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雨欲来风满楼!茉莉花革命是风,宪政民主转型是雨。风已刮起,雨还会远吗?
新年伊始,被学界一度视为因文明冲突最可能挑战普世价值的阿拉伯世界,突然狂刮茉莉花革命旋风。2月,这股旋风没有波及世界其他地区,反而在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国际社会最看好的中国激起巨大反响。据笔者观察,不仅西方、而且中国朝野都低估或错误解读这场革命透露出的中国变革的政治信息。笔者认为,茉莉花革命作为政治博弈传递的信息清楚简单:大规模政治风潮启动的政治转型即将到来。
茉莉花革命在中国发生后,让人忍俊不禁的是,尽管中国像其他阿拉伯世界一样,锁定西方在背后操纵革命,其实西方各界都不看好这个革命,多数观察家甚至对此没 有关注的兴趣。西方记者到现场纯粹是为了捕捉新闻,西方人权组织也是因为发生了迫害才发布一些信息。一位大陆外交官就此与笔者讨论,他问美国的中国专家如 何看中国的茉莉花革命。这些专家都说中国形势这样好不可能有什么革命。他们都感到中国政府小题大做。这位外交官对西方专家如此迟钝深感迷惑不解。笔者哥大 的导师黎安友也谨慎地持有这种观点。一位美联社记者以极大的热情追踪深入采访茉莉花革命后,虽然要写报道,但也不认为这会引发中国政局的大变化。
与西方不同,中国则自这场革命的消息一出现就高度重视。2月20日 茉莉花革命的第一天,当局部署重兵防堵。在发现网络传播革命的消息时,又迅速采取秘密警察作业的方式抓捕、软禁和毒打那些有影响和威望的敏感人士。目前, 抓捕范围还在扩大,但从当局调查问话口径和释放一些人的迹象来看,当局认为他们已经稳稳地控制住局势,不会有大问题。中国政府的应对措施基于错误的判断, 他们甚至不知道在哪里搜集做出正确判断所必需的信息;他们的应对措施自然不可能奏效,而且正在激化出新的矛盾和冲突。
中国民间社会被这场运动所激动,但原有的民间运动的组织机制和领军人物基本上没有参与其中。有些网络意见领袖评议茉莉花革命在中国的可能性和传播中国茉莉花革命的信息。第一个中国茉莉花革命散步前,有关茉莉花革命的讨论还是以埃及革命和利比亚内战为主要话题。直到目睹了2月20日政府重兵防堵茉莉花并抓捕网络意见领袖后,中国民间各类运动的领袖才高度关注本国发生的事件。即使此时,嘲笑政府如此重手打击没有的革命和抗议抓捕无辜是主要内容。随着时间推移和政府打压力度增加,原有民间运动和异议运动中领军人物的参与不是增加、而是减少了。可以说,最近十年发展出的中国现有反对运动和民间运动的格局,基本上没有主导和参与这场茉莉花革命。
如果从经典革命的模式看,茉莉花革命确实是一场虚惊,因为这种在散步时对着警察微笑的行动,怎么说也只是一个捉弄政府、搞笑警察的恶作剧,至多是进行骚扰当 局的麻雀战。这是民间看到的真实图景。但是,茉莉花革命绝不单纯是一个为了取乐而恶搞的游戏,而是的的确确表达诉求的抗议活动。这种抗议活动通过在指定时 间和地点集结的方式展示人们对不满和变革的认同感。这种抗议在当下中国遍布不满的时局中随时随地会与真实的抗议话题和力量结合,形成巨大的街头行动事件。 这是政府看到的图景。
作 为中国几次大事件的核心参与者,出国后又研究其他国家案例并追踪中国发生的主要事件,笔者认为,当局的恐慌感是有道理的,但当局完全不懂得茉莉花革命的生 成和动员机制不是传统的异议事件发生机制。可以说,原有民间运动的领军人物基本上没有参与茉莉花革命的发动和领导工作。
1989年以后的中国异议运动基本放弃了街头运动,而是自我局限于公共空间中发表文章和集体签名信,主要依靠出口转内销的方式传播声音。近年来,异议人士开始使用网络,但远不如其他新兴的民间运动在网络空间活跃。茉莉花革命也不是近年来维权运动的活动方式。21世 纪兴起的维权运动,起始于一批专业人士通过建立法治解决中国现存问题的愿望。他们的主要活动形式和空间是法庭、媒体、会堂、教室和网络。尽管他们为之辩 护、服务和代表的社会群体是群体事件的主角,但他们是主张采取理性非暴力的方式行动;而在中国现有的公共空间中,所谓理性行动不是那种对抗式的街头行动。 因此,维权运动领军人物主体在茉莉花革命中并不是领导核心,如果不是质疑者,也是谨慎的观察者,至多是传播信息和参与围观。
这次茉莉花革命的主体是一批新兴的力量。他们是近年来的网络和公共事件中教育出来的年轻一代,是自称也是中国人称之为80后和90后的一代。他们思想独立不羁,现在由于个人困境和国家问题开始思考政治正义相关的话题。他们已经在互联网上活跃几年并完成了思想的启蒙。茉莉花革命其实是他们的政治行动,行动方式和诉求都是他们特有的,在游戏中认真地表达自己的意见。每一代人都有一个大事件让他们告别执政者试图灌输给他们的思想,走上独立思考的道路并登上政治舞台表达自己的意见。四五运动是红卫兵一代的断奶事件,89民运是文革后大学生断奶事件,茉莉花革命是80后和90后青年的断奶事件。
也 许有人觉得茉莉花革命政治不成熟。但中外政治史不乏案例表明:目前的事件不过是开端,一旦纵深发展,就会与中国现有的社会群体反抗结合,成为实实在在的革 命。事实上,中国底层的群体事件早就在数量、规模和行动技术上达到可观的水准,但是这些草根运动还不能进入大都市,转为政治运动。茉莉花革命则是个转折, 一旦与这些群体事件结合,就会让这些事件成为革命的一部分。
08宪章解决了中国各界在中国政治转型的目标上的共识,即建立一个宪政民主的中国。而茉莉花革命则是探索如何实现这个宪政民主架构的行动方式。这场革命将突破后89中国民间运动的在活动方式上自我设限的局限性,采取街头运动方式吸纳群体事件能量,从而转化为政治风潮,撕裂统治集团,催生宪政民主的政治转型。
目 前,执政者严厉打压不能奏效,因为错误地理解这场革命的根源、主体和动员机制,因此无力镇压运动。1989年,当民主墙老将或在监狱中或被严厉控制时,学 生运动一夜之间就造就出适合运动的新领袖和行动方式。而当前民间运动对茉莉花革命的低估,表明中国民间运动也在转型,其话题、行动方案和行动主体都在向着 政治风潮的方向演进。
山雨欲来风满楼!茉莉花革命是风,宪政民主转型是雨。风已刮起,雨还会远吗?
启动的政治转型的信号
新年伊始,被学界一度视为因文明冲突最可能挑战普世价值的阿拉伯世界,突然狂刮茉莉花革命旋风。2月,这股旋风没有波及世界其他地区,反而在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国际社会最看好的中国激起巨大反响。据笔者观察,不仅西方、而且中国朝野都低估或错误解读这场革命透露出的中国变革的政治信息。笔者认为,茉莉花革命作为政治博弈传递的信息清楚简单:大规模政治风潮启动的政治转型即将到来。
茉莉花革命在中国发生后,让人忍俊不禁的是,尽管中国像其他阿拉伯世界一样,锁定西方在背后操纵革命,其实西方各界都不看好这个革命,多数观察家甚至对此没 有关注的兴趣。西方记者到现场纯粹是为了捕捉新闻,西方人权组织也是因为发生了迫害才发布一些信息。一位大陆外交官就此与笔者讨论,他问美国的中国专家如 何看中国的茉莉花革命。这些专家都说中国形势这样好不可能有什么革命。他们都感到中国政府小题大做。这位外交官对西方专家如此迟钝深感迷惑不解。笔者哥大 的导师黎安友也谨慎地持有这种观点。一位美联社记者以极大的热情追踪深入采访茉莉花革命后,虽然要写报道,但也不认为这会引发中国政局的大变化。
与西方不同,中国则自这场革命的消息一出现就高度重视。2月20日 茉莉花革命的第一天,当局部署重兵防堵。在发现网络传播革命的消息时,又迅速采取秘密警察作业的方式抓捕、软禁和毒打那些有影响和威望的敏感人士。目前, 抓捕范围还在扩大,但从当局调查问话口径和释放一些人的迹象来看,当局认为他们已经稳稳地控制住局势,不会有大问题。中国政府的应对措施基于错误的判断, 他们甚至不知道在哪里搜集做出正确判断所必需的信息;他们的应对措施自然不可能奏效,而且正在激化出新的矛盾和冲突。
现有反对运动和民间运动格局
中国民间社会被这场运动所激动,但原有的民间运动的组织机制和领军人物基本上没有参与其中。有些网络意见领袖评议茉莉花革命在中国的可能性和传播中国茉莉花革命的信息。第一个中国茉莉花革命散步前,有关茉莉花革命的讨论还是以埃及革命和利比亚内战为主要话题。直到目睹了2月20日政府重兵防堵茉莉花并抓捕网络意见领袖后,中国民间各类运动的领袖才高度关注本国发生的事件。即使此时,嘲笑政府如此重手打击没有的革命和抗议抓捕无辜是主要内容。随着时间推移和政府打压力度增加,原有民间运动和异议运动中领军人物的参与不是增加、而是减少了。可以说,最近十年发展出的中国现有反对运动和民间运动的格局,基本上没有主导和参与这场茉莉花革命。
如果从经典革命的模式看,茉莉花革命确实是一场虚惊,因为这种在散步时对着警察微笑的行动,怎么说也只是一个捉弄政府、搞笑警察的恶作剧,至多是进行骚扰当 局的麻雀战。这是民间看到的真实图景。但是,茉莉花革命绝不单纯是一个为了取乐而恶搞的游戏,而是的的确确表达诉求的抗议活动。这种抗议活动通过在指定时 间和地点集结的方式展示人们对不满和变革的认同感。这种抗议在当下中国遍布不满的时局中随时随地会与真实的抗议话题和力量结合,形成巨大的街头行动事件。 这是政府看到的图景。
作 为中国几次大事件的核心参与者,出国后又研究其他国家案例并追踪中国发生的主要事件,笔者认为,当局的恐慌感是有道理的,但当局完全不懂得茉莉花革命的生 成和动员机制不是传统的异议事件发生机制。可以说,原有民间运动的领军人物基本上没有参与茉莉花革命的发动和领导工作。
1989年以后的中国异议运动基本放弃了街头运动,而是自我局限于公共空间中发表文章和集体签名信,主要依靠出口转内销的方式传播声音。近年来,异议人士开始使用网络,但远不如其他新兴的民间运动在网络空间活跃。茉莉花革命也不是近年来维权运动的活动方式。21世 纪兴起的维权运动,起始于一批专业人士通过建立法治解决中国现存问题的愿望。他们的主要活动形式和空间是法庭、媒体、会堂、教室和网络。尽管他们为之辩 护、服务和代表的社会群体是群体事件的主角,但他们是主张采取理性非暴力的方式行动;而在中国现有的公共空间中,所谓理性行动不是那种对抗式的街头行动。 因此,维权运动领军人物主体在茉莉花革命中并不是领导核心,如果不是质疑者,也是谨慎的观察者,至多是传播信息和参与围观。
茉莉花革命的主体:新兴力量
这次茉莉花革命的主体是一批新兴的力量。他们是近年来的网络和公共事件中教育出来的年轻一代,是自称也是中国人称之为80后和90后的一代。他们思想独立不羁,现在由于个人困境和国家问题开始思考政治正义相关的话题。他们已经在互联网上活跃几年并完成了思想的启蒙。茉莉花革命其实是他们的政治行动,行动方式和诉求都是他们特有的,在游戏中认真地表达自己的意见。每一代人都有一个大事件让他们告别执政者试图灌输给他们的思想,走上独立思考的道路并登上政治舞台表达自己的意见。四五运动是红卫兵一代的断奶事件,89民运是文革后大学生断奶事件,茉莉花革命是80后和90后青年的断奶事件。
也 许有人觉得茉莉花革命政治不成熟。但中外政治史不乏案例表明:目前的事件不过是开端,一旦纵深发展,就会与中国现有的社会群体反抗结合,成为实实在在的革 命。事实上,中国底层的群体事件早就在数量、规模和行动技术上达到可观的水准,但是这些草根运动还不能进入大都市,转为政治运动。茉莉花革命则是个转折, 一旦与这些群体事件结合,就会让这些事件成为革命的一部分。
08宪章解决了中国各界在中国政治转型的目标上的共识,即建立一个宪政民主的中国。而茉莉花革命则是探索如何实现这个宪政民主架构的行动方式。这场革命将突破后89中国民间运动的在活动方式上自我设限的局限性,采取街头运动方式吸纳群体事件能量,从而转化为政治风潮,撕裂统治集团,催生宪政民主的政治转型。
目 前,执政者严厉打压不能奏效,因为错误地理解这场革命的根源、主体和动员机制,因此无力镇压运动。1989年,当民主墙老将或在监狱中或被严厉控制时,学 生运动一夜之间就造就出适合运动的新领袖和行动方式。而当前民间运动对茉莉花革命的低估,表明中国民间运动也在转型,其话题、行动方案和行动主体都在向着 政治风潮的方向演进。
山雨欲来风满楼!茉莉花革命是风,宪政民主转型是雨。风已刮起,雨还会远吗?
――原载《动向》杂志2011年4月号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