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7日星期四

陶杰:柴玲与国运

柴玲
原题:学运女领袖


前高層官員紛紛出版「回憶錄」,為自己開脫,力陳二十三年前之廣場暴力鎮壓,與本人無關,全是那個死了的總老爺子獨自的責任。到了這等田地,當然拒絕認帳,如同紐倫堡大審,席上被告一口咬定當時只是執行希特拉的軍令。一層層「奉命執行」下去,到了最底層,連電影「讀愛」裏那個不識字的前納粹監倉女看守──還記得女明星琦溫絲萊演的那個角色嗎──都是受蒙蔽、被利用的小幫兇,近來有一種理論,對於此等愚昧的群眾,呼籲要多加包容憐憫。

今年海外女流亡份子,又自稱信仰基督教,她已經寬恕了當年拍板開鎗的總老爺子。

這就出現了很滑稽的新邏輯:最上面的罪魁要寬恕,最下層的愚民幫閒也要憐憫,那麼紐倫堡法庭和東京法庭還審什麼?每年一度,你又點燭光來做什麼?

最該「平反」的,如此乾坤挪移之下,變成了總老爺子和身邊三兩頭號人物。

這位嫁了洋人的女士當年在廣場,在最後一刻,流出一卷錄音帶,哭訴暴力,但叫其他同學留守,其他人都去死,除了她自己,因為她是領袖,她的生命比別人重要。

二十多年前尚可說是無知,洋人老公嫁了這許多年,在美國的大學畢業,智商應該有一點點長進,可是完全沒有。即刻引發很合邏輯的中國陰謀論:這個女人想回她的國家做生意了,她在向對家送暖示好。

這就是國運的問題:獨裁者比人家壞,革命者也比人家自私,「知識份子」比人家蠢。都連好心想幫一把的「外國勢力」也暗自搖頭:養這個女人許多年,白費了許多米飯。

法國大革命審判國王,革命黨都認為國王路易十六勾搭歐洲王室反攻革命政權有罪。該不該判死刑,卻有尖銳的爭論:一派認為算了,應該寬大為懷,把國王終身流放出境,這派漸佔上風,最後投票表決。每人投票時都講出贊成或反對的理由:國王罪不至死,即使有罪,也應寬恕。當革命領袖羅伯斯庇爾投票時,只說了一句:「國王必須死,因為共和國要生。」全體都靜了下來,然後形勢逆轉,以後的人都一面倒投了死刑票。

法國不但有第一流的紅酒,也有第一流的革命理論。從政的人,首先必須無情,而且是先對自己無情。其次是要達到目的,不擇手段,包括宗教信仰:當他告訴你他是教徒時,此一身份,只是一層包裝紙。

但像這個問題女人的寬恕之論,你要過濾她的怪論,必須以十分的犬儒來做武器:她不是白痴,必是極度的自私,以她從前「你們都去死好了,我不能死」的紀錄,有此打算,是自私,革命領袖自私,革命必敗;有此動機而講出來,則是白痴,所以這個女人自私與白痴兼備,可是卻一度受到崇拜,一個國家的國運差成這樣子,真的很難置信。  


——苹果日报(网友推荐)

2 条评论:

  1. “我不知道這個國家想要什麼,但我知道這個國家需要什麼。”
    ——【以色列】大卫·本-古裡安

    "只有一个方法:正确的方法。"
    ——【以色列】梅厄夫人

    五月十四日上午我参加了全国行政委员会会议,我们将在会上决定国家的名称和宣言的最后文本。名称比宣言问题简单些,因为关于宣言中是否提到上帝有最后一刻的争议。实际上问题已在头一天提出。最后提交负责起草宣言最后版本的小组时,宣言最后一句的开头写道:“怀着对以色列磐石的信念,我们为宣言签名作证……。”本—古里安曾认为“以色列磐石”一词已相当含糊,希望它既可以满足那些认为宣布犹太国成立的文件没有提到上帝是不可思议的犹太人,也同样可以满足那些肯定会竭力反对在宣言中甚至有一丁点教权主义味道的犹太人。

    但接受折衷方案不是很容易的。信宗教的党派发言人拉比莫什曼·迈蒙要求提到上帝部分不能模棱两可,并且说,他可以同意“以色列磐石”,除非加上“和它的救世主”几个字,而工党左翼的阿哈龙·济斯林格也同样坚决地站在对立面。“我不能在不管用什么方式提到我不相信的上帝的文件上签名,”他说。本—古里安花了上午大部分时间说服迈蒙和济斯林格“以色列磐石”实际上有两重含意:一方面对许许多多,或者大部分犹太人来说,它是“上帝”的象征。它也可以认为是“犹太人民的力量”的象征性和世俗的提法。最后迈蒙同意文本中删去救世主一字,虽然,有趣的是,那天散发供国外发表的第一个英译本,根本没有提到“以色列磐石”,因为作为安全措施,军事检查官删去了提到典礼时间和地点的这个最后一段。

    《以色列的奇迹》《Start- upnation:ThestoryofIsrael’seconomicmiracles》分析了以色列崛起的主要原因:

    1.以色列的社会是相当平等的,而不是等级森严的;是呵护滋养型的,而不是发号 施令型的;是相当个性主义的,而不是集体主义的。他们觉得,灵活性比纪律性更重要,首创性比组织性更重要,创新性比可预见性更重要。它对失败的宽容度很 高,因为逆境往往能孕育发明。

    2.以色列45%的国民受过高等教育,人 口只有区区700万,却拥有4所世界一流大学:希伯来大学(TheHebrewUniversityofJerusalem,1918年建校),以色列理 工大(TechnianIsraelInstituteofTechnology,1925年建校),魏茨曼科学研究所 (WeizmannInstituteofScience,1934年建校),特拉维夫大学(TelAvivUniversity,1956年建校)。全 国有8所综合性大学,27所学院。

    3.以色列的军队最恰当体现了平等的实质,军官与士兵人数比是1:9,而美国是1:5。连队指挥员都在23岁左右,他们洋溢着对森严的等级不屑 一顾的精神气质。在面对危急情况的时候,部队原有的层级结构能够迅速扁平化,美国人称这样的组织为“高可靠性组织”。总之,高素质年轻人通过这一特殊的培 训方式锻炼9年:在部队里服役6年,上大学3年。日后,他们无论做企业还是做学问都是好样的,百折不挠。

    ——德之休明,雖小必重;其奸回昏亂,雖大必輕。——

    1948年5月16日凌晨,以色列建国的隔天凌晨,阿拉伯国家联盟(七个成员国)共同集结军队,向以色列发起了进攻,第一次中东战争爆发······以后又数次爆发······并且至今冲突仍然不能停止的情况下,这个当初由难民组成的国家:

    然而
    今天,就在这块曾经被美国大作家马克.吐温描述为“荒凉、贫瘠和没有希望的土地”上——在水比牛奶还贵的以色列——除了举世闻名的农业滴灌技术,还有很多
    “农业奇迹”让你震惊:占全国劳动力2%的农业从业人员,提供了全国95%的所需食物;一些农产品占据了40%的欧洲瓜果、蔬菜市场;棉花单产世界第一;
    仅次于荷兰的欧洲第二大花卉供应国……

    基布兹成了孵化器,农民成了科学家,高科技在以色列萌发于农业。其中科技的贡献率达到了95%。以色列一个农民能生产92个人的食物。以色列的花农
    都配有电脑控制系统,花卉90%出口,其中新培育的品种占50%。以色列人仅用短短的50年时间,就在大部分是荒漠,水资源十分匮乏的土地上奇迹般地创造
    了一片片绿洲,无不令人叹服。
    http://shuerbuzuoblogspotcom.blogspot.com/2012/03/blog-post.html

    回复删除
  2. 一朝逢鸑鷟,羞死南海边

    回复删除

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