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12日星期一

中國的切爾諾貝利

青叶 Matters 20221211

"物價在悄悄地漲,房價在悄悄地跌

2019年,當美中貿易戰拉鋸之時,中國民間就有這樣的段子流傳:

企業在靜悄悄地倒閉,外資在靜悄悄地撤離,

工人在靜悄悄地失業,富人在靜悄悄地移民,

樓價在靜悄悄地下降,股市在靜悄悄地跌停,

物價在靜悄悄地瘋漲,紙幣在靜悄悄地貶值,

———-這裡的黎明靜悄悄

可能很多人還不一定感受到以上的這些狀況,甚至股市、樓市還在一片的上漲聲浪中,但是否是最後的煙花和末日的狂歡,再過些時日,應該以上的場景都會顯現,甚至比想象中的還要來的快速,來的迅猛。

這不是危言聳聽。2018年8月,由於與美國的貿易衝突,轉而向俄羅斯進口生豬,將非洲豬瘟帶入境內,幾個月就在全國範圍內肆虐,累計捕殺生豬120多萬頭,各地開始減少生豬產能,關閉疫情產地,豬瘟使國內產量下降30%,也有專家估算達到40%。至今年年中,非洲豬瘟仍沒有消除,我國是生豬的消費大國,出口量少,本來自給不足的市場,遭受衝擊。若不加大進口量,缺口將達到1500萬噸。近年全球的豬肉貿易總量為800 萬噸,即使世界上的人都不吃豬肉,也難以彌補缺口。對中國人來說,吃不上豬肉,那是天要塌下來的事!

農產品供給小幅度的波動,對於市場則是跳躍式的起伏,容易造成市場價格大幅度變化。2007年,中國生豬產能減少8%,市場價格上漲65%;2011年,供給減少6%,價格上漲46%;2016年,供給減少3.3%,價格上漲了22%。在豬瘟發生前,為了應付環保,一刀切把農民的豬圈、雞捨、羊棚全給拆了,各地農民怨聲載道。大面積的豬瘟發生後,恐引發豬肉荒,又發文讓農民積極養豬,政策的不確定性和多變性,也是現有體制的最大弊病和風險。不利於投資,不利於創業,更不利於持續發展。

貨幣超發、供給不平衡、物流成本、人工成本都是物價上漲的主要因素。隨著豬肉價格的上升,其他農產品也會應運而「升」,跟著上漲。糧油、牛奶、水果、蔬菜等生活必須品都已有不同程度地上漲。最近去超市,發現25元以下一升的牛奶,經常去晚了沒貨,品牌1升裝鮮奶基本都在30元左右,五月底的價格比四月初上漲幅度約為8%,一個多月這樣的漲幅已經很驚人了。國內豬肉價格在疫情第一年已達人民幣每斤40元,並且這還只是物價普漲的前奏,而與此同時美國加州豬肉的價格基本維持2美元至4美元之間,根據不同的部位,大約在人民幣28元以內。美國的物價是全球最穩定的,疫情期間,雖然出現一段時間雞蛋等少數食品短缺,其他都供應充足,物價平穩。

記得有一年,在洛杉磯的比弗利附近遊玩,去路邊一個按摩店放鬆,接待的店員是中國人,來自山東臨沂。她一個月賺3500美金,一個月的房租800元美金,自己做一晚餐每月300元美金,一個月的開銷不會超過1300美金,每個月還可以存下2000多美金,合人民幣差不多1.5萬元。若在中國的二線城市,月入6000千元,租個房、吃飯、日常開銷每個月還倒掛,再談個戀愛就要信用卡透支了。

一路高歌的樓市,停下來腳步

我們再來說說樓市。作為曾經是一位專業房地產從業者,曾經的甲方代表,深知項目過程中的成本組成和稅費流向。中國著名的房地產知名人士,因一則公開署名文章《剝光衣服堅持當皇帝的小丑》,而遭到關押的任志強,曾分析房價組成,約有60%—70%的 成本由政府取得,包括;土地成本、前期審核成本、各項規稅,以及消費者購買房屋支付的契稅、交易成本等。的確如此,政府是高價房的真正推手,就像高速公路的過路費、高油價成為運輸成本難以下降的緣由,也是導致物價高企的因素之一。

中國政府對於樓市的控制,希望不要上漲過快,也不能下跌的理念支撐房地產產業,房地產下游有60多個行業,一直是中國經濟的支柱產業,地方政府更是靠土地財政來維持高速發展。長三角和珠三角的四線城市的房價都已超過或接近人民幣2萬一平的價格,是中國土地資源稀缺的緣故嗎?來看看鄰國日本島國,人均耕地0.9畝,中國是人均1.2畝,日本大約4000萬家庭,人口密度是中國的三倍,卻可以做到以「一戶建」為主流的居住現狀,大範圍地建設緊湊型單家獨院,城市規劃沿公共幹線自然延開,實現多核心格局,城市的可持續發展有序。而中國城市拆遷遍地開花,仍以推到重建,簡單粗暴的方式規劃城市,很多的古蹟、特色街區毀於一旦。從南到北,從東到西,城市都是一樣的道路,一樣的綠化,一樣的廣場,類似的建築物,甚至連行道樹都是一樣的,很少有政府在把控城市規劃時,考慮整體地方特色及風貌的,城市周邊的土地沒有長遠規劃和有效利用,相關基礎配套沒有及時跟上,形成區域化、板塊發展。有人說,中國人多,土地精貴,而且山多、水域多、沙漠等不可利用的多......是嗎?現在科技發達了,人人都可以使用網絡地圖來對照一下,以數據說話。

集聚在城市核心的樓市因土地成本的上升,樓市價格也一路上揚,人們預期人民幣貶值,不如買看得到、摸得著的房子。於是,在政府的輿論倡導下,本來從2018年開始降溫的樓市,在一些城市再度熱起來,一些樓盤的一手房價格跟二手價格有倒掛現象,以為買到就是賺到,在這個已經達到史詩級的泡沫市場里趨之若鶩地去參加搖號。其實中國的樓市不但泡沫已到破滅的臨界點,而且性價比很低,房地產業的泡沫破裂,一定是壓倒駱駝最後一根稻草上的桿子。

全世界的土地,民眾只是擁有70年使用權,只有中國,周邊也是共產黨執政的越南、老撾也是永久使用權。國外的房子均以套內面積計算,沒有公攤面積,交割時的稅金也沒有那麼高。我國表面實現的是市場經濟,實質仍是計劃經濟為主導,尤其是近幾年,國進民退到了40年未有之地步。國家為了預防出現2008年的美國兩房事件,次貸危機導致的金融危機,最近成立了一個新的央企:中國融通集團,這是中國最大的存量資產管理公司,握有相當於一個省的土地開發麵積及各城市優質地段的房屋樓宇,欲在樓市危機來臨時,起到托盤作用,可是,真正的海嘯來臨時,這種左手倒右手的策略是否能起到制衡作用呢?

一位財經自媒體評論員總結說:當房價上天的時候,大家覺得錢不過是紙,當糧價上天的時候,可能到時候會覺得房子也不過是紙。可是苦口婆心地奉勸身邊人,近三、五年不要考慮買房,仍阻擋不了他們願意背負負資產的決心。

許章潤,清華大學法學院教授,在疫情初期,因李文亮醫生的殉職,撰寫文章《憤怒的人民已不再恐懼》,遭到軟禁。後又不顧個人安危,發萬字檄文,洋洋灑灑的現代文言文,將2020年前幾個月發生的大事件和泱泱大國如何成為世界孤島的感嘆,傾盤而出,文章標題為《世界文明大洋上的孤舟》。文章說:「公民身份旦夕縮回國民,國民再迫萎成市民,市民捲縮成屬地居民,居民蛻化為難求保命的生民。」

看過一部電影,由曾與蘇菲·瑪素一起演繹《芳芳》的法國帥哥艾森特·佩雷斯(Vincent Perez)導演的二戰題材電影《柏林孤影》,影片為紀念1940-1943年間因製作、散髮反當時希特勒政權卡片而被處決的一對夫婦而作。片中這對夫婦在失去參戰的唯一兒子後開始懷疑當時德國人推崇的希特勒政府,父親說:「就像一台機器,如果有人不停地往里扔沙子,發動機就會開始斷斷續續的,流水線就會停下來,我在腦海中看到很多人,在向齒輪里扔沙子」。他一共製作了285張卡片,只有18張沒有被上交,人們迫不及待地上交,警察沒有找到過其中的任何一張。在臨刑前,同情他們的警察問:「需要我為你做什麼嗎?」他說:「卡片和一支筆。」你會去扔沙子碼?如果往里扔沙子的人越來越多,這台國家機器總有一天會停擺,如果沒被上交的18張卡片仍然在傳看,也會喚醒更多在國家宣傳機器下被蒙蔽的人們。

也許大家都沒有注意到,每一個中國人的身份證背面,赫然寫著:中華人民共和國居民。中國人本來就不是公民,一開始就沒有被當成是公民在對待,滿足剛好的溫飽、不要思想太多即可,都只是是暫居者,沒有任何公民權利。

中國人從來都沒有享有過公民權益!

《聖經》上說:「我們在你面前是客旅,是寄居的,與我們列祖一樣,我們在世的日子如影兒,不能長存」。—-歷代志上29:15。這是上帝對世上所有的生靈說的,把自己看成是客旅,就不會有那麼多的私慾,因為私慾是與靈魂爭戰的!

——网友推荐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