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13日星期四

刘军宁:国进民退侵犯私有财产权

(在搜狐2009年市场化的使命与障碍论坛上的发言)  

我就主办方给大家提出的四个问题谈谈我自己的看法。
第一,国进民退解决了什么问题,带来了什么问题?
国进民退的确解决了很大的问题,国进民退的流行满足了留恋计划经济、痛恨市场经济的人的政治心理。借助国进民退,他们可以梦中回到计划经济与国有制的"乌有之乡"。如果市场化改革变成了新一轮的1956年式的国有化运动,那么,国进民退造成的最大问题就是中国将回到从前,昨日将重来。
第二,国进民退是偶然还是必然?是不是有违中国市场化改革的初衷?
我想基于我对第一个问题的回答,我觉得在中国国进民退的确是一个政治上的必然。近几年来,我们听到分贝越来越高的反市场、反私营经济的声音。相关的政策也紧锣密鼓,不断出台。所以,我觉得它是政治上的必然。
国进民退当然违背了中国市场化改革的初衷。而且在我看来中国经济的基本框架和运行方式还是计划经济与国有制的。至今,重要商品的价格仍然是由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制定的。大家知道,最近上海的迪斯尼获得了国家发"改"委的批准准备开始启动。令我好奇的是,居然只有国家发"改"委知道上海应该修建一个占地面积多大、容纳多少游客的迪斯尼,知道国人中有多少人想要到迪斯尼去玩。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计划经济的做法。这样的"改革"委员会完全是在履行计划经济下国家计委的职权,不同之处是以改革的名义来推行国进民退。大家看看汽油价格与上海迪斯尼的审批,就知道中国的经济是按照市场经济方式还是按照计划经济方式运行的。中国无论是上市公司还是非上市公司,2/3的财产归谁,你就知道中国是民营主导还是国有主导。所以,世界上有些国家不给中国市场经济地位,不承认中国是市场经济国家,我觉得完全符合中国的现实。在我看来,中国市场化的进程刚刚剪了一个彩,工作还没有开始,现在有人就要把剪的彩收回,这显然是违背中国的市场化进程的。
第三,国企和民企的关系是什么?它们之间的理想状态是什么?
现在对国进民退有一个很重要的辩护,即中国现在的国进民退是有进有退,并不是只进不退。这个看法其实是很有问题的。因为如果真的是这样的话,我们想一想谁在主导国进民退,进与退是以谁为主导的,是以国企为主导的,还是以民企为主导的,是国企在安排自己的进退,还是民企在安排 自己的进退,很显然,是国企在安排自己的进退,民企是在被安排自己的进退。国企与民企之间不存在国企有进有退的问题。国企进也罢退也罢,在现行条件下,都是要把国企自身的利益最大化,把民企的利益最小化。因此,有进有退的国进民退也是不能接受的。在我看来,它们之间的理想状态,国企退出的越多越好,剩下的越少越好,直至于无。
第四,为什么民企在中国得不到信任?
在中国,大家买东西可能往往愿意买国企的,不愿意买民企的,消费者似乎对国企有更大的信心。但是如果放在世界范围内看,大家可能更愿意买民企的,不愿意买国企的。用流行的活说,假如价格相同,你是要原装的,还是要国产的?其答案是不言自明的。为什么消费者对中国民企有疑虑?其实原因很简单。因为民企受到了国企的压制,很难做大做强,包括在信誉上。
  还有一种看法认为。在中国,国进民退不重要,中国有一个什么样的制度环境才是最重要的,只要在这样的制度环境下大家能够公平的竞争,谁进谁退都不重要。这个看法在我看来是一个绝对无效的辩护。因为国企与民企不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国企背后有整个国家机器的鼎力支持,而民企背后最多有家族的鼎力支撑。只要有国企大量存在,并垄断经济命脉,就不可能有一个公平的制度环境。只有在私营企业占绝对主导的经济体制中,一个公平的良性的竞争环境才有可能出现。在国企绝对压倒私企的前提下,谈公平的竞争环境,那是天方夜谈。没有国家机器的特别支持,就不会有国企。国企的任务,也不是利润的最大,更不是以为消费者服务为鹄的,而是要为统治机器服务,实现统治者的利益。只要国企与民企出现在同一个竞技场上,就不会有公平的竞争与合理的制度环境。所以,国企越多意味着这个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越差,而不是越好。可见,国进民退是不可能维持一个有效的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的。
今天在这里讨论国进民退,还因为国进民退有更严重的后果。我们为什么反对国进民退?看看山西煤矿国有化事件,看看陕北油矿国有化的事件,我们就会发现国企是人权的最大的侵犯者。国进民退的过程就是侵犯私有财产权的过程。反对国进民退就是捍卫私人的老百姓的财产权和经济自由。我相信长久以后中国一定要走向市场经济的。但是这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坐等实现市场经济的那一天。所以,对国进民退的抵制与反对不仅不能等,而且从今天开始做起。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