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19日星期一

羊子:安息吧,在天国的老伴!――写在先夫若望逝世十周年

图:图为王若望与羊子(右)

喻智官自告奋勇写《王若望传》,出乎我的意料,超出我的期待。他将王若望写细了,写全了,写活了,写得有血有肉了,写得平凡又伟大了。作者还原了若望的形象……

不堪回首的十年

光阴荏苒,先夫若望离我远去整整十年了,回首过去十年的寡居生活,我感慨万端。
有时,我觉得这十年很短,十年前的事就像发生在每个昨天。当我经过附近的居民运动场,眼前总是晃过若望在那里打网球是身影;当我去图书馆看杂志,我常错觉若望在书架前寻找图书;当我偶然去中国餐馆小吃,我以为若望还在身后,会习惯性地点他喜欢吃的菜蔬;当我开车经过ELMHURST医院,我会下意识地想往里拐,以为若望还躺在里面等着我去接……
直到后面的汽车按喇叭催促,我才惊醒,若望走了,已经走了十年。
有时,我又觉得十年太长,长得我想早点去会若望。因为二十多年前在中国一度显现的民主的曙光不见了,若望为之奋斗一生的自由人权离中国更远了。与此相反,若望致死反抗的中共独裁专制好像愈来愈强大了,而且日益冥顽不化,中共携持所谓经济奇迹,无视西方民主国家的压力,更加凶残地镇压国内的异议人士。因为财大气粗,中共官僚集团腐败起来更加肆无忌惮,致使中国社会整体道德沦丧良知无存,各行各业各奔"钱"程,医生、教师等知识分子也唯钱是问。底层的维权民众得不到应有的支持,高智晟等抗暴英雄孤军作战,陷于生死未卜的境地,遭受的非人折磨甚于当年的若望。
十年前,我以为不久的将来,我就可以带着王若望的骨灰回家,先夫从此魂归故里,谁知,几年来,我的回国签证一再遭到中共领事馆的拒绝。我不解,强大的中共怎么又这么虚弱,竟然害怕一个对他们毫无威胁的老妪?
内里虚空"中干"的中共,行事却依然蛮横"外强",他们大权在握,堵住国门,谁能进出,谁不能进出都由他们把持。
我只能望洋兴叹,看来通向中国的民主之路遥遥无期,我带若望回国的期望尚没尽头,在天国的若望一定也在为中国的现状忧愤,为苦难的中国劳苦大众悲鸣,为我的无奈无力沮丧。
喻智官写《王若望传》
这些年,我就是在这种懊丧和苦恼中生活。我想在这般世态人情下,若望渐渐被人遗忘也再正常不过了。
去年,若望逝世九周年的时候,旅居爱尔兰的作家喻智官来电慰问,郑重地说,他酝酿了很久,决定写一部《王若望传》,问我是否同意?
作为若望的未亡人,我何尝不想有人写一本关于他的书,记录他一生走过的路。虽然若望不是伟人,但为了自己祖国的自由民主,为了他深爱的百姓过上幸福日子,他战斗了一生,奉献了一生。写下若望的坎坷人生,给他所处时代的留下一个身影,也让年轻人了解他的奋斗经历,继承他未竟的自由民主事业,应该说是一件有意义的好事。
但面对如此严酷的现实,我明白自己的愿望过于奢侈,甚至可以说是非分之想,在这样的时代,在这样世风下,谁愿意为"过时"的若望做可能吃力不讨好的"傻事"?
现在,喻智官自告奋勇来做这件事,出乎我的意料,超出我的期待,我只有感激,哪里会否定?
不过,高兴过后是隐隐地疑问,凭喻智官对若望的了解程度,能够写出一本记录真实若望一生的传记吗?说起来,若望和喻智官有过交往。大约是上世纪1985年的事,若望去参加上海一家杂志的笔会,我也一起陪去,喻智官也是受邀的作者,我们一起相处了五天。事后,他在我记忆中只有一个模糊的印象,直到若望故世,他写文章纪念,我和他才重续前缘。
喻智官好像看透我的心思,谦虚地提醒我说:"尽管我构思了很久,但真地动笔也没十分把握,万一写不下去完不成你不要失望。"
他这样一说,我心想,如真那样,失望难免,遗憾更多,但他为光大若望的精神尽了心力,这份诚意和心愿我领了,我也满足了,唯一过意不去的是,白白浪费了他的精力,我知道,他负责一家中医诊所的工作。
此后,他在爱尔兰日夜赶写,我在遥远的美国为他悬着心。他在写作中不放过任何细节,每遇问题就打电话来核实查询,他的严谨和慎重使我感动,有时看看表,爱尔兰那边已经是深夜了,看着他孜孜矻矻的爬格子,我开始相信功夫应该不负有心人。
《王若望传》超出我期望
半年后,怀着等待某项大奖揭晓的心情,收到喻智官送来的十五万字的《独一无二的反叛者――王若望传》初稿(此书已由香港溯源书社出版、田园书屋发行、十一月二十二日在香港面世)。拜读全文,我的心放下了,作者不仅顺利完成了全书的写作,而且写得超出我期望的好。作者将王若望写细了,写全了,写活了,写得有血有肉了,写得平凡又伟大了。作者还原了若望的形象,书中的许多情景,我这个遗孀看了都感到既熟悉又新鲜,阅读时会觉得若望又回到了我的身边,读到细微处真情处我忍不住泪流满面,不怕读者见笑,甚至嚎啕大哭。读者诸君请注意,先夫逝世整整十年了,我已经走出悲情,进入理性怀念,还有什么能够引起我失声痛哭?是作品本身的感染力、魅力,作者独具匠心,栩栩如生的渲染力,才让我痛哭,让我哭得痛快。那些天里,我读了一遍又一遍,流了一次又一次泪。
我忍不住问作者,你怎么能够这么准确地把握若望的感情和思想?
作者说,他和若望和我俩分手后,一直默默关注若望的命运,追踪着若望参与的每项重要活动,从国内到海外从未停止。再者,多年前几位热心人建立网上王若望纪念馆,他主持编辑王若望全集,熟读王若望的文字,所以写起来比较得心应手。
原来如此,我欣然了,若望还是有不少追随者,他们一直在缅怀若望,为宣扬若望的精神,也为推进中国的自由民主努力工作。
安息吧,在天国的老伴!
通观《王若望传》全书,我还看出,作者不仅生动描述了若望反抗暴政的艰难人生,也通过若望的言行反映了他自己的意识,正如作者对我所说:"我在为王老代言,也在表达自己的心声,写到王老凄苦场面,我眼睛也很酸涩。"
难怪作者把若望写得这么传神,原来他看问题的方法和观点和若望一致,他把自己的思想融合到若望的精神中了。
所以,当我把《独一无二的反叛者――王若望传》的《序・"独一无二"解》让几位朋友先睹为快,他们阅后异口同声地说,这篇序写得十分到位,把王若望的言行和精神都概括出来了。他们说,读了这篇《序》,就知道王若望是怎样一个人,他在中国人争取自由民主的路上做了哪些事,他给后辈留下了哪些精神遗产,中国人应该为自己有过这样民主斗士而自豪,历史也将为有王若望这样先贤而添色。
朋友的评论,使我无比欣慰。若望,你是幸运的,你并不孤独,在你去世十周年的时候,不仅有后辈同道为你著书立传,竖起一座文字丰碑让后人凭吊,让你在历史上留下一笔。十二月十九日你的忌日,陈立群等一批古道热肠的朋友,将隆重组织你逝世十周年纪念活动,还征集了纪念文章,年年写文章怀念你的黄河清,照例又送来一篇……
此时此刻,又逢阿拉伯民主之春风起云涌,中国民众深受鼓舞,各类维权运动以前所未有的声势发展,我灰暗的心又亮堂起来,前行的道路上又看见了光明。
我坚信,在中国走向民主化的征途上,会有更多人承继你的遗志,传递你点燃的薪火继续猛进。
安息吧,在天国的老伴!

――《动向》杂志2011年第12期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