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月21日星期一

曾慧燕:网络「钓鱼」陷阱多

图为去年6月在洛杉矶出席反右运动60周年研讨会的(右起)郭罗基、戴晴、张伟国、俞梅荪 / 曾慧燕摄

中国知名作家、原北京《光明日报》记者戴晴落难西非奈及利亚(Nigeria,中国大陆和香港译为尼日利亚)?

17日晚上,许多在戴晴GmailGoogle电子邮箱)「榜上有名」的中外人士,陆续收到一封以戴晴名义发出的英文「紧急求救信」(EMERGENCY!!!NEED YOUR URGENTHELP)。信中大致内容是,她应邀到奈及利亚参加一个有关艾滋病的会议,在机场前往旅馆途中,不慎将一个装有现金、旅行证件及机票的小包留在出租车上,目前已欠下1500美元旅馆费,另需1000美元买机票回家,所以急需收信人通过西联汇款速汇2500美元「救急」。她保证一俟回到家中,马上原银奉还……

戴晴落难西非? 环球同此凉热

现居南加州的朱学渊,去年6月底曾与戴晴一起出席在洛杉矶举行的「纪念『反右运动』5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他半夜收到戴晴电邮后,「急到不得了!」想到她孤身一人「落难」非洲,处境堪虞。立即跟妻子商量,将他准备安装牙齿的款项电汇戴晴「以解燃眉之急」?妻子赞成。

朱学渊回邮表示愿意汇款给戴晴应急,对方立即回邮指示他在一小时内将款汇出,朱学渊说必须要先到自家店中开门营业、并处理一些事情后才能抽空寄钱,但需要她回一封中文电邮确认。正当朱学渊差点开车到距离家中30哩路的西联汇款时,「戴晴」居然回了一封「不像她水平」、甚至可以说是「狗屁不通」的「中文信」。信中其他内容都是不伦不类的「中文」,学渊的名字却用拼音「Xueyuan」;更好笑的是,西联汇款(Western Union)直译成「西部联合」,对方「明显地露出了马脚」。朱学渊分析,这封所谓的中文信,显然是利用计算机软件自动翻译的,全文如下:

感谢你的邮件Xueyuan。我想要感谢你一切你做看我退回在家保险柜。肯定我等你的电子邮件以西部联合调动细节,井自从你说你必须完成一点工作,在你的事务那里是
有那的没有问题。请一旦你好心完成了与西部联合尽快得到回到我以调动细节。

在所有收到「戴晴」求救信的人当中,澳洲国立大学当代中国研究中心主任安戈(Jonns n Unger)和美国加州州立大学洛杉矶分校图书馆研究员宋永毅算是最清醒的。安戈收到行骗信后,对中心秘书说:这不像是戴晴的行文,也不是她的行事风格。通知大家不要上当,千万不要寄钱。宋永毅对此电邮的可信性持有一定程度的怀疑,因为他注意到「戴晴」落难地是以骗徒出名的奈及利亚,他所在的洛杉机加大经常收到来自这个国家的「钓鱼」邮件;在hotmail等免费信箱中,也经常有来自奈及利亚的电子邮件,内容大同小异,都是说某国权贵或政要有笔巨款无法支取,需要收信人提供帮助,并承诺可分享巨额酬金。实际上这是古老骗术的现代版,偏偏上当的人「前仆后继」还真不少。

为了保险起见,万一「戴晴」真的「落难」,总不能坐视不救。宋永毅给她回邮说,2500元不是问题,但要确定求救对象真的是她本人,要求戴晴提供联路电话及用中文回邮。

对方果然回邮提供联路电话,同时表示不能用中文回邮,因为计算机键盘只能输入英文(I can't really send youa mail with Chinese because the keyboard here is English so i can't do that now)。

「戴晴」又表示,由于她的旅行证件遗失,不能凭ID领取汇款,她已请教过下榻旅馆附近的银行经理,可以请人代收,而旅馆的经理Stan Kelly非常好心,愿意帮助她,对
方收到汇款将如数转交,所以指示宋永毅根据如下资料汇款:

收款人姓名: Stan Kelly;地址:Eko Hotel & Suite State: Lagos State;国家:Nigeria

这时宋永毅已几乎确定这是个骗局,他故意坚持对方必须要回中文电邮才能汇款,对方果然给他回了一封同样是「狗屁不通」的中文电邮:

Yongyi,审判和请帮助我因为我与你联系它是9:00Am这里在尼日利亚。

宋永毅气得用中文给骗徒回邮说:「你是骗子!!!」对方大概透过翻译机读懂了意思,再无下文。

宋永毅一想,事态严重,恐怕骗徒故伎重施,导致有些不明真相的人上当受骗。他一个电话打到北京,正是戴晴接的电话,才知他不是第一个打电话给戴晴的「收信人」。他建议戴晴赶紧用自己名义给所有平日跟她通电子邮件的人发「警告信」。

不到半天,宋永毅接到不少与戴晴出席过洛杉矶反右运动50周年研讨会的与会者来电,纷纷查询「戴晴落难」事件。他估计骗徒已掌握了所有与会者的电邮地址,才能「一网打尽」。基于戴晴的「警告信」姗姗来迟,作为会议筹备人和主办人之一,宋永毅觉得责无旁贷通知全体与会者。

于是,全体与会者都收到了宋永毅发出的「警告信」:「我不知道各位中有没有人收到一封来自戴晴的E-mail求救信,说她去非洲开会,丢了钱包,要求寄2500美金到尼日
利亚一个旅馆。请千万不要上当!

「我已经和戴晴(她在北京)通了电话,那是尼日利亚的一个诈骗集团攻破了她的电子信箱后所为。戴晴已经向GOOGLE报警。特此告知。」

后来才知道,戴晴的Gmail邮箱已被骗徒「劫持」,连自己都无法进入,所有朋友们的回邮都被对方拦截了。

戴晴的好友潘士弘(Walter Pan)也收到骗子回邮,指示他透过西联汇款寄钱后,要立即将收据寄他,以便凭此领取款项,并附了联路电话:234-1-810-0505

潘士弘据此给所谓的Mr.Stan打了电话,揭穿了他的谎言,最后互相对骂起来。潘士弘说:「我想这样他可能就停止了这个骗局。」他打趣地说,这事可以写一篇小品「环球同此凉热」。

奸人圈套 真相大白

戴晴在接受《世界周刊》记者访问时说,这两天收到朋友「焦灼的『寻找落难者』的信,情真意切,弄得我真想落难一次了。」她遇到许多感人细节。

她说,这回「中了奸人下的套子」,弄得亲人、朋友担惊、着急,其中几位险些把自己辛苦挣下的血汗钱汇给骗子。她感叹自己这等「红旗下长大辈」,往往因轻信而受害。她回忆,中国大陆改革开放之初,她曾轻信过「可敬的劳动人民」──见到农妇悄悄站在路灯阴影里卖她自家产的鸡蛋,马上趋前送钱。那妇人将鸡蛋放进她的手提包,回家打开,那包所谓的鸡蛋「蛋黄蛋清糊成一摊」。

这回戴晴是轻信「谷歌」(Google)上当,「那骗子不知通过什么办法,装作是谷歌当局,往我的谷歌邮箱里发了一个调查表。一通许诺表态之后,『当局』让我『如实填写』以下诸项……」。戴晴不虞有诈,照填不误。

两天后,18日中午(北京时间),戴晴正陪96岁的老母亲吃中饭,朋友远从美国华盛顿DC打来电话。她刚「喂」一声,对方大笑起来:「你还好好地在北京哪!」以后两
小时,从世界各个角落打来的电话不断。「估计那骗子正按照我信箱里的『地址簿』,广发行骗。」

戴晴分析,「那骗子可能看过相当一批我还没有及时删掉的来信和回信,信箱已经在他手里,并且改了密码。因为他没有把『求救人』(也就是信箱主人)身分定为学生、游客或商人,而是救灾救难的社会工作者,显得有几分谱。他打算敲诈的钱,也没大得让掏包的人不请教律师绝不敢轻易从事。我的一个亲戚(哥大医学院临床医生)已经站到悬崖边,正考虑用支票还是用信用卡付;另一个在华盛顿特区的退休专业人员,人已经到了银行。……当然最精彩的是比他们年轻几岁、真正曾经闯荡江湖的Walter……。」

她说:「顶有趣的是,在这场因我的秉性缺欠而生出的险境中,差一点受骗的,几乎都是咱们炎黄子孙。西人立刻就闻出味道不对。怎么回事呢?他们人情冷淡、经济清楚?还是与网络骗子摸爬滚打的时间比咱们长?」

事情已经过去几天。戴晴担着的心还没有放下来。她现在最怕「说不定哪个电话、哪封信从天而降,问我收到钱了么?回北京了么?我怎么为自己的过失赔偿朋友的善意?」

戴晴最难过的是,每上当一次,人们的心肠就硬起几分。「同情、怜悯、古道热肠、急公好义……种种植根于民族文化中的品性,已经快要让警惕、疑惑、冷漠驱散了。……」她提醒大家,「做好人之前别忘记保护自己!」

戴晴在美国科罗拉多的朋友杜欣欣,继戴晴「落难」事件后,也发出一封公开信提醒亲朋好友,表示她的电邮被黑客攻击,可能他们会从她的电邮通讯簿中得到其他人的地址,也会向大家骗钱或攻击。「如果有人向你们要钱或资料,甚至打电话给你们,请你们提高警惕。」

奈及利亚骗徒 无孔不入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陷阱何其多,包括信用卡陷阱、求职陷阱、链接陷阱等无孔不入,骗人的招数不断升级变化。今天生活中常见的陷阱,明天也许就照葫芦画瓢在网络世界中出现。

奈及利亚是西非重要国家之一,位于非洲西岸几内亚湾的顶点。奈及利亚骗徒一直都是各国警方大为头痛的问题。奈及利亚由于地域广阔,加上丰富的石油及矿产资源,使奈及利亚在非洲各国中的经济一向比较富裕。然而,由于严重的贪污问题、以及周边国家连年内战,不少富有人家都希望透过第三者进行资产转移,从而保障自己的财富。这恰恰成为骗徒藉以在世界各地行骗的方式。

假美金是行骗手法之一。从1960年代开始至1980年代,不少奈及利亚人在世界各大城市,特别是经济正在起飞的东亚地区酒店寻找猎物。最初他们会声称身上的美金已用尽,但还有一批经特别处理的美金。由于这些美金是非法从奈及利亚转移,所以被涂上特制的黑油,以避过海关检查。

他们手上通常都会有一张或数张经特别处理过的美金作示范,并在受害者面前用特别药水清洗美金,以证明自己的说话。之后,他们会根据受害者要求,若受害人愿意替他兑换,他愿意以较低汇率来兑换这批「美金」。在贪小便宜的心态下,不少人跌入圈套,而用当地的现钞换来一大迭不能还原的废纸。不少受害者更需要额外向骗徒付款购买该种特制的「清洁药水」。

虚假遗产也是另一行骗手法。如声称某人 (或你的某个远方亲戚)逝世,而对方需要你提供个人资料及银行账户号码,以便存入遗产。他们甚至声称要借用你的户口来作资产转移,并承诺会以所转移资产的某个比例作报酬。

年前西班牙警方曾破获一个由奈及利亚人操纵的电子邮件诈骗团伙,八名成员在这次代号为「全球信任」的行动中落网。此次诈骗活动共骗取了互联网用户1980万欧元,诈骗方式主要是通过发送大量的电子邮件,称某国杰出人士拥有数千万美元,但需要帮助才能拿到这些钱;作为回报,提供帮助的人员可以从中分一杯羹。骗子们声称这笔钱保存在西班牙的保险库中,并说得到这笔钱后才能支付提供帮助的人,结果美国、法国、德国和西班牙先后有300多人受骗。

中国驻尼日利亚大使馆曾接到不少来自大陆的电话,询问这类邮件内容的真伪。这些人比受骗者似乎多了些心眼,但也让人担心:还真有人相信天上可以掉馅饼!

尽管奈及利亚骗徒行骗方式,已陆续在世界各国被揭露。但随着科技日新月异,骗徒行骗方式亦花样百出。由于近年不少人对奈及利亚骗徒加强防备,这些骗徒开始以邻近国家的名义继续行骗活动。

基于亚洲近年经济起飞,不少骗徒把目标从欧美人士转移到东亚地区。这些骗徒假冒当地的银行或律师行职员,并宣称「有一笔为数可观的遗产」等他们来申领,其实仍是骗局。如最近两年,网上便流行一封假冒中国工商银行职员的虚假电邮。

中国还连续发生假冒中国银行、农业银行、工商银行网站的网络钓鱼事件。比如,假冒中国银行的域名是www.bank-off-china.com,比中国银行网站www.bank-of-china.com多一个英文字母f;假冒农业银行域名是www.965555.com,与农业银行网站ww.95599.com
也较为接近。

网络诈欺 时代产物

网络诈欺是网络时代的产物。不少网民都有过被人盗用个人电子邮箱、给熟人发出「不三不四」电邮的不愉快经验。

先后任职底特律通用汽车公司和德尔福汽车系统公司的邓芳,数月前曾被人盗用电子邮箱向四面八方的熟人朋友发出一封黄色信件,气得她要命,「差点自废邮箱」。当时她给所有往来电邮的朋友发了一封信说明事件经过,朋友劝她不要理睬。「后来我真的心如止水,丝毫不受这个烦恼影响。有时收到同样受害朋友『发』来的黄色邮件,我不仅不以为忤,而且还真的查看一下,发现挺有趣,边看边笑,……」纽约媒体工作者刘小姐也有过类似遭遇,有人冒用她的邮箱发出色情信件。一旦开启附加档案,就会「跳」出一个一丝不挂的亚裔裸女。有朋友收到后觉得纳闷,回邮询问,她才知自己「中招」,害得她写了一封道歉信发给自己邮箱的全部联系人。有人不明就里,开启附件后感染病毒。

就采访所知,目前被人冒用电邮的受害人大致有三种情况。一是虽然被人冒用名义及发信,但能收到对方回邮;一种是冒用他人名义申请邮新邮发信,不知情者回邮,都回到冒名者的邮箱了;第三种情况是被人盗用邮箱后,对方立即更改个人识别密码,原主人反而进不去自己的邮箱了。戴晴就属于后者。

作家吴先生年前曾被人盗用邮箱,发出多封让人点击「交友」网站的信件,弄得同样也是作家的妻子误会,吴先生百词莫辩,差点引起「家庭革命」。后来他费了许多唇舌,才让妻子明白是遭人「陷害」,冰释前嫌。

现居维吉尼亚州阿灵顿的原中国《人民日报》编辑吴学灿,也是被人盗用邮箱,经常发出一些不伦不类的电子邮件,甚至还让人登录网站输入「交友」或「加入俱乐部」的资料,有时还号召网友们某日在某处集合「登山去配对」。造成一些亲友误会他「行为怪异」,对他日渐疏离,他在大陆的亲友甚至骂他「神经病」。最初他一直蒙在鼓里,因为连亲友回邮质问都遭对方拦截,后来才得知真相。

香港《开放》杂志主编金钟在2008年元旦期间,被人冒用他的名义发出电子贺年卡,但收信人打不开附件,回信问究竟,才知他忙于杂志截稿,根本无暇顾及「贺年」。最近他的gmail电邮,却出现一个莫名其妙的新电邮,也在通讯簿「金钟」名下。他只有一个注册的gmail电邮,为何突然多出一个。「这些技术问题,我不懂,也没有时间去理它。」金钟说。

「内鬼」出没 如入无人之境

纽约《北京之春》杂志主笔胡平不但个人邮箱被盗用,也收过不少朋友的「假信」。他曾在网上发出公开信,提醒「诸位注意:有人假冒我的名义发信。」因友人来信求证,他收到几封以「胡平」名义发的带有附加档案的信件,胡平发现这些信不是他发的,那个信箱也不是他的信箱。「请不要打开附件,估计里面有毒」。

胡平又举例,他曾经收到假冒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教师、维权律师滕彪来邮。他查过发信的信箱,「没错,是从滕彪信箱发来的,正是他平时用的那个,但内容着实令人生疑。」例如对方一向称呼他「胡老师」,现在却称他「胡平兄」。于是他回了一封电邮去询问,而且,他不是用Reply(回复)方式,而是「另起炉灶」建立新邮件寄往滕彪常用的信箱。

没过多久,胡平居然收到「滕彪」回信,说那封信是他写的。他一看这封回信更起疑了,于是就与当时在耶鲁大学访问的滕彪直接通电话。「果然,两封信都是假的!」以前,胡平也收过冒用朋友之名发来的信,但像这次去信查证,对方居然还回信「证实」,倒是第一次。

胡平说,这事发生在去年10月万圣节。据滕彪表示,这是自去年7月份以来,他的gmail邮箱第四次被盗用。滕彪曾在网上愤怒表示:「那个『内鬼』出入我的邮箱如入无人之境!今天是西方群魔乱舞的万圣节,这个情节比鬼可怕多了。」

身为律师的滕彪说,这种盗用邮箱的行为,构成了对隐私权、姓名权的侵犯,显然违法中国国内的法律和相关国际法律规范,他希望违法者早早收回「肮脏的手」!

精通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封从德表示,随着计算机科技的发展,冒用别人名义发出假邮件,技术难度并不大,只要懂得编写计算机程序的人都可以进行。他说,假冒别人名义发信并非难事,比方对方知道受害人家中地址,就可以用此地址到邮局给别人发信,收信人一看,地址确实是「发信人」的,很容易上当。用电子邮箱发假信跟这个手法如出一辙


阎王好过 小鬼难缠

随着网络诈骗大行其道,网络世界似乎危机四伏。以往,网络诈骗最普通的方式是「中奖」。网友在玩游戏时,电脑屏幕上突然弹出一个窗口,显示「你已成为本游戏的幸运玩家」,或「网站举行抽奖,恭喜你中奖」,以及「恭喜你成为本网站第一百万位点击者」等等。另一些欺诈包括提供奖金和免费度假,来诱骗人们为领取奖品拨打收费电话。

现在,骗徒还把目光投向虚空间,开始使用更为复杂的手段在网络上骗取个人信息、盗用邮箱冒名发假信骗取钱财、散播病毒等。最新的网络欺诈手段是,使用假冒的浏览器地址来隐藏事实上用以收集账户密码的浏览器地址。这个假冒的浏览器地址一直存在,并且可以用来偷取其他网络地址的信息。

据统计,在类似诈骗中,骗子经常出没的网站包括SkypeGoogle、天龙八部、淘宝、新浪、腾讯QQ等大型网站。

网络安全专家说,很多网络欺诈以一个合法机构的名义,比如银行,发出电子邮件,要求用户在一个特殊网络地址上填写信息。任何照做的用户最后都会泄露其相关详细信息,而骗子就可以使用这些信息来偷光用户帐户里的钱。

专家指出,用户应该对那些询问他们保密数据的电子邮件持怀疑态度。所谓的网络欺诈近来变得越来越普遍,主要是那些精通网络技术的人,通过骗取网络用户的账号和个人识别号,来骗取钱财。

网络上欺骗用户最大的问题在于浏览器地址栏中显示的内容。如前段时间有人对花旗银行客户进行欺诈,事件中,当用户点击邮件中的相关链接时,歹徒测出用户使用的是什么浏览器后,便会隐藏真实的网络地址,以一个虚假的网络地址取而代之。这个虚假的网络地址显示的是骗子企图假冒的网络地址,而不是骗子真实的网络地址。虚假的网络地址甚至如同真实的网络地址的一部分,指导用户进入其他与之相联接的地址。最新的网络欺诈还包括假造和真实主页一模一样的网页,让人轻易上当。

网络安全专家提醒说,预防此类诈骗的根本办法就是:如果接到中奖、抽奖等信息,千万不为所动,置之不理是最安全的做法。此外,收到不熟悉的信箱地址,不要随便打开「附件」,小心「有鬼」,以免中招。

不过,一般不熟悉计算机技术的网民表示,有人真要搞你,一般的用户是没办法对付的。有道是「阎王好过,小鬼难缠」。

「网络钓鱼」其中一种手法是,可能你会收到一封名为「XX年终升级」的电子邮件,称「如果你不及时更新你的个人信息,你的账户将被终止」,后面还附一个网址链接。当你链接后,出现的页面跟登陆相关网页一模一样,要求你输入用户姓名、密码。如果你在该网页上单击鼠标右键,选择右键菜单中的「属性」选项,看到显示出来的却非
相关网址,而是一个不知名的IP地址,感到蹊跷,就应立即退出。

反病毒专家说,当你遇到这种情况,极可能就是「网络钓鱼」!如果缺少安全意识,一旦填写个人信息并发送,其用户名和密码就会被黑客窃取。令人担忧的是,很多网民才刚刚知道木马、蠕虫等病毒,还根本不知道「网络钓鱼」为何物,更遑论防范。专家解释,作为一种网络诈骗手段,网络钓鱼并不是新鲜事物,也没有太多的技术含量,然而正是因为钻了用户麻痹大意的空子,它在数年前给英美等电子商务发达国家以经济重创。

网络欺诈 四大典型骗术

科学是把「双刃剑」,网络技术在提供给人类高效率、自由信息的同时,也给人类套上了一副项圈。随着网络时代到来,网络安全、网络欺诈、侵犯隐私等现象层出不穷,考验法律制度的健全和完善。

大多数互联网欺诈是「披上高科技外衣的老式诡计」。同Fortuna Alliance欺诈一样,金字塔骗术的参与者也只能靠发展下线赚钱。但是,互联网的特性使这些老骗术更容易迅速传播。出现互联网之前,迅速致富骗术的传播者在寻找受骗者时,必须通过费用高昂的大规模邮件宣传或拨打大量的电话。而今天只需敲一下键盘,一名骗子就可向成千上万名网上目标发送电子邮件。难怪有人形容,「互联网为骗子提供了一座宝藏。」

现在网上充斥许多诱惑力强的广告,也是网络上最多见的一种陷阱。这些网站进行的欺诈活动无所不包,从欺诈性土地交易、在家工作诈骗到假慈善团队和诈骗性竞赛等。一切都归根于一个目的:在不提供任值回报的条件下,说服受害者交出手中的金钱。很多人生怕到手的钱或奖品跑了,都尝试过点击这种广告。专家奉劝人们不要轻易心动相信,不要相信有天上掉馅饼的好事,不要期望任何不劳而获的报酬,以免「竹篮打水一场空」。

打击网络欺诈的专家说,大多数网络欺诈都属于以下四种典型骗术:

一、金字塔诈骗:「只需四个星期,5美元变成6万美元」是最可能出现的。」但这种金字塔欺诈无论在网上还是线下都是违法的。

二、无风险投资:也许存在无风险投资这类好事,但是去年IVT Systems购买股票在多米尼加投资建设一所可带来50%以上回报的酒精厂的承诺,却不属于这种好事。互联网上数不胜数的「无风险」投资也不是这种好事。

三、电话欺诈:同许多互联网欺诈一样,它只是已有多年历史的老骗术的变种,但电子邮件带来的通信便利赋予它新生命力。有人收到一封催你拨打「809」区号电话的电子邮件。诱饵一般是:你在一次竞赛中获胜或赢得一笔奖金。而「809」是加勒比海地区的区号,并且拨打的电话将出现在你下个月的电话账单上,价格高达每分钟20美元。

四、信用卡欺诈:在互联网上公布信用卡号,与在电话上说出它一样危险。消费者在网上用信用卡购物应小心谨慎,应当只在著名网上公司用信用卡购物,还应当对要求你提供信用卡号的请求多一个心眼。

AOL用户年前曾收到一封电子邮件,要求他们登录一个刊载AOL董事长所发消息的网页,用户被要求输入姓名、家庭电话和信用卡号,表面上是为了升级系统,但这邮件是假的。

现在,有些网站为了吸引人的视线,专门放上带有挑逗性的激情照片,诱人上当点击。专家警告,激情照片不要随便点击。因接收的图片带有EXE后缀,点击后却什么都没有,既没有美眉的照片,同时美眉也从QQ上消失了。接下来的一段时间你会发现,你的上网账号失效了,QQ口令也失效了。

还有一些人发来的QQ短信会带上一句「我最近照了激情照片」,然后给你一个链接,如果你点击了,有的会被链入一些色情网站,有的会把你带入一个隐藏着盗号木马程序的网站。

专家提供的对付方法是,陌生人的任何东西都不要接收,另外安装适合自己的杀毒软件、防火等软件定期升级。不明网站不点击,「幸运」邮件不上当,网上征友勿理会。因为这是网络最可怕的一种陷阱,不得不防。总之,网上也好,网下也罢,只要不贪财,不图利,不轻信,不盲从,就不会将自己轻易置身陷阱中。

去年,中国知名的第三方IT研究机构「易观国际」发布一份令网民不安的「网络钓鱼研究报告」,称随着中国电子商务的发展,未来将会出现越来越多的网络钓鱼式诈骗,而且规模扩大、性质升级。目前本来就已木马横行,未来「网络钓鱼」的危害将会加深,陷阱遍地,虽然这种情况令人难以接受,但很可能是未来网络世界的真实写照。

(北美世界日报《世界周刊》2008/01/20

附注:「戴晴落难西非」的骗局仍在继续,在本文已付梓的第二天,戴晴给我发了封电邮,全文如下:

那骗子终于得逞。

今天接到一个香港朋友电话,她们夫妇是投资银行家,仅有过一次交往……钱已经汇过去,那边继续讨要,才引起她的警惕,给我打电话。

她已经在香港报警。

我再次在北京向「谷歌中心」投诉。他们记下被盗地址,争取从技术上封掉这一信箱。

我真觉得特别对不起朋友。咱们还能做什么吗?

2008-01-17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