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19日星期六

合理推斷 習川私下約定「中國不血腥鎮壓,美國不支持港獨」

王陽翎 2019年10月20日

習近平的謀算:中美破裂不會亡黨 香港爆顏色革命非同小可

不管是商業還是國家領袖,一旦面對非比尋常的決策,當中較有心得的人通常習慣詢問自己以下問題:

「假如事情發展到最壞地步,屆時會怎樣?」

如此反問,不但有利領袖看穿事情的本質,也有助安撫在艱難抉擇時的龐大焦慮,因為,對事情變化加以聯想、做足心理準備之後,有時會得出這樣的判斷:

「原來,最壞結果也並非不能承受」。

只要將上述態度,套在習近平如何看待「美國、香港(示威)」造成中國內外困境,再了解他至今作出相關的重大回應,答案便一目了然。

自第二次世界大戰、蘇聯解體以來,中共領導人累積無數鬥爭歷史經驗,深諳亡黨危機大多只會從國內爆發,不管是出於派系鬥爭、地方革命或經濟災難,這些因素才真正刺中專制政權要害;至於外敵入侵,從來不是中國首要擔憂之事,遑論參照蘇聯跟美國鬥得火紅火熱之際,美軍從未真正侵犯蘇聯國土,衝突都在更遠的地區爆發。

回顧中美最緊張的50年代,韓戰期間,即使美軍最高指揮官麥克阿瑟曾建議用34顆原子彈轟炸朝鮮、中國(山東)一些目標,最終,總統杜魯門評估風險後阻止了計畫。

相隔幾年之後,因為中國封鎖台灣金門島觸發「八二三砲戰」,美軍再次考慮以B-47轟炸機攜核武炸毀中國廈門機場,結果,艾森豪威爾還是擔心風險太大,同樣叫停了這些計畫。

當年在冷戰對峙氣氛,美國、中國軍力強弱懸殊,美方佔有莫大優勢尚且不願冒險對中國擴大戰爭,何況是六十年後的今天?

早前,中共在10月1日慶祝建國70周年時,已刻意展示「東風-41」型洲際彈道導彈,處處暗示雙方軍事差距「今時不同往日」,中美若真觸發大戰,逼得緊了,無論是否動用核彈頭,誰都可以透過洲際導彈戰炸毀對方的重要城市,誰都無法承受如此嚴重打擊,尤其,中國的導彈技術並不像北韓停滯多年。

習近平每逢對美國採取強硬態度時,往往重提「自力更生」、「延安精神」,不過是作出最壞打算,充其量就是中美陷入新冷戰對峙,面臨嚴厲經濟制裁、軍事戒備,確信兩國絕不會爆發毀滅性戰爭。

而且,中國滋養多年的民族主義與愛國思潮,國家明顯受到外力壓迫時,只會把矛頭指向美國等「外國勢力」,不會主動怪罪在習近平等領導人身上,認為經濟衝擊隨時間發展總會有新變數,是故,習近平在5月推翻劉鶴初步協議,寧願為中美關係破裂等危機負上全責,竭力「試探、拖延」至美國大選之後再議,正是有著「最壞結果也不會亡黨」的盤算。

中共在10月1日慶祝建國70周年時,已刻意展示「東風-41」型洲際彈道導彈,處處暗示中美軍事差距「今時不同往日」。(湯森路透)

寧強忍經濟損失、拖延談判,也要換取更多政治和外交讓步

習近平認定黨國生存的命脈繫於「意識形態」的正當性,多年建立了復興民族的中國夢,經常向黨員和國民強調「熟讀黨史、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鐵了心不能由自己帶領的中國對外簽訂21世紀不平等條約,那怕要挺住叫人焦慮的經濟危機。

上月已有數據顯示,美企對中國市場信心開始動搖,原本數年以來,他們有80%以上對中國商業前景感到樂觀,最近已降至61%對前景仍感樂觀,另一方面,有58%受訪企業認為中國三至五年會受經濟放緩困擾,這是他們真正顧慮所在。假如外企把保留的資源轉放在未來東南亞或印度市場,中國在亞洲建立支配性霸權的難度便會大增。

此前,中國一直對外公布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保持在6%以上,近日瑞銀則看淡中國第三季增長,認為只能維持5.9%增長(跌破6.0%)。至於《華爾街日報》在9月綜合分析推斷,中國後半年實質GDP增長可能只有對外宣稱的「一半」,大約維持在3%:

「幾個月前,監測中國工業中心的衛星圖像顯示,這個全球最大貿易經濟體的部分領域正在收縮。由一家跨國製造商編制的中國工業生產指數顯示增長率低於官方數字。一個用於衡量春節後有多少工人返崗工作的網絡搜索指數同比大幅下降。

在中國官方經濟數據保持穩定的背後,全球的經濟學家、公司和投資者越來越相信實際情況比官方數據要糟糕。這就需要分析人士和研究人員研究一系列其他資訊,從能源消耗到太空中拍攝的圖片等等,以得出更為準確的數據。

他們的結論是:中國經濟沒有大幅下滑,但幾乎可以肯定的是,中國經濟比官方數據所反映的情況更加疲弱。一些剖析過中國GDP數據的經濟學家表示,根據他們對企業利潤、稅收、鐵路貨運、房地產銷售和其他活動指標的分析,更準確的數據可能比官方公布的增速低至多三個百分點。他們認為,政府更難捏造這些活動指標。」

更重要的是,中國在製造業裁減的人員,服務行業招聘無法全盤吸納,增聘人手需求已見疲弱。

種種統計數字,在在印證了9月底官方公布「規模以上工業生產利潤」下跌幅度,實際情況可能更嚴峻,他們指行業利潤已錄得連續七個月下降,1至8月與同期比較下降了1.7%,尤其煤炭、石油及其他燃料加工業最嚴重,下降達53.1%,而黑色金屬冶鍊、壓延加工業亦下降31.3%。中國暫時「止痛」的方法,是宣布全面及定向降準,釋放大約9000億元資金,放寬借貸刺激經濟復甦(近期只有輕微緩和)。與此同時,非洲豬瘟令中國豬肉格價比同期上脹達69%,是十二年來新高,全國人民怨聲載道之餘,一系列問題勢將推高「通脹預期」,完全是雪上加霜的困局。

謹記,美國9月初執行了對中國貨品總值約1120億美元加徵15%關稅,當中包括衣鞋、食品甚至紙尿片等等,覆蓋了不少日常生活物品,至今仍未取消。到了如此境地,習近平才初步同意跟川普達成「第一階段協議」共識,嘗試「承諾」購買美國近500億美元的「大豆、麥片、肉類(豬牛)、棉花、酒精、肥料、果汁、咖啡」等農產品,仍採取試探和觀望姿態,糾纏再糾纏,再拖延下去實際對中國經濟百害而無一利。

這種以政治綱領凌駕經濟效益的基調,就是筆者在前一篇文章指出「(習近平)被逼要退避時大可退避,能強硬時便應『戰鬥到底』」的延安道路,鬥至最後一刻再決定是否必須妥協。

習近平情願短期「承諾輸送更多利益」,贏取美國最大的「政治、外交讓步」,務求美國能平等對待中國地位,最好取消一直以來對中國加徵的「全部關稅」,再決定餘下「知識產權、匯率、金融服務、擴大貿易合作、技術轉讓」要糾纏多久。

不過,輸送利益埋藏另一攸關緊要的事,就是習近平私下得到川普承諾,會用各種方式放鬆處理《香港人權及民主法案》等,他真正憂慮是香港局勢,其次才是緩解經濟處境,一再延遲召開第十九屆四中全會,是為了確保他的威權能向黨內示範如何穩住局面,減少出現內部政治危機,遠多於擔心川普有意把中美角力推向新冷戰。

輸送利益埋藏另一攸關緊要的事,就是習近平私下得到川普承諾,會用各種方式放鬆處理《香港人權及民主法案》。(湯森路透)

兩年前川普隨便一句承諾,後來令習近平感覺受騙

一方面如剛才所言,習近平斷定美國不會跟中國爆發戰爭(這是對的),另一方面,隨著十個月的長期摸索,他已逐漸弄清川普的性情,願意重新借助二人關係緩和政經危機,這一點則顯得習近平後知後覺。

許多人忽略了習近平對川普存有介蒂的一件事:

事緣2017年6月22日,川普在白宮接待中國國務委員楊潔篪時,曾經表態指美國願意參與「一帶一路」(王文著:《一個智庫學者眼裏的中國》)。可想而知,消息傳到習近平那裏想必眼前一亮,深感川普比前總統歐巴馬對中國態度積極得多。殊不知大約一年之後,川普態度彷若180度轉變,順應美國輿論大談「中國威脅論」,措辭比希拉蕊「重返亞洲」更為強硬,令習近平對這位新任總統的信心徹底崩潰。

習近平由小到大欠缺幽默感,作風保守且拘謹,交際手腕遠不如普京。普京很懂得跟川普保持私交,難怪,川普在8月G7峰會主動建議讓俄羅斯重返會議,好一段長期互相利用的曖昧關係。實情,只要有心了解自己的對手,並不難掌握川普的性格弱點,他是個願意承受一些短暫損失,換取對方交情和長遠利益的生意人。

其中一個經典事例,發生於上世紀80年代。當時川普發現建設「川普大樓」(Trump Tower)必須打一根柱子在業主李奧納.坎德爾(Leonard Kandell)另外的私人土地上,律師羅斯(George H. Ross)雖然代表李奧納,但亦跟川普關係不俗,他的手法像充當中間人一樣,先試探川普的態度,聲稱要打柱子必須支付李奧納250萬美金,這算是一筆相當高昂的費用。結果,川普明知貴得不合理,還是忍痛答應支付,因為他實在不想失去跟李奧納和羅斯的交情,最後知道對方根本不想收費,自此三人關係非常親近。

習近平對內權鬥、約束黨員游刃有餘,對外卻難以拿捏這位反覆無常、生性風流的生意巨頭,錯過了在2017年跟川普建立私交的機會,又對他的片面承諾過分認真,到了後來中美關係漸漸轉差,習感覺受騙更加與他保持距離,令川普選擇以強硬方式壓迫中國,期間徒增中國不必要的折損和緊張,這些損失本來能夠透過高明的外交技巧避免,可以說是白白犧牲。直至近來二人關係才再有轉向機遇,重新透過私交讓川普放淡利用香港作為談判籌碼。

這便能解釋,為何川普對香港最新說法,又改稱期望「香港自行解決」(亦指相信習近平的智慧),在這句話說了不到兩天,習近平立即借到訪尼泊爾的機會,向所有人作出嚴厲警告:「任何人企圖在中國任何地區搞分裂,結果只能是粉身碎骨。」

如果習近平從未知會川普,是不可能單方面以挑釁語氣向外放話,這不只警告反對勢力,更可以包括美國。

是故,最合理的推斷,是習川私下約定「中國不血腥鎮壓,美國不支持港獨」的基本界線,算是有了共識。

始終,美國柯林頓時期曾以人道理由,與北約聯軍介入「科索沃戰爭」。原本,科索沃在塞爾維亞的控制下只有自治權,由於塞打算撤銷相關自治權利,衝突觸發了大規模屠殺事件,終迫使美國出兵。其後美軍與北約贏得戰爭並派兵進駐,大約數年後白宮推翻最初立場,正式承認科索沃獨立,此事中國、俄羅斯一直耿耿於懷(譴責介入別國內政),更別說那時發生了中國領事館遭美軍誤炸一事。習近平要這位共和黨總統確保「香港不會成為科索沃第二」。

換言之,局面不斷變化,當下習近平有更多心力專注香港和國內經濟危機。

黨天下特色:國內顏色革命攸關存亡,比新冷戰更危險

針對香港局勢,這段時期習近平借用鄧小平生前較強硬態度,形成了黨內共識,主要引據鄧在1987年4月極具標誌性的講話:

「有些事情,比如1997年後香港有人罵中國共產黨,罵中國,我們還是允許他罵,但是如果變成行動,要把香港變成一個在『民主』的幌子下反對大陸的基地,怎麼辦?那就非干預不行…」

儘管香港不見得因此成了「反對大陸的基地」,但國安問題總會令中國神經緊張,常恐「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國還是定性香港出現顏色革命,令一切打擊手段看上去更具正當性,於是要求港府用極嚴厲的方法對付示威衝突,多次透過港澳辦為警隊鼓舞士氣,「政治默許」了前線警察不按一般《警察通例》行事。如是,港府被臨時架空,無力管制警隊的聲音不絕於耳。

在中央確保香港警察無後顧之憂下,自8月起,警察過份使用暴力更見失控,濫捕、私刑無日無之,處處出現「報復性阻嚇」。至今已有超過2400港人被捕,近千人受傷(部分重傷及一度危殆)。

9月至10月之內,政府破例允許休班警攜帶「伸縮警棍、胡椒噴霧」作防身武器之用,甚至啟動《緊急法》訂法《反蒙面法》,即使林鄭月娥立法前曾公開質疑其效用,還在是參與70周年國慶後數日之內訂立法例,她受中央施壓執行已昭然若揭。數日前,一宗可疑的小型搖控炸彈案,警方未確認罪犯身份,在記招卻言中帶意指是示威者意圖以「殺警」為目標;至於轟動一時的陳彥霖浮屍案,警方在未確認她的死因,已停止了派員詳細調查。公眾的不安感持續,呼應著《明報》及其他調查,反映整體社會對警隊的信任跌至極低位:半數市民給予0分,68.8%市民認為要重組警隊。

伴隨如此局勢,香港政府陸續承受一系列「信心危機」的警號,除了惠譽二十四年來首度調低香港信貸評級,由AA+下降至AA級別,外企紛紛重新評估在港投資和招聘額度,對未來感到悲觀,有考慮撤出香港。隨著事態惡化,數日前美國眾議院一致通過《香港人權及民主法案》,當中特意添加就「隨意拘禁、私刑和強迫認罪」等侵犯香港人權設有制裁手段,國務卿亦須每年提交報告審視美國、香港關係。近日美國共和黨參議員霍利(Josh Hawley)甚或憂慮香港正走入「警察國家」(police state)狀態。

現在,一些人不禁產生了重大疑問:到底中國是否已經放棄了香港?(待續)

※作者為香港作家

——上报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