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29日星期日

蘇暁康:「中國好总理」神話

(作者臉書)

【按:「十里長街送總理」,近半個世紀前的這個悲壯景觀還會出現在天安門廣場上嗎?網上有兩個視頻稱「2023/10/27日下午,聚集在长安街及天安门广场悼念李克强的民众」,後又說是從1976年春的老視頻仿製過來的。無論怎麼,「總理去世」已成中國的一種政治現象,居然延續半個世紀至今,可是中國的政治學一直在解讀梟雄現象,卻從未解讀「總理現象」,李克強去世會不會終於帶出這種研究呢?我分別兩次在臉書議論「總理現象」:
2021·5·18——中共的「总理现象」,是一个谜,至今混沌不清,周恩来是这个现象的极致,「哭总理送总理」,曾是文革末期的一段佳话,却不久便破灭:周恩来原来助纣为虐,可是这并不能终结「好总理」神话,你看周恩来之后,从赵紫阳、李鹏、朱镕基、温家宝,直到李克强,就是算上曾「代总理」的华国锋,几乎有一致的口碑:好人、能干、恶政跟他无关,其间只有一个李鹏除外。这可能是「中国模式」的诀窍之一,无疑也是中国人帝王思想、明君观念、臣仆意识的一种反射,最近的「温家宝口水仗」,又是一个明例,但是人们忘了还有一个朱镕基,屠杀以后「将中国瓜分掉」、也「将社会主义阉割掉」,却至今是一个「好总理」呢。我二十年前写过朱镕基(1998年4月7日),最近再翻出来一读,似乎颇可以读出点温家宝、李克强的影子来;从政治学角度,未见有人诠释中共体制的这种妙处,即总书记搞党务做恶人、总理搞经济变好人。
2022·5·21——最近「習降李升」,其實是中共當代史上反覆出現的一個通例:「主席」成為惡霸,二把手一般會弄死,這當口,「總理」馬上扮白臉出場,成為一個「善的總和」,出來擺平危機,令黨渡却劫波,所以中共的「总理现象」,是一个谜,至今混沌不清。我分析過朱鎔基,稱他是「鬼貓」,那麼溫家寶呢?他據傳主張「政治體制改革」而備受民間讚賞,可是沈棟說他「白手套」就無人理會了;現在又來了一個李克強,似乎更加面目不清,此二人均待後人加以評說。】

一、「朱镕基旋风」

中共新科总理朱镕基高票当选以来,短短数周而已,国际上就刮起一股「朱镕基旋风」,中外媒体上也是一派「朱镕基新政」的赞许,有称「世人对中国大陆的经济改革前景予以极大期盼,相信在朱镕基的强势主导下,中国大陆的经济能在亚洲金融风暴中逆风发展」,有称「政治体制改革已经悄悄启动」……其中,尤其香港的媒体为甚,几近阿谀。
一向敢於批评中共的《苹果日报》,在社论里对朱镕基称赞有加,称他「不管万丈深渊勇往直前」;不过笔锋一转,就说他所面对的问题甚多,包括经济结构不合理、各级政府重覆建设过多,以致形成大量浪费、特权嚣张、失业问题等,只要稍有差池,导致社会发生动乱不安,届时因改革而被剥夺利益的干部便会兴师问罪,而朱镕基则惟有下台一途,因此说他「风萧萧兮易水寒」、「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信报》社论则称,若朱镕基能够在任期内完成其经改大计,即可名垂史册,但他要处理的问题决不简单,而且触及既得利益阶层既深且广,充满各种危机与变数,一如「商鞅变法」,对此香港「不忍悲歌再奏,乐见改革成功」;香港回归后立场转变极快的《明报》,以标题「披荆斩棘,开创新局」的社论大捧「朱总理」,称他「敢承担、敢坚持的风骨,是中国改革最需要的,也是北京官场最缺少的。」此外,《星岛日报》也是高声唱和朱镕基的豪语,称他「义无反顾,成效可期」。
香港这股「朱镕基旋风」,无疑同金融风暴之后经济低迷有关,如《香港经济日报》称「朱镕基给香港三个重要商机」,一是国有企业改革,二是住屋改革,三是科技兴国,说大陆国有企业改革,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可以配合更庞大的国企上市集资需求;大陆要发展房屋,正好向港商提供了很好的投资机会;港商亦拥有国际商业资讯及开拓国际市场能力,对大陆科研成果转化为竞销全球的商品极为重要。但这家报纸却回避了最要害的一条:朱镕基坚持人民币不贬值,对香港才是最关键的。有趣的是,中共在香港的媒体《文汇报》和《大公报》等,反而只撰文庆祝中共「两会」成果,不约而同地「忽视」了朱镕基,这大概同中共中央宣传口经仍要突出江泽民而有意对朱镕基「降降火气」有关。
这股「朱镕基旋风」,是目下中国大陆政局微妙的一个徵兆,它似乎显示自1989年「六四」事件之后长达九年的沉闷有了一线转机,这包括:
——朱镕基是不是又一个「中国的戈尔巴乔夫」?
——会不会又一个所谓「朱镕基新政」?
——中共能否靠朱镕基突破经改和政改困境?
1、国际大环境:以妥协折服柯林顿
自1997年中共十五大奠定江泽民「核心地位」,「江李朱体制」正式出台,其间还夹著江泽民去年底的所谓「访美成功」,大体完成了邓后中共的权力转移,而且这个转移也获得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的认可,中共又一次绝处逢生。
中共向西方的有限妥协,虽是邓小平式的「韬晦之计」,但也是他们同中共内部根深蒂固的极左势力较量、周旋、妥协的结果;思想倾向偏左的江泽民,既向西方妥协也大肆鼓噪民族主义,属於实用主义性质,有无法控制的后果。
这种对美妥协主要是两个方面:
第一,以人权妥协换取西方合作。
去年十月间江泽民和柯林顿会谈后,回去作出两个大动作:中国签署了联合国「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公约」,接著又批准魏京生出国治病。作为回应,美国柯林顿政府表示,中国的人权已有改善,美国将不会在今年的联合国「人权委员会」上支持对中国人权问题提出谴责案。其实「人权」一旦变成「外交妥协」的手段,既不表示中国大陆人权状况有改善,也不表明中共接受了西方的人权观念。三十年后,美国人才发现他们上了大当。
第二,以人民币不贬值配合美国重整亚太秩序。
然而三十年前,中国的诱惑,是美国和西方无法抗拒的。亚洲金融风暴以后,美国担心人民币如果贬值,将严重影响亚洲经济之稳定,於是今年一月美国副财长萨莫斯访问北京,得到了朱镕基的承诺,他在访问后表示:「中国坚决维持人民币的强势,乃是中国对亚洲安定所做的重要贡献。」此举不仅使朱镕基的国际声望大增,也被认为是「中国愿意对国际社会负责任」的证明,再加上中共在伊朗军售问题上也配合美国,这些因素也都被视为柯林顿政府的外交业绩,皆使得甚至在华盛顿的政治生态中,继续「羞辱」中共也愈来愈缺乏弹药。
2,「朱熔基期待」
朱熔基如今「声誉渐隆,佳评处处」,乃是同这个国际背景分不开的:西方和中国大陆内部,都如同八十年代初期待邓小平「改造」中共一样,开始期待朱镕基了。
这种「期待现象」,在国际上和中国大陆曾出现过多次。所谓「邓小平期待」,自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初逐渐达到高潮,期间并未因他逮捕魏京生、镇压「民主墙」而稍有缓减,美国《时代》周刊两次选他作封面人物,北京大学生在天安门游行打出「小平,您好」的横幅,都是明证。
直到1984年邓小平式的改革陷入困境,人们才又开始「期待赵紫阳」,当时不仅中国大陆的自由化知识分子大多对赵紫阳口碑极佳,很多精英因此自觉进入体制内协助赵紫阳,而且西方对赵紫阳也是「佳评处处」,如美国芝加哥大学经济学教授、诺贝尔奖得主佛雷德曼,就称赵是「共产党制度下最懂经济的人」;当然,因赵紫阳反对「六四」镇压,很长时间里人们都还在期待「赵紫阳复出」。
自然,这种「期待现象」,无论中外,都对中共体制无奈之下转而期待「好人当政」的普遍心理,被期待者如邓小平、赵紫阳也都表现出某种有异于共产党僵化体制性格的特色,比如从来就没有人「期待」过江泽民,更不用说李鹏了。因此,朱镕基的「被期待」是很自然的,有些美国的政论家甚至称「朱熔基是城市化、文明化的政治明星,他知识分子化的气质和高明的经济驾驭能力,堪称「红色经济沙皇」;德国的外交家和经济官员则评价「朱熔基的智商超过200,只要看他的经济政策和听他随口说出的准确的金融数据,你会确信他是一个真正的改革家,只有他才能把中国雄心勃勃的经济转型大业完成,他本人就是「现代化中国的象征」」;新加坡李光耀也称他是「最合适的总理人选」,日本首相赞他是「一个非常能干的人」,等等。
然而这只不过是外国人看「西洋景」罢了,在中国大陆人眼中,朱镕基的「异化特色」,主要是两个:一是「廉洁」,二是「懂经济」,这两个特色之所以被人们所欣赏,也是因为它们正好对应了近年来中共面临的严重危机:「廉洁」是对应普遍泛滥的贪污腐败之风;「懂经济」是对应高增长、过度膨胀、地方经济自主化、南北倾斜等等引发的一系列经济隐患和危机。不过,在中共并未实行领导人申报个人财产制度,和具有独立监督机构的情况下,事实上并无法证明朱镕基是否真的「廉洁」。
更有趣的是,仅仅因为民间传说朱在看电视剧「宰相刘罗锅」以及「商鞅变法」的戏时掉了眼泪,人们便认为他是一个「清官」,将他所推动的一些改革措施比作两千年前的「商鞅变法」,并深信他已经作好了变法失败就如同商鞅一样被车裂的准备。这就如同笑话了。
3、对朱镕基「期待」甚麽?
就西方投资者而言,无法拒绝中国大陆市场的巨大诱惑,却又对它的毫无章法极为头疼,因此认为朱熔基熟悉经济,知道「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的意义,是一个说话算数的人,「和他交往,可以降低风险,增强安全感」;另外「六四」带来的障碍依然存在,一些西方投资者和政府,也认为朱熔基没有「六四」污点,「他从来没有说『六四』是暴乱或者动乱,而是以果敢的行动组织工人纠察队,成功阻止了军队进驻上海,使1989年的中国避免了另一起血案」,所以觉得「朱熔基是我们可以打交道的中国领导人」。
大陆内部则存在著种种不同的幻想和期待。大多数老百姓欢迎朱熔基「当家」——农民希望政府「少收费,多给肥」,城市下岗工人则更加期待于朱熔基的承诺:「我让你们丢了饭碗,我也可能让你们端上一个新饭碗」。尚有忧患意识的知识分子则欣赏朱熔基敢说敢为的个性,不回避现实难题的作风,宁愿期待他是又一个「中国的戈尔巴乔夫」。「六四」以后成长起来的新生代政治精英,则无论公私之心都感到中国大陆若「重整河山」便可以成为世界之强,而计划经济体制的解体、严重的腐败和混乱的经济秩序,皆需要强有力的务实的领导人来梳理整顿,推进体制转型,他们认为只有朱镕基堪当此任。
即使一些「六四」后被打入另册的知识分子,仍对朱熔基有好感,如前《光明日报》记者戴晴就认为,「朱熔基对耗资巨大的三峡工程没有赞扬性评论,那麽他主持国务院工作后,会不会让这有广泛争议的工程搁置一下呢?」总而言之,中共积重难返,江泽民油头滑脑,李鹏令人生厌,所谓「江李朱」体制中,似乎也只有朱镕基看上去比较顺眼,於是各种幻想、期待都凝聚到他一个人身上,这是「朱镕基神话」产生的基本社会心理氛围。
据来自大陆内部的消息称,在一些新生代政治精英当中,正酝酿如何使这种「朱熔基期待」具体化为政府行为,这包括∶
(1)建立「小政府」运行机制。大陆的改革一直是「自上而下」的,各级政府是推动者,现在庞大臃肿的官僚系统已经成为市场经济的绊脚石,政府部门间权力重叠,办事拖沓,服务意识淡泊,坐享额外收入,而且冗员累累,消耗大量的国家财政。重新设计政府运行机制成为当务之急。这次全国人大以百分之九十八高票通过「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
(2)经济环境有序化。大陆市场经济的混乱无序,不仅使外国投资者缺乏安全感而却步,也导致腐败现象纵生,非国有企业得不到适时引导。除了廉价劳动力外,大陆经济其实没有任何优势。朱熔基推行的「分税制」改革和金融体系整治,使经济立法循序渐进,今后改革的重点也在规经济秩序;
(3)协助朱熔基提出「一个确保」(确保今年经济发展速度达到百分之八,通胀小于百分之三),「三个到位」(在三年的时间里,使大多数大中型亏损国企摆脱困境,进而建成现代企业制度;彻底改革金融系统,使中央银行强化金融管理,商业银行自主经营;政府机关人数分流一半),「五项改革」(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投资融资体制改革,住房制度改革,医疗制度改革,财政税收制度改革),如能实现,中国的经济环境将大大改善;
(4)在全球化过程中扮演更大角色。促使中共领导人更多采取与世界合作的姿态,新政府的组成也尽可能采用有国际交往经验的人员,并进一步促使中共中央将部分党的权力转移到国务院及人大,提升国家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的权威,更加接近国际惯例;
(5)为政治民主化创造条件。促使邓小平之后的中共高层权力结构,进一步朝著党务、法务、政务三大系统的分权和制约的方向发展。

二,朱镕基的诡性格

港台媒体援引所谓「北京政治观察家」的看法,说「朱镕基是中共建政以来除毛泽东之外的一个个性鲜明而锋芒毕露的领袖级人物,以其绝不息事宁人的性格,加上因年龄关系只能履行一届总理职务,未来可能发生的冲突,就更加带有难以调和的特点。问题的要害在於,朱镕基虽有毛般个性却无毛之权威,而一个个性上的强势总理,却领导著一个体制上的弱势内阁」。
以笔者的观察,分析人士的一个误区,洽好是只看到了朱镕基「锋芒毕露」的一面,如设在美国的「中国局势分析中心」,前不久发表一份长达八万字的研究报告,其中分析道:「朱镕基不是愿做傀儡的人,扮演『黑脸』使他赢得巨大的声望,气势盖过江泽民,是否会『功高震主』而为江泽民所不容?此外,江泽民生肖属虎,朱镕基属龙,未来两人能否磨合,各司其职,合作互补,还是陷入『龙争虎斗』?」这里却忽视了朱镕基的另一面:他性格上也有圆滑、随机应变、投机等特点,否则不可能存活到今天。
朱镕基作为1957年的一个「右派分子」而在「改革」时代节节高升,期间遭遇过许多「大风大浪」,但都被他以「低姿态」、迂回而巧妙的手段一一化解,其中最著名的有两件事:
一是众所周知的1989年他在上海处理学运的手段,即调动上海工人出面「镇压」学生而由此可以「拒绝」邓小平派军队进入上海,如今人们的对此评价都是很欣赏他的「机智巧妙」,其实朱的这种做法首先不过更为「阴险」而已,乃是「文革」中毛泽东动用所谓「工人宣传队」进驻大学制服「红卫兵」的故伎重演罢了,是明显的「挑动群众斗群众」;其次他也只是比北京的陈希同更幸运一些,北京市委当时未必没有想到这个点子,陈希同其实也已经组织了十万「工人纠察队」准备进天安门广场「清场」的,只是以十万工人显然无法对付上百万的学生,而且北京又是中心,全国学生蜂拥而至,最后邓小平只得动用军队。这里根本不存在朱镕基比陈希同更「高明」的问题。
第二件事,是1991年邓小平推动所谓「第二次改革」,遭到陈云等保守派的抵制,有些孤掌难鸣,甚至在北京都「说话没人听」,於是有了「邓南巡」,先去上海,那边朱镕基立刻心领神会,在《解放日报》连续发表「皇甫平」的文章配合邓。邓后来果然看中朱镕基,提名他与邹家华为副总理人选。「皇甫平」事件使朱镕基迈进了中央,接著就发生「姓资姓社」的大争论,朱镕基跑到上海说了一句话「甚麽社会主义,资本主义,我看只要是共产党让干的,就是社会主义」。邓小平听说后连声称赞,说朱镕基把问题「说透了」。此事多年来一直被人们视为朱镕基「在意识形态问题上採取「淡化」策略」的典范,也打开了中共回避意识形态之争搞资本主义的道路,朱镕基可谓「功不可没」,但是时至今日,北京学术界渐渐发现,这种混淆视听的机会主义其实恶果严重,称之为「指鹿为马」现象,导致了中国大陆市场经济的一系列乱序,其结果是反过来把许多社会主义的弊病作为「资本主义」接受固定下来。
朱镕基在政治上的灵活性(或曰投机性),同样也会充分反映在他的经济政策上,这是非常危险的。而且,他也常常语出惊人,遭到抵制或左派围攻后,先是保持沈默,继而在其他场合悄悄地改变口风。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朱镕基的性格特色,也是一种人格问题。最近在人大所提出的政纲仅限於经济改革计划,没有政治改革的内涵,显然朱镕基已被中共制度改变,没有能力改变中共现存的腐败制度。中共是一个庞大的利益集团,绝对难凭一、两个人的力量进行制度性的改革,将希望寄于在极少数人身上非常危险。同样的道理是,寄希望于朱镕基个人而不是寄希望于从民间产生压力迫使中共彻底改变制度,正是一种专制之下的习惯思维。

三、鬼猫

以上分析,写于二十年前,大浪淘沙,始见真伪,二十年后我写《鬼推磨》,分析邓后的一代「海派」,以江泽民为传人,脱去中共原教旨派的冥顽愚昧,较有工具性,与国际交往能张能弛,而且一口气做了二十五年,让胡锦涛当了十年傀儡。
八十年代赵紫阳开启「新洋务」,遇学潮而折损,所以「六四」是一个分水岭,九二年「邓南巡」,启动后期「新洋务」,直接诱因则是「苏东波」共产体制坍塌大潮的威胁。后期的「李鸿章」是朱镕基,大举引进外资,对内拆除全民福利,两招而已,后者尤为惨烈。
两招得以施行的政治保证,是「六四」屠杀的震慑,社会急遽两极化、冲突频仍、稳定代价攀升,政权性格嗜血化。当年为「六四」镇压积极献策的何新,担忧稳定,反撰一文指责朱镕基:「综观某公去任后之国民经济隐忧深重。财政入不敷出(六年赤字累翻五倍)。草民流离失所众多。结队抗议者有之,打家劫舍者有之,自杀爆炸者有之,投环跳河自焚者有之,社会不安之象日显……其诸多政策,利近害远,竭译而渔,遗患将来。」
何新历数朱的施政误错九大项:
1、不顾中国自身国情全力推动与国际接轨,以致不惜牺牲一切以求加入WTO,实际是欲以国际规则约束国内体制,借外力以促内变。
2、切断国企金融支援(「停奶断血」),将银行资本转入股市。以此推动国企「转制」即私有化。以为国企问题根源在于所有制及冗员,遂大力推行转制以及大规模失业政策,其名言是「下岗分流,减员增效」。但此举是在事先没有任何社会保障支持的背景上实施,其政策后果即造成流民遍野的大失业局面,酿成严重社会不安定因素。
3、在加入WTO条件上对农业及农产品方面让步甚大,牺牲农民利益甚多。又将地方税负(行政开支来源)的重头放于农民头上,导致农业税负高昂,农民负担增重。大量农民为谋取现金,弃本失业盲目外流,田地荒芜,社会呈现不安定。
4、以股市金融运作作为银行营利手段。银行乃与大庄家联手操作从股市中圈钱。形成具中国特色的金融泡沫经济。而中国的超级金融富豪(「新阶层」)亦一批批从股市圈钱中诞生。
5、当今中国豪富者富可敌国田连阡陌,而贫穷者无立锥之地。而朱犹认为两极分化并不严重。(2000年3月新闻会)
6、谓改革必有牺牲,要求失业者忍耐、承受之,其左右鼓手甚至公然在媒体鼓吹「不惜牺牲一至二代人」。
7、本欲使金融市场直接与西方并轨,终由于亚洲金融危机及为江李牵制未果。
8、本欲大力引入西方会计、证券、金融机构使之监理甚至主导中国经济管理层。因美国安达信等丑闻频发未果。
9、实施教育产业化、医疗市场化政策,使毛时代遗留之全民免费(低费)普及教育及全民卫生体系完全崩溃。
何新之类的「屠城派」却回避一个更大的要害,即「新洋务」洞开国门,向西方输送利益。满清战败而「割地赔款」,如八国联军攻入北京之后的辛丑条约,中国赔偿四亿五千万两银,但是满清再昏聩,也是打败了才赔款,而今中国总理却是年年到欧美拿大订单、撒银子,「新洋务」十年之间,中国廉价产品使美国消费者节省了六千亿美元,两厢对比,孰者为耻?从晚清赔款走到「世界大工厂」,中国用了一百六十年,西方列强当初卖你鸦片,也是逼你做生意嘛,一百多年的「国耻」中国人算是白受了。
「同治中兴」讲富国强兵,虽有西太后拿海军的银子修了颐和园,但是还落下一支北洋水师。到了朱镕基时代,任凭「圈地」卖地、国企私分,最后落实到外汇储备达658亿(2005年),以及三十万个「千万富豪」,只占总人口的0.023%。利益都到了西方和少数国内权贵那里,百分之九十九以上的中国老百姓,自然成为「新洋务」的受害者;再搭配「抛弃社会主义」,铸成「新三座大山」——教育、医疗、住房三波「商品化」,将中国人民送回「旧社会」,民间有谚云:「房改是要把你腰包掏空,教改是要把二老逼疯,医改是要提前给你送终!」
朱鎔基干的,其实跟「洋务」无关,乃是「家务事」,也是两条:第一,权力寻租,由二百个权贵家族瓜分国有资产,如李鹏家族的电力、江泽民家族的电信、陈云家族的银行、周永康家族的石油等;第二,一九九三年中央与地方分税,瓜分「世界大工厂」的红利,中央拿大头,腐败骤起;地方实行土地财政、强征强拆、城乡溅血,形同「第四次国内战争」。
这是「六四」屠杀的逻辑后果,既然邓小平杀了学生娃娃,指定江朱来接班,其使命就是拿这座江山(权力、财富、土地)来贿络全党,放任各级政府权力寻租;这江山横竖要分了,当然是「少东家」们抽头筹、分大额,吃掉国营企业这摇钱树;两届「工程师」政治局常委,不过是打工的,负责向全党分配剩下的土地恒产。邓小平的「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此乃「猫论」精髓,最终需要一个人来执行完成,而且得是个能人,此人可称之为「鬼猫」,他就是朱鎔基。
朱鎔基有句豪言壮语:「准备一口棺材,一口留给自己」,其实乃空口白牙,他从头到尾都很清楚,最终买单人是邓小平。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