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 20250405
原题:告别旧秩序?米兰报告勾勒美国优先新蓝图:优先关税、操纵汇率、胁迫盟友,全球屏息以待!
史蒂芬·米兰(Stephen Miran)的《重构全球贸易体系用户指南》(A User’s Guide to Restructuring the Global Trading System)这份报告的核心内容讲讲。
这份报告是2024年11月写的,因为米兰现在是特朗普团队的经济大咖,白宫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所以这东西被看成是美国未来经济政策的一个风向标,挺重要的。以下是我尽量口语化又不失重点的梳理:
1. 现在全球贸易有啥毛病?
米兰在报告里先吐槽了一波现在的全球贸易体系。他说,这玩意儿是二战后美国牵头搞起来的,原本是想让大家一起发财,顺便巩固美国的老大地位。可现在呢,美国人觉得这体系有点“养虎为患”了,尤其是中国崛起后,美国觉得自己没占到多少便宜,反而让对手壮大了。另外,全球化让美国国内制造业空心化,蓝领工人失业一大堆,搞得民怨沸腾。所以,他觉得这套老规矩得改改,不能再这么玩下去了。
2. 核心目标:美国利益优先
米兰的思路很直接——重构全球贸易,得让美国重新当“庄家”,好处得先紧着美国来。他不是要彻底砸了全球化,而是要调整规则,让美国在里头捞得更多。具体怎么干呢?他提了几个大招:

- 加关税,逼你跟我玩
:米兰特别喜欢关税这招。比如,他支持特朗普上台后嚷嚷的对华商品加10%关税的想法。意思是,你不按我的规矩来,我就用关税卡你脖子,逼你坐下来谈。
- 拉帮结派,重搞小圈子
:他觉得现在WTO(世界贸易组织)这种多边组织太磨叽,美国干脆自己拉几个靠谱盟友,比如欧洲、日本啥的,搞个新贸易圈,规则咱自己定,别国想进来就得听咱的。
- 供应链回流美国
:米兰特别强调要把关键产业,比如芯片、能源这些,搬回美国或者至少搬到“友好国家”,别老指望中国工厂了。这既是经济考虑,也是安全考虑。
3. 具体操作:几大狠招
米兰在报告里还列了些实际操作,听起来挺“狠”:
- 经济再工业化
:他觉得美国得重新变成“世界工厂”,不能老靠服务业吃饭。咋办呢?政府得多掏钱补贴企业,比如芯片法案那种,给钱让企业在美国建厂。
- 打压对手
:虽然没明说“中国”,但意思很明显,用关税、出口管制啥的,限制对手发展高科技,保住美国的技术优势。
- 军事+经济双管齐下
:他还提到,经济牌不够的时候,可以考虑军事手段。比如特朗普之前放风要抢格陵兰岛,或者“吞并”加拿大,虽然听着夸张,但米兰觉得这是“经济力量”的延伸。
4. 为啥这么干?
米兰的逻辑是,现在世界变了,地缘政治比经济更重要。以前是“赚钱第一”,现在是“国家安全第一”。他觉得全球化让美国失去了太多控制权,得赶紧抢回来,不然以后更被动。而且,美国国内老百姓也烦透了“外国货便宜,自己没活干”的日子,特朗普能连任就是因为抓住了这股民粹情绪,米兰这份报告就是在给这情绪找个“解决方案”。
5. 对世界啥影响?
如果真按米兰的路子走,全球贸易估计得乱一阵子。关税一加,物价肯定涨,尤其是美国老百姓买中国货得多掏钱。供应链一调整,好多国家工厂可能得关门,发展中国家尤其惨。不过对美国来说,短期可能疼一阵,长期如果真把制造业搞回来,可能还挺赚。
总的来,米兰这份报告就是个“美国优先”的贸易重组攻略,核心就是用关税、经济补贴、军事威胁这些硬招,把全球贸易规则改得对美国更有利。听着挺霸道,但也挺符合特朗普那套“美国第一”的风格。你要问细节,他报告里没写太细,毕竟是“用户指南”,不是操作手册。不过大方向很清楚:美国要当老大,其他国家要么跟,要么挨打。

重点
- 研究表明,史蒂芬·米兰的报告《重构全球贸易体系用户指南》提出了调整全球贸易以利美国的方法。
- 报告似乎聚焦于美元估值过高问题,影响制造业和贸易逆差。
- 证据表明支持关税、货币政策和安全工具作为解决方案,但存在争议,如市场波动和地缘政治紧张。
报告概要
史蒂芬·米兰的报告《重构全球贸易体系用户指南》探讨了如何通过关税、货币政策和安全工具来解决美国面临的贸易挑战。报告指出,美元作为全球储备货币的地位导致过高的估值,损害了美国其制造业并加剧了贸易逆差。以下是主要内容的简要说明:
背景与问题
报告提到,美国公众对现有国际贸易体系的不满加剧,特朗普曾提议对中国商品加征60%的关税,其他国家10%以上。2018-2019年的关税尝试显示,宏观经济影响有限,因为美元升值和外国货币贬值了部分效果。
解決
- 提高关税:通过关税建议征收保护产业,带来财政收入,谈判时增加码。报告提到,2018-2019年关税有效率17.9%,人民币贬值13.7%,进口价格涨仅4.1%,关税税率约20%。
- 货币政策:建议通过“马阿拉歌协议”等欧元或单边行动使美元贬值,提升出口竞争力,但可能导致飙升0.6%-1%。
- 安全工具:利用美国的安全保护要求贸易和金融让步,如购买美国国债或投资美国。
实施与影响
报告建议先用关税,再调整汇率,最后用安全工具,可能引发贸易模式变化、地缘政治紧张和金融市场波动。
支持的 URL 包括:Hudson Bay Capital 报告。
详细报告内容
以下是史蒂芬·米兰报告《重构全球贸易体系用户指南》的详细分析,旨在为读者提供全面理解。这份报告于2024年11月发布,作者为美国亚特兰大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报告被认为可能深刻影响美国经济政策和全球经济格局的重要文献。

背景
史蒂芬·米兰(Stephen Miran)拥有哈佛大学经济学药物,曾是特朗普政府的财政政策顾问,2024年12月被指定为白宫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他的专业背景报告具有重要影响力。
报告核心问题
报告的核心问题在于美元作为全球主要储备货币的特殊地位,涉及特里芬困境。由于美元作为储备资产的多种需求,美元长期估值过高,损害美国制造业竞争力和增强贸易逆差。报告指出:
- 2000-2011年间,美国因“中国冲击”损失了60万至100万制造业就业岗位,粗略计算可能达到200万。
- 美国全球GDP从1960年代的40%降至2012年的21%,目前为26%。
- 有效关税率对比:美国3%,欧盟5%,中国10%,优先155%。
股东货币价值的优点包括:
- 回购成本低(McKinsey 2009年数据,50-60个基点)。
- 全球外汇储备约12万亿美元,其中60%(约7万亿美元)以美元持有。
- 自1982年以来,美国持续出现经常性账户赤字。
政策工具与策略
报告提出了全球贸易体系的明显主要工具:
关税
- 关税有效率提高17.9%,人民币贬值13.7%,进口价格仅增长4.1%。
- 理论上,10%关税可能被10%货币贬值适应,通胀影响为0%-0.6%(有适应),无适应时为1%。
- 建议最优关税率约20%,当前从2.3%跳升至17%。
- 关税被视为熟悉且有效的工具,用于财政收入、产业保护和国际谈判筹码。报告分析了2018-2019年的关税经验:
- 报告承认风险报复,但认为美国因消费者需求强可承受。
货币政策
- 单边工具包括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IEEPA),如对外国持有美国国债征收用户费(初始1%,必要时高于2%)。
- 美元贬值20%可能导致CPI飙升60-100个基点。
- 货币政策旨在通过美元贬值提升出口贸易。报告提出“马阿拉歌协议”,类似1985年广场协议和1987年卢浮宫协议的双边协议,或单边行动:
- 外汇储备分配:中国3万亿美元,日本1.2万亿美元,欧元区2800亿美元,瑞士约8000亿美元等。
- 风险包括美元吸引力资产下降,10年期国债相当于4.25%,3年期4.1%,15%美元价值低于相当于4年利息。
安全工具
- 利用美国的安全保护(如军事同盟)要求贸易和金融让步,例如外国购买美国国债、投资美国或货币升值。
- 策略可能按国家差异化,涉及地缘政治考量。
实施顺序与经济影响
报告政策建议顺序为:先关税,再调整汇率,最后安全工具。可能引发:
潜在的“后遗症”:
- 全球贸易模式调整:
这很好理解。如果美国大搞关税、调整美元,那全球商品怎么流动、在哪生产,肯定会跟着变。以前的供应链可能就不适用了。
- 地缘政治紧张加剧:
这也好理解。美国这么“任性”地改变规则,尤其是动用“安全牌”要求别国让步,必然会引起其他国家的不满甚至对抗,国际关系肯定会更紧张。
- 金融市场波动增加,安全资产需求上升:
这几乎是必然的。这么大的政策变动,不确定性飙升,投资者肯定会害怕,股市、汇市、债市都可能大起大落。这时候,大家就会更倾向于买黄金、美国国债(虽然报告也想对它收费)这些相对安全的东西避险。
特朗普那个例子的含义:
报告提到特朗普欢迎中国来美国建汽车厂,这可能是在暗示,未来美国的贸易策略不光是限制进口(关税),也可能包含鼓励或“要求”外国直接来美国投资设厂。这可以被看作是一种“双边交易”的形式,既能带来投资和就业,也可能作为与其他国家谈判的筹码或成果。
给市场“降降温”的建议(市场与波动量):
- 逐步实施用户费用:
比如那个对外国持有的美国国债收“用户费”的招数,别一下子搞太猛,要慢慢来,给市场一个适应期。
- 按国家合作化政策:
就是说,别一刀切。看哪个国家比较配合美国的政策,就可能在具体措施上对它“温柔”一点,搞差异化对待。
- 财政积极扩张以缓冲市场反应:
这意思是,如果市场因为这些政策吓坏了,政府(财政部)就得出来“救市”,比如增加政府支出或者发更多国债,给市场注入流动性和信心,防止崩盘。
报告也知道这么搞风险很大,所以提了几条建议,希望能尽量稳住市场,减少波动:。
结论
报告反映了特朗普经济政策的潜在方向,强调了关税(历史数据显示通胀影响小)和创新策略等安全工具,但风险包括市场波动和地缘政治紧张。完整报告可通过哈德逊湾资本报告下载。
關鍵引
- 哈德逊湾资本报告:重构全球贸易体系用户指南
- 特朗普评论:欢迎中国在美国建汽车厂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