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罗孚与长公子罗海星 |
罗孚儿媳周蜜蜜向本台表示,周五(2日)凌晨,家翁在家中突然没有呼吸,送院后证实去世。上月罗孚因肺部积痰、呼吸不畅顺入院留医,其后病情好转,昨日下午刚出院,没料到半夜便离世。她又指,家翁以往患前列腺,并有一些老人病。他在一年前中风,曾住院几个月,虽然恢复缓慢,他很坚强一直撑著,直至上月才病倒。目前,家婆已接受此事,情绪比较冷静。罗孚的其他儿子正从海外回来,筹办丧礼事宜。
被问到罗孚生前的遗愿,周蜜蜜指出,他希望中国好及平反六四。
周蜜蜜说: 我们觉得他一直撑著(身体),直至今年4月,病情有点反覆,再次入院。昨天下午本来已出院,晚上没有呼吸又再入院。他当然希望中国好及平反六四。
认识罗孚多年的前文汇报副总编辑程翔表示,罗老总最难得的地方是勇于对自己的做法反思,这在左派中是很难得的品质。多年前,他已向香港六七暴动作出深刻反思,并向香港巿民道歉。这次由左派发动的严重灾难,除了他以外,未有左派领导人向巿民道歉。左派应向他学习,他的风骨在左派中少有。
程翔说: 到今日为止,除了罗老总之外,都未见一个左派领导人向香港巿民道歉。我觉得罗老总是很值得香港左派学习及检讨的一个对象,他这种风骨在左派人士中非常缺乏。
罗孚在2009年曾接受本台访问,他表示曾见证新中国成立,希望新的领导人,能在政治改革迈出一步。中国最大缺点是一方面发展很快,改革开放,但政治改革完全没有动,民主法治都不行,中共党内仍未看见民主化,中国应从选举开始,并进行政治改革。
罗孚表示,1949年新中国成立,当时他可以到广州,出席地方庆祝活动,心情十分兴奋。但后来事实跟当年预期有距离,并且感到失望,有很多不好的事情发生。当年预告是联合政府,后来都不是了,直到现在,民主法治都不行。
他说: 有一方面发展很快,改革开放,但政治改革完全没有动,最大缺点是这个。事实有很多不好,民主法治都不行,政治能改革就好,但还没看见有这可能。
对于八十年代,邓小平曾考虑推动政治改革,并让赵紫阳作出研究,最后没有推行,后来又发生六四事件后,令政治更倒退。罗孚认为,如果现在能推行,也是好事,但目前看不到有这种可能性。单方面只发展经济,不过怎样下去,却令人忧虑。他又说,没有政改,或许仍能发展下去,但很多事情跟不上。现时农村发生的问题,现时搞不清楚,法治也很有问题。面对中国将会遇见的困难,罗孚寄语领导人,希望可以从选举开始,逐步实现政改。
大公报创刊一百周年时,罗孚接受香港传媒访问时表示,百年《大公报》的前50年是值得人们追忆和纪念,而后半段则乏善足陈。他认为《大公报》「百年一半是虚名」。
他又指,百年《大公报》一向有「四不」的座右铭,即「不党、不卖、不私、不盲」。然而《大公报》一旦成了党产,还有什么「四不可言」?罗孚举出「八九民运」为例,那时他已被软禁于北京几年了,但他知道香港《大公报》在「党意」不明时,曾经跟著民意作报导和发议论,并准许员工参加游行,在报馆门口挂起支持民运的标语。但一宣布戒严令,北京形势突变,门口的标语就被清理得乾乾净净,报纸口径就从反对李鹏到支持李鹏,这就是「党、卖、私、盲」一应俱全了。
罗孚毫不讳言,怀念《大公报》那些风雨鸡鸣的日子,只有新闻自由、言论自由真正降临中国,才能有群鸡齐鸣的明天。
罗孚1948年成为中共党员,原名罗承勋,出生于广西桂林。1941年加入《大公报》,先后在桂林、重庆、香港三地《大公报》工作,曾任香港《大公报》副总编辑,其后任《新晚报》总编辑,前后在《大公报》任职40多年。他在1982年被中国当局以"间谍罪"软禁北京10年,1993年获释返回香港。罗孚活跃于文坛,以丝韦、辛文芷等多个笔名发表文章,并曾发掘武侠小说作家金庸及梁羽生。罗孚长子罗海星,曾于1989年参与"黄雀行动"被中国当局判刑2年,于2010年病逝。
1980年,罗孚被召返内地开会,抵达北京后,即被当局以涉嫌美国间谍罪名,次年被判刑十年,但立刻获得假释,其后被软禁在北京,直至刑满,在1989年底才可以返回香港。罗孚出事后,一直与外界隔离,当年任职大公报的曾德成,和另外一个大公报记者黄浦,在1983年被允许到北京采访了身陷囹圄的罗孚,回到香港后,写了一篇报导,说罗孚当著他的面承认了做间谍。
1989年「六四天安门事件」发生后,罗孚曾表不少批评共产党的言论,他与妻子在1997年6月移居美国,他的长子罗海星,亦因涉嫌协助民运人士外逃,而被中国政府判刑。
据悉,罗孚在香港任职左派报纸时,亦协助国务院外事办公室副主任廖承志,做了不少香港文化界的统战工作。
【附录】
《新晚報》前總編輯 羅孚病逝
2014-5-2 11:03:04
【報道於21:00更新。】
資深傳媒人,《新晚報》前總編輯,作家羅孚今早逝世,享年93歲。
時事評論員劉銳紹向《主場新聞》透露,今早收到羅孚家人的短訊,得知羅孚去世。家人正從北京到港。劉銳紹讚揚羅孚對新聞界及言論自由貢獻大,晚年患病,仍很關心香港新聞界發展,對他的逝世深感哀悼。
原名羅承勳的羅孚是中共黨員,先後於多份親中報刊、包括《大公報》、《新晚報》、《文匯報》旗下《文藝》週刊任職,活躍於港、澳、台文壇,對中共推展統戰有積極作用。他在1981年被召上北京開會,1982年被大陸當局以間諜罪被判軟禁10年,至1993年才獲釋,獲釋後一直留港。
羅孚的兒子羅海星,曾於1989年參與營救學運人士的「黃雀行動」,被大陸當局逮捕及判刑,入獄兩年後獲釋。羅孚幼子羅海雷,曾撰寫過《我的父親羅孚》。
劉銳紹:難忘羅為暴動致歉
羅孚在1993年4月曾接受無綫訪問,他表示被軟禁的10年最引以為幸的事,就是「迴避了一些問題」:
如果我這十年,還是照樣在原來的工作上面,我又得在這講很多假話,比如說六四。要麼我就不做,六四以後我就,要麼我就自動掛冠而去,要麼我就得轉軚,轉軚就要講違背自己的假話。
1970年代已認識羅孚的時事評論員劉銳紹向無綫表示,羅孚令他較難忘的是就本港六七暴動道歉。劉銳紹表示羅孚後期的表現可以說是一種大徹大悟。羅當時在與劉銳紹創辦的雜誌《當代》上發表一篇文章,對當年1967年在香港出現騷動的事件,向香港人致歉,可以說是首位左派人士,就六七事件向香港人和當時的受害者道歉。
從《大公報》加入報業
1921年於廣西桂林出生的羅孚,在當地完成中學課程。羅孚早在抗日戰爭時期已經加入報業,當時在重慶《大公報》任職。羅孚在1948年轉到香港《大公報》工作,自此長期於香港工作。羅孚稍後在《大公報》旗下《新晚報》任職編輯,後來獲晉升至總編輯。
羅孚同時是作家,以筆名絲韋、辛文芷、吳令湄、文絲、柳蘇等發表文章。作品包括《南斗文星高—香港作家剪影》、《燕山詩話》、《西窗小品》等,亦是《聶紺弩詩全編》、《香港的人和事》等作品之編者。
發掘金庸、梁羽生
羅孚同時是發掘兩名武俠小說作家,金庸(原名查良鏞)和梁羽生(原名陳文統)的關鍵人物。1954年,太極派掌門人吳公儀及白鶴派掌門人陳剋夫,兩人在報紙筆戰,難分勝負。1月17日,兩人簽下生死狀「各安天命」,相約到澳門比武。當日《新晚報》新聞大字標題「兩拳師四點鐘交鋒香港客五千人觀戰」。
羅孚兩名同事,查良鏞同陳文統都對武俠小說及圍棋有濃厚興趣。羅孚見吳公儀及陳剋夫大戰哄動,勸陳文統寫武俠小説。比武第二日,《新晚報》就預告刊登武俠小説,吸引同好。第三日,陳文統《龍虎鬥京華》開始連載。後來羅孚又請查良鏞參戰,於是推出《書劍恩仇錄》。——主场新闻
記協哀悼羅孚逝世 讚揚就67暴動致歉
前《新晚報》總編輯羅孚去世,記協表示,對羅孚離世表示哀悼,並向其家人表示至誠慰問。記協指出,羅孚早於1993年向六七暴動中向死傷者公開道歉,足見其承擔及面對錯誤的勇氣。——信报
前《新晚报》总编罗孚今晨在港逝世
罗孚曾在1982年因被控为美国情报机关服务而被判入狱10年。
罗孚。
前《新晚报》主编罗孚今日(5月2日)早上在香港逝世。
罗孚在《新晚报》的下属及其子罗海沙已确认死讯。罗孚在家中去世,亲人陪伴在侧。
罗孚曾在1982年因被控为美国情报机关服务而被判入狱10年。
1982年4月,罗孚在北京被捕,一年之后被判入狱10年。 《新晚报》原为《大公报》的晚报版,1997年停止出版。
1983年5月新华社的一篇报导称,罗孚被控为美国情报机关有偿提供关于中国"政治、外交和军事方面"的信息。
罗孚在北京被软禁至1993年。
罗孚坚称自己是无辜的,并相信自己的被捕与上世纪70年代起,他与接近美国政府人士联络有关。罗孚称,这些联络是中国政府指示他进行的。
罗孚,原名罗承勋,1921年生于广西桂林,先后在桂林、重庆、香港三地《大公报》工作,已故自身报人卜少夫称他为"广西才子",曾领导他多年的廖承志则常喊他"罗秀才"。当年罗孚主持的《新晚报》不仅促使金庸、梁羽生的武侠小说的大行其道,也让更多优秀作家如聂绀弩、叶灵风、董桥、巴金、周作人等一大批作家的作品变成人所皆知。 2011年,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罗孚的《北京十年》一书,书中罗孚记叙了从1982年到1993年他在北京被软禁的生活,自称"不妨当野史来读,野史可以是正史的补充,也可能比正史更加真实"。——南华早报
《大公報》原副總編輯羅孚去世 被廖承志稱為"羅秀才"
罗孚先生有兩位後來名滿天下的同事,查良鏞(金庸)和陳文統(梁羽生),兩人共同的愛好是圍棋和武俠小說。在他們的創作中,羅孚先生也幫了很大的忙(經常催促他們寫),所以羅孚先生也經常被人們稱為「新派武俠小說的催生婆」。
羅孚生前照片。來源:香港電台網站
大公網5月2日訊 據兩名前下屬向香港《南華早報》確認,香港資深報人羅孚今晨(2014年5月2日)在香港病逝,享年93歲。
羅孚,原名羅承勳,1921年生於廣西桂林。1941年在桂林加入《大公報》,先後在桂林、重慶、香港三地《大公報》工作41年,直任香港《大公報》副總編輯和香港《新晚報》總編輯。
羅孚是香港的老報人,曾任香港《大公報》屬下《新晚報》總編輯,曾著有《南鬥文星高》,書中羅孚先生寫的作家,有些是香港文壇的拓荒者、早年的健筆,如已已經過世的曹聚仁、三蘇、葉靈鳳、侶倫,也有仍為當今人們熟知的知名作家,如金庸、梁羽生、董橋,此外還有女作家小思、西西、亦舒、林燕妮、鍾曉陽等。
作者以飽滿而風格化的筆觸,着重寫這些作家的神采風貌,並將他們的人格和作品融合在一起,而在適當的地方,又不忘加插他們的趣聞逸事,令人讀來如見其人。
羅孚先生有兩位後來名滿天下的同事,查良鏞(金庸)和陳文統(梁羽生),兩人共同的愛好是圍棋和武俠小說。在他們的創作中,羅孚先生也幫了很大的忙(經常催促他們寫),所以羅孚先生也經常被人們稱為「新派武俠小說的催生婆」。
已故資深報人卜少夫稱他為「廣西才子」,曾領導他多年的廖承志則常喊他「羅秀才」。當年羅孚主持的《新晚報》不僅促使金庸、梁羽生的武俠小說的大行其道,也讓更多優秀作家如聶紺弩、葉靈風、董橋、巴金、周作人等一大批作家的作品變成人所皆知。
2011年,中央編譯出版社出版羅孚的《北京十年》一書,書中羅孚記敘了從1982年到1993年他在北京被軟禁的生活,自稱「不妨當野史來讀,野史可以是正史的補充,也可能比正史更加真實」。——香港大公报
香港資深報人羅孚去世 享年93歲
香港資深報人、《新晚報》前總編輯羅孚去世,享年93歲。香港時事評論員劉銳紹證實,收到羅孚兒子的通知,指羅孚已「平安離開」。他對羅孚的去世,深感哀悼。
羅孚(圖),原名羅承勛,1921年生於廣西桂林,先後在桂林、重慶、香港三地《大公報》工作,已故自身報人卜少夫稱他為「廣西才子」,曾領導他多年的廖承志則常喊他「羅秀才」。
羅孚先後於《大公報》、《新晚報》、《文匯報》服務。1982年5月,北京以間諜罪軟禁羅孚11年,1993年重獲自由返港。當時新華社報道,羅孚充當美國間諜,但判刑後又馬上享受「高規格」假釋待遇。
羅孚堅稱自己是無辜的,並相信自己的被捕與1970年代起,他與接近美國政府人士聯絡有關。羅孚稱,這些聯絡是中國政府指示他進行的。
羅孚兒子羅海雷撰述《我的父親羅孚——一個報人、「間諜」、作家的故事》,披露「間諜」一事。
2011年,中央編譯出版社出版羅孚的《北京十年》一書,書中羅孚記敘了從1982年到1993年他在北京被軟禁的生活,自稱「不妨當野史來讀,野史可以是正史的補充,也可能比正史更加真實」。
羅孚的另一兒子羅海星,2010年1月病逝。據悉,1989年,羅海星是「六四黃雀行動」成員。因為協助被通緝民運人士逃出國外,所以給逮捕及判刑,坐牢2年後獲釋。羅孚活躍於報界,同時亦是一名作家,作品包括《西窗小品》及《燕山詩話》等。——星岛日报
羅孚先後於《大公報》、《新晚報》、《文匯報》服務。1982年5月,北京以間諜罪軟禁羅孚11年,1993年重獲自由返港。當時新華社報道,羅孚充當美國間諜,但判刑後又馬上享受「高規格」假釋待遇。
羅孚堅稱自己是無辜的,並相信自己的被捕與1970年代起,他與接近美國政府人士聯絡有關。羅孚稱,這些聯絡是中國政府指示他進行的。
羅孚兒子羅海雷撰述《我的父親羅孚——一個報人、「間諜」、作家的故事》,披露「間諜」一事。
2011年,中央編譯出版社出版羅孚的《北京十年》一書,書中羅孚記敘了從1982年到1993年他在北京被軟禁的生活,自稱「不妨當野史來讀,野史可以是正史的補充,也可能比正史更加真實」。
羅孚的另一兒子羅海星,2010年1月病逝。據悉,1989年,羅海星是「六四黃雀行動」成員。因為協助被通緝民運人士逃出國外,所以給逮捕及判刑,坐牢2年後獲釋。羅孚活躍於報界,同時亦是一名作家,作品包括《西窗小品》及《燕山詩話》等。——星岛日报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