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据《北京晨报》消息,北京鼓楼附近一家红色调渲染的餐厅,服务员全部八路军战士着装,墙上满是共产领袖照片和作战地图。更令人叫绝的是,该餐厅竟将卫生间外面的墙上画着一个红色箭头,标示指向"解放区",即厕所所在地。当满脑"红色记忆"的人对此"恶搞"做法表示质疑时,该餐厅经理辩解说,自己开的是餐厅,与政治、各种意识形态无关,能够让大家在这里开心就好。
众所周知,在中共"红色记忆"里,解放区特指当年红色政权进行"暴力革命"的大本营,是最具代表性的红色经典名词。而这里用"解放区"来指代餐厅卫生间,讽刺意味十足,思想性极深,你完全可以想象得到,这里是用来排泄废物进下水道的地方。这便是最新一起亵渎"红色记忆"的神圣,恶搞红色经典的案例。其实这样的案例在中国大陆有很多,例如,长沙一饭店以油画《开国大典》做广告,广告语宣称: "同志们,大饭锅成立了。"真可谓画龙点睛,一语道破"共产革命"之真谛。眼下,中国社会恶搞红色经典随处可见,什么最高发院、毛家湾饭店、开锅大典、监狱茶吧等,应有尽有。
胡锦涛早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只有铭记历史,特别是铭记我们党领导人民创造的中国革命史,才能深刻了解过去、全面把握现在、正确创造未来。我们必须坚持不懈地学习中国革命史,进一步从历史和现实的比较中加深对我国国情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解和认识,进一步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增强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进一步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光大我们党在革命战争时期形成的光荣革命传统。
为此,在2006年中国共产党建党85周年时,国家不惜大手笔投入宣传纪念红军长征胜利 70周年,在央视黄金时段连播充满血腥气味的大型专栏《永远的丰碑•红色记忆》,并由人民日报、新华社、解放军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多家中央新闻单位,和各省区市主要新闻单位一起,共同强档推出了,以红色革命战争与起义为主旋律,包括大小战争:广州起义、秋收起义、南昌起义、百色、龙州起义、平江起义等各类暴力事件,宣扬"阶级斗争"与"英勇杀敌"的英雄业绩。由此而形成铺天盖地的武装暴动红色大潮。一个个暴力血腥、同类相戮的镜头,颇具冲击力地充塞人们的眼球,视觉上大有被文化暴力强奸之感。更为可怕的是,一些御用学者竟然推崇这种充满血腥镜头的暴力价值观,向下一代灌输如此真理。如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某助理研究员认为:《永远的丰碑》已经成为革命传统教育的鲜活教材,《永远的丰碑•红色记忆》必将进一步扩大在广大青少年中的积极影响。《永远的丰碑•红色记忆》不仅仅是回忆和陈述历史,更是在昭示一种理想和价值观,折射出共产主义者矢志不渝的坚定信念。现在的人们尤其是未成年人距离那个年代已经久远了,有必要让他们了解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前仆后继为争取民族解放、为共产主义而英勇斗争的云云,赤裸裸地要用红色文化暴力,扭曲、污染青少年的纯洁心灵。这一两年来,电视荧幕上宣传扬英勇杀敌和高大全英雄的红色经典影片已泛滥成灾。正是由于如此热炒"红色记忆",导致民众反胃,才会出现"恶搞"红色经典风潮如影随形而来。
如今,在网络上草根语言充满了"雷锋是因为帮人太多累死的"、" 黄继光是摔倒了才堵枪眼的"、"董存瑞为什么牺牲?因为被炸药包上的两面胶粘住了"等戏说。 2004年,一篇关于雷锋的著名网文广为流传,题目为《1962:雷锋 VS玛丽莲·梦露———螺丝钉的花样年华》,作者特别注明:兹以此文纪念"螺丝钉"论诞生四十周年。文章具有典型网络文章的所有特点。文章嘲弄说:螺丝钉还有不干的时候,而且是永远不干了,至于是什么时候,不好说。可能是 "制度缺失"的时候吧,有意外(生命之外的制度缺失)或者死亡(生命本身的制度缺失)的时候。有一个化名"胡倒戈"网友做了一个片子,名叫《闪闪的红星之潘冬子参赛记》。红色小英雄潘冬子摇身一变成了一个整日做明星梦希望挣大钱的"富家子弟 ",潘冬子的父亲变成了"地产大鳄"潘石屹,而潘冬子的母亲则一心想参加"非常6+1",她的梦中情人是主持人李咏。电影《铁道游击队》被恶搞为《铁道游击队之青歌赛总动员》的网络短片,把一群游击队员演绎成了以 "美声""通俗""民族"唱法参赛的各显神通的歌手。
在娱乐界,翻拍"红色经典"业已成为一种时尚,与网络 "恶搞"不同的是,他们更多是大玩感情戏,将"红色"变"桃色"。如新《霓虹灯下的哨兵》中,让原作中温良贤淑的春妮去做" 卧底";《林海雪原》中杨子荣的情人槐花,是土匪老北风的老婆;《红色娘子军》大大咧咧地让剧中每个人谈恋爱。正可谓哪里有"红色记忆",哪里就有恶搞"红色经典","恶搞"风浪已浸透了所有 "红色经典"的骨髓。
不久前,甚至有人把恶搞的锋芒指向制造红色污染的中央电视台。如《深圳商报》曾有一篇《"恶搞"之风竟刮到了长征路上》的文章,认为《我的长征》活动是央视借长征炒作、恶搞。网上也有作者叫"北方可可"的文章《如此恶搞长征太无聊!》。该文称:崔永元这个人算是央视比较有名的主持人,他的这个 "重走长征路"我的直接感觉是:无聊的恶搞,低俗的炒作!体验长征,还是一路扰民?沸沸扬扬,热热闹闹,崔永元们在做了一番热身后就这样上路了。我们很容易想象得到这一路下去其场面的火爆,以及在沿途当地所必然引起的轰动效应,从普通老百姓到当地的各级政府,都将成为现场观众,热闹一把。你想想,中央级的媒体,炒得如此火热,又涂上了 "长征"的革命色彩,还有要盖几间小学之类这些所谓的善举、义举,等等,所以你就可以进行合理想象了:沿途、沿"点"大批的围观群众,每到一地,各级政府的迎接、联欢、宴请、欢送,如此这般一路招摇下去。那么对沿途当地的政府和百姓来说,你说这样的活动是学习长征精神呢,还是滋扰政府,搅和民众平静的生产、生活呢?
面对中国大陆如此恶搞"红色经典"风起,官方显然有点坐不住了。中央外宣办网络局副局长彭波就说,网上 "恶搞"盛行,网站要负很大责任。有些网站为了自己的商业利益,为"恶搞"提供阵地,甚至推波助澜。网站既然对网上"恶搞"的产生负有责任,对于防止网上 "恶搞"成风就有更大的责任。风从哪里来,必须在哪里灭掉,要尽快地把网上"恶搞"现象制止住。去年 8月10日,《光明日报》刊出《红色经典不容恶搞》一文,同日,光明日报社举办"防止网上 '恶搞'成风专家座谈会"。由此,中国官方主流媒体开始发起对愈演愈烈的恶搞之风的反击。会上八一电影制片厂厂长明振江说:红色经典本身就是我党、我军革命历史的真实写照和真实再现,弘扬的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的精神,是关于正义、理想、信念主题的深刻表达,是一个国家赖以生存发展的主流文化意识,应当说红色经典本身事关一个国家、民族的文化安全问题,是不容亵渎、不容践踏,不允许任何形式的曲解、颠覆、恶搞。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主任、博士生导师温儒敏教授在为此接受的采访说: "对经典解构与颠覆的倾向不可等闲视之。对权威与传统的轻蔑、歪曲与亵渎,并和商业操作结盟,导致社会'恶搞'成风,是一种文化病象。"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余开亮博士则表示,"红色经典 "是一种伴随中国革命而产生的独特文学样式,具有特有的文化背景、叙事方式和社会功能。"红色"和"经典"的双重特点使得她具有独特的地位。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对"红色 "和"经典"的解构与颠覆不能听之任之。国内腾讯网站则相反以"恶搞红色经典有罪吗?"为题开展网上调查,吸引了近1.8万网民参与投票,观点对立的双方寸枪舌战,互不相让。赞成者说,恶搞是现代人文化多元化的体现;反对者则认为,恶搞红色经典是对英雄、对历史的亵渎。
文化评论人、青歌赛策划组成员江小鱼认为:"中国已由精英传播转为草根传播,会有个从压抑宣泄再到严谨理性的过程。文化转型期社会的基本特征,就是由朝阳的一代用年轻一代的处理方式为旧式的话语权松绑,出现文化冒犯是正常的。"随着当今社会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深入,人们接受新事物、新观念的不断增强,恶搞僵化、守旧,早已过时红色经典已成为谁也当不了的大势所趋。某报曾经在大学生中做过一次对于 "红色经典"的调查,调查结果让人震惊:65%的大学生几乎不认同"红色经典"。问到"红色经典 "的可读性时,有70%的大学生认为不好看,离当下生活太远。
中国官方媒体如此热炒"红色记忆",导致民众反胃,出现席卷全国的恶搞风潮,充分反映了国民对开动国家机器,滥用纳税人血汗,强制向社会灌输"伟光正"意识形态和吹捧高大全英雄语话"红色记忆"的反感与嘲弄。恶搞一个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先是抽离恶搞对象的原先叙说,然后使之贬值。你越是正经、严肃,强制灌输,我越是搞笑、嘲弄,甚至拆解、颠覆,使之化为乌有。这才是"恶搞"红色经典的意义所在。
最后,本作者认为,恶搞红色经典风潮当引起全社会的反思。这里套用导致《中国青年报》"冰点副刊"被封的那篇著名文章中的用语,不要再让下一代"喝狼奶"长大;不要再用红色暴力与阶级仇恨意识毒害下一代的心灵。我曾多次写文章倡导:"借助于一场新文明价值批判洗礼,来完成与暴力革命英雄史观的文明断裂与文化呕吐,彻底拒绝"红色记忆"灌输,否定"斗争哲学"奴役,抵制人性扭曲,扬弃立场对抗,消解一切旧文明时代的政治原则——《红色记忆》只能属于布满灰尘的历史陈列馆!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