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3日星期一

周奕成:正確理解賴清德的主權立場與兩岸路線

 周奕成  / 思想坦克 



賴清德就職演說被中方嚴重誤解也是故意曲解

賴清德總統在五二〇就職演說所表達的國家主權及兩岸關係政策立場,是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有善意的,也是對兩岸關係的改善開展有企圖的。

圖片來源:翻攝自賴清德臉書

但很可惜,中方並沒有正確理解,也沒有正面回應。

中方的應對方式是強烈批評賴清德的就職演說為「台獨宣言」,並環繞台灣海空進行了「聯合利劍」軍事演習。

近日的「香格里拉對話」中,中國的國防部長也發表了強烈的談話,恫嚇將用武力對付台灣。

這樣的反應不令人意外。畢竟賴清德從當選到就職已四個月,中共對賴清德也早已定性,理應有長期準備。

從情勢可以看得很清楚,中方對賴清德的反應早已決定。他們對賴清德的就職演說並無期待。中方的文攻武嚇不因他說了什麼而有所不同。

中方的反應,值得另文分析。但這裡可以做個簡要的述評,讓海內外更了解賴清德的立場和路線。先有正確的了解,有助於各方接下來的互動。

賴清德的就職演說是不是台獨宣言

賴清德的五二〇演說,在台灣各界聽來並不特別強烈。從各黨派及媒體的評論即可看出,台灣人民對他的講詞不覺得有什麼震撼。僅有中共將其視為洪水猛獸。

台灣人民對這篇演講的反應,才是最值得參考的座標。如果台灣人民將賴清德的論述覺得稀鬆平常,幾乎就是台灣的常識和共識,那麼中共就沒有理由如此激烈。

事實上,賴清德的講詞蘊含了兩岸論述的彈性空間。因為,賴清德首度將台灣主權的理論,完全奠基在《中華民國憲法》。

「根據中華民國憲法,中華民國主權屬於國民全體;有中華民國國籍者,為中華民國國民;由此可見,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

這樣的說法並不是正統的台獨論述。正統的台獨論述,不會把台灣主權奠基在《中華民國憲法》,而會奠基在更長遠的歷史詮釋。

筆者在總統五二〇就職當時,現場取得賴清德講稿並一邊聽著他的演說,立即發文指出,就民進黨領導者而言,這是創新的說法。

這創新說法的政治意涵是,台灣與中華民國合一,台灣主權以《中華民國憲法》為依據。

其中「由此可見」四字特別耐人尋味。「由此可見」四字意謂「僅」從中華民國憲法即可邏輯推導出兩岸互不隸屬,且是明顯可知的事實。

換言之,賴清德認為傳統台獨理論並不是兩岸互不隸屬的必要基礎。他欲將此基礎建立在《中華民國憲法》之上。

中方目前主要的對台工作者,可能缺乏足夠的理論認識。沒有理解到賴清德這樣說是相當大的善意,因為他想要以《中華民國憲法》做為基礎,來尋求兩岸的交集。

賴清德一再表明不更改國名國號

在五二〇講詞中還有這句,「無論是中華民國、中華民國台灣,或是台灣,皆是我們自己或國際友人稱呼我們國家的名稱」。

這段即是表明,不追求國名國號的改變,也就是維持現狀。

在他2017年9月於立法院答詢時,說出著名的「務實台獨工作者」之時,他也說明了「我們已經是主權獨立國家,名字叫中華民國,不會另行宣布台灣獨立」。

在2023年競選總統期間,他再度解釋:「…台灣的主權獨立,是屬於2,300萬人所有,不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民國跟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這就是台獨的定義…」

賴清德的立場已表明得相當清楚,現狀就是獨立。不會再追求進一步的法理獨立。何況他已表述《中華民國憲法》提供了兩岸互不隸屬的法理基礎。

正確理解賴清德的台獨與兩岸看法

若要完整了解賴清德的主權及兩岸主張,可以分為民意代表及地方首長時期、行政院長及副總統時期,以及正在展開的總統時期。

做為政治領導者,他的看法是隨著他個人的從政經驗,及他所屬的民主進步黨的整體路線,因應台灣的國際處境變化而調整的。

這是一段從1980年代後期,直到2020年代初期,超過三十年的發展。應該有脈絡地看,才能正確理解。

賴清德的從政早期,是民進黨仍為反對黨的時期。屬於「新潮流」系的賴清德,很自然地認同「新潮流」的台灣獨立路線。

「新潮流」在1996年之後,部分主導了民進黨的轉型,朝向務實台獨的路線。最重大的轉變是1999年的《台灣前途決議文》,效力及地位相當於黨綱的修正。

民進黨轉型的最大因素是民進黨領導者理解到美國政府對台灣的規制,而美國對台規制的背景則是美國與中國的交往政策與中國的經濟崛起。

民進黨的務實台獨路線,直接貢獻於2000年的勝選執政。賴清德對台獨理論轉型的工作未必直接參與,卻是完全清楚掌握的。

賴清德的行政院長與副總統時期

賴清德於2017年9月上任行政院長後,在立法院備詢時說出「我是務實台獨工作者」。為了解釋何謂「務實」和「工作」,他緊接著提出「三個務實方向和六個具體工作內容」。

三個「務實方向」是:台灣是主權獨立國家,不必宣布台灣獨立;台灣前途只有台灣人民可以決定;建設國家、發展經濟、壯大台灣。

六個「工作內容」其中特別強調:自信地展開兩岸交流,求同存異,藉由交流增進彼此的了解、理解、諒解、和解,維持兩岸和平發展。

於副總統任期內也是總統競選期間(2023年7月),賴清德投書美國《華爾街日報》闡述他的總統競選政見裡的「和平四大支柱行動方案」,包括:

強化國防力量,建構經濟安全,展現穩定而有原則的兩岸關係領導能力,以及推動價值外交,發揮威懾力量,避免戰爭發生。

凡此皆沒有所謂進一步推動台灣獨立的主張。

賴清德沒有偏離蔡英文路線

甫卸任的前總統蔡英文在2021年雙十國慶演說中提出「四個堅持」,包括:

永遠堅持自由民主的憲政體制;堅持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堅持主權不容侵犯併吞;堅持中華民國台灣的前途,必須遵循全體台灣人民的意志。

賴清德的五二〇講話,與蔡英文提出的「四個堅持」是一致的。縱觀賴清德一路以來的主張,可以確知他的路線是強化現狀,而非改變現狀。

問題不在台獨而在態度

固然中方仍可以質疑,賴清德只是暫時對現實妥協,他的骨子裡還是台獨。中國若要以這樣的態度來面對台灣,最終只會發現「每個台灣人骨子裡都是台獨」。

每個領導人的內心的信念與外在的實踐,都不會相等。在現實環境中,勉強維持各自的理念,但努力追求和平,互相尊重,共存共榮,這正是國際上折衝談判的意義所在。

北京決意以武力威嚇台灣,卻想要得到民心,完全背道而馳。以賴清德的五二〇談話為藉口,在理實不充分。中方宜儘速改弦更張,共謀兩岸和平發展。

作者為政治運動家,社會創業家。創立世代街區等七家公司、發起大稻埕國際藝術節,也曾創立第三社會黨。曾任總統府諮議、行政院政務顧問。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斯隆管理學院碩士,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高等國際研究院碩士,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修畢。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