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为惊人之处
这一次的苏格兰公投即使最终未能实现独立,但对中国人而言,由于对欧洲各国内部事务关注度长期不高,目睹对一个主要强国地位影响如此大的分离考验也足够惊讶。
这种惊讶也有中国人的心理因素。别看《三国演义》中"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妇孺皆知,中国人对现代史的认识却远没有那么"大历史"。尤其是近年,国人普遍对"强国之路"已不觉生出认知定势。从工业革命后"船坚炮利"的"英吉利"开始了解英国,中国人根本来不及过多关注其"联合王国"的渊源和恩怨,由此中国视野中凡"列强"皆必先统一而后强盛。当强盛,特别是富国强兵为核心的"强盛"成为国家最高价值,"统一"自然就成为国家最核心的要件,当不惜一切加以捍卫。"统则强、分则弱"也成为一条"硬道理"。
依据这种基本历史认知,尽管苏格兰独立对英国可谓"国破"之灾,连大国地位和核潜艇等根本利益也岌岌可危,苏格兰独立人士为何不被处以分裂祖国的灭族大罪?相反,英国首相和各党首只能劝说;女王表示这是苏格兰人民的事;英国三军也不敢举行显然决心、能力和信心的大型军演,竟无一人是男儿,甘当"民族"千古罪人;对决定苏格兰未来的公投,他们竟然不认为应当全体英国人民来投票。
不必困惑,这里头的原理中国也曾长袖善舞。可能老一点的中国人还记得支持第三世界人民反抗西方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时的理论武器——民族自决。这是法理上的概念,在政治上的说法则更加气势恢宏,叫民族解放。当年中国全力支持下的亚非拉民族解放风潮首当其冲的目标正是大英帝国。
只是,民族自决竟然被受冲击最大者从善如流而且一"决"到底,连帝国老本也赔上,资产阶级国家理论落后到连"自保"、"自利"的本能也放弃的地步,强国洪流中的中国人民不仅不好表态,简直要目瞪口呆了。
当然,这种彻底的公正性还别急着表扬,说来也不容易。不管最终是否独立,苏格兰得以一次次平稳试水而火药味全无,得益于历史上的亲密,也得益于双方体量的相当,还有方法的稳健,更重要的是苏格兰人内部没有因此而起纷争。这些方面的条件不同,恰恰是同在一个联合王国内的北爱尔兰问题却留下累累伤痕的部分原因。后者不光多了复杂的天主教与新教的对立,还多了在北爱聚居的英格兰人与占多数的爱尔兰人的对抗,更有独派和统派内部的分裂和争斗。
悬殊的普遍理解水平
面对苏格兰独立的新闻,中国人心中本能而生的第一个问题往往是"为什么要独立",对此最快最能说服中国人的解释肯定是"为了过石油富国的好日子"。然而,中东石油富国尚且担心坐吃山空,北海石油显然不可能解决苏格兰的长久繁荣。第二个容易的答案是:英格兰、苏格兰原本就是两国,先是因1603年英格兰女王死后无嗣,由共同的继承人使两国成为"共主邦联",1702年两国议会和权力才正式合并。对了,还有电影《勇敢的心》中华莱士那穿越时空的临刑呐喊——"FREEDOM"。可是,这能解释300余年后两国的凝聚力吗?
于是,近来众多文章竭力破解英格兰和苏格兰300余年的恩怨。然而与之鲜明对照的一个现实是:中国多数公众还只有朴素的"统一是福、分离是祸"的黑白二值逻辑,这种深层答案难免显得奢侈。
在中国各种论坛上,近年流行的以黑白二值为特征的"中国逻辑"对苏格兰独立问题的态度十分娱乐化——有的依据"赤道战鼓"式的民族解放斗争经验和"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原理,判断"北爱尔兰打了那么多年都没有独立成,苏格兰一枪不放就想独立,哪有那么容易的事";最多的还是将北爱、苏格兰独立,连同马岛回归其"祖国"阿根廷,乃至科西嘉、魁北克、巴斯克、冲绳、亚齐、克里米亚、顿涅茨克等所有有助于削弱西方或对华不够友好国家的分离案例统统纳入中国支持清单,只反对车臣独立、叙利亚"颠覆"和朝鲜人"脱北",甚至号召(中国网友)万人签名予以声援,或者幻想中国强大后将八国联军的老巢一一分裂;也有的人清楚"既然是公投,没什么可说的",却又有人感叹"民主的坏处之一,很容易分裂统一的国家";还有人一面认定英国一定反对苏格兰独立,一面赶紧和英国"支持达赖"联系,凑成著名的"双重标准"罪名,从人缝里踢上一脚走人。
对于象"英国的领土完整"这种事,中国公众的确有权价值中立。对国际问题,特别是别国内部问题,中国公众按理说也没有义务博学,即使张冠李戴也无可厚非。然而,上一段中这些极为流行的见解,暴露的显然既不是中立,也不是漠不关心,而是对民族和国家等基本概念,以及对政治基本规则与族群自利本能之间关系的认识混乱。这样的社会普遍常识水平,将严重阻碍中国自身进步而不觉。
危险的理清思路
从这种混乱出发,在足够复杂的国际政治领域跌入自设陷阱只是时间问题。初步了解为什么要独立后,中国人自然而然的第二个问题就是"英国应该分裂吗"。如果说问"苏格兰为什么要独立"是探求事实,"应不应该"则涉及价值。
如果说英国应该尊重苏格兰独立诉求,这个判断恐怕不宜联想。其实,多年来国人在观察欧洲版图之多变,今日又是非不断时,是否早已学会自动而无痕地切断联想?
如果说英国不该尊重苏格兰这一诉求(甚至必须坚决打击),似乎又不符合中国基于自身及第三世界习惯性弱者地位和屈辱经历的同情本能,更不符合削弱与中国龃龉不断的西方列强的现实利益。
当然,貌似有一个以不变应万变的法宝,就是怎么于己最有利怎么来。可是,只要还是世界的一员,总需要一些稳定的价值标准。在近似案例上原则立场朝三暮四,取信于世怕有问题。即使在与美、苏代表的两套体系都闹得沸反盈天时,中国不也在第三世界倡导起"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等普遍适用的价值观和规则吗,而且知道不能只作为斗争工具始乱终弃。其实,同人的特权本能一样,每个国家在骨子里都希望国际规则对人不对己,或者象金箍棒一样想长则长,想短则短。而且,这种想法在国人嘴里还早就找好了辩解:美国等西方国家先这么干的,我们只是以毒攻毒。在此基础上,批判起西方迷恋丛林法则,还真得心应手。
可是,全球化时代的中国已不愿一味韬光养晦。如果说中国的目标显然是要让八方来贺,就不光需要充分利用现有规则,还要影响和塑造新规则。此时,怎么顺口就怎么说即使总能于己有利,却显然于"负责任的大国地位"甚至更高的领导目标大为不利。"美国践踏规则,我们也可以不要规则"的辩解很快就会无力,因为这种指控即使千真万确,旧霸主越是这样,新领袖不是更应该为世界立大同之道吗?
模糊化是另一个法宝,因而对英国这种"白痴"行为当然可以解释成"复杂的历史原因"了事。可是这是否暗示出一个功利经验:"要维护国家统一,追溯历史千万要有技巧"。
的确,中国还有很多大事情靠着"自古以来"和"历史选择"呢。那么,对历史可以取舍、抑扬吗,特别是对自己不利的历史怎么办,难道象英国这样愿赌服输?在国际政治研究中,中国不认同西方"虚伪"的价值中立,凡事必讲"祖国利益",但只要参照系在国际国内之间稍一转换,在伦理上的破绽和挑战就很容易显露出来。作为需要说服世界相信自己堪当大任的中国,这无疑是个极大的考验。
一点启示
英国还是不是强国,对中国的利益都影响不大,但只看得到利益恰恰是个问题。不管苏格兰独立与否,对我们最大的启示其实是在观念上如何看待多元。不过基于上文所述的中国社会普遍常识水平,还得先说说更常识的启示。
"列强"没有一个"自古以来"就拥有与当前大致相当的疆域。中国其实主要基于自身近代所受屈辱感而大致划界,由此德、法、意等单一民族国家的统一,美、英、俄等多民族联邦或帝国的初步构建,均大致被评价为合理,理由是它们推动了(无损中国利益的)历史进步,重点批判的是殖民扩张(殖民于世界经济和文明进化是进步的,但它严重不公,关键是有损中国利益)。其实列强殖民前的统一也未必皆大欢喜,苏格兰等问题就是明证。瓦解殖民帝国符合中国利益,当然也符合进步潮流,但其中所用的"民族自决"理论剑分双刃。
在掩盖了这一切矛盾的冷战结束后,以美国为首的列强兴起全球化浪潮,以不殖民的方式赢得了超出殖民时代的繁荣和地位。只是中国在此浪潮中未能处处领先却又胸怀大志,因而公众热衷对这种模式中残留的不公正和冲突津津乐道,现任世界领袖的干预也每每被批得体无完肤,却忽略了中国作为后起者,必须在这种全球化新模式的竞争中全面优胜,方有渴求的巨大荣光。
可是,中国对这种竞争的认识其实尚未入门。实际上,不管是曾以武力开拓全球市场和自由贸易的资本主义大生产,还是今天以跨国资本为首的全球化,也包括基于"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前苏联"社会主义大家庭"实践,恐怕无一对所有个别部分的自主和尊严诉求都能照顾周全,甚至不无狂妄、贪婪和残忍。而中国作为一个胸怀改天换地宏图大志的复兴大国,社会普遍心态中逐渐对历任世界霸主的大舰巨炮兴趣盎然,却无人顾及对矛盾和冲突的解决力如何,更喜欢用整体的荣耀和强盛替代个别部分的不同想法。
其实,即使回到中国历史,稳定的大一统时段在整个历史长河中占比并不高,甚至不无天翻地覆之时。地理上也只能说核心区相对大致稳定,边缘则频繁变化。构建"中华民族"概念,形成国家意识,借用强国盛世为号召强调大一统之必需,皆为近现代的事。由此观之,"一寸山河一寸血"就只能是精神号召和极富感情色彩的决心表达,而不可能是实践准则,否则全人类(而不是哪个民族)早已战至最后一人;已深入人心的数百万平方公里"海洋国土"其实也更富比喻意义而不是准确的法律概念;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都是写入宪法的重要价值和崇高目标。从纯理论上说,只要不损害他国合法权益,一国拥有尽可能多的土地、资源,都是强国崛起的良好基础,但从历史、现实和人类发展潮流来说,领土本身并不具终极意义,它只是一国国家繁荣、人民幸福、广受尊重的前提和手段,而且是"之一"。
作为一个国家,中国在国际社会高呼尊重国家多样性、独特性和道路选择权。可是别忘了,真正影响这种权利号召力的因素可能还包括:它在其它层面是否也能普遍和内外一致。否则,恐怕难以形成世界公理而得到切实尊重。
可惜的是,今天对历史稍有思辨能力的中国公众在整个人群中也占比不高。相反,除了"政治正确",今天在中国说话无形中还多了个"民族正确"的标准。可是,正如本文一直强调的,自认为正确的事,放到世界范围往往才有更深认识。比如,要论领土和利益,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在绝大多数时候是不爽的,皆大欢喜乃人间奇迹。那么,你的不爽和我的不爽哪个更重要?
这其实又回到刚才提过的那柄"双刃剑",中国从自身利益说是希望"民族自决"尽快沉寂的。可是,即使不求在苏格兰拆掉英国后立刻否定这个概念,普京大帝会不会在桌下踢你的脚:"别急啊,先帮我搞定乌克兰如何?"
更让中国头痛的是,这两件事是有区别的。普京是声称要保护在另一个完整国家内居住着一小部分土地的本族人。但不管怎么保护,即使利用这群人在本地的多数地位,能"自决"的只能是自己这些人加入哪个国家。除非这块土地与这些人的联系够久、够无争议,否则不能借此将所在国的土地也带走。恰好在前苏联范围内,原有民族被驱离世居土地,由俄罗斯人取代的情况屡见不鲜。也就是说,普京的这种"民族自决"本身就建立在偷梁换柱、鸠占鹊巢的霸道之上。
就苏格兰一例而言,英国是容忍一个联合的兄弟自己决定去留,而并未将一体的强大作为终极价值和准则,明显把普京比下去了。而中国官方学术在思想和理论上越是对"民族自决"胆战心惊,越是作茧自缚。至于民间,即使熟悉的"宁愿苏格兰不长草,也比离开英国好"、"宁愿不列颠满地坟,也要杀光苏格人"等血腥愚昧的爱国口号再次响起,也毫不奇怪。
从如何看待多元,以及部分与整体的观念来看,英国的"无奈"和"自残"体现了一种更艰难的道义和公正。承担可能伤及自身利益的风险,以树立和维护规则,实现平等和公平,其实也是法治的内在要素之一。
苏格兰即使独立,少掉的是一个规模意义上的强国,一笔集中的财政资金和一个核潜艇基地,但这些我们看似命运攸关、死也不能放弃的利益,其实并不影响两国人民的尊严、价值和福利。实际上,苏格兰之所以独立势头一直不减,其理由也早已不再是强调"同一个民族、同一个国家",而很大程度上与英国未能为苏格兰提供更能解决公正和长久繁荣问题的政策和发展理念有关。
当然,在不同利益间选择统一的苏格兰人也不少,但这些人对另一些同胞改变国家命运的选择也予以尊重而没有内讧,需要高度的包容和契约精神。同时,对自己的历史和现实利益理得一清二楚,有一说一,绝少浑水,规则清晰而可操作,英国由此避免的是大局上长期处于高度不确定或者陷入僵局和失控的风险。
这次的苏格兰公投,结果很可能未必能真地独立,但这些原本以粗犷为特色的凯尔特人在与盎格鲁-撒克逊人共创的文明制度下高度进化。有这样的文明,分与不分都能彰显权利和自主而少了恩怨和血腥。在纷争不断的世界,能心平气和解决如此根本的问题,要算很了不起了。
——网友推荐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