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16日星期一

胡少江:中国上半年经济增长点评

20127月13日,北京某超市门口,一名工人在推空的购物车。中国经济增长放缓到三年的新低,出口和消费支出减弱(美联社)


2012-07-13
国家统计局七月十三日公布,中国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为二十二万七千多亿元人民币;按可比价格计算,比去年同期增长百分之七点八。这个增长速度与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相比仍然属于高速增长,而且也高于中国政府在年初公布的全年百分之七点五的增长目标。但是,由于最近一年半以来,中国按季度统计的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连续已经呈现出下降趋势,尤其是本季度的增长速度已经达到了三年来的最低位,因此对中国经济前景的担心似乎正在成为金融投资界的一个主旋律。

许多有政府背景的中国经济学家乐观地表示,由于现行的经济增长速度大致符合中国政府早先的预期,所以不必对上半年经济增速的下滑作出过分解读。有的甚至认为,中国经济过年来的过快增长本来就是一种不健康而且不可持续的状态,而通过经济增长速度的下调来实现经济结构的合理化本来就是政府进行宏观调控的目的,所以从某种程度上看,经济增长速度一定程度的下滑,从调整经济结构长远的经济运行质量的角度看,不仅不是一件坏事,而且还是一件好事。

但是大多数非政府背景经济观察家们,尤其是世界主要投资银行的中国问题观察家们对中国经济持却持相反的看法。他们认为,首先中国的经济结构并没有因为经济速度的下降出现改善的势头;同时,中国经济增速下降将不会是一个短期的现像,而是表明中国经济的增长开始出现了一个由高速增长向低速增长变化的拐点。更重要的是,中国经济速度的下降的原因主要是内生性的,而非外生性的:虽然西方经济困难通过减少对中国出口产品的需求对中国的经济增长产生了负面的效应,但是中国经济的减速从根本上讲还是若干内在的因素促成的。这些因素包括中国劳动力成本的上升、由于国民收入分配不均所造成的国内消费长期疲软、中国的产业结构对政府投资出现的路径依赖等等。

与此同时,长久以来一直在海内外经济观察家中挥之不去的有关中国经济统计数据的准确性的问题,随著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引人注目的下滑再次走上台面。前不久的华尔街日报和其他西方大报都通过生动具体的采访披露了在微观层面存在的经济统计方面报假的大量事例,也有不少经济行家们通过过经济数据之间的关系得出中国经济数据不可靠得推论。例如,发电量和工业增长、工业增长和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在短期内都有一个相对固定的比例关系。有关分析家就从上半年的发电量的超低速增长中推测出中国的经济增长实际上比官方公布的数据更低。

中国政府对经济增长出现的减速十分担心。今年上半年以来,中国已经通过调整银行准备金率和利率等货币政策手段数度对宏观经济政策进行了调整,同时也加快了对一些大型建设项目的审批速度。由于货币政策的见效周期相对较慢,而且中国的货币政策与现实经济运行之间有许多行政障碍。面对经济下行所带来的就业压力、国民收入分配的紧张以及地方政府财政困难的加剧,中国政府一定会加大财政政策的力度。由于中国政府的显性债务率相对较低,因此中国政府仍然有通过增加举债扩大政府基建投资的空间。但是,长期以来中国政府所许诺的优化产业结构的努力恐怕就会因此付诸东流。

(自由亚洲电台粤语部评论 http://www.rfa.org/cantonese/commentaries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