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9月25日星期六

譚慎格:「台北」還是「台灣」?TECRO的正名

20210919

◎譚慎格(John J. Tkacik)

華盛頓(作者評註):這只是一個很細微的變化;只是一個小音節的改變。除非你非常仔細地觀察,否則幾乎不會注意到: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的「台『北』經濟文化代表處」(TECRO),可能很快就會改名─只是非常輕微地改為「台『灣』代表處」。代表處的英文首字母縮寫「TECRO」還是一樣。這只是一個象徵性的變化。


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的「台『北』經濟文化代表處」(TECRO),可能很快就會改名─只是非常輕微地改為「台『灣』代表處」。代表處的英文首字母縮寫「TECRO」還是一樣。(取自google地圖、資料照)

台北改台灣 縮寫仍是TECRO

倫敦「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上週報導,這種變化可能很快就會到來。不過,這個時間點有點尷尬。就在「金融時報」刊出這篇報導的同一天,外交部長吳釗燮(Joseph Wu)和台灣國家安全團隊,就在距離華府只有幾分鐘車程的馬里蘭州殖民時期首府安納波利斯(Annapolis), 與拜登總統的白宮、五角大廈和國務院高層官員,低調地舉行定期的「特殊管道」(Special Channel)會談。過去至少二十五年來,這些「特殊管道」會議一直是華盛頓和台北官方的固定外交活動。在川普政府時期,這些交流變得愈來愈頻繁,層級也愈來愈高。事實上,雖然拜登政府並未延續川普的大多數政策,卻保留了川普主政時的白宮與台灣外交政策和國防領導者的密切聯繫。

金融時報的這篇報導還有更尷尬的情況,因為美國總統拜登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剛好在九月九日週四深夜(對習主席來說則是九月十日週五上午)舉行約一個半小時的電話會談。其實,有人懷疑習主席知道吳釗燮部長人就在華盛頓地區,並且選擇了最尷尬的時間點與拜登總統通話。

事實上,拜登總統在前些時候已要求與習近平通話。由於拜登的新聞秘書在週四的新聞簡報會上並未提及此事,我猜測習近平可能是倉促同意和拜登通話。或許習主席認為,如果通話時間是在北京的上午十點左右,當時他精神飽滿,反應敏捷,應該可以佔上風,但在華盛頓這裡已經是深夜十點過後,拜登總統可能已經精神不濟。習近平可能已經為了這場會談做好萬全準備,臨時通知和選擇不方便的時間點,就是他的戰術運用,而拜登卻可能被迫在傍晚的短促時間裡聽取簡報,然後排練通話的情境。

電話接通後,拜登按照「亞洲沙皇」(Asia Czar)坎貝爾(Kurt Campbell)為他準備的腳本與習近平對話。拜登向習近平強調,中國和美國都有「責任…確保雙方的競爭不會演變為衝突」。然而,隔天白宮新聞簡報室公布的「摘要」,九十分鐘的會談卻變成只有四句話。拜登的新聞秘書在隔天被記者問到時,根本不知道兩人在通話中是否曾提到「台灣」。

習暗示拜登 中國已是超級強權

然而,中國外交部倒是娓娓道來。在一篇長達七個段落的新聞稿中,中方援引拜登的話聲稱,「美方從無意改變一個中國政策。」中國外交部還透露,習主席向拜登抱怨說,「一段時間以來,美國採取的對華政策致使中美關係遭遇嚴重困難。」習近平警告拜登,美國的敵意「這不符合兩國人民根本利益和世界各國共同利益。」習近平還希望美中雙方「尊重彼此核心關切」,並且「妥善管控分歧」。習近平也告訴拜登,中國「一直積極主動承擔同自身國情相符的國際責任。」習近平暗示,中國現在已經成為全球超級強權,而且中國會表現得像是一個超級強權。

白宮發布的新聞稿隻字未提「一個中國政策」。拜登向習近平強調,「印度—太平洋地區的和平、穩定與繁榮符合美國的長久利益」;而在中國外交部的新聞稿裡,卻未出現「印太」一詞。

基於這些事後各自表述誰說了什麼的版本差異,白宮和中南海可能都對拜登與習近平的電話會談不滿意。中方似乎知道,台灣的外交部長當時正在華盛頓,希望在會談中插入「一個中國政策」(注意:不是「一個中國原則」)議題。我們也可以合理推論,金融時報關於台北經濟文化代表處正名的報導,消息來源也是基於相同的理由,但可能是希望破壞TECRO正名決策的拜登政府內部人士所為。

在金融時報披露台北經濟文化代表處正名消息後,中國的英文媒體在短短幾個小時內便湧現連篇累牘的評論和社論,威脅說如果TECRO的「北」變成「灣」,將會帶來可怕的後果。中國可不是在開玩笑。由於台灣駐維爾紐斯(Vilnius)辦事處將命名為「台灣代表處」,北京召回駐立陶宛大使。立陶宛駐北京大使也被遣送回國。可想而知,中國的英文媒體口誅筆伐,北京不可能對華盛頓示弱。

中國動員共黨幹部 準備與美翻臉

可惜的是,中國駐華盛頓的新任大使秦剛完全不受歡迎,他奉勸歡迎他來到美國的聽眾─包括前國務卿季辛吉(Henry Kissinger)─如果美中兩國無法化解彼此分歧,美國就應該「閉嘴」(please just shut up)。如果「秦戰狼」返回北京,應該沒有人會想念他。美國至今還沒有派駐中國的大使。候任駐中國大使勃恩斯(Nicholas Burns)正在等待參議院通過他的任命案,坦白說,他人太好,對北京太溫和了。〔我常常想,拜登選擇的駐東京大使人選、言詞刻薄的前芝加哥市長易曼紐(Rahm Emanuel)的性格,應該更適合從事對中外交。〕

九月十二日週日,中國共產黨機關報「人民日報」針對習主席和拜登總統的電話會談,以中文發表權威評論。這篇文章將美國描述成一個冥頑不靈的惡棍─世界最大的發達國家─「處心積慮遏制打壓」中國這個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華府與北京之間的敵意和對抗,完全是因為美國「錯誤思維」和錯誤政策。中國正在動員共產黨幹部,準備與美國翻臉。

以美國讀者為目標的中國媒體,將TECRO正名事件歸咎於台北。聲稱是台灣領導者愚弄了美國人。中國的大外宣媒體威脅要對台灣採取激烈的軍事行動,例如出動噴射戰鬥機騷擾台灣領空,遺憾的是,中國對台灣空域施壓已經持續了一年多。一位中國專家以英文寫道:「我們料台灣軍隊不敢阻擋解放軍戰機飛越台灣島,如果台軍膽敢開火,那就讓我們義無反顧地給予『台獨』勢力決定性和毀滅性的打擊。」然而,這種武力展示可能會導致一九九六年台灣海峽危機重演,當時美國出動兩艘航空母艦戰鬥群,促成李登輝總統辦公室和柯林頓總統的白宮之間首次直接「特殊管道」溝通。中國當前的好戰姿態不僅深化了華盛頓對台灣的協防承諾,也確保了從新德里到東京已經成形的新印度—太平洋安全體系,張開雙手歡迎台灣加入。

北京嗆一字燎原 更可能燒向中國

中國警告說,如果「北」改成「灣」,將會「一字燎原」,但是到目前為止,無論中國是否試圖控制經濟制裁反噬自身的程度,還是全面走向「珍珠港事件」(Pearl Harbor),發動軍事和「灰色地帶」(Gray Zone)作戰,TECRO事件引發的燎原星火,看起來更可能吹往中國的方向。只是一個小小字元的改變,中國卻做出呼天搶地的過度反應─而國際社會只會將這種過度反應歸咎於中國,和它的共產黨領導者。

(作者譚慎格(John J. Tkacik)為美國國際評估暨戰略中心「未來亞洲計畫」主任。國際新聞中心陳泓達譯)

——自由时报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