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14日星期三

管见:辛子陵怎么错的,错在哪里

【新世纪特稿2013年8月13日】在《新世纪》上读到辛子陵的《列宁主义怎么错的?错在哪里?──接受独立制片人杨伟东采访的谈话》,谈一些看法。

辛子陵对列宁和列宁主义的批判,应该说很有意义,但其中令人遗憾之处,也很明显。

笔者以为,辛子陵长期在中共机构里工作,染上了那里的不良习气,缺乏学术上严谨的态度,往往断章取义,动辄以"惊人发现"吸引人们的注意力,实际上却往往把事情搞错,更要命的是,他对此似乎毫不在意。先前,人们见识过所谓"恩格斯令人震撼的93个字",据说这93个字把《共产党宣言》、《法兰西内战》和《哥达纲领批判》三大名篇否定了,把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否定了,把整个共产主义理论体系否定了,结果一查原文,根本不是那么回事。

这一次,也还是如此。例如,他引述恩格斯的一些论述,说到,"生产力的国家所有不是冲突的解决,但是它包含着解决冲突的形式上的手段,解决冲突的线索",然后就断言,"这个'手段'和'线索'就是股份制。"笔者曾引用过恩格斯那些话,作过论述,看到辛子陵的断言,当然很是吃惊,怎么可以这么武断──恩格斯明明说的是国有化"包含着解决冲突的形式上的手段,解决冲突的线索",难道他的意思是,国有化包含着股份化么?

恩格斯这一论述,出自《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在辛子陵所引的那些话的那个段落,恩格斯开头就说,"但是,无论转化为股份公司和托拉斯,还是转化为国家财产,都没有消除生产力的资本属性,在股份公司和托拉斯那里,这一点是十分明显的。"恩格斯的意思本来很明白:股份公司制度发展起来,它的社会化使得私人占有成为外壳,外壳与实质相矛盾、相冲突,于是,在未来的革命中可以将其国有化,但国有化只是"包含着解决冲突的形式上的手段,解决冲突的线索",因为国有化也无法消除"消除生产力的资本属性"。

恩格斯的论述,其现实意义有二。一是,不能把国有化作为社会主义本身,尤其是,西方社会里股份公司制度较为成熟,可以通过国有化而实现更高的社会化,而中国这样的东方国家,即使国有化成功,也仍须经过股份公司的发展过程,完成其相应的社会化进程。二是,股份制充分发展起来,国有化才会"包含着解决冲突的形式上的手段,解决冲突的线索",而实质手段为何,线索如何,需要后人在社会变革的现实中、实践中,自己揣摩、自己探索,恩格斯没有提供现成的答案。

共产党的理论家常常喜欢说,对于某某问题,马克思和恩格斯没有提供现成的答案,由此而衬托后人实践之贡献。这其实纯粹是废话。马克思学说是指南,而非教条,这是基本常识。辛子陵生怕人们不懂恩格斯的意思,匆匆忙忙地解释,恩格斯说的"这个'手段'和'线索'就是股份制",让人以为,恩格斯提供了现成答案,结果,还是他自己弄错了。

■关于列宁和列宁主义

辛子陵这样描述列宁:"他所谓先创造社会主义文明的前提,就是先用暴力夺取政权,消灭私有制,消灭地主富农和资本家。他的逻辑是:既然马克思恩格斯说资本主义制度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我根本不进入那个坏制度,先把萌芽状态的资本主义和私有制消灭了,给生产力的大发展创造无限广阔的天地。"

"超越资本主义发展阶段,社会主义是建设不起来的,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常识。列宁说:能。列宁主义的精义就是这个'能'字。过去认为这是他的主要贡献,现在应该说这是他的主要错误。"

可是,到了后面,又出现了另一个列宁:

"列宁宣布实行粮食税、发展国家资本主义、允许自由贸易为主要内容的新经济政策,并坦率地承认:'新经济政策就是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就是在很大程度上转到恢复资本主义。'"

这是怎么回事?辛子陵说,"历史的遗憾是1924年列宁逝世后,新经济政策就人亡政息了。后来斯大林杀了懂经济的布哈林,用政治高压手段保证极左路线的推行,走上空想社会主义的不归路。"那么,列宁承认并至死都一直在坚持恢复资本主义,不是违反列宁主义么?辛子陵对此就不作解释了。

实际上,辛子陵断言,"既然马克思恩格斯说资本主义制度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我根本不进入那个坏制度",是列宁的逻辑,这过于武断了。

辛子陵应该知道,马克思学说的理论中,有一个著名的"亚细亚生产方式"论,那是一个难题,在中国共产党治下,长期以来这是一个禁区。

马克思对"亚细亚生产方式"有不少论述,他还专门给俄国一位女士写过信,谈论这个问题,但他的论述还不系统,因为他对东方社会不是很熟悉。他的看法之一是,东方社会与西方不同,存在一种可能,即不一定经过资本主义,而是在其自身基础上发展,直接到达更高的社会发展阶段,但条件是,在此期间资本主义未能在东方发展起来。

而列宁,根据他对俄国的情况的研究,写了大部头著作《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那么,对他来说,根本不存在所谓"我根本不进入那个坏制度"的问题。

不可否认,列宁精通马克思主义,他不会犯辛子陵描述的那样的低级错误。

但是,马克思学说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其关键点上,极其微妙─

马克思和恩格斯否定了"不断革命",他们承认了错误,承认"当时欧洲大陆经济发展的状况还远没有成熟到可以铲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程度"。他们实际上承认,因为经济革命展开,资本主义进入了它的长期发展的阶段。一般而言,这样的阶段会持续上百年,甚至数百年。

于是,同时马克思又明确指出,工人阶级应该立即大步向前迈进。他的意思,是指工人可以在资本主义发展中提高自己的组织程度,实现自身的政治成熟,但是也不排除,工人可以争取自己的政治胜利,乃至夺取政权。

微妙之处,在于政治,在于政治的不确定性。在资本主义长期发展的阶段上,工人阶级及其政党要长期存在,很不容易,因为长期在野会导致队伍涣散,而一旦掌握政权,又不得不实行资本主义,也同样有很大的问题。

这是极其严峻的现实问题。

作为理论家,考茨基对马克思的学说有深刻的把握,但作为政治家,连他也不得不想方设法,提出某种政治说法,从而为"不断革命"的死灰复燃打开了一道缝隙。伯恩施坦所谓"运动即为一切"的论调,更是明显地在为工人政党的长期生存寻求出路。

可以说,现代社会民主政党的对策已较为复杂,而列宁当时的对策就简单得多。

俄国出现了革命形势,列宁就准备发动革命。二月革命成功后,出现了议会政治的局面,而因为战争还在进行,政治形势仍然凶险,而列宁则准备进一步的革命,要独掌政权。多数布尔什维克领导人对列宁的革命尚在犹豫,列宁即与主张"不断革命"的托洛茨基联手,力排众议,坚持发动十月革命,取得成功。

激进之举往往得到众多支持,古今皆然。象辛子陵那样,尽管不严谨,甚至断章取义,却能引起关注,是同样的道理。

列宁要革命,导致他在理论上走偏,把"立即大步向前迈进"推到极端。他批考茨基,批普列汉诺夫,在"无产阶级革命"、"无产阶级专政"、"国家与革命"等问题上,有大量的论述。他对马克思学说造诣很深,因而,他的论述中,正确与谬误并非泾渭分明,而是交错在一起。

那么就毫不奇怪,列宁在十月革命后,在现实面前,很自然地又再向正确的方向偏回来。


  列宁为自己辩护,"通常的历史顺序"可以变化,可以先建立工农政权,再来建设工商业文明。他警告布尔什维克,不可以玩花样,不可以耍聪明,新经济政策作为"一种进步,因为它恰恰适合于最普通的农民的水平,它并没有向他们提出丝毫更高的要求"──他承认新经济政策在恢复资本主义,认为这一政策意味着退却,但他也毫不含糊地认为,它同时表现为一种进步。这当然不是一个教条主义者可以想象、可以做到的。

列宁在十月革命后仍然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一个起码的真理,即要取得社会主义的胜利,必须有几个先进国家的工人的共同努力"(1922年)。这与后来斯大林的所谓"一国建成社会主义",有根本的区别。

这样来看,列宁的思想中有矛盾,尤其是,他因为自身理论造诣的深厚,到生命的晚期,又向正确的方向回归。人们重视他的晚年思想、重视他的"政治遗嘱",以及他的"最后的斗争"──试图再次与托洛茨基联手,打倒斯大林,道理就在这里。

普列汉诺夫肯定列宁的理论造诣,否定他的"发展",应该说是比较中肯的。

而列宁主义,基本上是出自斯大林之手,是斯大林之类的后人的贡献,与列宁的思想已大不相同。在这个意义上,辛子陵的批判可以说并无大错,然而,辛子陵基本上是把列宁的思想与列宁主义等同起来,这就大有问题了。

笔者以为,辛子陵的失误,从方法论来看,在于他对事物作为一个过程,一个矛盾运动的过程,缺乏把握的能力。对马克思学说,辛子陵引述了许多的论述,而马克思学说发展中的矛盾,他看来不大清楚,于是,对列宁和列宁主义,他也同样难以恰当地把握。

■关于民主社会主义

辛子陵认为,"1883年马克思逝世以后,恩格斯单独从事革命和理论活动的12年,把马克思主义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民主社会主义阶段。"后来,"第二国际影响下的欧洲工人政党,执行恩格斯晚年的指示,放弃暴力革命,接受改良主义政策。""在欧洲国家产生了一股民主福利国家的潮流,这股潮流强大到缓慢地改变着资本主义社会的面貌,压迫和剥削愈来愈少,公平和正义愈来愈多。出现了资本家和工人双赢的结局。资本主义和平演变为民主社会主义。"

这是一幅多么美好的图景呵。

不过,人们对欧洲(特别是北欧)的情况并非全无所知,对这幅图景,不是不可以看得更清楚些。

的确,恩格斯的思想对欧洲社会党有影响,但若说它们"执行恩格斯晚年的指示",那简直是共产党风格的语言了,不是现代政党政治的实践。

的确,欧洲社会党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改变了资本主义的面貌。不过,人们看到的是,经济状况比较好的时候,左翼政党执政的机会就会增加,而它们即使执政,也不会完全推翻资本主义制度,而是在其基础上推行较具社会性的政策。反之,当经济形势变化,就有利于右翼政党执政。总的来说,不论哪一个政党执政,基本的资本主义制度,实际上没有改变。

辛子陵引述普列汉诺夫的看法,历数"资本主义演进可能出现的几个阶段",其每一个阶段,主词都是资本主义,到最后,是"有发达的社会保障体系的人道民主主义资本主义"。辛子陵根本没有意识到,它与他喜欢的"民主社会主义",完全是两回事。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世时,工人政党为社会民主党,政治上的主义为社会民主主义,所谓《共产党宣言》,并没有落实在政治之中。

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到十月革命后改为俄国共产党,正式抛弃社会民主主义,要在俄国实行共产主义。列宁后来承认,他"对社会主义的整个看法根本改变了",那是后来的事情,而"列宁主义"或斯大林主义,的确开启了"社会主义"的时代,由此,才可能因为"社会主义"的弊端而出现所谓"民主社会主义"。

社会民主主义与民主社会主义,它们有共同之处,一般人将其混淆,也无可厚非,但是,在学术上在理论上,对于学者而言,它们是不同的。前者,本是资本主义社会里的社会主义运动,后者,代表着"社会主义"社会里的改革潮流。

所谓"马克思主义新阶段的民主社会主义",是辛子陵自己的创造,它与马克思主义究竟有什么关系,也许只有他自己知道。

笔者在此直言批评辛子陵的观念,是希望这位可敬的老人能够严谨些,对自己,也对读者负责。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