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8日星期四

斯蒂芬妮・弗兰德斯:中国难以跳出“中等收入陷阱”

斯蒂芬妮・弗兰德斯(Stephanie Flanders)
更新时间 2012年11月8日, 格林尼治标准时间18:09
三一重工
过去十年,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西方很多人对中国内部的政治知之甚少,但在一点上他们很自信:中国的经济发展进入关键时刻,中国会成为像我们一样的富国。
对前一种说法,中国领导人至少在公共场所会表示赞同,但对改革的步伐和最终目标会有不同意见。他们认为中国可以不必模仿西方,走出自己的致富道路。
当然,还有第三种可能,那就是中国富不起来。几个世纪的经济史得出的教训是:中国可能陷入“中等收入陷阱”(middle income trap),即不穷也不富。
转折点
今年年初世界银行发布《2030年的中国》报告,也说明了这一点。1960年的101个“中等收入”国家中,只有13个国家成功跳出这一陷阱,到2008年时仍保持发达国家地位。
这13个国家中只有3个国家的人口超过2500万(而中国人口达13亿多)。
全球180多个国家当中仅有不到1/5的成为富裕国家,其余的是低收入或新兴经济体。或许有人认为,其它国家加入富裕国家行列是迟早的事,但我们现在所指的“新兴国家”早在40年前就形成了,很多在拉丁美洲和中东。
为什么这么多国家陷在“中等收入陷阱”内?一个主要的经济原因是“刘易斯点”(Lewis Point),简而言之,这个点是发展中国家不再能取得较快的经济增长,尤其是无法再简单地通过城镇吸收农村劳动力来实现经济增长,随着工资和成本的上涨,增长开始滑坡。
弗兰德斯
斯蒂芬妮・弗兰德斯毕业于牛津和哈佛,曾担任美国前财长萨默斯的顾问。
很多经济学家认为中国已经到了这个点,人口老龄化也加速,因此增速减缓不可避免。问题是,放慢的幅度会多大?
经济转型
1980年以来中国经济以保持大约10%的年增长率。如果中国能保持每年6%或6.5%的增长,世界银行认为到2030年时,中国能“毕业”成为高收入国家,超越美国成为最大经济体。当然,中国的人均收入仍远低于美国。
对中国这个创造出经济奇迹的国家来说,6%或7%的增长也许并不难。但以中国目前的状况,要想取得这样的经济增速,需要进行经济转型,从出口、制造和投资为主的经济向国内消费和服务业带动的增长模式。
投资和消费各占中国GDP的大约50%,为了能实现持续增长,世界银行认为消费对经济的贡献需增至66%,而投资所占份额则应出现相应的减少。
每个发达经济体都经过了根本的转型,但几乎没有一个国家能同时保持6-7%的经济增长率。
美国、欧洲和日本在他们的发展阶段都有劳动力增长的优势,中国则没有,中国人口老龄化加剧,劳动力在2016年后将出现萎缩。
公众参与
那么中国怎样才能跳出这一困境呢?世界银行开出长长的清单,其中很多都与增加竞争和培育创新有关。
消费者
中国智囊估计到2020年前,中国经济能以每年7%到8%的增长率增长。
西方的传统思维是,如果没有强有力的知识产权保护,你就不能培植创新。有人还会说,这需要自由的媒体,世界银行也委婉地指出“在公共政策制定上需要更多的公众参与”。
受其规章制约,世界银行不能说类似“民主优于其它的政府形式”的话,但在其发表的《2030年的中国》的报告中,也给中国领导人提出了睿智的建议:
“随着经济的增长和繁荣,对经济的管理也变得更复杂,政府通常会发现他们无法、也确实不应该,独自给出所有的答案。”
“因此政府需要开发个人和非政府组织的潜能,包括大学、社区和智囊机构。”
“发达经济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公众对公共政策参与。这种参与讨论已经在中国展开,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你或许会把这称作民主。世界银行不能做出评论,但至少让人明白,为什么经济和政治的改革需要同时进行。
倘若一个国家不能成为开放和民主社会,很难想象这样的国家能推出像谷歌(Google) 或脸书(Facebook)这类产品。
中国领导人认为,在没有现代民主的情形下也能取得经济成就,至少中期是这样,但西方很多人不这么认为。这或许反映了西方的傲慢。
但也许他们都错了,二、三十年后的中国也许不像我们,但也不会成为发达经济国家。

——BBC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