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九天
歪脑 10/30/2024
美国2024年大选的正式投票日在11月5日。大选在即,你听过以下这些消息吗:民主党参选人贺锦丽(Kamala Harris)是坚定的共产党员,有党员证件,还有她本人身披"镰刀斧头"的红色制服作为"铁证";美国海地移民吃当地居民家的宠物猫;加州要施行男女同厕……等等。
【图略】根据贺锦丽形象生成的虚假AI图片(网络图片)
这些讯息乍看上去让人瞠目结舌,画面逼真,不仅在互联网上盛传一时,也是大家见面聊天的"热门",难以让人怀疑它是假的。但事实是,以上的每条都是谣言。据查核,贺锦丽身披红制服的照片是AI生成,党证很可能来自一个以玩笑为目的的俄语网站,而海地移民吃宠物的谣言,登上了美国总统辩论场,实际来自小镇居民的道听途说,最初的造谣者已道歉。至于男女同厕的谣言,则是"冷饭重炒",旧谣重提,下文会详述其来历。
在这个社交媒体作为主场、人人有"声音"的年代,"打假"消息,往往不被讨好,却又极为迫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023年发布的一项调查显示,在接受访问的16个国家的网民中,有87%的人担心,互联网上的假消息会影响到该国的政治选举。
如果说,谣言与辟谣之间,是场全球拉锯战,那大选前后,通常是最焦灼的时刻。"不实消息进攻脸书(Facebook)等社交媒体,影响选民意见",诸如此类的讨论,在2016年美国大选后就拉开序幕。而国际事实查核网络(International Fact-Checking Network)正好在前一年成立。在那之后,旧谣重传、跨国变异、阴谋论,社交媒体上的假消息操控民主等等,在各国大选期间,已成为经久不衰的话题。
而另一方面,对抗谣言的主要力量——事实核查员的生存状况,并不乐观。当下事实核查的工作,有一些是设在主流媒体内部,如BBC、CNN、纽约时报等主流媒体,而独立的第三方事实核查组织,则主要依靠核实社交媒体的内容,获取来自平台的资金来源,或依靠社会捐赠。而这些,在中文世界,依然非常少见。在中文社区,从事事实核查的人,更多的是那些"用爱发电"的志愿者。
英文世界中,受事实核查运动的启蒙,事实核查制度相对健全,但辟谣者尚感力不从心。而在海外中文的平行战场,是一大片盲区,谣言有过之而不及,而与之对抗的,更多是满腔热血的散兵游勇。如今又是一场美国大选临近,这会是怎样一场战局呢?
"造谣一分钟,辟谣十年功" :事实核查员是如何工作的?
2024年10月11日周五,距离美国总统大选投票倒计时25天。
清晨,事实核查员郑崇生打开电脑,看到一条来自上司的留言:"我们也许可以留意一下这则(贴文)的发展"。这是一则中国前媒体人赵兰健在"X平台"上的贴文,标题醒目,写着:【发现证据:国务卿布林肯确认】【中共参与:干扰美国总统大选】,内容说中国向美国输出假身份证,干扰美国大选。同时配上视频:一个美国海关人员核查时,在一个来自中国的包裹里,查获到几张美国的假身份证。当时,这则视频的观看量已达到358.7K,也就是接近36万次。
赵兰建相关推文截图(X/@赵兰建)
郑崇生供职于自由亚洲电台的"亚洲事实核查实验室"(歪脑也同属此台)。她常驻华盛顿,有多年媒体经验。直觉告诉她,这条贴文有问题——一般来说,美国政客在回答记者问时,通常只会笼统地说明立场,很少就某个具体事件发表观点。如果确实如这则贴文所言,布林肯已确认此事,那就是大新闻,所有主流媒体都会报道。
于是,她快速在键盘敲下"Blinken,China ,election"的关键词,放在谷歌搜索,首先出来的是美国主流媒体CNN的报道——文章是五个月前的,布林肯在回答记者的访问中,承认看到中国有试图干预美国大选的一些证据,但文章未提及任何跟"假身份证"有关的信息。
按照郑崇生的经验,那些全然凭空捏造的假消息并不容易被采信,相反,把谎言杂糅在真相中,更容易迷惑人,传播力也更广。如果不是无中生有,赵兰健这条讯息到底从哪里来呢?郑崇生截下他的X视频截图,放到谷歌图片搜索中,用行话讲"以图反搜",发现了另一个X账户JansenH11,用英文表达类似的内容。这并不新奇——当前,在X上流传的海外华人的谣言,很多是照搬英文世界的不实讯息。
但仔细比对,JansenH11的文字中,并未提到"假身份证"一说。视频素材倒是相同,不过JasenH11的更长。郑崇生判断,赵兰健可能截取了JasenH11的一部分,再"加工"配上中文字幕。郑崇生睁大眼睛坐在电脑前,把视频看到最后一帧,发现来源是Tiktok的一个帐号,就去Tiktok翻,却发现原视频已下架。作为事实核查员,她需要找到谣言的源头。
眼看线索断了,郑崇生看着视频中间的大字"BORDER SECURITY",突然想到起自己曾看过的一个同名纪录片——记录澳洲海关工作人员的故事。她和同事决定碰碰运气,去Youtube上找,果然找到了这个频道 ,里面有关于美国的内容。搜到的这一季共10集,每集20分钟左右,要找到一个2分多钟的片段,可谓大海捞针。郑崇生周末在家,用笨办法,机械式观看,当看到X视频中的女海关人员出现在纪录片里时,"太好了,这个事实核查,可做!"郑崇生心想。原纪录片是在2016年播出,比自己要查核的这则贴文中所说的2024年大选,足足早了8年。
然而,这还不够,对于这则事实核查,郑崇生还需要再解释,身份证做假真的会影响大选投票吗?美国各州投票的流程到底是怎样的?正如"亚洲事实核查实验室"团队在IG中的标语所言,"造谣一分钟,辟谣十年功。"最后,发表于10月16日的这则事实核查消息,同时也解答了前述这些疑问。
辟谣这种事儿 "吃力不讨好"
【图略】2024年9月22日,佛罗里达州北迈阿密,海地裔社区成员举行集会,谴责针对海地移民的仇恨言论和错误信息。(AP Photo/Rebecca Blackwell)
一则短短的事实核查,往往需要付出大量的精力和时间成本,也需要从业者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周密的逻辑性,以及充足的体力。对事实核查员Moreless 来说,晚上10点哄儿子睡觉后,是他需要再次打起精神的时候。他回到自己房间,打开电脑,敲键盘,写文字。与白天写代码的工程师工作不同,这是他的兴趣爱好——做事实核查,也写时评。写到痛快处,凌晨一两点睡是常有的。
一个月下来,他只拿到几百美金的稿费,这比起他的本职工作——工程师,相差甚大。他最初来美国读博士,后来留下来工作,现居加州。2015年他开始重拾爱好——写博客,后来开始给媒体供稿。Moreless是他的笔名,为保护隐私,也担心受到攻击,他要求本次采访匿名。
所有接受歪脑采访的事实核查工作者,在回顾自己工作时,都无一例外都提到新冠疫情。从"实验室制造病毒"到"新冠病毒只是流感"再到"疫苗会引发白血病",在对抗新冠疫情期间,人类还在对抗另一场"疫情"。世界卫生组织称其为"信息疫情"(infodemic),特指在疾病大爆发期间,流传的各种虚假信息和误导性信息,对公共卫生造成的危害。
事实上,2020年的美国,从病毒源头为起点,在弗洛伊德事件,美国总统大选等每个大型社会事件中,不实信息从未缺席。Moreless的微信群和朋友圈中,也传来各种铺天盖地的不实消息。那时开始,他觉得自己实在有义务要做些什么,于是开始做事实核查,今年已是第四个年头。
接受歪脑采访时,Moreless还在同时连线一个公司会议。生活忙碌,他分秒必争。随着11月美国大选临近,Moreless发现,上个选举年中,那些被辟谣过的信息,又大摇大摆回来了,其中就包括广为人知的"男女同厕"谣言:当时在许多微信公号、以及B站等华人社交平台中,都流传有"拜登新政:男女同厕"、还允许"男性"参加女性体育比赛的资讯。据一位事实核查员回忆,在当地的一些家长群和校友群中,叙事甚至被扭曲为"加州厕所,小女孩出来之后就变成男性"。
"博主"破破的桥(网名)是研究网络舆情的微博大V,他也是反海外谣言中心的发起人,常驻加州。他观察到,在2016年起,每逢美国中期选举和大选,像"男女同厕"这样的谣言,都会周期性生长。
不仅是孩子的教育,治安和经济也是华人移民更关注的,假消息自然人气也更旺。造谣者狠狠抓住华人的文化痛点,大肆传播。Moreless的同学和工程师同事也常谈论这些,他觉得这些假消息早就深入人心,不过,Moreless不与他们当面理论,担心会翻脸,他就闷头回家写文章,谈不上"反击",就是想把自己知道的说出来。
Moreless在文章中,援引加州在2013年通过的法律,指出这条法律其实是为了保证"跨性别"学生的权利——允许他们根据自我认知的性别,而非生理性别,选择厕所等公共设施。他也介绍了"Bostock诉克莱顿县 "一案,指出从奥巴马执政期起,从司法和行政层面,这项政策得到美国最高法院支持,并非是"新事"。他也谈到加州无性别厕所中的小隔间设置,以确保隐私性。最后他列举了国际奥委会的规定,说明跨性别运动员参加女子组比赛时,需达到的激素水平标准等特殊条件,证明"男性"并不能随意参与女性比赛。
"发谣言就一个截图,两句话就说完了。"Moreless笑笑,"我们辟谣,摆事实讲道理,讲个几千字,写完了也没有人看。"
这并不是玩笑,而是道出了海外中文事实核查行业的现状。"它不存在一个所谓的商业模式……(辟谣)不是一件你能够去贩卖的商品或产品。"金晓是"辟谣吧"网站的负责人,这是一个针对海外华人中一些流传的谣言进行事实核查的网站。金晓说,像辟谣吧一样,目前做事实核查的,大都只能是非盈利机构,"背后最大的原因就是(辟谣这种事)吃力不讨好。"
在金晓看来,"吃力"是因为,辟谣通常需要有严谨的取证调查的过程。"不讨好"则在于事实核查本身与靠阴谋论、假消息获益的意见领袖的利益背道而驰。事实核查员的报酬,不仅无法和散布假消息的自媒体所相比,还会遭受到打压和威胁。
李志德是"亚洲事实核查实验室"的主任,他们专注于东亚集权国家中政治新闻的假消息排查,这其中包括中国。他向歪脑记者展示了一个名叫Vivian Zhang的帐号。9月以来,这个帐号在脸书上多次公开散布李志德被公司调查和开除的不实讯息,也会私信给李志德的好友。做媒体20多年来,李志德第一次尝到,被不怀好意的肇事者骚扰,盯着自己生活看的滋味。
海外华人事实核查者们都面对着类似的困境。金晓的团队,原本经营着一个叫"正义补丁"的微信公众号,想要为美国华人社区提供准确的信息。公号经营了一年左右,在2020年间,突然被封,也不知缘由,"中国的审查系统, 就是一个黑洞, 你永远不知道什么时候触发那个地雷。"金晓感叹。她还提到,因为"平权法案"(Affirmative Action)等议题,作者也曾在微信群中被点名攻击。华人向来重视教育,平权法案引起关注度最多,事实核查者在这个领域也最容易受到攻击,金晓解释。
"他们是集团军在作战,我们都是散兵游勇"
【图略】(AP Photo/Matt Rourke, File)
让郑崇生有时觉得气馁的是,她觉得谣言的传播远比真相快。"阴谋论, 都特别容易让人深信不疑。"郑崇生说。2021年,一项美国纽约大学(New York University)和法国格勒诺布尔大学(Université Grenoble Alpes)的学者联合发布的研究表明,在2020年美国大选期间,假消息在脸书上被点击的概率是真新闻的六倍。"假的",破破的桥在采访中本能回应,"我觉得至少50倍"。
金晓也认同这点。"我们跟对方的力量不在一个匹配的层面。"她清楚意识到这些。她的团队最近发布了《阴谋论,谎言,与人工智能:华裔社区右翼虚假消息如何反映2024年大选中的仇恨政治》的报告。他们估算,至少有150个在微信,Youtube,X和telegram等社交媒体上散布假消息的帐号,"我们又有多少人呢,最多三、四个帐号,人家有好几百个。"金晓愤愤地说。
海外华人很多因为语言障碍,更习惯通过中文获取当地信息。因而也更容易在不知不觉中被禁锢在一个由大量谎言,假消息和阴谋论组成的信息茧房中。金晓的团队,隶属于加州的非营利组织华人权益促进会,致力于为在美华人争取权益,提供准确的资讯。她回忆,社区中的华人来咨询权益时,常会发问, "为什么非法移民要占用我们绿卡申请名额呢?"诸如此类的问题,正是在华人圈泛滥的假消息。
做中国时政新闻的辟谣工作时,李志德心里有一个名单,每天至少去这些帐号的社交媒体上溜达一圈。除了像孤烟暮蝉这样的"爱国大V"外,还有些疑似民间但身份不明的帐号,例如"豫章信使",志德觉得它发言的内容和立场都和中国官方很合拍,但这些帐号背后,"甚至不知道是个人、组织、或者机器。"
在大选期间,"外国势力干预"向来让很多国家忧心忡忡,而人工智能的出现无疑让情况更为复杂。今年,美国司法部特别警惕,俄罗斯采用AI,创建假社交媒体帐号。 纽约时报有报道称,隐藏的中国帐号在网上伪装成支持川普的美国人,试图影响美国大选。提到这些,Moreless悻悻地说,"他们是集团军在作战,我们都是散兵游勇。"
很难测量,互联网上的不实讯息,有多少出自机器。但毫无疑问的是,比起真相,谣言的内容往往更容易获得人们的青睐。麻省理工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除了新奇性(Novelty),还有一个因素是,人们转发时,倾向显得自己"消息更灵通",而虚假信息比起真相,更能调动人们的情绪,尤其是惊讶,厌恶和恐惧的情绪。
被誉为"加州第一谣言"的"零元购"就是个典型。它的叙事大致如下:在加州,常有非裔美国人闯入超市,洗劫一空,然后落荒而逃。罪犯盗窃,不受法律约束。不用付钱, 俗称"零元购"。配上"逼真"的视频画面,再横向对比,华人不能享受这个"福利"——"抢了100美金就要坐牢", 这条假消息轻而易举点燃华人对非裔社群的仇恨。
这条不实讯息,针对的是加州2014年通过的47号提案——在加州,被盗财产不超过950美金(此前的限度是400美金),偷盗者会改判轻罪。这项提案的提出,实际上是为改善加州监狱人满为患、罚款金额没有赶上通货膨胀等问题。而谣言中的视频素材, 多是由不同事件的视频剪辑拼凑而成。
制作和热炒这条讯息的,首当其冲的是美国华人本土的右翼保守力量。金晓认为,中国社区有根深蒂固的反黑人种族歧视,这点在中国广州等地表现突出。另外,"严刑重罚"的文化观念深入人心,华人通常认为,需要增加警力,加大惩罚力度,才能打击犯罪。因而,"非裔偷盗从轻处理"的叙事一下就触碰到华人的痛点。
金晓觉得,中文网络已被右翼重复性叙事和谎言占领了很久,"他们非常擅长来利用来制造社区恐惧和愤怒情绪。"横向比较印度等其他在美国的少数族裔,她认为华人社群的独特性还在于,有一些利用政治目的媒体集团,例如一家著名的中国宗教背景媒体,就一直在大规模成体系生产假新闻。
而与社交媒体运作的机制挂钩后,更是给"零元购"这样的假消息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商业动力。破破的桥说,他把辟谣当作种爱好,"以前人发假消息,也一种爱好," 他调侃道, "但当流量和金钱挂钩后,就成了一种赚钱的机制,因为现在,金钱奖励仇恨。"
或许是迫于舆论压力,以脸书为代表的社交媒体平台近年来也相继开始重视"打假"。它们或与外界独立的事实核查组织合作,或内部组建核查团队。但据报道,在埃隆·马斯克(Elon Musk)接手X后,情况开始恶化。他解雇了公司内部负责核查虚假信息的团队,也"特赦"了曾因传播不实消息和发表仇恨言论等原因被禁言的账号。
【图略】2024年10月27日,埃隆·马斯克在纽约麦迪逊广场花园的特朗普竞选集会上发表讲话。(AP Photo/Evan Vucci)
除了商业利益,在大选前夕,明显的政治意图也为谣言的传播提供了土壤。川普近期公开表示,民主党总统候选人贺锦丽应为加州的"零元购"泛滥负责,因为此前她在加州担任过地方检察官和检察总长(而事实上,根据纽约时报的事实核查,贺锦丽从未对这项措施表态,因为当时她负责起草这项提案的摘要和标题,所以她希望保持中立)。据一些事实核查员观察,转发"零元购"新闻的大多是川普的支持者,在转发此类新闻时,他们也会讽刺民主党纵容犯罪,导致加州犯罪率攀升,借此表达对左派治下城市犯罪问题和其政策的不满。
另一方面,因目前假新闻的来源多来自右翼,事实核查员也容易被扣上左倾的帽子。破破的桥说,自打2016年开始做事实核查起,自己常被人指责政治倾向"太左了"。而Moreless在做关于平权法案和性少数群体的内容时,也常被人指责左倾。
"(我的)立场肯定是有,但是事实是没有立场的。"Moreless支持民主党,他在采访中也毫不掩饰自己的政治态度,"肯定不能选川普吧"。或许是这个原因,也影响了他的行文风格,例如在文章题目中,他会用"旧瓶装新酒但还是馊的"这样感情色彩强的用语。
在转做事实核查前,郑崇生做过二十余年的记者。她说从前报道一个事件,因采访对象不同,很容易有超过一种立场和观点。但做事实核查不同,"因为事实不是观点",她举例,"布林肯有没有说过假身份证会影响大选? 没有。" 她现在要找到的就是这些"冷冰冰的事实"。
金晓觉得,对于事实核查员"左倾"的控告很可笑。"左翼有假新闻,我一样也会核查的,"金晓顿了顿,"可是目前的现实问题是,主导整个假新闻生态圈的就是右翼。"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多年来,有关网上虚假信息的讨论主要集中在右派流传的谎言中,但最近这段时间,阴谋论和虚假叙事也开始在左派中流传开来。今年7月以来,美国已发生了不止一起对川普的刺杀。而随后的一项民调显示,拜登的支持者中,三分之一的人则认为,近期针对川普的暗杀活动也许是自川普导自演的。
"亚洲事实核查实验室"的日常工作,是专攻集权国家的政治新闻。他们的全部人马,只有8个人。李志德承认,他们的选题肯定会有盲点,"但当我们有机会保持平衡的时候,我们就会努力保持平衡。"李志德向歪脑列举了他们关于"秦刚被罢免"和"习近平生重病"的辟谣。另外,对于一些观点类而非事实类辟谣,他们会采用"事实厘清"的方式,着眼于事实本身,而非不同的观点。
"像抵抗人性一样无力"与"争取中间力量"
【图略】2024年9月22日,佛罗里达州北迈阿密,海地裔社区成员举行集会,谴责针对海地移民的仇恨言论和错误信息。(AP Photo/Rebecca Blackwell)
最近, 破破的桥常常陷入抑郁的情绪, 他愈发觉得做事实核查, 是件没有希望的事。这些谣言的传播,无论是煽动仇恨还是社交网络的演算法,都针对人的弱点。他认为,链接人与人的,并非信息本身,而是情绪,社交网站更不例外。因为不实讯息远比真相本身有更多情绪张力,他觉得做事实核查,就像是"抵抗人性"一样无力。
此次歪脑的受访对象,无一例外的,都对当前海外中文圈的信息污染感到失望,但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仍坚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该信的人还是信,我们能做的就是争取一些中间力量吧。"Moreless觉得,在美国政治两极化的背景下,极右的人,觉得事实核查本身,就是被称为"fake news"(假新闻)的一部分。
也有人另辟蹊径,来对抗信息污染。大豆是"信息正义"的发起人之一,他们经营一个同名的微信公号。在他看来,目前海外华人中文信息圈,就像是一汪被污染的水池。他们通过翻译美国主流媒体的经典文章,也写原创,注入些清流。他用一个经典故事解释自己做事的动机:海浪冲上来数不尽的小鱼,它们挣扎在沙滩上。小男孩费力地把一条条捡起扔回大海。路人劝他,这样捡不完的。小男孩没有停手,他坚定地说,这条鱼在乎。大豆觉得,"即使一个人因为我们所作的,把受到污染的信息纠正过来,那也是有意义的。"
金晓向歪脑记者展示了他们在X上和微信后台收到的私信留言截图,一位读者说,"我们所需要的,就是这些真实的声音,无关立场,但关乎真与假。"
"我们没有悲观的权利,"郑崇生大笑,"因为不做会更糟。"她把做过的一个关于日本核废水的事实核查,一直放在心上。有读者指出,文中关于"氚"化学元素的描述有错误,"氚"的中子数比氢多"两个"而非"一个"。虽然是一个很小的细节,但她因此知道"真的有人在看我们(文章)"。郑崇生说,"这是我们必须做下去的动力。"
李志德承认,如果光看一时一刻的数字,那谣言肯定是广传的,但只要有人查核过,在网络上就会留下痕迹,"至少有一个正确的信息放在网上。"他认为,如果未来搜索引擎的演算法中,能够引入加权的机制,把出自事实核查的组织,或被验证过的资讯排到更前的位置,会对公众利益有好处。另外,未来ChatGPT在学习时,如果将事实核查考虑进去,就不会制造这么多"信息垃圾"。
李志德说自己最近才想明白,独立的事实核查机构存在的最大意义,不是要和传统媒体叫板,它的战场其实在社交媒体,目标则是那些打了引号的"新闻"。
"不要从社交媒体上看新闻",这是李志德对读者的建议。他说, "为了心智正常发展,远离演算法。" 但如果这已然成为惯习,就要学会保持怀疑,甄别消息来源。当前社交媒体的演算法,首先推给用户是癖好相似的流量爆款。"如果看到跟你的喜好和倾向特别接近的内容,让你看得很痛快,你首先还是要怀疑这种东西可能是假的。"
如今大选的正式投票日即将来临,事实核查员们正在鼓足了劲,对抗张牙舞爪的谣言。就如Moreless说的,"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情,结果其实也不是那么重要吧。"
(为保护受访者安全,Moreless、破破的桥和大豆为网名, 金晓为匿名。)
歪脑 10/30/2024
美国2024年大选的正式投票日在11月5日。大选在即,你听过以下这些消息吗:民主党参选人贺锦丽(Kamala Harris)是坚定的共产党员,有党员证件,还有她本人身披"镰刀斧头"的红色制服作为"铁证";美国海地移民吃当地居民家的宠物猫;加州要施行男女同厕……等等。
【图略】根据贺锦丽形象生成的虚假AI图片(网络图片)
这些讯息乍看上去让人瞠目结舌,画面逼真,不仅在互联网上盛传一时,也是大家见面聊天的"热门",难以让人怀疑它是假的。但事实是,以上的每条都是谣言。据查核,贺锦丽身披红制服的照片是AI生成,党证很可能来自一个以玩笑为目的的俄语网站,而海地移民吃宠物的谣言,登上了美国总统辩论场,实际来自小镇居民的道听途说,最初的造谣者已道歉。至于男女同厕的谣言,则是"冷饭重炒",旧谣重提,下文会详述其来历。
在这个社交媒体作为主场、人人有"声音"的年代,"打假"消息,往往不被讨好,却又极为迫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023年发布的一项调查显示,在接受访问的16个国家的网民中,有87%的人担心,互联网上的假消息会影响到该国的政治选举。
如果说,谣言与辟谣之间,是场全球拉锯战,那大选前后,通常是最焦灼的时刻。"不实消息进攻脸书(Facebook)等社交媒体,影响选民意见",诸如此类的讨论,在2016年美国大选后就拉开序幕。而国际事实查核网络(International Fact-Checking Network)正好在前一年成立。在那之后,旧谣重传、跨国变异、阴谋论,社交媒体上的假消息操控民主等等,在各国大选期间,已成为经久不衰的话题。
而另一方面,对抗谣言的主要力量——事实核查员的生存状况,并不乐观。当下事实核查的工作,有一些是设在主流媒体内部,如BBC、CNN、纽约时报等主流媒体,而独立的第三方事实核查组织,则主要依靠核实社交媒体的内容,获取来自平台的资金来源,或依靠社会捐赠。而这些,在中文世界,依然非常少见。在中文社区,从事事实核查的人,更多的是那些"用爱发电"的志愿者。
英文世界中,受事实核查运动的启蒙,事实核查制度相对健全,但辟谣者尚感力不从心。而在海外中文的平行战场,是一大片盲区,谣言有过之而不及,而与之对抗的,更多是满腔热血的散兵游勇。如今又是一场美国大选临近,这会是怎样一场战局呢?
"造谣一分钟,辟谣十年功" :事实核查员是如何工作的?
【图略】2020年11月4日,特朗普总统在白宫参加选举之夜派对。(AP Photo/Evan Vucci, File)
2024年10月11日周五,距离美国总统大选投票倒计时25天。
清晨,事实核查员郑崇生打开电脑,看到一条来自上司的留言:"我们也许可以留意一下这则(贴文)的发展"。这是一则中国前媒体人赵兰健在"X平台"上的贴文,标题醒目,写着:【发现证据:国务卿布林肯确认】【中共参与:干扰美国总统大选】,内容说中国向美国输出假身份证,干扰美国大选。同时配上视频:一个美国海关人员核查时,在一个来自中国的包裹里,查获到几张美国的假身份证。当时,这则视频的观看量已达到358.7K,也就是接近36万次。
赵兰建相关推文截图(X/@赵兰建)
郑崇生供职于自由亚洲电台的"亚洲事实核查实验室"(歪脑也同属此台)。她常驻华盛顿,有多年媒体经验。直觉告诉她,这条贴文有问题——一般来说,美国政客在回答记者问时,通常只会笼统地说明立场,很少就某个具体事件发表观点。如果确实如这则贴文所言,布林肯已确认此事,那就是大新闻,所有主流媒体都会报道。
于是,她快速在键盘敲下"Blinken,China ,election"的关键词,放在谷歌搜索,首先出来的是美国主流媒体CNN的报道——文章是五个月前的,布林肯在回答记者的访问中,承认看到中国有试图干预美国大选的一些证据,但文章未提及任何跟"假身份证"有关的信息。
按照郑崇生的经验,那些全然凭空捏造的假消息并不容易被采信,相反,把谎言杂糅在真相中,更容易迷惑人,传播力也更广。如果不是无中生有,赵兰健这条讯息到底从哪里来呢?郑崇生截下他的X视频截图,放到谷歌图片搜索中,用行话讲"以图反搜",发现了另一个X账户JansenH11,用英文表达类似的内容。这并不新奇——当前,在X上流传的海外华人的谣言,很多是照搬英文世界的不实讯息。
但仔细比对,JansenH11的文字中,并未提到"假身份证"一说。视频素材倒是相同,不过JasenH11的更长。郑崇生判断,赵兰健可能截取了JasenH11的一部分,再"加工"配上中文字幕。郑崇生睁大眼睛坐在电脑前,把视频看到最后一帧,发现来源是Tiktok的一个帐号,就去Tiktok翻,却发现原视频已下架。作为事实核查员,她需要找到谣言的源头。
眼看线索断了,郑崇生看着视频中间的大字"BORDER SECURITY",突然想到起自己曾看过的一个同名纪录片——记录澳洲海关工作人员的故事。她和同事决定碰碰运气,去Youtube上找,果然找到了这个频道 ,里面有关于美国的内容。搜到的这一季共10集,每集20分钟左右,要找到一个2分多钟的片段,可谓大海捞针。郑崇生周末在家,用笨办法,机械式观看,当看到X视频中的女海关人员出现在纪录片里时,"太好了,这个事实核查,可做!"郑崇生心想。原纪录片是在2016年播出,比自己要查核的这则贴文中所说的2024年大选,足足早了8年。
然而,这还不够,对于这则事实核查,郑崇生还需要再解释,身份证做假真的会影响大选投票吗?美国各州投票的流程到底是怎样的?正如"亚洲事实核查实验室"团队在IG中的标语所言,"造谣一分钟,辟谣十年功。"最后,发表于10月16日的这则事实核查消息,同时也解答了前述这些疑问。
辟谣这种事儿 "吃力不讨好"
【图略】2024年9月22日,佛罗里达州北迈阿密,海地裔社区成员举行集会,谴责针对海地移民的仇恨言论和错误信息。(AP Photo/Rebecca Blackwell)
一则短短的事实核查,往往需要付出大量的精力和时间成本,也需要从业者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周密的逻辑性,以及充足的体力。对事实核查员Moreless 来说,晚上10点哄儿子睡觉后,是他需要再次打起精神的时候。他回到自己房间,打开电脑,敲键盘,写文字。与白天写代码的工程师工作不同,这是他的兴趣爱好——做事实核查,也写时评。写到痛快处,凌晨一两点睡是常有的。
一个月下来,他只拿到几百美金的稿费,这比起他的本职工作——工程师,相差甚大。他最初来美国读博士,后来留下来工作,现居加州。2015年他开始重拾爱好——写博客,后来开始给媒体供稿。Moreless是他的笔名,为保护隐私,也担心受到攻击,他要求本次采访匿名。
所有接受歪脑采访的事实核查工作者,在回顾自己工作时,都无一例外都提到新冠疫情。从"实验室制造病毒"到"新冠病毒只是流感"再到"疫苗会引发白血病",在对抗新冠疫情期间,人类还在对抗另一场"疫情"。世界卫生组织称其为"信息疫情"(infodemic),特指在疾病大爆发期间,流传的各种虚假信息和误导性信息,对公共卫生造成的危害。
事实上,2020年的美国,从病毒源头为起点,在弗洛伊德事件,美国总统大选等每个大型社会事件中,不实信息从未缺席。Moreless的微信群和朋友圈中,也传来各种铺天盖地的不实消息。那时开始,他觉得自己实在有义务要做些什么,于是开始做事实核查,今年已是第四个年头。
接受歪脑采访时,Moreless还在同时连线一个公司会议。生活忙碌,他分秒必争。随着11月美国大选临近,Moreless发现,上个选举年中,那些被辟谣过的信息,又大摇大摆回来了,其中就包括广为人知的"男女同厕"谣言:当时在许多微信公号、以及B站等华人社交平台中,都流传有"拜登新政:男女同厕"、还允许"男性"参加女性体育比赛的资讯。据一位事实核查员回忆,在当地的一些家长群和校友群中,叙事甚至被扭曲为"加州厕所,小女孩出来之后就变成男性"。
"博主"破破的桥(网名)是研究网络舆情的微博大V,他也是反海外谣言中心的发起人,常驻加州。他观察到,在2016年起,每逢美国中期选举和大选,像"男女同厕"这样的谣言,都会周期性生长。
不仅是孩子的教育,治安和经济也是华人移民更关注的,假消息自然人气也更旺。造谣者狠狠抓住华人的文化痛点,大肆传播。Moreless的同学和工程师同事也常谈论这些,他觉得这些假消息早就深入人心,不过,Moreless不与他们当面理论,担心会翻脸,他就闷头回家写文章,谈不上"反击",就是想把自己知道的说出来。
Moreless在文章中,援引加州在2013年通过的法律,指出这条法律其实是为了保证"跨性别"学生的权利——允许他们根据自我认知的性别,而非生理性别,选择厕所等公共设施。他也介绍了"Bostock诉克莱顿县 "一案,指出从奥巴马执政期起,从司法和行政层面,这项政策得到美国最高法院支持,并非是"新事"。他也谈到加州无性别厕所中的小隔间设置,以确保隐私性。最后他列举了国际奥委会的规定,说明跨性别运动员参加女子组比赛时,需达到的激素水平标准等特殊条件,证明"男性"并不能随意参与女性比赛。
"发谣言就一个截图,两句话就说完了。"Moreless笑笑,"我们辟谣,摆事实讲道理,讲个几千字,写完了也没有人看。"
这并不是玩笑,而是道出了海外中文事实核查行业的现状。"它不存在一个所谓的商业模式……(辟谣)不是一件你能够去贩卖的商品或产品。"金晓是"辟谣吧"网站的负责人,这是一个针对海外华人中一些流传的谣言进行事实核查的网站。金晓说,像辟谣吧一样,目前做事实核查的,大都只能是非盈利机构,"背后最大的原因就是(辟谣这种事)吃力不讨好。"
在金晓看来,"吃力"是因为,辟谣通常需要有严谨的取证调查的过程。"不讨好"则在于事实核查本身与靠阴谋论、假消息获益的意见领袖的利益背道而驰。事实核查员的报酬,不仅无法和散布假消息的自媒体所相比,还会遭受到打压和威胁。
李志德是"亚洲事实核查实验室"的主任,他们专注于东亚集权国家中政治新闻的假消息排查,这其中包括中国。他向歪脑记者展示了一个名叫Vivian Zhang的帐号。9月以来,这个帐号在脸书上多次公开散布李志德被公司调查和开除的不实讯息,也会私信给李志德的好友。做媒体20多年来,李志德第一次尝到,被不怀好意的肇事者骚扰,盯着自己生活看的滋味。
海外华人事实核查者们都面对着类似的困境。金晓的团队,原本经营着一个叫"正义补丁"的微信公众号,想要为美国华人社区提供准确的信息。公号经营了一年左右,在2020年间,突然被封,也不知缘由,"中国的审查系统, 就是一个黑洞, 你永远不知道什么时候触发那个地雷。"金晓感叹。她还提到,因为"平权法案"(Affirmative Action)等议题,作者也曾在微信群中被点名攻击。华人向来重视教育,平权法案引起关注度最多,事实核查者在这个领域也最容易受到攻击,金晓解释。
"他们是集团军在作战,我们都是散兵游勇"
【图略】(AP Photo/Matt Rourke, File)
让郑崇生有时觉得气馁的是,她觉得谣言的传播远比真相快。"阴谋论, 都特别容易让人深信不疑。"郑崇生说。2021年,一项美国纽约大学(New York University)和法国格勒诺布尔大学(Université Grenoble Alpes)的学者联合发布的研究表明,在2020年美国大选期间,假消息在脸书上被点击的概率是真新闻的六倍。"假的",破破的桥在采访中本能回应,"我觉得至少50倍"。
金晓也认同这点。"我们跟对方的力量不在一个匹配的层面。"她清楚意识到这些。她的团队最近发布了《阴谋论,谎言,与人工智能:华裔社区右翼虚假消息如何反映2024年大选中的仇恨政治》的报告。他们估算,至少有150个在微信,Youtube,X和telegram等社交媒体上散布假消息的帐号,"我们又有多少人呢,最多三、四个帐号,人家有好几百个。"金晓愤愤地说。
海外华人很多因为语言障碍,更习惯通过中文获取当地信息。因而也更容易在不知不觉中被禁锢在一个由大量谎言,假消息和阴谋论组成的信息茧房中。金晓的团队,隶属于加州的非营利组织华人权益促进会,致力于为在美华人争取权益,提供准确的资讯。她回忆,社区中的华人来咨询权益时,常会发问, "为什么非法移民要占用我们绿卡申请名额呢?"诸如此类的问题,正是在华人圈泛滥的假消息。
做中国时政新闻的辟谣工作时,李志德心里有一个名单,每天至少去这些帐号的社交媒体上溜达一圈。除了像孤烟暮蝉这样的"爱国大V"外,还有些疑似民间但身份不明的帐号,例如"豫章信使",志德觉得它发言的内容和立场都和中国官方很合拍,但这些帐号背后,"甚至不知道是个人、组织、或者机器。"
在大选期间,"外国势力干预"向来让很多国家忧心忡忡,而人工智能的出现无疑让情况更为复杂。今年,美国司法部特别警惕,俄罗斯采用AI,创建假社交媒体帐号。 纽约时报有报道称,隐藏的中国帐号在网上伪装成支持川普的美国人,试图影响美国大选。提到这些,Moreless悻悻地说,"他们是集团军在作战,我们都是散兵游勇。"
很难测量,互联网上的不实讯息,有多少出自机器。但毫无疑问的是,比起真相,谣言的内容往往更容易获得人们的青睐。麻省理工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除了新奇性(Novelty),还有一个因素是,人们转发时,倾向显得自己"消息更灵通",而虚假信息比起真相,更能调动人们的情绪,尤其是惊讶,厌恶和恐惧的情绪。
被誉为"加州第一谣言"的"零元购"就是个典型。它的叙事大致如下:在加州,常有非裔美国人闯入超市,洗劫一空,然后落荒而逃。罪犯盗窃,不受法律约束。不用付钱, 俗称"零元购"。配上"逼真"的视频画面,再横向对比,华人不能享受这个"福利"——"抢了100美金就要坐牢", 这条假消息轻而易举点燃华人对非裔社群的仇恨。
这条不实讯息,针对的是加州2014年通过的47号提案——在加州,被盗财产不超过950美金(此前的限度是400美金),偷盗者会改判轻罪。这项提案的提出,实际上是为改善加州监狱人满为患、罚款金额没有赶上通货膨胀等问题。而谣言中的视频素材, 多是由不同事件的视频剪辑拼凑而成。
制作和热炒这条讯息的,首当其冲的是美国华人本土的右翼保守力量。金晓认为,中国社区有根深蒂固的反黑人种族歧视,这点在中国广州等地表现突出。另外,"严刑重罚"的文化观念深入人心,华人通常认为,需要增加警力,加大惩罚力度,才能打击犯罪。因而,"非裔偷盗从轻处理"的叙事一下就触碰到华人的痛点。
金晓觉得,中文网络已被右翼重复性叙事和谎言占领了很久,"他们非常擅长来利用来制造社区恐惧和愤怒情绪。"横向比较印度等其他在美国的少数族裔,她认为华人社群的独特性还在于,有一些利用政治目的媒体集团,例如一家著名的中国宗教背景媒体,就一直在大规模成体系生产假新闻。
而与社交媒体运作的机制挂钩后,更是给"零元购"这样的假消息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商业动力。破破的桥说,他把辟谣当作种爱好,"以前人发假消息,也一种爱好," 他调侃道, "但当流量和金钱挂钩后,就成了一种赚钱的机制,因为现在,金钱奖励仇恨。"
或许是迫于舆论压力,以脸书为代表的社交媒体平台近年来也相继开始重视"打假"。它们或与外界独立的事实核查组织合作,或内部组建核查团队。但据报道,在埃隆·马斯克(Elon Musk)接手X后,情况开始恶化。他解雇了公司内部负责核查虚假信息的团队,也"特赦"了曾因传播不实消息和发表仇恨言论等原因被禁言的账号。
【图略】2024年10月27日,埃隆·马斯克在纽约麦迪逊广场花园的特朗普竞选集会上发表讲话。(AP Photo/Evan Vucci)
除了商业利益,在大选前夕,明显的政治意图也为谣言的传播提供了土壤。川普近期公开表示,民主党总统候选人贺锦丽应为加州的"零元购"泛滥负责,因为此前她在加州担任过地方检察官和检察总长(而事实上,根据纽约时报的事实核查,贺锦丽从未对这项措施表态,因为当时她负责起草这项提案的摘要和标题,所以她希望保持中立)。据一些事实核查员观察,转发"零元购"新闻的大多是川普的支持者,在转发此类新闻时,他们也会讽刺民主党纵容犯罪,导致加州犯罪率攀升,借此表达对左派治下城市犯罪问题和其政策的不满。
另一方面,因目前假新闻的来源多来自右翼,事实核查员也容易被扣上左倾的帽子。破破的桥说,自打2016年开始做事实核查起,自己常被人指责政治倾向"太左了"。而Moreless在做关于平权法案和性少数群体的内容时,也常被人指责左倾。
"(我的)立场肯定是有,但是事实是没有立场的。"Moreless支持民主党,他在采访中也毫不掩饰自己的政治态度,"肯定不能选川普吧"。或许是这个原因,也影响了他的行文风格,例如在文章题目中,他会用"旧瓶装新酒但还是馊的"这样感情色彩强的用语。
在转做事实核查前,郑崇生做过二十余年的记者。她说从前报道一个事件,因采访对象不同,很容易有超过一种立场和观点。但做事实核查不同,"因为事实不是观点",她举例,"布林肯有没有说过假身份证会影响大选? 没有。" 她现在要找到的就是这些"冷冰冰的事实"。
金晓觉得,对于事实核查员"左倾"的控告很可笑。"左翼有假新闻,我一样也会核查的,"金晓顿了顿,"可是目前的现实问题是,主导整个假新闻生态圈的就是右翼。"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多年来,有关网上虚假信息的讨论主要集中在右派流传的谎言中,但最近这段时间,阴谋论和虚假叙事也开始在左派中流传开来。今年7月以来,美国已发生了不止一起对川普的刺杀。而随后的一项民调显示,拜登的支持者中,三分之一的人则认为,近期针对川普的暗杀活动也许是自川普导自演的。
"亚洲事实核查实验室"的日常工作,是专攻集权国家的政治新闻。他们的全部人马,只有8个人。李志德承认,他们的选题肯定会有盲点,"但当我们有机会保持平衡的时候,我们就会努力保持平衡。"李志德向歪脑列举了他们关于"秦刚被罢免"和"习近平生重病"的辟谣。另外,对于一些观点类而非事实类辟谣,他们会采用"事实厘清"的方式,着眼于事实本身,而非不同的观点。
"像抵抗人性一样无力"与"争取中间力量"
【图略】2024年9月22日,佛罗里达州北迈阿密,海地裔社区成员举行集会,谴责针对海地移民的仇恨言论和错误信息。(AP Photo/Rebecca Blackwell)
最近, 破破的桥常常陷入抑郁的情绪, 他愈发觉得做事实核查, 是件没有希望的事。这些谣言的传播,无论是煽动仇恨还是社交网络的演算法,都针对人的弱点。他认为,链接人与人的,并非信息本身,而是情绪,社交网站更不例外。因为不实讯息远比真相本身有更多情绪张力,他觉得做事实核查,就像是"抵抗人性"一样无力。
此次歪脑的受访对象,无一例外的,都对当前海外中文圈的信息污染感到失望,但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仍坚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该信的人还是信,我们能做的就是争取一些中间力量吧。"Moreless觉得,在美国政治两极化的背景下,极右的人,觉得事实核查本身,就是被称为"fake news"(假新闻)的一部分。
也有人另辟蹊径,来对抗信息污染。大豆是"信息正义"的发起人之一,他们经营一个同名的微信公号。在他看来,目前海外华人中文信息圈,就像是一汪被污染的水池。他们通过翻译美国主流媒体的经典文章,也写原创,注入些清流。他用一个经典故事解释自己做事的动机:海浪冲上来数不尽的小鱼,它们挣扎在沙滩上。小男孩费力地把一条条捡起扔回大海。路人劝他,这样捡不完的。小男孩没有停手,他坚定地说,这条鱼在乎。大豆觉得,"即使一个人因为我们所作的,把受到污染的信息纠正过来,那也是有意义的。"
金晓向歪脑记者展示了他们在X上和微信后台收到的私信留言截图,一位读者说,"我们所需要的,就是这些真实的声音,无关立场,但关乎真与假。"
"我们没有悲观的权利,"郑崇生大笑,"因为不做会更糟。"她把做过的一个关于日本核废水的事实核查,一直放在心上。有读者指出,文中关于"氚"化学元素的描述有错误,"氚"的中子数比氢多"两个"而非"一个"。虽然是一个很小的细节,但她因此知道"真的有人在看我们(文章)"。郑崇生说,"这是我们必须做下去的动力。"
李志德承认,如果光看一时一刻的数字,那谣言肯定是广传的,但只要有人查核过,在网络上就会留下痕迹,"至少有一个正确的信息放在网上。"他认为,如果未来搜索引擎的演算法中,能够引入加权的机制,把出自事实核查的组织,或被验证过的资讯排到更前的位置,会对公众利益有好处。另外,未来ChatGPT在学习时,如果将事实核查考虑进去,就不会制造这么多"信息垃圾"。
李志德说自己最近才想明白,独立的事实核查机构存在的最大意义,不是要和传统媒体叫板,它的战场其实在社交媒体,目标则是那些打了引号的"新闻"。
"不要从社交媒体上看新闻",这是李志德对读者的建议。他说, "为了心智正常发展,远离演算法。" 但如果这已然成为惯习,就要学会保持怀疑,甄别消息来源。当前社交媒体的演算法,首先推给用户是癖好相似的流量爆款。"如果看到跟你的喜好和倾向特别接近的内容,让你看得很痛快,你首先还是要怀疑这种东西可能是假的。"
如今大选的正式投票日即将来临,事实核查员们正在鼓足了劲,对抗张牙舞爪的谣言。就如Moreless说的,"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情,结果其实也不是那么重要吧。"
(为保护受访者安全,Moreless、破破的桥和大豆为网名, 金晓为匿名。)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