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13日星期五

楊逢時:愛心與鐵拳


各位朋友﹐

我想與大家分享一下今年暑期的閱讀。如果你們還沒有機會讀到艾裡克.格林坦斯寫的“愛心與鐵拳”(Eric Greitens: The Heart and The Fist -- The Education of a Humanitarian, the Making of a Navy Seal)﹐我極力推薦此書可作為今年暑期閱讀的一選﹐每一個人都值得去讀此書。我被作者的勇氣、人道主義與愛國情懷而深深地感動。更使我欣慰的是﹐在如今這個被利欲充斥的物質世界上﹐竟然還存在著像艾裡克這樣執著的理想主義者。世界的前途由於有了這樣的年輕人而顯現光明。

當艾裡克還是個孩子時﹐就表現出了對歷史的濃厚興趣﹐並沉迷於各種探險與勇士的故事。他曾一度對這個世界過於“安全”與每個角落都無“險”可“探”而感到失望﹐懊喪自己“生不逢時”。然而﹐1993年﹐19歲的他第一次出國﹐其中國之行及他在那兒的遭遇改變了他的想法與追求﹐使他意識到他原來“生正逢時”在一部活的歷史之中。他開始不再一心想探險﹐而是思考如何選擇一個有意義的人生旅途。

與許多理想主義者一樣﹐艾裡克立志以無私的奉獻改變世界。從他上大學開始﹐特別是在獲得“羅德”(Rhodes) 人道主義獎學金﹐赴英國牛津大學學習研究人道主義歷史期間﹐為了尋找更好的援助方式﹐他作為志願者多次深入世界各地戰亂國家的難民營﹐救助那裡的兒童﹐包括參加了德蘭修女 (Mother Teresa )等設在貧困地區的慈善機構﹐為那裡的窮人與殘疾人服務。在親身體驗到一個個受害者的慘痛經歷後﹐他不得不得出這樣的一個結論﹕當無辜者受到侵犯時﹐若沒有強者的武力保護﹐即使再多的慈善服務與人道援助都無濟於事。為此﹐他積極推動 “必要時用武力保護弱者結束各種人類的清洗和屠殺”的理念。然而在撰寫此一主題的論文時﹐他卻不斷地被一個揮之不去的念頭所困擾﹕我怎能讓別人去為我闡述的理論承擔危險而自己卻退避三舍袖手旁觀呢﹖

艾裡克26歲時獲得了牛津大學的博士學位。同時成為了一個出色的多次獲得金牌的拳擊運動員。但他拒絕了垂手可得的商業界的高薪聘書﹐毅然參加了一年只有一、兩萬美元津貼的美國“海豹”精英特種部隊的預選隊。在80%90%淘汰率的嚴酷訓練中﹐並不算年輕的艾裡克以他驚人的勇氣與難以置信的毅力成功地闖過了最後“地獄星期”的近乎掙扎於受刑與死亡線上的高強度選拔﹐成為了“海豹”精英特種部隊的軍官。“九一一”後﹐他遠赴肯尼亞、泰國、阿富汗、伊拉克等地執行各種艱巨的剿恐任務﹐經歷了無數危險的戰鬥。但是﹐即使在他身帶最具殺傷力的武器的時候﹐他的人道主義理念卻從未泯滅。

2007年﹐艾裡克從伊拉克回國﹐可他並沒有解甲歸田。他訪問了眾多的在戰爭中嚴重傷疾的軍人﹐了解到他們之中的絕大多數人渴望重新歸隊服務﹐但卻力不從心。於是﹐他捐出了自己的軍人津貼並籌集資金﹐創辦了一個非盈利機構﹐“重任在繼” (Mission Continues)﹐ 旨在幫助殘疾的軍人運用各自的能力找到新的貢獻目標﹐為社區繼續服務。

在艾裡克的感人又震撼的故事中﹐從頭到尾貫穿了一個簡單又深刻的主題﹕你必須是個強者才能成為好人。同時﹐你必須是個好人才能成為強者。

聯想到近來在華人中討論的熱門話題﹐這本書可能有助於我們理清些常識問題﹐即﹐怎樣對待手持屠刀殘殺無辜危害生命的劊子手﹖愛人如己和懲罰罪惡是對立的嗎﹖保護弱者和打擊凶犯是對立的嗎﹖同情受害者和討伐施暴者是對立的嗎﹖… …這本書的標題與艾裡克的經歷是否給了我們一個非常明確的提示——在這個美麗又充滿罪惡的世界裡﹐“愛心與鐵拳”是不可分割的最好的結合。

朋友們﹐我相信你與我一樣執愛著我們這片自由的土地——美國。讀罷此書我掩卷沉思﹕究竟甚麼才是“美國精神”﹖是開拓﹖是奮鬥﹖是奉獻﹖是博愛﹖是承擔付出﹖自由進取﹖是嫉惡如仇伸張正義崇尚生命﹖

在艾裡克的書裡﹐有這樣一段平朴的直敘﹕

如果我留在了牛津或去了一家有名氣的大公司﹐我可能一生永遠與那些有著相同背景的人生活在一起。同僚們“多元化”﹐來自不同的國度﹐可他們之間卻十分相似。他們深諳什麼才算教授或律師﹐可他們卻不懂一個警官的職責與那些以自己肩頭的份量為己任的士兵。他們輕易地以國際“地球村”的公民自我定位。而在這個特種部隊的預選隊裡﹐每個人則簡單地認為﹐我是美國人。

成用在送給我的一張結婚紀念卡上曾這樣寫道﹐“ 歷史的理想主義是不朽的墓碑。現實的理想主義是失敗的英雄”。 可理想主義者艾裡克卻是個走向成功的年輕的英雄。或許﹐世界正在期待著一次理想主義的復興。

在此﹐附上這首“啊﹐美利堅”樂曲 (視頻﹕http://youtu.be/-_XG_fnS9JY )﹐僅獻給那些擁有愛心和鐵拳的勇敢的美國人。

希望你會和我一樣喜歡這本書。
祝各位暑期閱讀愉快﹗

逢時
7/7/2012
Naperville, IL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