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5月16日星期六

劉開平:30條罪名 反證趙紫陽非凡勇氣

(記者劉開平舊金山14日報導)
最新一期的香港「動向」月刊封面。 (張偉國提供)
最新一期的香港「動向」月刊封面。 (張偉國提供)

slideshow
香港「動向」月刊主編張偉國15日認為,「趙紫陽回憶錄」出版,是紀念「六四」20周年的重大事件。其中重要內容之一,是「動向」獨家率先發表的被中共冰封多年的有關趙紫陽的「審查報告」。

張偉國說,該報告被趙紫陽稱為「不敢公開的審查報告」報告由曾任中共中南局書記的王任重負責(新世纪注:王任重曾任国务院副总理、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兼中央宣传部部长、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第七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據趙紫陽回憶:「1990年6月21日,王任重把審查我的30個問題的材料給我,並給我寫了封信說,有什麼不同意見,可以提出,寫在材料上,退給他。」

這份報告全名為:「在1989年政治動亂中涉及到趙紫陽同志的有關問題」。趙紫陽說:「這就是他們經過長期審查以後,認為我支援動亂和分裂黨的所謂事實和證據。」

趙 紫陽曾逐條反駁「30條」,同時指出,即使這「30條」全部成立,對他本人「支援動亂、分裂黨」的指控也無法成立。張偉國指出,這份材料再次證明,中共當 權者沒有理由也有沒有勇氣面對趙紫陽、面對六四,30條所列的「事實和證據」,非但無法坐實趙紫陽的罪名,相反在後人反省這一事件的時候,清楚看到趙紫陽 在重大歷史關頭的非凡勇氣和卓越功勳。

張偉國提到此書英譯本序文作者、哈佛大學教授麥法圭(Roderick MacRarquhar)研究中國問題的獨特角度。第一,麥法圭指出,中國改革設計師:不是鄧小平,而是趙紫陽。麥法圭認為,中國文革結束之時,國民經濟 到了崩潰的邊緣,對此,鄧小平的應對方法是「整頓」;陳雲的方法是「調整」,而趙紫陽則非常具體地著手在農村推行承包制,後來並在全國推廣,「麥法圭的這 一觀點具有顛覆性。」

一些中國問題專家認為,中國改革開放,鄧小平是「教父」,真正設計師是趙紫陽。

張 偉國指出,麥法圭的另一個特別的想法是:趙紫陽經過這麼多的磨難,幽禁這麼多年,「才得出了中國需要民主的結論,那麼對於日理萬機的官員來說,又有甚麼空 閒時間,或者有什麼(政治上的)安全感,使他們能夠在當朝當政的條件下,得出同樣的結論來呢?如他們終於能夠得出這種結論,又如何能在遍及社會各階層的黨 內反對力量之下,來實現這個結論呢?」「如果中國領導人想去實現趙紫陽最後遺言中的結論,這個黨就必須從根本上有所變革。」

張偉國感慨地說,趙紫陽得出的關於中國應走那條道路的結論,實際上是非常起碼的常識。趙紫陽經過如此多的磨難,才得到這些結論,對目前日理萬機、沉浸在崛起盛世的中共高層領導來說,趙紫陽的思想理念和精神境界已經變得越來可望而不可及,實在是一種悲哀。

(世界日报)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