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很多人会写韩国总统尹锡悦玩戒严的事情,所以原本也没想凑这个热闹。
直到在新闻里看到一个年轻的士兵不停向市民鞠躬道歉,而市民则大声说:那面太极旗,是国民的,请记住,谢谢你们保护我们,你们也是国家和国民的,民主主义的同伴。"
那一刻,我相信,尹尚源的遗愿,实现了。民主主义如同向下深深扎根的桑树,虽经磨难,终究勃发。
"我们的死,将会作为他们暴行的证据,历史将会证明,我们的血没有白流,我们将会以民主主义之名,再度回到这片土地上来!"
这段话,名为《献给你的进行曲》,韩国民运领袖尹尚源作词,讲的是光州事件(韩剧《第五共和国》对这段历史有展现,有兴趣的可以检索观看)。
1979年10月26日,朴正熙遇刺身亡,全斗焕借调查此次事件的机会(参我写的《辩护人电影,及电影的背后》),顺势发动了双十二政变(后台留言建议我写写《首尔之春》,事实上我写过,但已经被删了),完成了一场少将逮捕上将的政治逆袭。
之所以强调全斗焕是"政治逆袭",源于这几天和朋友聊天时,有朋友比较疑惑,为什么韩国的民主建设搞了这么多年,这些军人还是如此听话?
我说,这是基于这支部队的特殊建制所导致的。
各家新闻已经介绍了该部队的番号——707,创立时间并不长,但其前身就是搅动韩国历史的空输特战部队,也正是全斗焕政变的资本,以及光州事件的主角。
空输特战队的源头,可以溯源到韩战期间,美军为便于作战,在韩国组建KLO部队,招募韩国本地人,直接接受美军的军事指挥,对外实施渗透破坏、煽动策反,对内开展情报搜集、打击内奸,既类似于特种兵,又类似锦衣卫。
韩战结束后,美军将该部队解散,编入韩国陆军体系。1958年前后,也就是朴正熙516政变前夕,韩国陆军本部以韩军缺乏特战武装之名,重新召集散落在各部门的原KLO部队成员,组建第一空降特战团(也叫空输特战团)。
有一种说法,朴正熙当年就是为了摆脱美军的制约,所以全力支持重组特战团。
由于朴正熙本人从来没有承认过这种传言,所以此说的真实性,难以确认。但观察朴正熙上台后的种种作为,似乎又可以印证该说法存在一定程序的可能性。
1952年5月,李承晚为确保连任,强行修改宪法,并对釜山实施戒严,史称"釜山风波"。对李承晚早有不满的朴正熙联络李龙文谋划兵变。但兵变计划被美军提前获悉,并加以制止,朴正熙的第一次政变计划胎死腹中。
看过中国宋代历史的人应该知道,大宋为了制约某个军事势力的崛起,设立枢密院负责调兵,同时设立三衙负责统军,并且兵将分离,兵不知将,将不知兵。负面效果是,这一套体系导致军事效率非常低;正面效果就是,无论哪个军事力量都很难坐大。
当年美军为韩国设计的军事体制,其实就有点类似大宋这种权力打散的状态。很可能,就是这种复杂、多层的运作环节,导致朴正熙第一次军事政变的破产。
所以,朴正熙成为积极推动韩国建立特战部队的人员之一。这支特战部队的最大特点就是——不接受韩美联合司令部节制。
1961年5月16日,朴正熙发动5·16军事政变,韩国历史进入朴正熙时代。而516军事政变中,就有这支空输特战队的身影。
朴正熙这个人非常有个性,他虽然必须背靠美国的支持,但又不愿意完全听命于美军的监督。他上台后,为了摆脱美军的掣肘,一个动作是组建了中央情报部(参《南山的部长们》),另一个动作就是继续加强空输特战队的力量。
中央情报部和空输特战团看似一文一武,但本质上都是朴正熙的直管势力。1961年,朴正熙上台不足一个月,韩国即出台《619号法案》,以"反间和执行革命任务"的名义,拥有无限权力,近乎于朴正熙的私家打手,广泛干涉总统选举、国会活动、监视镇压政治犯、干扰韩美联合司令部等职能。
你看,朴正熙狠起来,他连美军都要搞。
但历史的讽刺是,恶龙总会被新的恶龙取代。刺杀朴正熙的,正是在中央情报部任职的金载奎,而发动双十二政变的全斗焕,则在空输特战团服役。
中央情报部,不是今天的重点,姑且搁置。今天只说这支空输特战团。
为了更有效地控制空输特战团,制度上,特战团名义为陆军本部的下属分支,但同时接受青瓦台警卫室的直接命令,这就决定了这支武装力量能够绕过复杂的运作环节(当然,网上有人说,空输特战团完全不受韩美联合司令部的节制,也过于绝对。名义上,联合司令部还是能提出意见的,但空输部队的独立性,又确实比其他韩军部队要机动很多。这样说,可能更准确一些)。人员方面,空输特战团的成员都要接受严格的政治审查,并长期接受忠诚教育。
这其中,就有全斗焕。
全斗焕生于普通农家,学习成绩一般,但为人有很强的组织能力。1955年,自韩国陆军士官学校毕业后,以少尉身份入伍,长期追随朴正熙,曾先后担任中央情报部人事课长、第一空降兵副团长等等职务。
双十二政变之前,全斗焕的军阶并不高,只是少将,但权力不小,保安司令。朴正熙这种安排,其实也有中国政治权谋的影子,比如台谏官虽然只有四五品,但能直接骂一品大员。
朴正熙的原意,是学刘邦做个猎人,让手下的猎狗去主动内卷竞争,所以安排亲信金载奎任中央情报部部长,同时安排车智澈任警卫室长(就是前面提到的有权直接向空输特战团下令的警卫室)。然而,棋漏一招,金载奎卷着卷着,就不想当猎狗了。1979年10月26日,金载奎在酒席上痛骂车智澈是虫豸,随后将朴正熙、车智澈二人枪杀,史称10.26事件。这一段,同样可以看《第五共和国》。
听闻朴正熙被刺杀,全斗焕认为自己的机会来了。这段历史,有大家熟悉的《首尔之春》,可以参考。但以我的观影体验,我个人认为首尔之春,过于商业,全斗焕的形象也过于癫狂和脸谱化,与真实的全斗焕,并不是很像。反而是另一部在国内知名度不高的电影,叫《幸福的国家》,同样是讲述双十二政变,里面那个城府深刻的全斗焕,更符合人物原型。《幸福的国家》,我也写过影评,有兴趣可以参看《幸福的国家,幸福的依据》。
前面说了,全斗焕这个人,学习能力一般,但组织能力很强。上学期间就是学生团体的大哥(当然也与他学习不好,等考上军校时,年龄偏大有点关系.据说,全斗焕是以倒数第二名进的,毕业时在156人中排名第126),后期则加入"一心会"。关于一心会,网上有很多人写,我不重复了,总之有点类似赵匡胤兵变的十兄弟,但一心会的人数要多很多,遍布军中,特别是空输特战团。
1972年秋首都警备司令官尹必镛酒后失言,说朴正熙已经老了,是时候退位了,这话被传到朴正熙耳朵,下令彻查。尹必镛当时是一心会的名誉会长,尹必镛这次酒后失言,导致一心会受到致命性打击,原核心成员近乎被朴正熙一网打尽。只有全斗焕、卢泰愚等少数人,不知道是如何表忠心的,不仅未受牵连,反而平步青云。
当然,有种传言,就是全斗焕要搞死大哥,取而代之,所以出卖了一心会的内部信息。
但这个传言有个难以解释的地方。如果是全斗焕出卖了一心会,为什么一心会剩下的成员,依然团结在全斗焕的周围?
解释,可能有两个。第一,不是全斗焕出卖一心会,谣言;第二,是全斗焕出卖一心会,但一心会的成员看着全斗焕的官运亨通,所以就继续功利地追随全斗焕。
反正,不管怎么样吧,经尹必镛事件,全斗焕成了一心会的话事人。又过了七年,发生朴正熙遇刺事件。此时,负责首都圈保卫工作的四个空降特战旅(1,3,5)的负责人,都是一心会成员,即全斗焕的兄弟。这一段,我推荐各位看看前面说过的《幸福的国家,幸福的依据》。
还是那句话,空输特战队由警卫室直接下令,而且全斗焕就是空输部队起家的,里面全是亲信,这就为双十二政变的成功,提供了基础(当然也有运气,国防部长卢载铉听闻事变,被吓怂了。如果他当时挺身而出,召集部队"勤王救驾",全斗焕能不能成功也未可知)。我看网上有些文章说,45年前的血,没有白流。所谓45年,就是把时间节点溯源到了1979年全斗焕的双十二政变。
但双十二政变只是高层的内部清洗,韩国市民并没有什么明显的流血事件。
我更愿意把时间节点放在1980年的光州事件。全斗焕发动双十二政变,很快就是控制了首都,但光州出现了持续的抗议活动。《第五共和国》中,全斗焕很纳闷——为什么是光州?
我不知道真实的历史中,全斗焕是不是真说了这句话。但为什么是光州,可能与左派宣传有关。
光州是韩国经济的洼地。当地常年有大量的青年劳工外出谋生,同时也有大量的年轻女性因生活所迫、流落异乡从事色情服务。(光州事件中,很多"小姐"或倾囊相助,或从外地返回家乡参与抗议和救援工作。可惜,在后世的各种光州纪念活动中,有人缅怀学生,有人歌颂工人、市民、学者,但有意无意的,忽略了这批同样有民主热情的"小姐"群体)。这样的现实,让左派思想在光州备受欢迎。1980年4月,工人、学生、学者等走上街头示威。当地执政官采取了粗暴的解决方式,逮捕、拷问,甚至殴打虐待致死。但光州市民不但没有被吓退,反而抗争得更加激烈。
1980年5月17日,全斗焕实行紧急戒严令,连夜空运戒严军队,也就是前面说的空输特战部队。1980年5月18日,军队接到暗号为"华丽的假期"的作战命令,开火。这段历史,有同名电影,就叫《华丽的假期》,可以参看。另外还有一部比较冷门的电影,叫《挖掘机》,我也写过影评《这是一部被诅咒的电影吧》。(光州事件全程可以参看《光州事件阴影下的政治动荡》,我就不重复了)
多少了解一点韩国历史的,都知道光州事件以悲剧收场,市民和学生的抗议失败了。前文提到的那首小诗——"我们的死,将会作为他们暴行的证据,历史将会证明,我们的血没有白流,我们将会以民主主义之名,再度回到这片土地上来!"
这是光州事件注定失败之际,抗议领袖写的。
事实上,我一直不知道,光州的血,会不会白流,更不知道这批人会不会"以民主主义之名,再度回到这片土地上来!"
直到昨天看到那个鞠躬道歉的士兵与市民之间的对话。
我真的相信,"他们"回来了,向下扎根,民主主义成了韩国人的内心信念。
依然是那只空输部队体系,依然是总统一声令下就可以指挥着他们来戒严。
但是,他们知道自己所接受的命令是错的。他们不再像44年前那样,机械化地服从命令,不再认为自己就是正当地维持秩序。
44年前光州的血,真的没有白流。
附: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