实是“知旧”正合需要。于是,似是而非的“温故而知新”便源远流长,成为真理。
然而,具体分析起来,中国思想在源头上“温故而知新”又有三类情况:
一类是孔夫子代表的儒家,“温故而知新”其实是“温故而知旧”。父子遵循周公的思路,崇拜家天下国家的分封制,把分封制的表征符号“礼”当做宗旨,在礼崩乐坏的激变年代里,以“复礼”为毕生追求的最高事业,“克己复礼曰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他的“当仁不让”,他的“杀身成仁”,他的“朝闻道,夕死可也”,都是在“克己复礼”。“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坚持礼,就是复礼。孔夫子一生“述而不作”,就是因为他忙于“复礼”,而无暇“制礼”。所以,父子“温故而知新”者,实“温故而知旧”也。
一类是老庄代表的道家,“温故而知新”其实是“温故而知古”。老聃对家天下国家分封制表现出的弊端深恶痛绝,“大道废有仁义,慧智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混乱有忠臣”。深知唯有“绝圣弃智,民和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因而他认为家天下国家的分封制并不理想,希望回到分封制前更古老的部落制,甚至家庭制,“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人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守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所以,老子一生,不屑多说,不屑多写,“温故而知”者,古也。
一类是李斯韩非嬴政代表的法家,是真正的“温故而知新”者。面对家天下国家分封制分崩离析,他们既不像孔夫子那样去全力恢复分封制,更不像老子那样希望回到原古,而是别开蹊径,推陈出新,竭力建立家天下国家的权力归于皇帝一人的集权制,“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嬴政的集权制“六合之内,皇帝之土”,“人迹所至,无不臣者”,跟姬旦分封制“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并无二致,“温故而知新”其实质仍是“温故而知旧”。但,皇帝一个人把国家权力抓在自己手里,令行禁止,毕竟跟王、诸侯、代付层层分权,大有不同,说李斯韩飞嬴政“温故而知新”,也不算过。
中国思想史上鹤立鸡群,独树一帜的是墨翟创立的墨家。墨子不是“温故而知新”,或“知古”,或“知旧”,而是“温今而创新”。虽然他的原则“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并不特别,但由于他看到了家天下国家的痼疾,不令人生,反令人死;不令人福,反令人贫;不令人治,反令人乱;不令人善,反令人恶;不令人安乐,反令人悲苦;不令人积极,反令人消极。因而反对礼制的严酷等级,主张“兼以易别”,“观无常鬼,而民无终贱”。尤其是“择即取兼”,选择的“兼而爱之,从而利之”,竟然达到这样的境界,“明乎民之无正长,以一同天下之义,而天下乱也。是故选择天下贤良圣知辩慧之人,立以为天子,使从事一同天下之义”。“天之欲一同天下之义也,是故选择贤者立为天子”。“选择天下之贤可者,立为天子”。“君,臣萌通约也”。墨子的选择政长论,突破了“父传子,家天下”的窠臼,简直可以看作对普世价值民主政治遥相呼应的中国民主政治的启蒙呼声。
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墨家摩顶放踵,推行理念。以至于庄子都赞不绝口,“墨子真天下之好也!将求之而不可得也!虽枯槁不舍也!才士也夫”!也许正因为如此离经叛道,振聋发聩,诸子百家中与儒家并称显学的墨家,在后代竟湮没无闻,消灭殆尽,直到清儒在各类典籍中扒罗搜缉,后人才得以管中窥豹,稍见墨家庐山真面目的一角。知道墨家非“温故而知新”,实“温今而创新”也。
由于墨子的“温今而创新”被扼杀于无形,无论从思想内容上,还是思想方法上,都对中国没有产生影响,中国无论思想内容,还是思想方法流行的都是“温故而知新”这一套,几千年间,一直在家天下国家的螺丝壳里做道场,无论思想内容,还是思想方法,都一无发展,了无成果。今天,中国要迈出家天下国家的窠臼,长足进步,奔向民主与科学,在思想内容和思想方法上突破“温故而知新”的羁绊,“温今而创新”,是关键的一步,也是当务之急。
从当局全力以赴维护家天下国家集权制的秦制,不断推出维护家天下国家集权制秦制的稳定的新政,可以看出,突破“温故而知新”的思想传统,还是一场硬仗。
(作者供稿)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