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8月15日星期二

宋國誠:一場無聲的隱形政變──剖析中共「火箭軍事件」

宋國誠 / 上報 20230808

習近平在2015年12月31日設立了火箭軍,對之寄予厚望。火箭軍(前身為「二炮部隊」)隸屬獨立第四軍種,聽命於中央軍委直接指揮,擔任常規導彈與核打擊、核反擊的戰略作戰任務。如果要打仗,火箭軍必將率先出擊,任務是「戰場準備」(prepare for battlefield),包括掃除戰爭障礙與先制攻擊的任務。對習近平而言,火箭軍是他追求強軍之夢與中國霸權的戰略支柱。

 

然而,中央軍委主席與這支王牌軍之間的「服從-信任」關係已經斷裂。實際上,在這種上下「信任臍帶」斷裂之前,火箭軍早已「內生」了一場無聲的隱形政變!

 

在寄望與猜疑之間

 

一般認為,由於火箭軍是實現習近平戰略野心的重要工具,擔任中央軍委主席的習近平對解放軍的掌控超過所有前任,但事實上未必!「軍腐」問題一直有如芒刺在背,令習近平感到憂慮與憤怒,始終處於寄望與猜疑之間忐忑不安。自其上台以來,「反軍腐」一直是習近平整體反腐運動的焦點與目標。習近平就親自指揮、親自部屬「反軍腐」問題至今,已有數十位高級將領中箭落馬,紛紛接受腐敗調查和判處監禁。其中包括前中央軍委兩位副主席徐才厚和郭伯雄,二人製造了中共有史以來最嚴重的軍腐問題。

 

軍隊的「貪腐產業鏈」

 

一般認為,「產業鏈」(Industry chain)總是帶來效益與生產,實際上,產業鏈也包含以貪腐為利基的「尋租生產鏈」(rent-seeking chain),也就是一個集團內部的貪腐共生結構和「利益寄生集團」,在其中進行一種內隱性的「食髓行為」。在我看來,火箭軍就是一個「軍備尋租體」,通過採購(庸金)、維修(回扣)、供應(卡油)……等等環節,形成了中共軍隊的貪腐產業鏈。

 

近平試圖併吞台灣的野心,也將因「軍腐」問題而受到耽擱與推遲。(美聯社)

 

這種「軍隊貪腐產業鏈」表面上以「軍隊保黨」的政治任務獲得護身符,以「人民軍隊」的榮譽取得保護色和防護衣,並在不斷擴大的軍費開支中獲取剩餘利益。說是「剩餘」,其實因為軍費基數與日常開支龐大,即使削骨剔肉,依然肉豐味美、令人垂涎。這就是中共軍隊由上而下的「包庇系統」和「關係掩護」之下所形成的隱蔽共犯結構。

 

除了可能涉及「第三方洩密」的重大犯罪之外,如果合併「中央軍委裝備發展部」正在展開的「裝備採購招標評審專家違規違紀清查整肅治理」活動來看,連身為外部人身分的「評審專家」都在調查之列,這就意味「軍腐」問題已上升至「內外勾連」的狀態,形成一種「任務分工、集體分贓」的貪腐食物鏈。

 

火箭軍的「無聲反叛」與「隱形政變」

 

火箭軍事件雖然稱不上是軍事政變,但卻具備潛在的政變形式。如果未能遵照習近平練兵備戰的要求,乃至出賣情報、沉溺貪腐,那就是一種消極抵制下的無聲反叛;另一方面,在政治忠誠不足和紀律渙散之下,乃至使領導顏面掃地、威信盡失,也可視為一種隱性抗命之下的另類政變!

 

火箭軍之所以稱為「王牌軍」,是因為這一支戰略支援部隊自建軍以來即受到習近平的重視與扶持。(圖片摘自網路)

 

這種「無聲反叛」包含兩個層面:

 

1,厭戰與避戰心理

 

別看習近平閱兵時軍容壯盛,那是「表面的軍威表演」,而非「有信仰的戰力表現」。打仗不是靠吶喊和踢步,更不是靠擺拍或演練,而是靠勇敢衝鋒、不怕流血和甘願陣亡。換言之,除了軍人素質與科技能力之外,不貪生、不畏死才是打勝仗的要素與條件。實際上,習近平天天掛在嘴邊的「能打仗、打勝仗」等等,對軍隊未必有號召力。因為,在黨國一體之下,中共軍隊名為「保國」,實則「保黨」,所謂「黨」其實就是黨中央,黨中央就是「習近平」。軍隊以其生命保護習近平,也就是「為一人捐軀」或「為(馬克思)主義送命」,軍隊未必甘於從命。實際上,習近平的「能打仗、打勝仗」六字箴言,軍人的真實體認是「能打死、打到死」。世上沒有一個軍人是「不怕死」的,為一個僅僅因為「紅二代」就高居國家領導人賣命,誰願意?

 

對於出身農村的貧苦青年來說,從軍不過是「餬口飯」。因為熟讀馬克思主義、服膺毛澤東教條而投筆從戎者,絕無僅有。對於各軍種高級指揮官來說,打一場台海戰爭,成本巨大、代價高昂;倘若美國介入參戰,共軍必將遭受至少「五國盟軍」(美、台、日、韓、澳)的全面圍剿。在此情況下,共軍士兵若非葬身海底,就是淪為戰火冤魂,指揮官若非丟官罷職,就是軍法審判戰敗之責。以上總總,必使共軍產生厭戰、避戰、逃戰、反戰「四重心理」。換言之,即使習近平想打仗,軍隊也未必想打仗。

 

2,政治忠誠與軍事專業的失衡

 

從晉升海軍出身的王厚斌擔任新任司令員,以及提拔空軍出身的徐西盛擔任政治委員,兩人均未曾在火箭軍服役,缺乏核武管理與導彈技術的專業技能,這種「外行領導內行」的人事調動,暴露了習近平把政治忠誠的重要性置於軍事專業之上,意味在俄羅斯瓦格納傭兵發動兵變之後,習近平加大了對軍隊意識形態的控制,不惜進行徹底的整肅與清洗,換言之,在可能出現「中國的瓦格納」之下,習近平已經對火箭軍失去了信任。

 

習近平(中)7月31日晉升新任火箭軍司令員王厚斌(後排左)、新任火箭軍政委徐西盛(後排右)為上將。(美聯社)

 

王、徐兩人的任命,意味火箭軍將處於停車熄火狀態,這包括對整個軍系進行紀檢和調查,以及等待新任指揮官熟悉指揮與後勤系統的時間。這將出現火箭軍現代化建設的「空窗期」,乃至處於士氣低落、一蹶不振的狀態。

 

習近平的戰略雄心遭受挫折

 

火箭軍之所以稱為「王牌軍」,是因為這一支戰略支援部隊自建軍以來即受到習近平的重視與扶持,近年來更在中美對抗情勢下藉機擴充、身負重任。火箭軍不僅擁有並掌管中國不斷擴充的核武庫,擁有(指向美國的)不同系列的導彈和大量發射井,並且是實現習近平「大國戰略」的重要籌碼。換言之,習近平致力於發展陸海空三位一體的核威懾,通過對「三大爭議海域」(東海、南海、台海)以及西太平洋投送能力的增強,取得台海戰略優勢並與美國進行戰略對抗。在此情況下,火箭軍的角色與地位至為關鍵。然而,隨著火箭軍的「不符所望」,習近平的戰略雄心遭到了重大打擊,中國「常規/核導彈」的現代化目標也受到牽制和滯緩。

 

另一方面,習近平試圖併吞台灣的野心,也將因「軍腐」問題而受到耽擱與推遲。一個貪腐成性、懼於作戰的部隊,何以擔負攻台重任?換言之,火箭軍事件不只是一樁「軍腐個案」,而是習近平「中國夢」的破碎與瓦解。

 

※本文作者為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資深研究員,政治與文化評論家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