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24日星期三

中國社會轉型呼喚轉型理論:張博樹推出又一部思想力作


【獨立中文筆會自由寫作委員會20101125香港訊】近年在中國思想理論界異軍突起、著作甚豐的知名學者張博樹的又一部重要著作《中國批判理論建構十講——破解“黨專制”,問題與方法》,1125作為“獨立中文筆會文庫”序列“張博樹文集”第五冊,由晨鐘書局出版、田園書屋發行,在香港推出。

在劉曉波獲2010年諾貝爾和平獎、中國當局應對失態失措、中國民間公民社會於高壓下傲然崛起,中國社會儘快完成和平轉型的緊迫性、重要性,為國內外、海內外社會各界高度矚目關切之際,有輿論指出:“最為關鍵的是需要更多專業人士和知識精英能夠及時推出各種政治、社會、經濟、文化、教育、司法等各領域的建設性可操作方案或整體意見書,由熟悉中國國情和西方政治運作和制度設計的專業人士和精英按照民主、自由、人權、憲政、法治等普世價值為總指導方針進行全面設計,提供可執行的範本,供中國本土由民眾參與的社會運動進行參考。”(文一理《劉曉波獲獎後中國時局的走向分析 ,原載20101120日《民主中國》)張博樹的新著,與他近年先期出版的《中國憲政改革可行性研究報告》、《從五四到六四(第一卷)》等著作,正是這樣一些“中國本土由民眾參與的社會運動進行參考”亟需的思想與理論建設成果。

張博樹的這本新作,根據他在北京講解“中國批判理論”的十次內部講課內容整理而成。書中坦陳作者20年苦心孤詣、建構原創性“中國批判理論”的初衷和心路歷程,闡述了立基於哲學人類學和憲政自由主義立場的“中國批判理論”對中共“黨專制”體制的病理學診斷,詳細並深入淺出地介紹了“中國批判理論”建構的方法論原則,回答了讀者關注的有關中國現當代史和未來中國轉型的諸多問題,特別是毛澤東的歷史定位和評價、當下權貴資本的泛濫及其原因、如何看新左派和近年新崛起的毛派大國崛起熱背後民族主義和愛國主義的非理性陷阱等既具現實爭議性、又富學理論戰性的重大議題,著墨甚多,發人深思。

中共黨專作為一種制度體系已經運轉60餘年,對它的構造密碼的深層揭示和病理剖析,《中國批判理論建構十講》是準確而犀利的解剖刀。“黨專制”的中共為何愈來愈呈現頹敗之勢,為何會落到今日民怨沸騰、民潮迭起、民變在即而破綻百出、窮於招架的狼狽地步?中國向何處去?崛起中的中國公民社會正在思索、正在回答。一個偉大的轉型時代,需要偉大的理論思維,建構原創性中國批判理論,就是為了踐行這一時代要求,張博樹作為一個傑出的獨立學者、公民思想家,也正在做出有益的、寶貴的嘗試。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