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柏杨(旧作两篇二之二)
意外地接到柏杨充满爱心、热情洋溢的来信,捧读再三。
虽说与柏杨、张香华伉俪一见如故,交浅言深,他们对我勉励有加,但从不奢望柏杨写信给我。因为他实在太忙了。自一九八三年起,他将古文《资治通鉴》译成现代语文,译本称《柏杨版资治通鉴》,分册出版,每月一册,每册约十五万字,预计七十二册译完。
对于一位年近六十八岁的人来说,月产至少十五万字,这是多么大的工作负担。为此,他每天八时起床,一直忙到翌日凌晨二时才休息,个中辛苦劳累,实不足为外人道。因此,也就难怪我收到他的信会这样喜出望外了。
柏杨的「信笺」是经过精心设计的,很特别。与其说「信笺」,应该说是一张咭(卡片)更贴切。
柏杨以咭代信笺,构思别出心裁。咭的正面是他的一幅家居照片——露台一景,构图恰到好处。
柏杨家住台北新店,家居环境风光明媚,这在照片中可获得印证:露台外一派山明水秀的景象,美丽景色一览无遗。露台天棚顶上挂着一个别致的风铃,角落里摆着一盆一人高的盆栽,令人心旷神怡。柏杨与张香华选择这一处地方来共筑爱巢,果真眼光独到。
照片下面是一首情景交融的诗:
窗下读残书
悠悠意自如
浑忘家何在
轻风送翠姑
斗室空寂寞
海浪听酣呼
云际传笑语
人孤心不孤
在咭的右内页,印有「感谢‧想念‧祝福」的字样,下面印的是「柏杨BoYang」。不过,柏杨仍会签上名字。
柏杨在信中对我勉励有加。他说:「人生,是一个有无穷尽的门的甬道,要我们一一开启。创伤能增加力量,创伤才有价值。……」
柏杨说得对,创伤能增加力量,创伤才有价值。我曾经说过:痛苦是我的财富。回顾我走过的道路,的确是痛苦造就了我。三十年来的风刀霜剑,凄风苦雨,无情地、不断地向我袭击。我咬着牙,默默地承受一切。那一枝枝的利箭,将我的心射得百孔千疮,血肉模糊。我捂着滴血的心,踉踉跄跄地继续上路。只要我还有一口气,我永远不放弃理想和追求。
我称赞过张香华,她勇敢地选择了柏杨。只要心有所属,爱有所归,管他身后是风是雨,人世的一切纷争与我何干?张说,我只是拿着锁匙,在许许多多的门的甬道中,开启了其中的一道门。
(写于1987年香港)
后记:备受华人爱戴的台湾知名作家柏杨(本名郭衣洞)4月29日凌晨1时12分因呼吸衰竭,病逝于新店耕莘医院,享寿89岁。骨灰将按照他生前遗愿,洒在绿岛海域上。
柏杨见证台湾历史缩影及辛酸史,毕生致力艺文创作,同时关心民主、人权发展,是人道主义典范。相关著作甚巨,堪称台湾现代历史最具代表性的思想家之一。如今斯人已逝,天地同悲,遥寄哀思,请香华姐节哀顺变。
(写于2008年4月29日纽约)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