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1日星期二

胡平:美国对华政策何处去

(Frankenstein)《弗兰肯思坦》
近来,美国政界学界就对华政策展开激烈的争辩。越来越多的人对美国实行多年的对华交往政策提出质疑。

我们知道,在美国,是尼克松总统首先启动了对中国开放的政策。当时的主要考虑是联合中国对付苏联。接下来,中国发生了"六四"事件,国际共产阵营土崩瓦解,苏联解体。于是,美国很多政界学界人士主张放弃对华交往政策,时任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会长的兰普顿等人则认为中国对美国的战略价值依然存在,强调美国继续需要中国。

可是四分之一世纪过去了,美国人发现,当年他们为交往政策设定的两大目标都没有实现。第一,中国并没有随着经济的发展而走向自由民主之路,反而强化了其意识形态色彩和专制性;第二,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角色日益增长,但是它并不想加入以美国为主导的国际秩序,反而在寻求建立另一种国际秩序。可见,原先的对华交往政策不但没有达到它预期的目的,反而导致了相反的后果。因此,要求改变交往政策,代之以围堵政策的呼声再次高涨。

只是时至今日,美国要改选更张谈何容易。毕竟,今日的美中关系和当年的美苏关系有很大不同。在冷战期间,美苏两大阵营壁垒分明;而今天美中两国的交往很深很广泛,在经济上已经形成了某种互相依赖。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固然对美国是挑战,中国经济的下滑又会拖累美国的经济,也对美国不利。中国是美国最大的债主。希拉里在一次不公开讲话中就说:你对自己的债主如何强硬得起来呢?再谈国际事务,美国在很多问题上和中国有矛盾有对立,但是在其他不少问题上又离不开中国的合作,因此一味的强硬似乎也不是办法。

不久前,《华尔街日报》发表文章透露,其实,当年的尼克松也对他开启的对华政策的长期后果充满疑虑。1994年,尼克松在逝世前不久说:"我们也许创造了一个弗兰肯思坦(Frankenstein)"。《弗兰肯思坦》是十九世纪英国诗人雪莱的夫人玛丽.雪莱写的一部科幻小说的名字。其内容是,一位科学家用实验的方法制造出一个巨人,可是这个巨人最后竟要摧毁人类社会。"弗兰肯思坦"本来是那位科学家的名字,他创造出的那个巨人本来没有名字;可是到后来,人们都用"弗兰肯思坦"来称呼那个巨人。"弗兰肯思坦"已经成为英文的一个新单词,意思是一个最终毁了它的创造者的东西。这和中国成语"养虎遗患"的意思很相似。说来也是,中国在这三十几年的迅猛发展,确实有赖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投入了大量的资本和技术。

尼克松的疑问是二十一年前提出来的,到今天,他的担心已经变成现实。有中共学者说,中美相交、相融、相争发展到今天,美国已经丧失了军事、外交、经济、金融、文化、社会各种手段并用,直接扼杀中国崛起的历史性机会。

中国的崛起无疑是二十一世全球面对的最重要的问题。中美两国关系,不是新超强对老超强的问题,也不是东方对西方的问题,而是一党专制对自由民主的问题,是两种价值观对立的问题。美国对华政策何处去,这不但对美国有重大的意义,对中国有重大的意义,而且对全人类及其未来都有重大的意义。


——RFA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